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芦苇荡,游记东营
前言:真的很久没有写游记了,准确的说,是很久都没有写东西了。去过一些地方,不多,但是都很有回忆,很奇怪,每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你细想起很多东西,但是又不能完整的呈现出来连续的画面,也许这就是记忆很独特的地方,文字和图片一定是保留记忆最好的方式。
恰巧同伴总是鼓励我记下来我们的生活,又恰巧夜深人静,容易思考,适合让我放空,我现在关了灯,打开了ipad,默默的听着小键盘的点击声,倒是挺有感觉。
旅行是这样开始的。
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同伴,了解到对他来讲,旅行只是换一个地方继续花钱的行为,对于一个偶尔小文艺青年的我完全不能接受,正值十一长假,问了朋友的推荐,她推荐了山西的宁武,山东的东营,朋友为了鼓舞我,甚至翻出了陈年岁月的照片,也许是先入为主,第一眼看了东营的芦苇荡,默默的就定下了这趟行程,而此刻对同伴来讲,这次旅行的意义,陪伴大于一切。
四天的行程,全在路上。二号不到六点从北京驾车出发,一路向南,过了出京收费站,看到笔直的偶尔弯曲的高速公路,行驶在120加的速度,开一点天窗向外挥一挥手的时候,突然发现,空气弥漫着凉凉的纯净的感觉,我才意识到,哦,旅行正式开始了。
下午两点到了东营,走上一个又一个高架桥的时候,感受着窗外变换着越来越多的风景,一条条干净笔直宽阔的马路,就是我对东营这座城市第一个印象。
到酒店放下行李,服务人员不是那种条条框框的专业,倒是更显得亲切,比起各方游记中的记录,我最爱的,是跟当地人聊一聊这里的饮食和故事。于是问了这里附近好吃的地方,服务人员竟然说,路口拐脚处的凉皮,是他们的最爱,“六块一大碗,我们吃的挺好!”。
城市里的人,竟然不多,我挽着同伴,径直的走在这个我俩都很陌生的城市,感叹这里好干净啊,相遇的人有多么的淳朴。我们住的酒店在城市的东北方向,因为离要去的黄河口湿地近些。整个东营分东城区和西城区,只是听说着西城区更老更有味道,傍晚便驱车去寻找市中心了。
选择傍晚去寻找市中心,还有个小心思,就是出行的小本子上记着,市中心有个清风湖公园。沿着导航一路奔走,就到了一个很大的屏幕前面,远处有两处灯壁辉煌的寺院格外的显眼。停好车,入了园,瞬间就感到了一阵凉风滑过,再往远处看,竟然是很大的湖水还有沙滩,没错,真的是沙滩,湖水一漾一漾的,都以为眼前是小海浪了,我们来不及讨论这沙滩是真是假,就踩了上去,绕着湖水,走了很大的一圈,直到走到那两处寺院。寺院不高,不知道为什么寺院边边角角挂了很多的灯,弄的很炫很亮,安安静静的绕着庭塔走了一圈,驻足站在一个边角,俯瞰着整个清风湖公园,甚至再远看一些能看到市中心围绕着的楼群,对这所城市的感觉越来越越深,就是干净透彻,有着一股通透的劲。
当天晚上找到当地有名的一家海鲜锅贴店,误打误撞点了一个非常好吃的牛肉和嘎啦鸡,鸡肉不是普通的肉鸡,好吃的不得了,安慰了五脏六腑之后,还记得把牛肉和锅贴没有吃完都打包了回来,成为了第二天最完美的午餐。结账时,问起大堂经理店面经营的时间,经理骄傲着的说,就光是这一家锅贴,也有十来年了。
锅贴店在城市的西城区,开车过来就能感受到这还真是老城区,虽然人也不多,但比起东城,热闹了许多,有类似西单的大广场,也有类似王府井的步行街,毕竟人真的不多,看起来一个接一个热闹的放着大音乐的KTV,驱车慢慢的回到酒店,一路上感受着,这个陌生的城市,两个熟悉的年轻人安静的走着。
次日,便是这次旅行的重点了,那图片上的芦苇荡还是否像当年那样的诱人,只是我坚决地认为,旅行中好的或者不好的,就交给你的眼睛和耳朵去感受吧。
早上过了8点便开始启程,朝着芦苇荡的方向行驶过去,我们尽量使车驾的平稳,因为超速简直太容易了,开上一座又一座的大桥,往往下面,草地已经替代了河水,但是没有替代的,是无尽的边缘,再仔细看看,很多个“磕头虫”,那是一个挖取石油的工具,有的快有的慢,他们时刻提醒着这来往的车辆,仿佛在说,我们这个城市下面有取之不完的石油,一个个“磕头虫”驻立在那里,看着城市的变迁,光阴的流转,而我们就在这样一座富足的城市上方行走。
驱车50多公里,便到了传说中的黄河口湿地,嗅嗅鼻子,居然闻到了秋天的味道。到来的车不少,拍着队跟着工作人员的指引前行,也就是这样的一群东营人,为着湿地的微笑一直在努力,听说黄河口,是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
进了园区,完全不用任何的攻略,也不用任何的地图,你需要的就是一双眼睛,一切美好的,都会在不经意间掠入你的眼睛,一片片让你惊叹的芦苇,就傲人的站立在车道的两旁,秋风拂过,它们似乎更加雀跃了,忍不住我挥挥手,再一看,总是在不远不近处会有几颗大树,配合着芦苇荡,真的是刚刚好,环顾四周,真想融进整个芦苇荡中,打开了天窗,站了出去,瞬间觉得,整个的芦苇荡还有那像极了西兰花的大树,都只是我一个人的。我亲切的拥抱着每一寸阳光,看着满眼的白色畅想,膨胀着满怀的欣喜。
园区不只是有芦苇荡,最重要的还有黄河,那是这一切形成的源头。开上一架浮桥,下面尽是黄河,那气势磅礴不是在于它的险峻,因为它就是安静的流淌着,是不是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但是也让人敬畏。驱车过去,停下,你可以选择坐船,近距离的寻找它的源头,也可以登上瞭望塔,远观它的全貌。
五号最后一天,我们回京的方向,去了天津港,因为是同伴待过两年的地方,总是觉得一起再走走会有一种亲近感。但是实际上他忘了很多东西,甚至记不得最好吃的海鲜在哪里,所以,记忆真的很微妙,只会记得那种感觉,却又不能让你真实的记得那副场景或者细节,但是当你再次触摸到一个枝丫的时候,顺着藤条,你还能找到那个存在你心底的小天地。
后记:流水账一样的完成了,终于轻松了一大节,每一个画面在脑子里回放的时候,想要表达出来,发现真的很词穷。东营很干净,马路很宽广,像足了一个敞亮爽快的女汉子,外表敞亮却也有着一颗细腻柔软的内心。这是第一次和同伴出行,回想起出行前的小紧张和羞涩,回来之后,更多的是期待,期待下一次,可以再走一次东营,再看一眼芦苇荡,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恰巧同伴总是鼓励我记下来我们的生活,又恰巧夜深人静,容易思考,适合让我放空,我现在关了灯,打开了ipad,默默的听着小键盘的点击声,倒是挺有感觉。
旅行是这样开始的。
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同伴,了解到对他来讲,旅行只是换一个地方继续花钱的行为,对于一个偶尔小文艺青年的我完全不能接受,正值十一长假,问了朋友的推荐,她推荐了山西的宁武,山东的东营,朋友为了鼓舞我,甚至翻出了陈年岁月的照片,也许是先入为主,第一眼看了东营的芦苇荡,默默的就定下了这趟行程,而此刻对同伴来讲,这次旅行的意义,陪伴大于一切。
四天的行程,全在路上。二号不到六点从北京驾车出发,一路向南,过了出京收费站,看到笔直的偶尔弯曲的高速公路,行驶在120加的速度,开一点天窗向外挥一挥手的时候,突然发现,空气弥漫着凉凉的纯净的感觉,我才意识到,哦,旅行正式开始了。
下午两点到了东营,走上一个又一个高架桥的时候,感受着窗外变换着越来越多的风景,一条条干净笔直宽阔的马路,就是我对东营这座城市第一个印象。
到酒店放下行李,服务人员不是那种条条框框的专业,倒是更显得亲切,比起各方游记中的记录,我最爱的,是跟当地人聊一聊这里的饮食和故事。于是问了这里附近好吃的地方,服务人员竟然说,路口拐脚处的凉皮,是他们的最爱,“六块一大碗,我们吃的挺好!”。
城市里的人,竟然不多,我挽着同伴,径直的走在这个我俩都很陌生的城市,感叹这里好干净啊,相遇的人有多么的淳朴。我们住的酒店在城市的东北方向,因为离要去的黄河口湿地近些。整个东营分东城区和西城区,只是听说着西城区更老更有味道,傍晚便驱车去寻找市中心了。
选择傍晚去寻找市中心,还有个小心思,就是出行的小本子上记着,市中心有个清风湖公园。沿着导航一路奔走,就到了一个很大的屏幕前面,远处有两处灯壁辉煌的寺院格外的显眼。停好车,入了园,瞬间就感到了一阵凉风滑过,再往远处看,竟然是很大的湖水还有沙滩,没错,真的是沙滩,湖水一漾一漾的,都以为眼前是小海浪了,我们来不及讨论这沙滩是真是假,就踩了上去,绕着湖水,走了很大的一圈,直到走到那两处寺院。寺院不高,不知道为什么寺院边边角角挂了很多的灯,弄的很炫很亮,安安静静的绕着庭塔走了一圈,驻足站在一个边角,俯瞰着整个清风湖公园,甚至再远看一些能看到市中心围绕着的楼群,对这所城市的感觉越来越越深,就是干净透彻,有着一股通透的劲。
当天晚上找到当地有名的一家海鲜锅贴店,误打误撞点了一个非常好吃的牛肉和嘎啦鸡,鸡肉不是普通的肉鸡,好吃的不得了,安慰了五脏六腑之后,还记得把牛肉和锅贴没有吃完都打包了回来,成为了第二天最完美的午餐。结账时,问起大堂经理店面经营的时间,经理骄傲着的说,就光是这一家锅贴,也有十来年了。
锅贴店在城市的西城区,开车过来就能感受到这还真是老城区,虽然人也不多,但比起东城,热闹了许多,有类似西单的大广场,也有类似王府井的步行街,毕竟人真的不多,看起来一个接一个热闹的放着大音乐的KTV,驱车慢慢的回到酒店,一路上感受着,这个陌生的城市,两个熟悉的年轻人安静的走着。
次日,便是这次旅行的重点了,那图片上的芦苇荡还是否像当年那样的诱人,只是我坚决地认为,旅行中好的或者不好的,就交给你的眼睛和耳朵去感受吧。
早上过了8点便开始启程,朝着芦苇荡的方向行驶过去,我们尽量使车驾的平稳,因为超速简直太容易了,开上一座又一座的大桥,往往下面,草地已经替代了河水,但是没有替代的,是无尽的边缘,再仔细看看,很多个“磕头虫”,那是一个挖取石油的工具,有的快有的慢,他们时刻提醒着这来往的车辆,仿佛在说,我们这个城市下面有取之不完的石油,一个个“磕头虫”驻立在那里,看着城市的变迁,光阴的流转,而我们就在这样一座富足的城市上方行走。
驱车50多公里,便到了传说中的黄河口湿地,嗅嗅鼻子,居然闻到了秋天的味道。到来的车不少,拍着队跟着工作人员的指引前行,也就是这样的一群东营人,为着湿地的微笑一直在努力,听说黄河口,是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
进了园区,完全不用任何的攻略,也不用任何的地图,你需要的就是一双眼睛,一切美好的,都会在不经意间掠入你的眼睛,一片片让你惊叹的芦苇,就傲人的站立在车道的两旁,秋风拂过,它们似乎更加雀跃了,忍不住我挥挥手,再一看,总是在不远不近处会有几颗大树,配合着芦苇荡,真的是刚刚好,环顾四周,真想融进整个芦苇荡中,打开了天窗,站了出去,瞬间觉得,整个的芦苇荡还有那像极了西兰花的大树,都只是我一个人的。我亲切的拥抱着每一寸阳光,看着满眼的白色畅想,膨胀着满怀的欣喜。
园区不只是有芦苇荡,最重要的还有黄河,那是这一切形成的源头。开上一架浮桥,下面尽是黄河,那气势磅礴不是在于它的险峻,因为它就是安静的流淌着,是不是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但是也让人敬畏。驱车过去,停下,你可以选择坐船,近距离的寻找它的源头,也可以登上瞭望塔,远观它的全貌。
五号最后一天,我们回京的方向,去了天津港,因为是同伴待过两年的地方,总是觉得一起再走走会有一种亲近感。但是实际上他忘了很多东西,甚至记不得最好吃的海鲜在哪里,所以,记忆真的很微妙,只会记得那种感觉,却又不能让你真实的记得那副场景或者细节,但是当你再次触摸到一个枝丫的时候,顺着藤条,你还能找到那个存在你心底的小天地。
后记:流水账一样的完成了,终于轻松了一大节,每一个画面在脑子里回放的时候,想要表达出来,发现真的很词穷。东营很干净,马路很宽广,像足了一个敞亮爽快的女汉子,外表敞亮却也有着一颗细腻柔软的内心。这是第一次和同伴出行,回想起出行前的小紧张和羞涩,回来之后,更多的是期待,期待下一次,可以再走一次东营,再看一眼芦苇荡,或许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