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陵的庄严,东陵的清静
![]() |
北陵虽然不大,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多得去了。
沿着长廊走,有刚盛开的夏日荷花的池子,可美了。池中有粉红的荷花亭亭玉立在田田绿荷叶中,岸上有唯美的柳条衬托,这般诗情画意,实属散心闲聊的圣地。到了中段有一广场,以皇太极命名,立有皇太极的雕像,战袍扬起,目眺远方,气势昂然。
古时,皇帝率文武百官祭祀,都会经过三个“下马碑”,最先下马的是诸王一下的官员,接着大约200米左右便是除皇以下的诸王下马,最后便是皇。接近隆恩殿的路段,两侧均有狮,骆驼,立马,獬豸,立象,麒麟,华表等雕像,陪伴它们数千年的还有有长青之意的青松,有盛世常伴之意。到了正红门,三扇门(东为君门,中为神门,西为臣门),只有臣门开着。呵呵,看来我还没有够格走一走君门和神门吖……
相对而言,北陵的格局较为大气,陵墓主人是皇太极和其皇后博尔齐哲哲,宝顶山有两棵相连的榆树,不像东陵的宝顶那般长满野草,所以光秃秃的山陵顶中,这两棵榆树尤为显眼。在北陵除了陵头比较有趣,还有康熙为两陵(1688)所立的碑,碑座为九龙之子——赑屃,一只龙头龟身的神兽。据说,为了让祖先感受子孙的诚意,康熙命人用人力从国之南拉到国之北端,不使用马或者牛,做戏般地拉了十年。冬天,他们便把水洒在路上结成冰块,最大程度地减少摩擦力,讲到这时我们的讲解员姐姐总结了一句:中国古代人民智慧总那么地令人震惊。
在北陵学到的了许多关于清初时期的历史文化,也感受了清陵墓的格局和气派。而在清静的东陵,也感受了那种像沉在深海的宝石,不争不夺的另一番韵味。最具有代表的是一百零八蹬,建造是的角度为45度,天上三十六罡星,地下七十二煞星,每一步踏实了,便可将一年的灾事拒于门外,呵呵,迷信这一东西有时候也寄予了人们一定的遐想,也将无趣的东西讲说得颇为灵动,甚是有趣。
说到东陵的清静,也带来了另一番小乐趣。由于我们去到时,已经是下午4点,基本就没有什么人,这个时候隐匿在树丛的小动物便现身,喜鹊,小松鼠等都逗得我们可开心了。亲眼看见小松鼠“噔噔噔”就在草地上跑过去,“嗖嗖嗖”地从树与树的细小的枝条来回穿梭,超级厉害。还不是与我们互动,眼光对视的时候,我会不住地say hello!
不知道,当年的守陵人又是有着怎样各种各样的心态了?
PS:沈阳这座没有夜生活的城市,人们都喜欢早睡早起,晚上8-9点,街上基本没有店是开着的。于是,我会很好奇,人们这么早就下班,他们吃完饭会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了?呵呵,这城市的生活节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