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疆死界
29日,青年译者孙仲旭去世。
11日,著名影人罗宾·威廉姆斯去世。
他们都选择把生命交给抑郁症状。这是他们的权利,而我们无权指责。
今年的八月,我总体处在一个情绪很不稳定的状态。仿佛坚持了十几年的朴素人生观被撞开了一个口子,再也不能满足于对于生的绝对信仰。我曾经简答归因为成长的代价,现在知道,人没有自然而然的成熟,只有主动放弃的天真。小孩子不会思索活着的意义,自以为死亡距离他们很远,而我们都知道,那并不是真相——任何年龄的人与死亡都是同等的接近。
于是我开始反复思索一个通俗的道理:书读多了人会变得不好;傻人有福。
读书可以让人太过轻易地窥视到人类的苦难、疾病、扭曲、阴暗、孱弱、恐惧、悲恸、绝望,久而久之,我们拥有了本来不曾亲身体验过却能够理解并且无法消解的消极认识。一次次的冲击挑战着每一个人的生命韧度,不只是生理上的,更主要是心理的。
我觉得选择自我结束生命的知识分子多半都是认真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曾经认真的活着,所以不会欺骗自己的意识。当沉重变得无法负担,他们不懂得狡猾地为自己开脱,不懂得耍赖地自我麻痹,更不懂得为转移痛苦而伤害别人。我不喜欢那些指责他们脆弱的观众们。既然他们有义务独立地活着,那么他们也有权利终止这种活着的状态。
或许懦弱的本性才是人类物种得以延续的最大功臣。这样看来,他们,都是勇士。
然而我希望自己始终做一个懦弱者。
当我因好奇而不断窥探人类之“恐惧”,我愈发被恐惧本身所震慑而颤抖。我在每一本书中读到了种种恐惧,并且多数恐惧是无法克服的,就像《旧约》中描述的人类的原罪。读书不再是愉悦的体验,因为我再也不会用肤浅和阳光来麻痹自己对于恐惧和死亡的感知,不会为了逃避痛苦而自我催眠。我悲哀地明白一旦我选择严肃地对待学术,我将永远失去傻人的傻福。但这一步一旦跨出去,就仿佛从生疆跨入死界,除非智性消弭,否则绝无回头之可能。
如果深刻注定等同于悲剧意识,那么我要继续在绝境中寻找快乐的方式。如果可能的话,我不要踏入这条生疆死界。
11日,著名影人罗宾·威廉姆斯去世。
他们都选择把生命交给抑郁症状。这是他们的权利,而我们无权指责。
今年的八月,我总体处在一个情绪很不稳定的状态。仿佛坚持了十几年的朴素人生观被撞开了一个口子,再也不能满足于对于生的绝对信仰。我曾经简答归因为成长的代价,现在知道,人没有自然而然的成熟,只有主动放弃的天真。小孩子不会思索活着的意义,自以为死亡距离他们很远,而我们都知道,那并不是真相——任何年龄的人与死亡都是同等的接近。
于是我开始反复思索一个通俗的道理:书读多了人会变得不好;傻人有福。
读书可以让人太过轻易地窥视到人类的苦难、疾病、扭曲、阴暗、孱弱、恐惧、悲恸、绝望,久而久之,我们拥有了本来不曾亲身体验过却能够理解并且无法消解的消极认识。一次次的冲击挑战着每一个人的生命韧度,不只是生理上的,更主要是心理的。
我觉得选择自我结束生命的知识分子多半都是认真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曾经认真的活着,所以不会欺骗自己的意识。当沉重变得无法负担,他们不懂得狡猾地为自己开脱,不懂得耍赖地自我麻痹,更不懂得为转移痛苦而伤害别人。我不喜欢那些指责他们脆弱的观众们。既然他们有义务独立地活着,那么他们也有权利终止这种活着的状态。
或许懦弱的本性才是人类物种得以延续的最大功臣。这样看来,他们,都是勇士。
然而我希望自己始终做一个懦弱者。
当我因好奇而不断窥探人类之“恐惧”,我愈发被恐惧本身所震慑而颤抖。我在每一本书中读到了种种恐惧,并且多数恐惧是无法克服的,就像《旧约》中描述的人类的原罪。读书不再是愉悦的体验,因为我再也不会用肤浅和阳光来麻痹自己对于恐惧和死亡的感知,不会为了逃避痛苦而自我催眠。我悲哀地明白一旦我选择严肃地对待学术,我将永远失去傻人的傻福。但这一步一旦跨出去,就仿佛从生疆跨入死界,除非智性消弭,否则绝无回头之可能。
如果深刻注定等同于悲剧意识,那么我要继续在绝境中寻找快乐的方式。如果可能的话,我不要踏入这条生疆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