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的意义-转
当一个人身上出现某些行为时,不一定是这个人本身有什么问题,很有可能与他(她)至亲的亲人有关。比如这个孩子,她从小就目睹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场景,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安全的遮阳伞、保护神,而这样两个他最信任、最有依赖的亲人,却要分道扬镳、不愿同时给他温暖和阳光时,这孩子的内心会充满了恐惧和悲伤。他试图用哭泣、拒绝饮食、拒绝睡眠等方式抗议,但他发现这样做,并不能改变父母分离的脚步或决心。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症状的意义”。
假如有一天,父母争吵着要分手时,他心里一着急又不知如何表达,突然不小心跌倒在地爬行时,父母马上终止了吵架,竟然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抱起他,并将所有的关注点和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于是,短期内父母似乎不再提离婚的事情。
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幻想,如果我的某些行为可以制止父母分离,我宁愿这样做。虽然他的主观意识里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他的潜意识里会引导他反反复复重复同样的动作或某种疾病的发作。而奇怪的是这种“人为”因素引发的疾病,不接受任何药物的治疗,或者说完全无效。
从此,一旦父母吵吵闹闹要分手或一方执意离去、一方以死相逼,年幼的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重复曾经的动作——爬行。在年幼的他看来,只要自己出现这种状况,父母就会安静地呆在一起过日子,他也就会继续在这个安全的地方生活,就会得到片刻的安全感。
假如有一天,父母争吵着要分手时,他心里一着急又不知如何表达,突然不小心跌倒在地爬行时,父母马上终止了吵架,竟然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抱起他,并将所有的关注点和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于是,短期内父母似乎不再提离婚的事情。
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幻想,如果我的某些行为可以制止父母分离,我宁愿这样做。虽然他的主观意识里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他的潜意识里会引导他反反复复重复同样的动作或某种疾病的发作。而奇怪的是这种“人为”因素引发的疾病,不接受任何药物的治疗,或者说完全无效。
从此,一旦父母吵吵闹闹要分手或一方执意离去、一方以死相逼,年幼的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重复曾经的动作——爬行。在年幼的他看来,只要自己出现这种状况,父母就会安静地呆在一起过日子,他也就会继续在这个安全的地方生活,就会得到片刻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