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科普
前言
其实很久以前就想过写个类似的(比如之前的be),最近准备英语快疯魔了所以随便写点打发下时间
主要以清澄误会的QA为主吧,比如让大家知道有些经济学研究其实不是光会吹水的
因为是随便写的,所以避免客观,致力娱乐,少用数学
差不多就这样吧
正文
Q1 经济学是什么?
A:先开宗明义,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很复杂的,我们试着简单回答一下。首先,大体上我们可以把经济学分为2类,一类叫近代经济学一类叫非近代经济学,前者的代表就是所谓的经济学core——微观宏观计量经济学,后者主要就是马克思啊农业经济啊经济史啊或者其他一些在我看来奇奇怪怪一点都不好玩(理论)的东西
对于这2类,一个直观但不精确的划分方法就是看其数学化的程度,基本上越数学就越属于近代经济,反之就是非近(顺便一说,在这个以数学为主的时代,基本上,用大段文字或者引用个别具体的数据而缺乏分析,就是民科了)
因为非近比较大杂烩而非主流,所以我们以近代经济为中心来下定义
在此之前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稀缺。其实不解释也可以,看字面就知道,稀缺就是不够多,比如对男人来说这个世界的美女不够多搞得大家都光棍,对撒哈拉附近的人来说水不够多搞得自己好渴
不过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点,就是稀缺是有条件的,比如铝在以前很稀缺可以给国王拿来炫富,而现在则很普遍。或者对于非洲人来讲水很稀缺但是生活在湖边的可能就不以为然。
那么现在定义下经济学,经济学就是“在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最优化(利益最大化)”————所以很容易明白为什么经济学要学那么多最优化的数学了
ps:关于近代非近代的划分是日本式的,可能还有中式美式奥英法德西式,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Q2:你们为什么假设理性人啊!我老婆买起包来一点都不理性!
A:嘛……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解法,比如“就算个体不理性但是所有人加起来整体上也是理性的”。不过我偏向于一个更简单的解释——因为这样假设比较方便快捷……
听起来很扯淡吧,我们用数学一点的角度看。理性人的假设属于基础,也就是说它是最一开始接触的部分,这个时候肯定都是比较简洁明了的,就好像中学数学告诉你有理数就是+(-)0123456789……但是到了更高的时候,这种简单的东西就要开始慢慢变了,比如有理数变成了2个整数的比,而我们也开始假设人的偏好不是凸的etc(大体上,凸性是理性人假设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从上世纪开始,不完全理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许在哪一天经济学就会直接假设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比如你老婆买包的时候
Q3:经济和金融不是一回事吗
A:显而易见,你看这2个词字长的都不一样……一个直观的体现就是金融博士的录取比经济博士的录取少的多,起薪也高的多。不过大体上2者的方法论还是差不多的,比如斯坦福就有一个项目是毕业了直接拿econ&finance 的phd
Q4:为什么诸如v2b高达巨巨老是吹水,被打脸了也能继续吹
A:一个简单的回答就是,这群搞实证的(尤其是宏观)天生就是吹水的。当然实际上复杂的多。比如我们都知道人有bias,所以对同一段数据可能有不同的解读,还有就是观测问题,因为很多数据是不可观测的,所以只能靠猜(至于到底是代替变量还是什么的都无所谓,反正就是猜,只不过准确性有差),与此同时,对于经济学研究而言,数据还是太少,不足够。要知道经济学还是一门很年轻的科学,年轻到经济学的第谷都没有出生。所以数据还是太少,做不出有效的推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Q5:所以我们到底要你们这群只会瞎猜的经济学干嘛呢
A:嗯……这个问题比较像是在问应用经济学到底有什么用。其实经济学的应用比大家想的广泛的多(想想就知道,只要关于人和钱,经济学就可以上),最显见的例子就是谷歌,它之所以能利用广告发家致富,就是靠拍卖理论。
Q6:你们经济学天天帮有钱人说话,没有良心!
A:满口仁义道德的,都不是好东西!——开玩笑的,帮有钱人或者穷人讲话,这是个屁股问题,任何学者都可以有屁股,这和他的专业知识无关。不过经济学对于良心道德etc的看法的确和大众的认知不同,比如被很多人曲解的利己主义。
回到上面的理性人假设,我们假设一切都是出自理性的,所以道德观念也是理性的成果,所以在理论上,我们没必要再特别引入一个道德来麻烦自己——因为我们可以把它拆回成理性。
所以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这个人讲不讲理而不是这个人讲不讲道德。但是实际上讲理很大程度上和讲道德是二律背反的,所以大家很容易认为经济学没有良心,这是误解。事实上对于公平正义之类的道德研究也一直是经济学的重点,而随着不完全理性的引入,经济学也越发重视引入道德本身作为研究的变量和对象
Q7:经济学没有双盲没有实验,是文科,是伪科学!
A:首先经济学的确是社会科学,即使它对数学的引用不少。其次经济学有实验,虽然主要是微观(因为宏观很难实验),不过很多宏观理论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以后有机会再科普这些实验
就想到这么多,大家有问题可以问
其实很久以前就想过写个类似的(比如之前的be),最近准备英语快疯魔了所以随便写点打发下时间
主要以清澄误会的QA为主吧,比如让大家知道有些经济学研究其实不是光会吹水的
因为是随便写的,所以避免客观,致力娱乐,少用数学
差不多就这样吧
正文
Q1 经济学是什么?
A:先开宗明义,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很复杂的,我们试着简单回答一下。首先,大体上我们可以把经济学分为2类,一类叫近代经济学一类叫非近代经济学,前者的代表就是所谓的经济学core——微观宏观计量经济学,后者主要就是马克思啊农业经济啊经济史啊或者其他一些在我看来奇奇怪怪一点都不好玩(理论)的东西
对于这2类,一个直观但不精确的划分方法就是看其数学化的程度,基本上越数学就越属于近代经济,反之就是非近(顺便一说,在这个以数学为主的时代,基本上,用大段文字或者引用个别具体的数据而缺乏分析,就是民科了)
因为非近比较大杂烩而非主流,所以我们以近代经济为中心来下定义
在此之前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稀缺。其实不解释也可以,看字面就知道,稀缺就是不够多,比如对男人来说这个世界的美女不够多搞得大家都光棍,对撒哈拉附近的人来说水不够多搞得自己好渴
不过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点,就是稀缺是有条件的,比如铝在以前很稀缺可以给国王拿来炫富,而现在则很普遍。或者对于非洲人来讲水很稀缺但是生活在湖边的可能就不以为然。
那么现在定义下经济学,经济学就是“在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最优化(利益最大化)”————所以很容易明白为什么经济学要学那么多最优化的数学了
ps:关于近代非近代的划分是日本式的,可能还有中式美式奥英法德西式,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Q2:你们为什么假设理性人啊!我老婆买起包来一点都不理性!
A:嘛……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解法,比如“就算个体不理性但是所有人加起来整体上也是理性的”。不过我偏向于一个更简单的解释——因为这样假设比较方便快捷……
听起来很扯淡吧,我们用数学一点的角度看。理性人的假设属于基础,也就是说它是最一开始接触的部分,这个时候肯定都是比较简洁明了的,就好像中学数学告诉你有理数就是+(-)0123456789……但是到了更高的时候,这种简单的东西就要开始慢慢变了,比如有理数变成了2个整数的比,而我们也开始假设人的偏好不是凸的etc(大体上,凸性是理性人假设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从上世纪开始,不完全理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许在哪一天经济学就会直接假设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比如你老婆买包的时候
Q3:经济和金融不是一回事吗
A:显而易见,你看这2个词字长的都不一样……一个直观的体现就是金融博士的录取比经济博士的录取少的多,起薪也高的多。不过大体上2者的方法论还是差不多的,比如斯坦福就有一个项目是毕业了直接拿econ&finance 的phd
Q4:为什么诸如v2b高达巨巨老是吹水,被打脸了也能继续吹
A:一个简单的回答就是,这群搞实证的(尤其是宏观)天生就是吹水的。当然实际上复杂的多。比如我们都知道人有bias,所以对同一段数据可能有不同的解读,还有就是观测问题,因为很多数据是不可观测的,所以只能靠猜(至于到底是代替变量还是什么的都无所谓,反正就是猜,只不过准确性有差),与此同时,对于经济学研究而言,数据还是太少,不足够。要知道经济学还是一门很年轻的科学,年轻到经济学的第谷都没有出生。所以数据还是太少,做不出有效的推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Q5:所以我们到底要你们这群只会瞎猜的经济学干嘛呢
A:嗯……这个问题比较像是在问应用经济学到底有什么用。其实经济学的应用比大家想的广泛的多(想想就知道,只要关于人和钱,经济学就可以上),最显见的例子就是谷歌,它之所以能利用广告发家致富,就是靠拍卖理论。
Q6:你们经济学天天帮有钱人说话,没有良心!
A:满口仁义道德的,都不是好东西!——开玩笑的,帮有钱人或者穷人讲话,这是个屁股问题,任何学者都可以有屁股,这和他的专业知识无关。不过经济学对于良心道德etc的看法的确和大众的认知不同,比如被很多人曲解的利己主义。
回到上面的理性人假设,我们假设一切都是出自理性的,所以道德观念也是理性的成果,所以在理论上,我们没必要再特别引入一个道德来麻烦自己——因为我们可以把它拆回成理性。
所以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这个人讲不讲理而不是这个人讲不讲道德。但是实际上讲理很大程度上和讲道德是二律背反的,所以大家很容易认为经济学没有良心,这是误解。事实上对于公平正义之类的道德研究也一直是经济学的重点,而随着不完全理性的引入,经济学也越发重视引入道德本身作为研究的变量和对象
Q7:经济学没有双盲没有实验,是文科,是伪科学!
A:首先经济学的确是社会科学,即使它对数学的引用不少。其次经济学有实验,虽然主要是微观(因为宏观很难实验),不过很多宏观理论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以后有机会再科普这些实验
就想到这么多,大家有问题可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