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安好的那个人
昨日读高晓松的印象笔记,看到他为母亲新书《画里春秋》所做的序里的最后一句:“你若安好,我便还年轻,还能经风雨,忍时光,还敢独自成长。其余爱恨丰俭,甘苦心田,风一吹,已无所谓。”心里倏忽一颤,比起那句著名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样的一句“你若安好,我便还年轻”更让人有种心灵的触动。
宋丹丹在她的《幸福深处》里说:“我一直相信女人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领袖,是老人、丈夫和孩子的轴心。我还相信“安”字的构造是颇有深意的:屋顶下有了一个好女人,日子才能够安宁、安稳、安然。”读到这句话,我才明白,如果我们心里还有一份对生活的安然,却都是源于那个人还安好。
我愿安好的那个人是母亲,是那个永远不会嫌弃我、放弃我,无条件包容我的人。古往今来,无需刻意统计,颂扬母爱的文字一定是最多的,惟一不能忘记的一句是:母亲在,家就在,自己就是有家的孩子。以后无论漂多远,心也不会孤独,那一份心底里的安全感,除了母亲,还有谁会给你呢?
我愿安好的那个人是爱人,是那个愿与我不离不弃,共甘苦、同风雨,把爱情当做信仰的人。我喜欢西方人结婚时面对《圣经》许下的那句誓词:你是否愿意娶xxx为妻,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像爱自己一样爱她。不论她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于她,直到离开世界?之后的那句“我愿意”,意味着接受一次生命的托付。那个肯将生命交由你手中的人,你竭尽此生为她做的,是要让她现世安稳。
我愿安好的那个人是孩子,是那个从他的降临到我的离开都会始终惦念的人。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在《控潜能》一书中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当孩子可以独立于世,去开疆拓土,遨游天际时,作为父母只需说一声:“以后,你要好好的。”就已足够。
那个我愿安好的人,给了我努力工作的动力,给了我面对困难的勇气,给了我与人交往的坦诚,给了我面对选择时的笃定。以前,我总以为这些要靠个人的修炼,现在我才明白,真正锻造自己的,是你身后的家人。总听见抱怨生活者在说“我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老婆要养”。这怎么能成为一种抱怨的理由呢,上有老,下有小,又有一个爱人陪伴,这不应该是一个幸福的理由吗?
请好好珍惜你所拥有的这份幸福。
宋丹丹在她的《幸福深处》里说:“我一直相信女人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领袖,是老人、丈夫和孩子的轴心。我还相信“安”字的构造是颇有深意的:屋顶下有了一个好女人,日子才能够安宁、安稳、安然。”读到这句话,我才明白,如果我们心里还有一份对生活的安然,却都是源于那个人还安好。
我愿安好的那个人是母亲,是那个永远不会嫌弃我、放弃我,无条件包容我的人。古往今来,无需刻意统计,颂扬母爱的文字一定是最多的,惟一不能忘记的一句是:母亲在,家就在,自己就是有家的孩子。以后无论漂多远,心也不会孤独,那一份心底里的安全感,除了母亲,还有谁会给你呢?
我愿安好的那个人是爱人,是那个愿与我不离不弃,共甘苦、同风雨,把爱情当做信仰的人。我喜欢西方人结婚时面对《圣经》许下的那句誓词:你是否愿意娶xxx为妻,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像爱自己一样爱她。不论她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于她,直到离开世界?之后的那句“我愿意”,意味着接受一次生命的托付。那个肯将生命交由你手中的人,你竭尽此生为她做的,是要让她现世安稳。
我愿安好的那个人是孩子,是那个从他的降临到我的离开都会始终惦念的人。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在《控潜能》一书中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当孩子可以独立于世,去开疆拓土,遨游天际时,作为父母只需说一声:“以后,你要好好的。”就已足够。
那个我愿安好的人,给了我努力工作的动力,给了我面对困难的勇气,给了我与人交往的坦诚,给了我面对选择时的笃定。以前,我总以为这些要靠个人的修炼,现在我才明白,真正锻造自己的,是你身后的家人。总听见抱怨生活者在说“我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老婆要养”。这怎么能成为一种抱怨的理由呢,上有老,下有小,又有一个爱人陪伴,这不应该是一个幸福的理由吗?
请好好珍惜你所拥有的这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