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Montgomery Clift(蒙哥马利 克里夫特),一只精致而孤独的郊狼(下)

根据克里夫特的私人医生解释,他能活着,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但在经历一次媒体的大肆炒作之后,他便完全从公众视野中彻底消失了。经过了长达数月的手术康复理疗之后,电影Raintree County重新开工,电影公司曾担心克里夫特之前的车祸会让该电影泡汤。
让克里夫特感到害怕的是,观众会将他之前银幕上塑造的形象同车祸后的长相进行对比。事实上,克里夫特的脸并没有损毁,只是比以前更苍老了。当影片上映时,他已经阔别影坛4年半了。但由于面部手术的的治疗,滥用止痛剂和酒精让他看起来老了10年。
在演员工作室教过克里夫特的电影导师罗伯特 刘易斯认为克里夫特的这种做法是好莱坞历史上最长的慢性自杀。即使在出演Raintree County之前,克里夫特的演艺事业就开始出现下滑的迹象。在1955年8月该片的拍摄现场,主创人员都指出克里夫特的那张吸引人的气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拍摄他的下一部电影Lonely Hearts(1958) 时,克里夫特便嘲讽道,"我不是垮掉一代的其中一员,我不是美国愤青中的一员,我也从未把自己当作是扯掉汗衫的父权体制下的一员。” 他所关心的是在电影中塑造生活中的某个片段。他厌倦了成为符号,征兆或是证明什么之类的。
距离车祸发生已经两年有别,克里夫特同马龙 白兰度唯一一次合作出演的电影《雄狮》于1958年上映了。两人在电影中平分秋色。
伊丽莎白泰勒终于同米高梅电影公司解约并获得自由身,她利用自己作为大牌电影明星的身份和权势,强烈推荐克里夫特在自己的电影《突然,那年夏天》(1959)中出演一个角色。这是一次风险很大的赌注,因为每个人都清楚克里夫特一直在不停地酗酒嗑药。他在片场没有被投保,但制片人Sam Spiegel 决定还是冒冒风险。
结果当然不够美好。克里夫特未能获得更多长镜头的戏份。导演将有关他的镜头剪辑成若干个小镜头片段。
该片的主题是关于克里夫特扮演的角色协助隐瞒了一名已死亡男子的同性恋身份。这激发了他复杂的情绪。
导演Joseph Mankiewicz 想换掉克里夫特,但伊丽莎白泰勒和合作拍档凯瑟琳赫本都支持克里夫特。据说凯瑟琳赫本被导演傲慢的态度所激怒,认为他对待克里夫特的行为非常让人讨厌,以至于赫本找到导演并当面朝他脸上吐了一口痰。
克里夫特的事业如过山车般持续下滑。他出现在1961年的电影The Misfits中,这是一部修正主义色彩的西部片。
这部电影也是玛丽莲梦露和克拉克盖博的封山之作。据说是导演约翰休斯顿执意让克里夫特出演这个角色,因为导演认为克里夫特的精神状况对玛丽莲梦露有某种安慰效果。
玛丽莲梦露沉溺于药物滥用以及个人的心理梦魇当中不能自拔。但梦露也认为克里夫特时她认识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比她还糟糕的演员。
1961年,该影片公映时,观众能近距离感受该片中三位大明星日复一日的衰落。不合时宜这部电影同样也是一部带有黑暗气质的怀旧电影。不论这部作品在道德观上有多么败坏,抑或是反思上多么深刻隽永,它还是难逃票房毒药的恶名。
不过许多年以后,这部作品终于能重见天日,恢复了它作为修正主义类型经典作品的美誉。 当你回过头再去看这部影片,会被一种黑暗的风格所笼罩。克拉克盖博在影片开拍后不久就心脏病突发而离世。梦露成为了唯一一个出席首映礼的本片明星,前提是她通过了精神康复医院院方的批准后才能出席。她在1962年去世。
至于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不合时宜这部电影施加给他的不仅是心理压力还有身体上的挑战。除了一不小心被一头野牛挑破鼻子留下一个疤痕之外,他在影片中试图驯服一匹野马时,几次绳鞭也给他带来了严重的身体伤害,再加上无数次混乱扭打当中造成的身体疼痛。但是他还是奉献出了最精彩的银幕镜头。其中有一场是在电话亭里,克里夫特扮演的角色同妈妈有一段不自然但令人心碎的电话交流。
拍完不合时宜这部电影之后,克里夫特的事业跌入了低谷。在1962年的电影Freud的拍摄现场,他表现的一团糟,导致环球电影公司起诉了他。
早在1961年的纽伦堡大审判中,克里夫特拍摄了一个15分钟的镜头。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他却对每一句台词进行即兴发挥,就凭这就足以让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提名。他在片中扮演一个在大屠杀惨案中有智障问题的受害者。
原本计划安排克里夫特出演根据Carson McCuller小说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改编的电影中男一号的愿望泡了汤,主要是克里夫特在片场不稳定的精神状态。
同伊丽莎白泰勒第四次合作的电影计划也未能通过。在1963年至1966年间,克里夫特从公众视野中消失。1966年,他出演了一部法国间谍惊悚片The Defector。这是他最后一部作品。就在影片上映前,克里夫特便黯然离世,年仅45岁。由于伊丽莎白泰勒和丈夫理查德伯顿在巴黎拍片,因而她为克里夫特的葬礼送来鲜花,这个悲剧性的故事才算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