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应的自我分析
思想上的胖子,行动上的瘦子。
边走路边想到这句话,兀自笑了。
是挺瘦的,而对于男人来说,胖瘦往往是不自觉的,除非有对比。
当年在日照和张先生两个瘦子站在一起,彼此不觉得自己瘦,反倒是觉得对方瘦。这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学问题。
溜达到常坐的咖啡馆,遇见一相识的朋友在,瞬间觉得他胖。他是真的胖,120多公斤,差不多是我两倍的体重。
前段时间去北京,大学同学小聚,说:咱班这些年也就你没怎么变样儿。
北京的哥几个保持着2~3次/年的聚会频率,这句话每年都听说,都听地烦了。
有比如中秋节载多多会老家,老妈说,小狗胖了。啊?我怎么没觉得?
对比这个不仅是外在形态的对比,还有观察者自身心理的比较。
这的确是个有趣的心理学问题。
或许是经济学出身,很多时候都会拿出边际效应来分析和解释些问题。
比如和Max先生小酌微酣时,起了兴致互相分析对方,我用边际效应来说明人的欲望。这时候,我是思想上的胖子。
又比如,当我给自己定计划说,每天要读多少页中文,读多少页英文,记住几个外语词汇的时候,我又变回行动上的瘦子。
我是一个挺懒惰的人。
有相识的人问,怎么总见你在咖啡馆,我回答说:窝在小屋时候,不知道做什么又似乎什么都不做一天就过去了。
计算起来挺可怕的。这时候我又变成悲观主义者。
今天我对自己说,每天坚持写至少2000字,不管什么都行。
心里也没底的,不知道能坚持过久;或者哪天不想些,也能罗列出很多理由。现成的,都不用编。
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种逃避。或许,我们都或多或少的都在逃避。比如说,我逃避唱歌,
边走路边想到这句话,兀自笑了。
是挺瘦的,而对于男人来说,胖瘦往往是不自觉的,除非有对比。
当年在日照和张先生两个瘦子站在一起,彼此不觉得自己瘦,反倒是觉得对方瘦。这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学问题。
溜达到常坐的咖啡馆,遇见一相识的朋友在,瞬间觉得他胖。他是真的胖,120多公斤,差不多是我两倍的体重。
前段时间去北京,大学同学小聚,说:咱班这些年也就你没怎么变样儿。
北京的哥几个保持着2~3次/年的聚会频率,这句话每年都听说,都听地烦了。
有比如中秋节载多多会老家,老妈说,小狗胖了。啊?我怎么没觉得?
对比这个不仅是外在形态的对比,还有观察者自身心理的比较。
这的确是个有趣的心理学问题。
或许是经济学出身,很多时候都会拿出边际效应来分析和解释些问题。
比如和Max先生小酌微酣时,起了兴致互相分析对方,我用边际效应来说明人的欲望。这时候,我是思想上的胖子。
又比如,当我给自己定计划说,每天要读多少页中文,读多少页英文,记住几个外语词汇的时候,我又变回行动上的瘦子。
我是一个挺懒惰的人。
有相识的人问,怎么总见你在咖啡馆,我回答说:窝在小屋时候,不知道做什么又似乎什么都不做一天就过去了。
计算起来挺可怕的。这时候我又变成悲观主义者。
今天我对自己说,每天坚持写至少2000字,不管什么都行。
心里也没底的,不知道能坚持过久;或者哪天不想些,也能罗列出很多理由。现成的,都不用编。
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种逃避。或许,我们都或多或少的都在逃避。比如说,我逃避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