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里的“方便面馅” ——2014.9.18杜达梅尔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后记
身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吃馄饨简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而在9月18日之前,我却还从来没有品尝过“方便面馅”的“馄饨”,这使我对“方便面馅”的“馄饨”充满无限期待与好奇。今晚让我终于知道原来“方便面馅”的“馄饨”居然会这么好吃!没错,这就是拥有“方便面”发型的青年指挥家杜达梅尔指挥世界天团维也纳爱乐在昵称“馄饨皮”的上交新厅的音乐盛会。为了不花高价品尝到世界独一无二的“方便面馅馄饨”,有多少人冒着暴雨顶着台风彻夜通宵守候在“馄饨皮”旁苦苦等待着第一次“试吃”;为了一睹世界超一流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风采,又有多少人宁愿花去上千也要千里迢迢地赶到“馄饨皮”里聆听那非凡的声音!
维也纳爱乐此次给上海乐迷带来了三首曲目:西贝柳斯《图翁内拉的天鹅》、莫扎特《交响协奏曲》K364以及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然而不少人有疑问,西贝柳斯的作品并不是维也纳爱乐最拿手的曲目,为什么还要选他呢?我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明年是西贝柳斯诞辰150周年,维也纳爱乐以此为契机,在上海率先为明年的西贝柳斯年预热;二是西贝柳斯的作品实际上为杜达梅尔留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更能让杜达梅尔带领维也纳爱乐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也同时向上海乐迷证明维也纳爱乐绝不仅仅能演好传统的德奥曲目。整场音乐会熟门熟路的德奥曲目和非擅长的民族乐派曲目并存,使得其看点与亮点十足。
9月18日下午五点,我特地向老师请假专程从学校赶到上交新厅观看杜达梅尔和维也纳爱乐的排练,进入大厅,兴奋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这将是我第一次看杜达梅尔,第一次听维也纳爱乐!从排练的全过程来看,维也纳爱乐确实没有辜负我对他的期待,尤其是莫扎特交响协奏曲K364,第一乐章前段几乎一气呵成,没有过多的排练,和另外两首西贝柳斯相比算是停顿次数最少的了,毕竟莫扎特对于维也纳爱乐而言无疑是其最擅长的曲目之一,他们甚至可以不需要指挥,完全的无人驾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维也纳爱乐在这三首正式曲目之外还排练了约翰•施特劳斯的《心爱安娜波尔卡》,算是为观众提前曝出了加演曲目。能现场听到维也纳爱乐纯正的约翰•施特劳斯和莫扎特,早已是中国乐迷的心头之梦,这回就能圆满实现,怎能让人不满足?
当晚7点,在座位上坐定后,万众期待的音乐会正式开始。第一首便是西贝柳斯《图翁内拉的天鹅》,时长8分多钟,其选自交响诗组曲《卡莱瓦拉四传奇》中的第三首,是《卡莱瓦拉四传奇》中最为人熟知、同时也经常被单独上演的作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图翁内拉的天鹅神秘而优雅地游于冥河之上的情景。整首乐曲始终保持缓慢的速度,始终维持肃穆、冷峻、静谧的基调,这使得弦乐和木管声部的演奏必须十分精准稳定,维也纳爱乐从他们的第一声开始就做到了。他们立刻进入了状态,弦乐声部极弱音起声,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每位观众都屏气凝神,在这种寂静肃穆的氛围中,天鹅缓缓游水的画面感就渐渐浮现出来了,坐在舞台正背面的J区,弦乐听感居然还是如此的给力,超一流的弦乐干净得没有一丝杂音,在此之前我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纯净的弦乐!戏份较多的英国管同样表现出众,木管声部一出我心中就连连叫好。维也纳爱乐毕竟是维也纳爱乐,能称为世界超一流乐团当之无愧!
如果说第一首《图翁内拉的天鹅》维也纳爱乐干净得毫无杂音、整齐划一的弦乐让我惊呆,那么接下来莫扎特《交响协奏曲》K364则让我感受到了维也纳爱乐弦乐声部最重要的特色:温暖、柔和。维也纳爱乐采用了小编制,用室内乐的形式演绎莫扎特是他们一贯的风格,与其他的大型交响曲不同,演奏莫扎特他们并不只是遵循指挥至上的原则,而是更加注重乐手之间的交流与应和。维也纳爱乐温暖柔和的弦乐声部听感舒适,如同微风拂面,又如同冬日早晨的一束暖暖的阳光。弦乐拥有蓬松的质地,相比于其他交响乐团用偏冷的色调演奏莫扎特而言,维也纳爱乐暖色调的莫扎特属于绝对的“小清新”,“小清新”中又带有贵族气的风格。由于莫扎特早已是乐团熟门熟路的曲目,我想每一位乐手心目中一定都有自己的典范版本,因此使得杜达梅尔减少了其发挥余地,并没有让乐团跟着他的思路走,而是一种附和,一种点拨。另外,不得不提光头老首席莱纳•库舍尔和中提琴首席海因里希•科尔,也许是他们年纪老了,他们的发挥并没有达到最佳水平,但是能在现场看到他们那是非常值得的,尤其是莱纳•库舍尔,要知道他还有一年半就要退休了,这次能请到他,上海乐迷还是非常幸运的。
上半场的两首口味偏清淡,很显然维也纳爱乐在上半场没有真正发力。下半场的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则是本场音乐会的硬菜,维也纳爱乐在杜达梅尔的指挥下火力全开。一扫上半场的温柔,下半场真正让在场观众过足了瘾。此前,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我听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我最喜欢的版本是安东尼•科林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20世纪50年代在金斯韦大厅的单声道现场录音,效果奇佳,动态极大,爆棚的音效让人血脉贲张,猛然炸响的铜管简直要把屋顶掀翻,科林斯使用了西贝柳斯式的冷色调来演绎,加之科林斯对西贝柳斯作品之深刻体会,完全可以被列入西贝柳斯的权威版本之一了。而杜达梅尔指挥维也纳爱乐的演绎,和科林斯的版本又是截然不同——维也纳爱乐的各个声部之间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平衡度,铜管没有科林斯版本那样冲破天的炸响,而是已然和其他声部融为了一体,同时又极富层次感,现场听感极佳。维也纳爱乐并没有使用如同科林斯版本那样完全的冷色调演绎西贝柳斯,而是采用冷暖色调相结合的方式,纵览全曲,既保留了维也纳爱乐温暖的特色,同时又演绎出了北欧大自然的绝美意境。第四乐章,乐团超一流的水准在杜达梅尔的棒下再次显现出极为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艺术激情,推动着音乐一层层地冲向高潮,此时,亢奋的内心早已被那阵阵音的洪流激荡,最后一个强音落下,一声Bravo发自内心地吼了出来!
之前看过排练的人已经知道,维也纳爱乐此时会加演约翰•施特劳斯的《心爱安娜波尔卡》,却没有想到乐团还会加演第二首约翰•施特劳斯的《电闪雷鸣波尔卡》,一曲雷电彻底引爆全场观众的激情。早在今年6月份就已听过“老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电闪雷鸣波尔卡》,然而听了“老大”维也纳爱乐的演绎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差距。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演绎并不能说不好,但要是在维也纳爱乐面前一比较,维交的演绎却显得逊色多了。还是那句话,维也纳爱乐毕竟是维也纳爱乐,约翰•施特劳斯作品到底还是它的演绎最正宗,其他乐团无可比拟,那是全世界人民公认的。
走出“馄饨厅”,简直就是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方便面馅”的“馄饨”味道果然一级棒,彻底征服了我,让我久久沉醉其中。能品尝到难得一见的“方便面馅馄饨”,乃是一大幸事也!
维也纳爱乐此次给上海乐迷带来了三首曲目:西贝柳斯《图翁内拉的天鹅》、莫扎特《交响协奏曲》K364以及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然而不少人有疑问,西贝柳斯的作品并不是维也纳爱乐最拿手的曲目,为什么还要选他呢?我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明年是西贝柳斯诞辰150周年,维也纳爱乐以此为契机,在上海率先为明年的西贝柳斯年预热;二是西贝柳斯的作品实际上为杜达梅尔留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更能让杜达梅尔带领维也纳爱乐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也同时向上海乐迷证明维也纳爱乐绝不仅仅能演好传统的德奥曲目。整场音乐会熟门熟路的德奥曲目和非擅长的民族乐派曲目并存,使得其看点与亮点十足。
9月18日下午五点,我特地向老师请假专程从学校赶到上交新厅观看杜达梅尔和维也纳爱乐的排练,进入大厅,兴奋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这将是我第一次看杜达梅尔,第一次听维也纳爱乐!从排练的全过程来看,维也纳爱乐确实没有辜负我对他的期待,尤其是莫扎特交响协奏曲K364,第一乐章前段几乎一气呵成,没有过多的排练,和另外两首西贝柳斯相比算是停顿次数最少的了,毕竟莫扎特对于维也纳爱乐而言无疑是其最擅长的曲目之一,他们甚至可以不需要指挥,完全的无人驾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维也纳爱乐在这三首正式曲目之外还排练了约翰•施特劳斯的《心爱安娜波尔卡》,算是为观众提前曝出了加演曲目。能现场听到维也纳爱乐纯正的约翰•施特劳斯和莫扎特,早已是中国乐迷的心头之梦,这回就能圆满实现,怎能让人不满足?
当晚7点,在座位上坐定后,万众期待的音乐会正式开始。第一首便是西贝柳斯《图翁内拉的天鹅》,时长8分多钟,其选自交响诗组曲《卡莱瓦拉四传奇》中的第三首,是《卡莱瓦拉四传奇》中最为人熟知、同时也经常被单独上演的作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图翁内拉的天鹅神秘而优雅地游于冥河之上的情景。整首乐曲始终保持缓慢的速度,始终维持肃穆、冷峻、静谧的基调,这使得弦乐和木管声部的演奏必须十分精准稳定,维也纳爱乐从他们的第一声开始就做到了。他们立刻进入了状态,弦乐声部极弱音起声,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每位观众都屏气凝神,在这种寂静肃穆的氛围中,天鹅缓缓游水的画面感就渐渐浮现出来了,坐在舞台正背面的J区,弦乐听感居然还是如此的给力,超一流的弦乐干净得没有一丝杂音,在此之前我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纯净的弦乐!戏份较多的英国管同样表现出众,木管声部一出我心中就连连叫好。维也纳爱乐毕竟是维也纳爱乐,能称为世界超一流乐团当之无愧!
如果说第一首《图翁内拉的天鹅》维也纳爱乐干净得毫无杂音、整齐划一的弦乐让我惊呆,那么接下来莫扎特《交响协奏曲》K364则让我感受到了维也纳爱乐弦乐声部最重要的特色:温暖、柔和。维也纳爱乐采用了小编制,用室内乐的形式演绎莫扎特是他们一贯的风格,与其他的大型交响曲不同,演奏莫扎特他们并不只是遵循指挥至上的原则,而是更加注重乐手之间的交流与应和。维也纳爱乐温暖柔和的弦乐声部听感舒适,如同微风拂面,又如同冬日早晨的一束暖暖的阳光。弦乐拥有蓬松的质地,相比于其他交响乐团用偏冷的色调演奏莫扎特而言,维也纳爱乐暖色调的莫扎特属于绝对的“小清新”,“小清新”中又带有贵族气的风格。由于莫扎特早已是乐团熟门熟路的曲目,我想每一位乐手心目中一定都有自己的典范版本,因此使得杜达梅尔减少了其发挥余地,并没有让乐团跟着他的思路走,而是一种附和,一种点拨。另外,不得不提光头老首席莱纳•库舍尔和中提琴首席海因里希•科尔,也许是他们年纪老了,他们的发挥并没有达到最佳水平,但是能在现场看到他们那是非常值得的,尤其是莱纳•库舍尔,要知道他还有一年半就要退休了,这次能请到他,上海乐迷还是非常幸运的。
上半场的两首口味偏清淡,很显然维也纳爱乐在上半场没有真正发力。下半场的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则是本场音乐会的硬菜,维也纳爱乐在杜达梅尔的指挥下火力全开。一扫上半场的温柔,下半场真正让在场观众过足了瘾。此前,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我听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我最喜欢的版本是安东尼•科林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20世纪50年代在金斯韦大厅的单声道现场录音,效果奇佳,动态极大,爆棚的音效让人血脉贲张,猛然炸响的铜管简直要把屋顶掀翻,科林斯使用了西贝柳斯式的冷色调来演绎,加之科林斯对西贝柳斯作品之深刻体会,完全可以被列入西贝柳斯的权威版本之一了。而杜达梅尔指挥维也纳爱乐的演绎,和科林斯的版本又是截然不同——维也纳爱乐的各个声部之间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平衡度,铜管没有科林斯版本那样冲破天的炸响,而是已然和其他声部融为了一体,同时又极富层次感,现场听感极佳。维也纳爱乐并没有使用如同科林斯版本那样完全的冷色调演绎西贝柳斯,而是采用冷暖色调相结合的方式,纵览全曲,既保留了维也纳爱乐温暖的特色,同时又演绎出了北欧大自然的绝美意境。第四乐章,乐团超一流的水准在杜达梅尔的棒下再次显现出极为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艺术激情,推动着音乐一层层地冲向高潮,此时,亢奋的内心早已被那阵阵音的洪流激荡,最后一个强音落下,一声Bravo发自内心地吼了出来!
之前看过排练的人已经知道,维也纳爱乐此时会加演约翰•施特劳斯的《心爱安娜波尔卡》,却没有想到乐团还会加演第二首约翰•施特劳斯的《电闪雷鸣波尔卡》,一曲雷电彻底引爆全场观众的激情。早在今年6月份就已听过“老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电闪雷鸣波尔卡》,然而听了“老大”维也纳爱乐的演绎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差距。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演绎并不能说不好,但要是在维也纳爱乐面前一比较,维交的演绎却显得逊色多了。还是那句话,维也纳爱乐毕竟是维也纳爱乐,约翰•施特劳斯作品到底还是它的演绎最正宗,其他乐团无可比拟,那是全世界人民公认的。
走出“馄饨厅”,简直就是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方便面馅”的“馄饨”味道果然一级棒,彻底征服了我,让我久久沉醉其中。能品尝到难得一见的“方便面馅馄饨”,乃是一大幸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