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我正在做的
前几天,读到一篇绿色和平组织保护天堂雨林行动的报道。中国的两位自由写作者参与整个过程进行报道,他们乘坐希望号去往印尼,抵达了爪哇岛,并继续前行。相比较坐班,这样的经历多少有些别样的乐趣。两位作者在天涯论坛放了自己在途中的照片,结果电脑前的读者很不买账,抨击借这样正义的理由去旅游的行为。后来了解到他们是自己提供费用的,也是真的关注全球气候问题。
之所以介绍这样一件事,是看到同学和朋友在照片下(此文原发校内)留言、关心和疑问。我做一点回应,也刚好简介一下NGO和公民社会。离开北京之前,去了一趟机构办公室,翻到云之南记录影像论坛的资料,彭老师说他们有想过拍一个NGO的纪录片,因为现在民众对于NGO了解得太少了,甚至NGO圈子内部彼此了解地也远远不够。
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通俗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NGO。NGO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社会及私人的捐赠。
这个世界上三种关键力量,就是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而NGO就是代表公民社会的力量。国家的公权力,是一国之内唯一合法的暴力机构,被称作国家机器,有军队、警察、法院,能够强制执行各种法令,还能够与国际上其它国家签署协议,而且要签定国遵守。国家机器,就是合法的暴力。而市场,就是金钱的力量、企业的力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其它皆为次要。如果不受其它因素制衡,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最后,NGO就是公民社会的力量,把社会上的公民组织起来,发挥对公共事务的影响力,要求国家去约束市场的力量。
国家具有公共性质,但是有时候会「政府失灵」,不能反映民意,这时候要由NGO代表公民社会的力量来矫正。现在政府出现在国际场合,不能完全代表民意,一定要有NGO在场才行,才有代表性。市场也会「市场失灵」,因此,公民社会的力量就有必要出现了。
以上是普遍意义上的简介,我说一下我所在的机构、我们做的事以及感想。其实谭洞微和我服务于同一个机构,他比我早到,已经在贵州雷山示范区服务了三个月,我也是因为他才了解到行动援助,才结识了AA的同事,结识了我们第四期四十个可爱的青年实践者。我本人非常欣赏他的低调和淡泊。稍微有一点不同的是,我也愿意让大家知道我最近在做什么想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
我的朋友胡望舒考上研究生后,先作为西部志愿者去藏区服务了一年,才继续去念书。今年见到他的时候,他说在政府机关的工作,不下基层令他很是失望,由此他寄希望于NGO,他相信NGO在中国会蓬勃发展,并承担更多的功能。即将面临研究生毕业的他,准备找一个NGO实习。当初听说我来到贵州做发展工作,他说,这个很伟大。读到这条短信时我愣了一下。
无疑NGO从事的是公益的事业,但其实我个人不愿意将之与伟大和高尚挂钩。我也从不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善良或具有爱心,善与爱这样朴素的价值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对我而言,做公益也只是我的一个选择,我想这样做,然后我去做了。这样会令我开心,也令我能够走到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人物和风景。我想人之为人,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不需要被伟大所胁迫,过圣徒式生活,那样太悲惨了。国计民生的问题很多很多,谁一肩也挑不起来,每个人立足本职工作,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实现自己的担当。我们做的也是很细碎的工作。我们想要在中国农村贯彻以权利为本的工作方法,也是困难重重。做一个硬件项目不难,关键是硬件为软件服务,一定要把能力建设和权利为本糅合进去。因为我们不是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做示范点,有一天会撤离,我们希望留下的,更多是观念和方法层面的变化。甚至,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带来更坏的局面。
但反过来我想说一点不是很讨好的话。我想说青年对于公平、公正、正义和自由的信念,是这个国家的希望,也是人类的希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其实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句笑话。可能从二十年前开始,由于当时的年轻人付出的代价,使我们这一代人更多地把目光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比如个人发展或者安逸生活。为什么我们要关心这个社会的发展,不是因为我们高风亮节,而是因为我们生活于斯,我们与之息息相关。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你是否知道河北的地下水几乎被抽空了,在张北,我们看到原来的“十年九旱”到现在的“十年九不收”,没有农夫谁能活天地间?从国家的政策到地球的环境变化,从信贷的体制到房产的价格,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也许比想象中更为紧密。青年要谋生,要行路,也不要忘记抬头看看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因为我们并不能够自外于社会的变化。往极端了说,纵使“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如果我们尚未作古,洪水已经滔天,怎么办?
刚看到报道,如果没有国家大规模投资,今年的GDP增长是1%。而靠这样大规模投资拉动,国富民贫的状况如何改变?结构性问题日渐恶化。渐进模式是否可行?我有一个很优秀的朋友,在耶鲁攻读社会学的博士,他也同样寄希望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说到青年们今天越是认真的做事,点点滴滴壮大社会的中间力量和组织,将来改革和过渡的过程就越平稳。我想,如果有人认为我们的生活态度不现实,还有更现实吗?
呵呵,一向愿意以孩子气示人而不愿意严肃的,但今天的严肃,更希望能带来触动的。
回头来说NGO,记得我们在北京的时候,戴锦华老师讲到“拒绝悲情”,她说悲情,可能是我们想要改变世界的最初动力,但是有两点,一是警惕陈述苦难来唤起认同,苦难是需要得到改变,但无需抱有救世主或者任何不平等的态度。二是陈述敌人的不义并不能证明我们的价值,苦难本身并不天然地赋予我们正义。不要在陈述之后就忘记了解决问题。
这一点引发不少同学的思考。是的,我们不是宋江,扯面大旗“替天行道”。在社区工作,如果你拿着姿态,首先被踢出来就是你,那样做不了事。想做事,你得寻求到支持。做完事,不是邀功的时候,请往后退,让其他人站在那里领奖,才是对他们更好的激励。因为你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自己,彰显自己相比较起来意义真的不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NGO并非神圣的净土。一直在说外在冲突是内在冲突的显现。NGO内部也有争斗,也体现了人的敏感、卑微、渴望价值。我们强调在基层组织实践参与式的工作方式,在自己内部却很难实现。这一些都需要不断跳出来看并进行痛苦的反思。
知道不完美,体会到不完美,仍有一些人选择在这路上。鲊瓦小学围墙项目破土动工的时候,协调员和我四目相望,眼中激动,彼此明了。想到开学的时候孩子们能有个完整的球架,有标准的旗杆有面不破的崭新的红旗,有个垃圾池不再让垃圾到处飞,这样小小的事,我们并不直接从中受益,可是我们真高兴啊。这也不是我们三个人做成的,要感谢AA的平台,感谢陌生的资助人,在阅读和翻译他们给小朋友的来信时,我总是经受到一轮轮的感动:她说我们一家人住在海边,我今年53岁。我们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纪念离世的父亲。他说我住的地方临近山,山上终年有雪,和你一样很喜欢狗。爱,来自很普通的人们。其实我很感激自己能够作为一个传递者和齿轮,也很尊重各行各业努力工作的人们。
昨天余金洪说到,我现在做的事是他小时候想过,后来不敢想的事。我的朋友,只要你有心愿意为他人做一点事,这并不难,也不需要太大的勇气和代价。以后,如果需要,我愿意介绍一些相关的信息给大家。
记得我们做过一个Angel和Baby的游戏,每个人收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的人,是你的Baby,你就是它的Angel。在培训的日子,Angel要默默关心你的Baby,为它付出。最后一天揭晓答案的时候,首先是Angel向你的Baby说声感谢,感谢它让你有爱和付出的机会。
之所以介绍这样一件事,是看到同学和朋友在照片下(此文原发校内)留言、关心和疑问。我做一点回应,也刚好简介一下NGO和公民社会。离开北京之前,去了一趟机构办公室,翻到云之南记录影像论坛的资料,彭老师说他们有想过拍一个NGO的纪录片,因为现在民众对于NGO了解得太少了,甚至NGO圈子内部彼此了解地也远远不够。
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通俗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NGO。NGO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社会及私人的捐赠。
这个世界上三种关键力量,就是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而NGO就是代表公民社会的力量。国家的公权力,是一国之内唯一合法的暴力机构,被称作国家机器,有军队、警察、法院,能够强制执行各种法令,还能够与国际上其它国家签署协议,而且要签定国遵守。国家机器,就是合法的暴力。而市场,就是金钱的力量、企业的力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其它皆为次要。如果不受其它因素制衡,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最后,NGO就是公民社会的力量,把社会上的公民组织起来,发挥对公共事务的影响力,要求国家去约束市场的力量。
国家具有公共性质,但是有时候会「政府失灵」,不能反映民意,这时候要由NGO代表公民社会的力量来矫正。现在政府出现在国际场合,不能完全代表民意,一定要有NGO在场才行,才有代表性。市场也会「市场失灵」,因此,公民社会的力量就有必要出现了。
以上是普遍意义上的简介,我说一下我所在的机构、我们做的事以及感想。其实谭洞微和我服务于同一个机构,他比我早到,已经在贵州雷山示范区服务了三个月,我也是因为他才了解到行动援助,才结识了AA的同事,结识了我们第四期四十个可爱的青年实践者。我本人非常欣赏他的低调和淡泊。稍微有一点不同的是,我也愿意让大家知道我最近在做什么想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
我的朋友胡望舒考上研究生后,先作为西部志愿者去藏区服务了一年,才继续去念书。今年见到他的时候,他说在政府机关的工作,不下基层令他很是失望,由此他寄希望于NGO,他相信NGO在中国会蓬勃发展,并承担更多的功能。即将面临研究生毕业的他,准备找一个NGO实习。当初听说我来到贵州做发展工作,他说,这个很伟大。读到这条短信时我愣了一下。
无疑NGO从事的是公益的事业,但其实我个人不愿意将之与伟大和高尚挂钩。我也从不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善良或具有爱心,善与爱这样朴素的价值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对我而言,做公益也只是我的一个选择,我想这样做,然后我去做了。这样会令我开心,也令我能够走到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人物和风景。我想人之为人,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不需要被伟大所胁迫,过圣徒式生活,那样太悲惨了。国计民生的问题很多很多,谁一肩也挑不起来,每个人立足本职工作,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实现自己的担当。我们做的也是很细碎的工作。我们想要在中国农村贯彻以权利为本的工作方法,也是困难重重。做一个硬件项目不难,关键是硬件为软件服务,一定要把能力建设和权利为本糅合进去。因为我们不是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做示范点,有一天会撤离,我们希望留下的,更多是观念和方法层面的变化。甚至,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带来更坏的局面。
但反过来我想说一点不是很讨好的话。我想说青年对于公平、公正、正义和自由的信念,是这个国家的希望,也是人类的希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其实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句笑话。可能从二十年前开始,由于当时的年轻人付出的代价,使我们这一代人更多地把目光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比如个人发展或者安逸生活。为什么我们要关心这个社会的发展,不是因为我们高风亮节,而是因为我们生活于斯,我们与之息息相关。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你是否知道河北的地下水几乎被抽空了,在张北,我们看到原来的“十年九旱”到现在的“十年九不收”,没有农夫谁能活天地间?从国家的政策到地球的环境变化,从信贷的体制到房产的价格,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也许比想象中更为紧密。青年要谋生,要行路,也不要忘记抬头看看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因为我们并不能够自外于社会的变化。往极端了说,纵使“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如果我们尚未作古,洪水已经滔天,怎么办?
刚看到报道,如果没有国家大规模投资,今年的GDP增长是1%。而靠这样大规模投资拉动,国富民贫的状况如何改变?结构性问题日渐恶化。渐进模式是否可行?我有一个很优秀的朋友,在耶鲁攻读社会学的博士,他也同样寄希望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说到青年们今天越是认真的做事,点点滴滴壮大社会的中间力量和组织,将来改革和过渡的过程就越平稳。我想,如果有人认为我们的生活态度不现实,还有更现实吗?
呵呵,一向愿意以孩子气示人而不愿意严肃的,但今天的严肃,更希望能带来触动的。
回头来说NGO,记得我们在北京的时候,戴锦华老师讲到“拒绝悲情”,她说悲情,可能是我们想要改变世界的最初动力,但是有两点,一是警惕陈述苦难来唤起认同,苦难是需要得到改变,但无需抱有救世主或者任何不平等的态度。二是陈述敌人的不义并不能证明我们的价值,苦难本身并不天然地赋予我们正义。不要在陈述之后就忘记了解决问题。
这一点引发不少同学的思考。是的,我们不是宋江,扯面大旗“替天行道”。在社区工作,如果你拿着姿态,首先被踢出来就是你,那样做不了事。想做事,你得寻求到支持。做完事,不是邀功的时候,请往后退,让其他人站在那里领奖,才是对他们更好的激励。因为你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自己,彰显自己相比较起来意义真的不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NGO并非神圣的净土。一直在说外在冲突是内在冲突的显现。NGO内部也有争斗,也体现了人的敏感、卑微、渴望价值。我们强调在基层组织实践参与式的工作方式,在自己内部却很难实现。这一些都需要不断跳出来看并进行痛苦的反思。
知道不完美,体会到不完美,仍有一些人选择在这路上。鲊瓦小学围墙项目破土动工的时候,协调员和我四目相望,眼中激动,彼此明了。想到开学的时候孩子们能有个完整的球架,有标准的旗杆有面不破的崭新的红旗,有个垃圾池不再让垃圾到处飞,这样小小的事,我们并不直接从中受益,可是我们真高兴啊。这也不是我们三个人做成的,要感谢AA的平台,感谢陌生的资助人,在阅读和翻译他们给小朋友的来信时,我总是经受到一轮轮的感动:她说我们一家人住在海边,我今年53岁。我们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纪念离世的父亲。他说我住的地方临近山,山上终年有雪,和你一样很喜欢狗。爱,来自很普通的人们。其实我很感激自己能够作为一个传递者和齿轮,也很尊重各行各业努力工作的人们。
昨天余金洪说到,我现在做的事是他小时候想过,后来不敢想的事。我的朋友,只要你有心愿意为他人做一点事,这并不难,也不需要太大的勇气和代价。以后,如果需要,我愿意介绍一些相关的信息给大家。
记得我们做过一个Angel和Baby的游戏,每个人收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的人,是你的Baby,你就是它的Angel。在培训的日子,Angel要默默关心你的Baby,为它付出。最后一天揭晓答案的时候,首先是Angel向你的Baby说声感谢,感谢它让你有爱和付出的机会。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173篇内容 · 70.9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59篇内容 · 2.2万次浏览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59篇内容 · 1.6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87篇内容 · 118.3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89篇内容 · 24.4万次浏览
- 贫穷是一生的潮湿24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75.1万次浏览
- 推荐一本轻松有趣又能涨知识的书22篇内容 · 2.1万次浏览
加油Amei. 你现在在贵州吗? 在北京还能碰见你? 多多介绍些相关信息吧, 我想你的朋友们会有很多都感兴趣.
谢谢蜻蜓,这段都在贵州,有缘的话,天涯何处不相逢,呵呵。 看你的旅行记录,觉得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