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女性的选择
前段时间,曾经《哈利波特》里的小赫敏也就是Emma Waston在联合国发表关于女权主义的演讲,于是乎,我在想,自20世纪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职场,而女权运动也在全球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为什么,近半个世纪,Emma还在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女性是享有和男性一样的平等、自由?早在一个世纪之前,我们就开始新文化运动,就开始破四旧,就开始打破很多的封建陋习。那么,对女性的歧视是封建陋习吗?我觉得是。从父系社会以来,女性就以一种不平等的姿态存在,她注定了永远都是配角,男人的附属品。古人讲究“三从四德”,服务于家庭被认为是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最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一生的事业。而随着历史的演变,年岁的逝去,女性也渐渐习以为常,也许之间有些所谓的“离经叛道者”,不过像夜空的流行,多美都只是一刹那,注定了要陨落。而女性的奴性恰恰逐步形成而且越来越牢。
女权主义并不是说将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寻求一种平等。为何有的人会觉得女性在公众场合大放光彩、成为party主角是过于open?为什么我们总是带着另一种含义去解读女性的性感?如果是美,为什么要遮遮掩掩?
前不久看了两部影片,两部影片的故事主角皆是女性,而不同的女性对于人生的选择也是不同的。《摩纳哥王妃》里,妮可基德曼饰演的Grace王妃可谓风华绝代,她是奥斯卡影后,也是摩纳哥的王妃。为了家庭,为了国家,她放下自我,放下自己的艺术追求,选择做好一个王妃,尽管这不是她喜欢的,但这是王菲应该做的。此时,已经无关个人,而是王妃这个头衔赋予的义务。在大我前面,格蕾丝舍弃了小我,没错,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说的以大局为重,我们也以这样的价值观为荣。这是以女性为主角,歌颂的是女性的大局意识。
《午夜巴塞罗那》这样的影片,两位女主角就显得过于忠于自己了。为了爱情,为了自由,不停地追求。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女人水性杨花,可是,人生除了自由、爱情还有什么更值得去追寻的吗?她们不过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在爱情里流浪。比起那些委屈求全,最后抱着遗憾不幸福的过完自己的一生的人,这样的女性更具有自我主体意识。命运,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这样为自己的爱情、自由大胆追寻的人难道不值得歌颂吗?
这两部影片是不具有可比性的,这两种女性也不具有。不论如何,她们站在的都是舞台的中心,自我发声的女性。这是勇敢吗?与其说勇敢,不如说理应如此。
女权主义并不是说将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寻求一种平等。为何有的人会觉得女性在公众场合大放光彩、成为party主角是过于open?为什么我们总是带着另一种含义去解读女性的性感?如果是美,为什么要遮遮掩掩?
前不久看了两部影片,两部影片的故事主角皆是女性,而不同的女性对于人生的选择也是不同的。《摩纳哥王妃》里,妮可基德曼饰演的Grace王妃可谓风华绝代,她是奥斯卡影后,也是摩纳哥的王妃。为了家庭,为了国家,她放下自我,放下自己的艺术追求,选择做好一个王妃,尽管这不是她喜欢的,但这是王菲应该做的。此时,已经无关个人,而是王妃这个头衔赋予的义务。在大我前面,格蕾丝舍弃了小我,没错,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说的以大局为重,我们也以这样的价值观为荣。这是以女性为主角,歌颂的是女性的大局意识。
《午夜巴塞罗那》这样的影片,两位女主角就显得过于忠于自己了。为了爱情,为了自由,不停地追求。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女人水性杨花,可是,人生除了自由、爱情还有什么更值得去追寻的吗?她们不过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在爱情里流浪。比起那些委屈求全,最后抱着遗憾不幸福的过完自己的一生的人,这样的女性更具有自我主体意识。命运,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这样为自己的爱情、自由大胆追寻的人难道不值得歌颂吗?
这两部影片是不具有可比性的,这两种女性也不具有。不论如何,她们站在的都是舞台的中心,自我发声的女性。这是勇敢吗?与其说勇敢,不如说理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