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花了十个小时,差不多我一天的时间把网络上很红的网络剧匆匆那年看完了,国庆节还在上海的时候看到别人说最后一集更新了。感觉大家都很激动,所以我也带着一颗幼稚的心把匆匆那年看完了,说说自己看完的感觉吧。
首先,第一感觉这演员找的也太老了吧,一点都没有青春的感觉,除了那个乔然看着年轻外,其实他就是最年轻的,也算选角成功的一位吧。其他的演员我怎么看都不像高中生,可能连大学生看着都不像。我就上网把所有的主角查了一下,果然都是大年青年,都是80后,而且不是80后的尾巴,正值80当打之年,就这部戏来说,选角至少95年左右的适中,真正的高中生身上有一股灵气和纯纯的眼神,这都是经历了大学和社会的人所不具备的。最好还是没有演艺经历的孩子,他们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灵气,肯定会更吸引人的眼球,这样还可以挖掘一些有潜质的孩子,也许是为了收视率,也许是为了商业化,选角才会这样吧,不过作为我个人来说,一部戏的精髓不在乎演员的演技,而是不需要演技的戏。演出自己就可以。也许这是戏的最高境界,但不是演员的最高境界。
其次,说说剧本中的人,确实是一本很好剧本,很多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陈寻,帅气有才气,成绩也好,典型的高富帅,不过后来负心,我本来就觉得这个角色很不喜欢,有点阴暗的感觉的,我怀疑他是知道乔然喜欢方茴才和方茴在一起的。我觉得表现超出了高中生的思想的范畴,成熟的过了,不过他为了赵火华跪了,这点还是满义气的。乔然,也许太多的女孩子喜欢的是他,长的帅,各种暖男,为兄弟,为自己喜欢的女孩,只要他能做的他都会做,不过他的经历让他学会珍惜,珍惜自己的一切。他也是孝顺的,背井离乡去英国就说明了这点。我喜欢也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一开始,你是我的秘密。我怕你知道,又怕你不知道、又怕你知道假装不知道,我不说,你不说,又远又近。那现在,请让我以朋友的名义,继续爱你。这是高中生该有的心态,那种喜欢不敢说出口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觉。最后他还是一朋友的名义爱着方茴,他懂方茴,懂自己,他如果和方茴在一起生活其实也是没有太多乐趣的。他和方茴都内向,方茴需要一个爱她并且会生活的人,乔然不是,不过乔然爱她,却可以和她不在一起,看懂了才有这样的智慧和勇气。方茴,算班花吧。如果不是班花的我觉得不可能会有人注意到这个女孩,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一般般,如果长的不好看在高中确实关注度基本上会被忽略。高中人的内涵基本上都比较缺少,所以基本上还是以貌取人的。努力和汗水不成正比的人一般都缺少智慧,不然也不会选择陈寻了,选择乔然是必然的,以后也有可能不在一起,不过不会受到伤害。方茴的最后结局也是比较悲剧的。长的漂亮的女孩没有智慧除非遇到好的男孩,不然都会悲剧的,女孩长的漂亮是好的事情,但是要学会看人,很多女孩结婚前特别风光,结婚后感觉变得太多,最后崩溃了,那只能怪自己选错了人。赵火华和林嘉茉,这两个人放一起说是因为他们的角色定位是一样的,最后也在一起了,不过林嘉茉这样的女孩有点虚假了。他们都是朋友生活中的开心果,花都比较多,人也比较直,我一直都记得一句话:说话直和伤害人只是一线之隔,说话直也叫嫩头青,傻傻的,傻有时候蛮好的,傻过了就不好了。他们都傻过了,也许正因为这样,他们五个人在高中的关系那么好。林嘉茉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各方面条件都蛮好的,却没有自傲,我感觉她不知不觉中被赵火华感动了,然后死心塌地的去跟着赵火华,确实在现实中不可能,所以我觉得有点虚假的成分。赵火华看剧过程中我就觉得要出事情,这个角色话确实太多了,现实中我算在朋友中话很多的,但是我都嫌弃他话多,他的嫩头青也付出了自己的代价,毁了自己的前途,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用一辈子换到了什么呢,我想也许是一个教训吧,后来赵火华成熟了,他知道自己和其他几个人不是一路人,也学会沉默是金了,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然后在说说剧情。剧情确实很好,能勾起很多高中的回忆,高中的回忆风光无限好啊,一起呗罚跑操场,怎么也不会累,下课有那么20分钟都想去篮球场转一圈,各种坏事,各种耍酷,突然想起一首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很适合那时候的高中,这首歌又突然想起了某人说我有时候很像小齐。那时候的我们潇洒,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事情,可能是精力过剩,我们做出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也许那些事情就叫做青春。那时候我们有晚自习,上到很晚,应试教育嘛,都这样。我们中途会休息20分钟,这二十分钟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上厕所,洗手,吃一根热狗,校园转一圈,后门莫高连弹跳力,还会玩草大树这个经典的游戏等等。晚自习结束后,我们会去吃点东西,然后在睡觉,都知道睡觉前吃东西不好,可是真的很饿的,上了一天课。高中养成我熬夜的习惯到现在还没变过来。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月为了一个兄弟喜欢的女孩我们去吃了一个地方宵夜2个月,虽然后来没追上,虽然那个地方的东西不好吃,那段时间还是很欢乐的。我还记得高考前一个月我天天晚上晚自习回家之后还学习2个小时,不过早上不起来早读了。那段时候很努力很努力,我也很感谢那段时间的自己。就像剧中的每个人的结局和之前的过程都是相关的。
最后,说说剧中告诉我们的东西,很多很多,我就随便说几点,第一个,感情,感情这东西我的理解和乔然是一样的,看透了就什么都懂了,也不强求,也不需要改变自己,也不需要多么痛苦。爱一个真的不需要在一起,你看着她幸福就好,也许这个幸福里没有你的位置,这是每个人爱着某人的人心里想的事情。喜欢和爱是不一样的,喜欢一个人会觉得,喜欢为什么不在一起,答案是在社会,就得面对现实,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要克制,也许说的就是这个。第二个,距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匆匆那年很想改变这个事实,结果还是失败了,每个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杂,高中是我们开始懂事并且比较单纯,所以大部分纯洁的关系都是那时候认识的,那时候我们憧憬着未来的事业,我们说好在一起要干什么,雄心壮志,豪气云天,真的还是蛮欣赏那时候的我们。可是等我们长大了会发现,原来说好在一起干事业的人不知道在哪个角落为了生活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们已经找不到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这时候我们明白,那时候始终是那时候,那时候只代表了一个时间段,过了就不再生效。也许一年一次的相见我们会格外珍惜,因为我再也不确定明天会在哪里,我们是否有机会再见面,我们再也不会像高中那样大宝天天见了,就像方茴说的:“我们都以为长大以后就能真正的永远相伴,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拼命成长,但是当真的长到足以告别青春时,才突然发现,原来长大只会让我们分离。”第三,关于自己的路,一个成功的人,肯定会把自己的路规划好,然后顺着路走下去。自己的路自己要去摸索,别人给的经验是别人的,别人走会成功,但是你走并不会一定会。没有做过统计,我猜想至少有4层的人走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路,更别说成功的路。乔然一直在走着自己的路,去英国读书,做医生,最后他都成功了。陈寻随着他的潇洒的性格应该去玩音乐的,可能他却做了老板,这就不算成功了。赵火华和林嘉茉在高中和大学我觉得完全没心没肺,特别是赵火华的结局我也不是太赞同,和现实不是太符合。我们在该做什么的年纪不能偏离的太远,不然我们等我们清楚自己想走的路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条件了,赵火华说的很对,他的路已经不能让自己控制了,因为你始终要活着这个社会上面。就像匆匆那年告诉我们的:人呢,就像杂草一样,挣扎着怎么样都能活,没有什么是离不开的,缺啥都能活。第四,变化,变化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可是有多少人会去观察这些变化呢。人们总是思维定势,古人说三岁可以看到老,我觉得蛮好笑的,那别人这辈子都定下了,还奋斗个屁啊。匆匆那年里面赵烨回了一封简短的邮件,上面写着像乔燃风格的话,他说:曾经沧海难为水。而乔燃的回信同样简短,上面写着像赵烨风格的话,他说:你们混蛋。这就是变化,这样的变化很明显,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身边的变化比较潜移默化,不容易发现,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我们有时候突然见到某人会觉得变化好大,以前的他什么什么样,其实那都是过去,也许你对那个人的关注不够吧。我们不仅要看到过去的生活,也要看到现在的生活,更要看到未来,学会适应变化,至少大部分人没有很牛到让变化来适应你。
长大了总要和那时候不一样了,看完一些东西总想学点什么,也许这也是成长。看匆匆那年我感觉把大学和高中又从走了一遍,那么真切,那样让我舍不得,不过我知道已经过去了,只能用来怀念了,或许当我翻到某样东西的时候我又会想起那段时光,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首先,第一感觉这演员找的也太老了吧,一点都没有青春的感觉,除了那个乔然看着年轻外,其实他就是最年轻的,也算选角成功的一位吧。其他的演员我怎么看都不像高中生,可能连大学生看着都不像。我就上网把所有的主角查了一下,果然都是大年青年,都是80后,而且不是80后的尾巴,正值80当打之年,就这部戏来说,选角至少95年左右的适中,真正的高中生身上有一股灵气和纯纯的眼神,这都是经历了大学和社会的人所不具备的。最好还是没有演艺经历的孩子,他们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灵气,肯定会更吸引人的眼球,这样还可以挖掘一些有潜质的孩子,也许是为了收视率,也许是为了商业化,选角才会这样吧,不过作为我个人来说,一部戏的精髓不在乎演员的演技,而是不需要演技的戏。演出自己就可以。也许这是戏的最高境界,但不是演员的最高境界。
其次,说说剧本中的人,确实是一本很好剧本,很多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陈寻,帅气有才气,成绩也好,典型的高富帅,不过后来负心,我本来就觉得这个角色很不喜欢,有点阴暗的感觉的,我怀疑他是知道乔然喜欢方茴才和方茴在一起的。我觉得表现超出了高中生的思想的范畴,成熟的过了,不过他为了赵火华跪了,这点还是满义气的。乔然,也许太多的女孩子喜欢的是他,长的帅,各种暖男,为兄弟,为自己喜欢的女孩,只要他能做的他都会做,不过他的经历让他学会珍惜,珍惜自己的一切。他也是孝顺的,背井离乡去英国就说明了这点。我喜欢也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一开始,你是我的秘密。我怕你知道,又怕你不知道、又怕你知道假装不知道,我不说,你不说,又远又近。那现在,请让我以朋友的名义,继续爱你。这是高中生该有的心态,那种喜欢不敢说出口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觉。最后他还是一朋友的名义爱着方茴,他懂方茴,懂自己,他如果和方茴在一起生活其实也是没有太多乐趣的。他和方茴都内向,方茴需要一个爱她并且会生活的人,乔然不是,不过乔然爱她,却可以和她不在一起,看懂了才有这样的智慧和勇气。方茴,算班花吧。如果不是班花的我觉得不可能会有人注意到这个女孩,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一般般,如果长的不好看在高中确实关注度基本上会被忽略。高中人的内涵基本上都比较缺少,所以基本上还是以貌取人的。努力和汗水不成正比的人一般都缺少智慧,不然也不会选择陈寻了,选择乔然是必然的,以后也有可能不在一起,不过不会受到伤害。方茴的最后结局也是比较悲剧的。长的漂亮的女孩没有智慧除非遇到好的男孩,不然都会悲剧的,女孩长的漂亮是好的事情,但是要学会看人,很多女孩结婚前特别风光,结婚后感觉变得太多,最后崩溃了,那只能怪自己选错了人。赵火华和林嘉茉,这两个人放一起说是因为他们的角色定位是一样的,最后也在一起了,不过林嘉茉这样的女孩有点虚假了。他们都是朋友生活中的开心果,花都比较多,人也比较直,我一直都记得一句话:说话直和伤害人只是一线之隔,说话直也叫嫩头青,傻傻的,傻有时候蛮好的,傻过了就不好了。他们都傻过了,也许正因为这样,他们五个人在高中的关系那么好。林嘉茉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各方面条件都蛮好的,却没有自傲,我感觉她不知不觉中被赵火华感动了,然后死心塌地的去跟着赵火华,确实在现实中不可能,所以我觉得有点虚假的成分。赵火华看剧过程中我就觉得要出事情,这个角色话确实太多了,现实中我算在朋友中话很多的,但是我都嫌弃他话多,他的嫩头青也付出了自己的代价,毁了自己的前途,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用一辈子换到了什么呢,我想也许是一个教训吧,后来赵火华成熟了,他知道自己和其他几个人不是一路人,也学会沉默是金了,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然后在说说剧情。剧情确实很好,能勾起很多高中的回忆,高中的回忆风光无限好啊,一起呗罚跑操场,怎么也不会累,下课有那么20分钟都想去篮球场转一圈,各种坏事,各种耍酷,突然想起一首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很适合那时候的高中,这首歌又突然想起了某人说我有时候很像小齐。那时候的我们潇洒,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事情,可能是精力过剩,我们做出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也许那些事情就叫做青春。那时候我们有晚自习,上到很晚,应试教育嘛,都这样。我们中途会休息20分钟,这二十分钟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上厕所,洗手,吃一根热狗,校园转一圈,后门莫高连弹跳力,还会玩草大树这个经典的游戏等等。晚自习结束后,我们会去吃点东西,然后在睡觉,都知道睡觉前吃东西不好,可是真的很饿的,上了一天课。高中养成我熬夜的习惯到现在还没变过来。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月为了一个兄弟喜欢的女孩我们去吃了一个地方宵夜2个月,虽然后来没追上,虽然那个地方的东西不好吃,那段时间还是很欢乐的。我还记得高考前一个月我天天晚上晚自习回家之后还学习2个小时,不过早上不起来早读了。那段时候很努力很努力,我也很感谢那段时间的自己。就像剧中的每个人的结局和之前的过程都是相关的。
最后,说说剧中告诉我们的东西,很多很多,我就随便说几点,第一个,感情,感情这东西我的理解和乔然是一样的,看透了就什么都懂了,也不强求,也不需要改变自己,也不需要多么痛苦。爱一个真的不需要在一起,你看着她幸福就好,也许这个幸福里没有你的位置,这是每个人爱着某人的人心里想的事情。喜欢和爱是不一样的,喜欢一个人会觉得,喜欢为什么不在一起,答案是在社会,就得面对现实,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要克制,也许说的就是这个。第二个,距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匆匆那年很想改变这个事实,结果还是失败了,每个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杂,高中是我们开始懂事并且比较单纯,所以大部分纯洁的关系都是那时候认识的,那时候我们憧憬着未来的事业,我们说好在一起要干什么,雄心壮志,豪气云天,真的还是蛮欣赏那时候的我们。可是等我们长大了会发现,原来说好在一起干事业的人不知道在哪个角落为了生活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们已经找不到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这时候我们明白,那时候始终是那时候,那时候只代表了一个时间段,过了就不再生效。也许一年一次的相见我们会格外珍惜,因为我再也不确定明天会在哪里,我们是否有机会再见面,我们再也不会像高中那样大宝天天见了,就像方茴说的:“我们都以为长大以后就能真正的永远相伴,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拼命成长,但是当真的长到足以告别青春时,才突然发现,原来长大只会让我们分离。”第三,关于自己的路,一个成功的人,肯定会把自己的路规划好,然后顺着路走下去。自己的路自己要去摸索,别人给的经验是别人的,别人走会成功,但是你走并不会一定会。没有做过统计,我猜想至少有4层的人走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路,更别说成功的路。乔然一直在走着自己的路,去英国读书,做医生,最后他都成功了。陈寻随着他的潇洒的性格应该去玩音乐的,可能他却做了老板,这就不算成功了。赵火华和林嘉茉在高中和大学我觉得完全没心没肺,特别是赵火华的结局我也不是太赞同,和现实不是太符合。我们在该做什么的年纪不能偏离的太远,不然我们等我们清楚自己想走的路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条件了,赵火华说的很对,他的路已经不能让自己控制了,因为你始终要活着这个社会上面。就像匆匆那年告诉我们的:人呢,就像杂草一样,挣扎着怎么样都能活,没有什么是离不开的,缺啥都能活。第四,变化,变化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可是有多少人会去观察这些变化呢。人们总是思维定势,古人说三岁可以看到老,我觉得蛮好笑的,那别人这辈子都定下了,还奋斗个屁啊。匆匆那年里面赵烨回了一封简短的邮件,上面写着像乔燃风格的话,他说:曾经沧海难为水。而乔燃的回信同样简短,上面写着像赵烨风格的话,他说:你们混蛋。这就是变化,这样的变化很明显,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身边的变化比较潜移默化,不容易发现,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我们有时候突然见到某人会觉得变化好大,以前的他什么什么样,其实那都是过去,也许你对那个人的关注不够吧。我们不仅要看到过去的生活,也要看到现在的生活,更要看到未来,学会适应变化,至少大部分人没有很牛到让变化来适应你。
长大了总要和那时候不一样了,看完一些东西总想学点什么,也许这也是成长。看匆匆那年我感觉把大学和高中又从走了一遍,那么真切,那样让我舍不得,不过我知道已经过去了,只能用来怀念了,或许当我翻到某样东西的时候我又会想起那段时光,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614篇内容 · 22.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65.5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325篇内容 · 10.4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205篇内容 · 13.6万次浏览
- 许倬云去世4330篇内容 · 1.1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87篇内容 · 18.1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47篇内容 · 24.3万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新18篇内容 · 947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