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建筑师
有没有99%的建筑师。
那天聊天说建筑师都给1%的人打工。没几个在为99%做建筑。我在想99%的建筑师是什么样的,不是自家盖房的行为,不是灾后重建的蓝帐篷,也不会是非洲援建。
只有这位我脑子里印象深刻: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出生在非洲
冈多的小村庄,通过奖学金到德国学习建筑, 后来有机会回到以前的村庄修建学校。以前光看图觉得不过如此,但是看了好多细节和纪实会发现影响不止一点。
修建的过程或许远远大于其本身。 当地的建筑材料有限,用的都是十分原始的工具。当地的说法是要是有房子可以扛过雨季那就是最好的了。 他不是带着图纸和施工队来的。他自己带着经验缺乏的当地居民参与修建,教他们如何建造,包括女性也参与其中。
这两个video:(https://www.ted.com/talks/diebedo_francis_kere_how_to_build_with_clay_and_community)
Making bric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Pt-mQ7u9k)
设计主要用大屋顶和屋顶通风实现节能过程。
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当地盛产的粘土。用轻质的钢材支持屋顶,几乎没有机械参与的建设,但结果并不失望。手工的完成的建筑十分耐看。
Women’s Association Center
Gando Primary School
我对设计没有太多诉求,如果有我觉得要非常自私(不是贬义)才能实现。这样的设计,本身已经养眼,更多的是他对当地建造过程的改进。或许有了这次经验,村民可以开始自己建造更加通风结实的房子。 推荐他也有我自己的偏好,节能上我喜欢PASSIVE的办法多于ACTIVE的办法。
另外的问题
**最近国内出现的“地域建筑”,似乎变成某种流行。地域化是不是要用“低调的奢华”这种路线回归?好多还是非要去接地气的莽撞,有种知识分子下乡的感觉。。
---
Moma曾经做过展览small scale big change-eew architectures of social engagement。(http://www.moma.org/interactives/exhibitions/2010/smallscalebigchange/)
那天聊天说建筑师都给1%的人打工。没几个在为99%做建筑。我在想99%的建筑师是什么样的,不是自家盖房的行为,不是灾后重建的蓝帐篷,也不会是非洲援建。
只有这位我脑子里印象深刻: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出生在非洲
冈多的小村庄,通过奖学金到德国学习建筑, 后来有机会回到以前的村庄修建学校。以前光看图觉得不过如此,但是看了好多细节和纪实会发现影响不止一点。
修建的过程或许远远大于其本身。 当地的建筑材料有限,用的都是十分原始的工具。当地的说法是要是有房子可以扛过雨季那就是最好的了。 他不是带着图纸和施工队来的。他自己带着经验缺乏的当地居民参与修建,教他们如何建造,包括女性也参与其中。
这两个video:(https://www.ted.com/talks/diebedo_francis_kere_how_to_build_with_clay_and_community)
Making bric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Pt-mQ7u9k)
![]() |
设计主要用大屋顶和屋顶通风实现节能过程。
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当地盛产的粘土。用轻质的钢材支持屋顶,几乎没有机械参与的建设,但结果并不失望。手工的完成的建筑十分耐看。
Women’s Association Center
![]() |
制砖的机器 |
![]() |
用当地陶罐做采光的磨具 |
![]() |
轻质屋顶 |
![]() |
用当地陶罐做采光的磨具3 |
Gando Primary School
![]() |
用当地陶罐做采光的磨具2 |
![]() |
轻质屋顶 |
我对设计没有太多诉求,如果有我觉得要非常自私(不是贬义)才能实现。这样的设计,本身已经养眼,更多的是他对当地建造过程的改进。或许有了这次经验,村民可以开始自己建造更加通风结实的房子。 推荐他也有我自己的偏好,节能上我喜欢PASSIVE的办法多于ACTIVE的办法。
另外的问题
**最近国内出现的“地域建筑”,似乎变成某种流行。地域化是不是要用“低调的奢华”这种路线回归?好多还是非要去接地气的莽撞,有种知识分子下乡的感觉。。
---
Moma曾经做过展览small scale big change-eew architectures of social engagement。(http://www.moma.org/interactives/exhibitions/2010/smallscalebigchange/)
茅
(New York City, United States)
be violence be peaceful be distant be close be true banality/narrat...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66篇内容 · 43.5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55.2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395篇内容 · 68.2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557篇内容 · 743.8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263篇内容 · 492.1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78篇内容 · 138.3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70篇内容 · 171.3万次浏览
- 无意间闯进了陌生人的人生16篇内容 · 6.8万次浏览
工人真多。今年打算自建,人工是大问题
模具?
中國地域建築多少年了怎麼就被西方給流行了。
99%?那中产阶级,普通市民和农民属于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