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论豆瓣的死掉
豆瓣当然没死。经过反低俗的伟大高潮一波接一波的爽,在饭否不能再吃饭后,它还在苟延残喘。不过,与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宣誓要引领中国web2.0浪潮先锋,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沟通、态度真诚的豆瓣相比,此刻存在的那个网站早已面目全非。在我看来,与饭否、天益的虽死犹生相比,今日的豆瓣虽生犹死也!
我虽不是资深用户,但从零五年豆瓣创办起就一直是注册会员,也算是见证了这个网站从初生到发展壮大,从往昔的自由开放、朝气蓬勃,到今日的专制封闭、暮气沉沉的嬗变。一个自诩为自由开放的网络社区,依靠用户的评论文字和图片等贡献的血汗劳动发迹之后,经不住天朝淫威的恐吓,迅速蜕变为挥舞着大棒肆意虐杀言论的专横无赖。那个曾经自诩“算法改进生活”,专注于算法的改进,不断通过功能改善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尊重用户的自发性和创造性的豆瓣,如今早已只专注于通过同城活动来增加自己在商业游戏中牟取资本利益的砝码。权力和金钱的媾合,在今日的豆瓣身上找到了完美的交汇点。
如果豆瓣的幕后删帖专家们稍有一点真诚,如果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所谓“社区指导原则”里,对权责界限进行明晰的界定,而不要像我朝的许多恶法一样,模棱两可,黑白颠倒,任意解释,给言论的管理标准一个明晰的说明,给删帖的理由一个迂回曲折的真诚的暗示,那么,天下一切有人性、有良知、有血性、有诚意的豆友,想必不会脑筋不急转弯,不会顽固地磕那个死理,也绝不会不理解天朝体制下苟延残喘的网站们的艰难处境。
但遗憾的是,经历了反低俗的惊涛骇浪,豆瓣吓破了胆,尿湿了裤子。那点自信和诚意早就荡然无存。面对大规模解散小组引发的骚动,豆瓣发出所谓致组长的一封信,提出豆瓣“明确把时政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话题作为全站范围内不欢迎的内容”。可是,我们在豆瓣社区指导原则里看不到这样的字句。我们也不知道豆瓣所指的这个“时政和意识形态”是否也包括了对豆瓣本身的批评。我们当然更不知道,豆瓣是依据何种标准对用户的文字和图片进行删帖、转为仅自己可见、删帖转发邮箱以及删帖不转发邮箱导致此数据彻底消失这样的分类处理。不明真相的我们,如今只知道,现在的豆瓣连写信的这点诚意都没有了。删帖或者屏蔽文章,不给任何申诉的机会,却总是拿出那个漏洞百出的社区指导原则作为依据,其无耻和蛮横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
就是这个前后矛盾的指导原则,一方面说豆瓣提倡“宽容和理性地对待不同的看法、喜好和意见”,一方面却又以所谓“对网站运营构成威胁”为理由删除各种自己不喜欢或者感到恐惧的言论。这张万能狗皮膏药如今已经成了无需解释的理由,就跟那条模糊得不能再模糊的“颠覆国家政权罪”一样可以随意拿来压制不同言论。这不是自打嘴巴又是什么?这不是无耻又是什么?
所以,如今的豆瓣是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典型,不能容忍一切自己不愿听到的言论,哪怕这个言论并非完全政治性的,而是任何对豆瓣的管理方式提出批评的声音。请问这就是豆瓣所自诩的“宽容、开放和理性”吗?难道这还不够无耻吗?
所以,如果豆瓣不希望就这么彻底蔫掉、衰掉、阉掉的话,我期望豆瓣能够收敛起自己的那点市侩、无耻、专横和自大,对自己的用户,尤其是对那些支撑着你发迹的老用户们真诚一些。
我当然知道,这注定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历史早就证明,在天朝,想从人变成兽非常容易,但想从兽变成人却无比艰难。因为金钱和权力的淫威所带来的快感,已经彻底使这些野兽们丧失了人性的痛感。因为在一个没有信仰、没有道德、没有人性的制度里,除了对权力的屈从和巴结,除了谎言,除了表面光鲜而内部腐臭的幕后交易之外,一切美好、自由、单纯、真诚的事物都是没有发展的空间的。
在人性献祭的饕餮盛宴上,豆瓣一定感受到了合作和俯首称臣后所带来的安逸,一定尝到了主人丢下的骨头的鲜美,也一定彻底忘却了镣铐的重量、最起码的良知和羞耻心。
我虽不是资深用户,但从零五年豆瓣创办起就一直是注册会员,也算是见证了这个网站从初生到发展壮大,从往昔的自由开放、朝气蓬勃,到今日的专制封闭、暮气沉沉的嬗变。一个自诩为自由开放的网络社区,依靠用户的评论文字和图片等贡献的血汗劳动发迹之后,经不住天朝淫威的恐吓,迅速蜕变为挥舞着大棒肆意虐杀言论的专横无赖。那个曾经自诩“算法改进生活”,专注于算法的改进,不断通过功能改善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尊重用户的自发性和创造性的豆瓣,如今早已只专注于通过同城活动来增加自己在商业游戏中牟取资本利益的砝码。权力和金钱的媾合,在今日的豆瓣身上找到了完美的交汇点。
如果豆瓣的幕后删帖专家们稍有一点真诚,如果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所谓“社区指导原则”里,对权责界限进行明晰的界定,而不要像我朝的许多恶法一样,模棱两可,黑白颠倒,任意解释,给言论的管理标准一个明晰的说明,给删帖的理由一个迂回曲折的真诚的暗示,那么,天下一切有人性、有良知、有血性、有诚意的豆友,想必不会脑筋不急转弯,不会顽固地磕那个死理,也绝不会不理解天朝体制下苟延残喘的网站们的艰难处境。
但遗憾的是,经历了反低俗的惊涛骇浪,豆瓣吓破了胆,尿湿了裤子。那点自信和诚意早就荡然无存。面对大规模解散小组引发的骚动,豆瓣发出所谓致组长的一封信,提出豆瓣“明确把时政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话题作为全站范围内不欢迎的内容”。可是,我们在豆瓣社区指导原则里看不到这样的字句。我们也不知道豆瓣所指的这个“时政和意识形态”是否也包括了对豆瓣本身的批评。我们当然更不知道,豆瓣是依据何种标准对用户的文字和图片进行删帖、转为仅自己可见、删帖转发邮箱以及删帖不转发邮箱导致此数据彻底消失这样的分类处理。不明真相的我们,如今只知道,现在的豆瓣连写信的这点诚意都没有了。删帖或者屏蔽文章,不给任何申诉的机会,却总是拿出那个漏洞百出的社区指导原则作为依据,其无耻和蛮横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
就是这个前后矛盾的指导原则,一方面说豆瓣提倡“宽容和理性地对待不同的看法、喜好和意见”,一方面却又以所谓“对网站运营构成威胁”为理由删除各种自己不喜欢或者感到恐惧的言论。这张万能狗皮膏药如今已经成了无需解释的理由,就跟那条模糊得不能再模糊的“颠覆国家政权罪”一样可以随意拿来压制不同言论。这不是自打嘴巴又是什么?这不是无耻又是什么?
所以,如今的豆瓣是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典型,不能容忍一切自己不愿听到的言论,哪怕这个言论并非完全政治性的,而是任何对豆瓣的管理方式提出批评的声音。请问这就是豆瓣所自诩的“宽容、开放和理性”吗?难道这还不够无耻吗?
所以,如果豆瓣不希望就这么彻底蔫掉、衰掉、阉掉的话,我期望豆瓣能够收敛起自己的那点市侩、无耻、专横和自大,对自己的用户,尤其是对那些支撑着你发迹的老用户们真诚一些。
我当然知道,这注定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历史早就证明,在天朝,想从人变成兽非常容易,但想从兽变成人却无比艰难。因为金钱和权力的淫威所带来的快感,已经彻底使这些野兽们丧失了人性的痛感。因为在一个没有信仰、没有道德、没有人性的制度里,除了对权力的屈从和巴结,除了谎言,除了表面光鲜而内部腐臭的幕后交易之外,一切美好、自由、单纯、真诚的事物都是没有发展的空间的。
在人性献祭的饕餮盛宴上,豆瓣一定感受到了合作和俯首称臣后所带来的安逸,一定尝到了主人丢下的骨头的鲜美,也一定彻底忘却了镣铐的重量、最起码的良知和羞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