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rave(4)——费城(下)
我们开车去的市中心,车流很堵。慢慢烧还剩二分之一的汽油,偶尔向车窗外看上一眼。独立宫附近有人驾驶马车,露天的车厢被漆成白色与红色。马看上去很强壮,但是疲惫地眨眼睛,一下一下。天气很热,它低下头喝桶里的水。对面高楼外侧有一个不知道是应征什么球员的巨幅广告,一个黑人男子穿着球衣,高高跳起,两腿在空中劈叉,底下写着Dream Chasing。街角有人玩街舞,地上用白色粉笔划了四四方方的界限。我看来看去也只能看到众多围观群众的侧脸。我问阿星这是不是属于街头卖艺。她说不知道。我说那等会儿要不要把零钱准备一点,她说她不知道。街上有各种商店,挂着在美国哪一个城市都可见的寻常商品的招牌,大部分都没到让你觉得特别有趣新奇想去看看的程度。相比之下哥伦布市中心很严肃,一般都是写字楼、政府机关、剧院、教堂,人少也很安静。
费城开车容易得罪人,交通也拥挤。在街边想找一个停车位很难,一般停车时间限时两小时。阿星说他们基本上都买交通代币坐公交车在费城来去。这边公交线路很发达。如果到周末要出城买菜就租车来回。我找不到停车位,来各条单行道来四处窜。看到一家饭店前有人刚开走想倒车入库时,一个从后面驶过来的黑人哥哥打左转灯把车头开了一半进去。我咬牙切齿跟阿星说:“跟我耍流氓呢。才不管他,接着倒!”两辆车都抱着要去与对方同归于尽的假象迅速靠近。他那辆又破又旧的凯美瑞毫无畏惧地“突突”地吐出烟圈。我摇摇头,服了。
只能沿着坡度很陡峭的单行道开上停车楼去,一看六美元半小时,不能退只能取票。我把车停稳,想起来明天要开车去纽约的计划是多么不切实际。付完布鲁克林大桥的过桥费,车能开进得去,在曼哈顿也有地方可以住,但是车往哪个地方停收费如何一无所知。阿星说只能打完旅馆电话再做打算。她很记得帮我省钱,看手表开始计时,催促我快走去独立厅,以便要积累一番日后吹嘘的资本。
在这个对于我很陌生的城市里,阿星和我并肩走着。我们几乎是毫无感情地路过市政厅,路过假日饭店,路过费城艺术博物馆。我还没学会怎样欣赏这么漂亮的建筑和形形色色的人群,不知道他们对于我来说存在着怎样的意义。我看到手里拿着破烂纸牌的流浪汉。后脚跟都踩平了的运动鞋被胡乱扔在邮筒旁边。他光脚坐在地上一言不发。瓦楞纸上用大写英文字母写着“我很饥饿”。这样的人不只有一个两个,基本走过一街区就能看到一个。同时,来这座城市观光旅游的人们,肤色各异,表情各异,都只是迅速从他们身边离开。
我们到了国家独立历史公园。
没想到独立厅就是这样,这个就是在这个用来充当背景的建筑里,《独立宣言》被通过,美国宪法被起草。我身处其中,完全没有真实感。我站在独立厅前面对“拍立得”的阿星的镜头露出“僵尸笑”,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手足无措,假装欢喜。这红砖白漆建筑是古朴的,优美的,在大陆会议上发生的激烈的思辨让人激动。来到这里,对我来说究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其实要找一个地方让你觉得内心深处感受到震颤,非常不容易。这次大部分旅行的时间都花费在没什么意思的地方,以后跟别人谈起,能够很虚荣地说”哎呀,那个地方,我也去过”。其实旅途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什么都不是”的状态,可能是为了被感动而做准备吧。
阿星问我要不要去看“自由之钟”。听说钟上刻了一句圣经里的话:"Proclaim LIBERTY throughout all the land unto all the inhabitants thereof." 翻译过来就是,自此宣告自由将遍布这所有的土地,将为居于其上的人民所享有。现在好多人没有被套上行动上的枷锁,但是心却被困住了,钟只是象征,自由不能靠别人提供,自由只能通过自己拼命争取,就像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废奴主义者在自由之钟之前的呐喊一样。我再看一眼被人群围绕,笼罩在玻璃内的钟,说:“算了,我们结束观光,用我能够支配的自由时间去买蛋糕吧。”
我们付了24块钱的停车费,慢吞吞开车离开市区。这边高速公路错综复杂,直到车快到出口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要接着再开1英里。再打左转灯也没用,一辆巨大的SUV从车后呼啸而过,无情地把我挤下高速。我们只能沿特拉华河河岸开,前后几乎没有几辆车。阳光散乱地漏过车道两旁的树叶斑驳地遍布草坪,金色的光圈和绿色完美融合。车道在眼前平稳地伸展出去,蜿蜒曲折。河对岸有零星几幢度假别墅和一个码头。几叶洁白的帆船在银色的,悦动的水面上几乎静止不动。一切看上去隐僻而安静。阿星说她从未来过这个角落。我们就这样一直开下去,都没有意识到GPS上车子已经失联,直到周围一辆车都没有了,路变得越阴森荒僻。我直接在路的中间掉头,试图重新导航,还是没有收到一格信号。
后边的车跟得很紧,我只能开着车在一条又一条陌生的街道打转,没办法重新导航。阿星开始用Google地图,然后车开上一个看起来像老城区的地方,上下坡起伏不定,每个10米就是一个红色的停车记号,街上没有几个人。多年前装修好的房子看起来还是不错,但是原本白色漆成的凸出的窗台由于被一股一股的雨水侵蚀,留下有金属气味的锈迹。有些萧瑟和破败感。路面也粗糙,有被重型卡车压过而蹦出来的碎石。前面是一个极其陡峭的坡,车子如果不加速就只能勉强挂住。在我之前是一辆速度极慢的起重机。地上的双黄线显示不能够超速,这样的坡度对向要来车就很危险。我已经跟了它两个街区了。天空也变得阴沉,我有些紧张,把车窗紧闭。阿星在详细给我念指令什么时候该左拐,还要直行多少米才到下一个路口。我说费城简直诡异,GPS都失灵。下次出门还是带一只智能手机比较安全。她说你手机是太老了。过了20多分钟才看到韩国城。拐弯路口的时候,又拐到对向车道去了,我当时没有注意到,身后那辆皮卡长按喇叭。原以为又是来找茬的,不大自在,后来那辆车没有补上车位空缺,好像在等我转回来。我才发现自己的错误。赶紧倒退回路口,把左手伸出车窗,给那位戴着墨镜看起来像是一个修路工人的大叔竖大拇指,说谢谢。人家很潇洒地大声喊:You got it.
“我要去巴黎贝甜买一只蛋糕。你也可以逛逛这个韩国城。这条走廊走到底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超市。楼上有餐厅,还有配眼镜的地方。” 阿星进去的时候说。我注意到绿色的地毯已经很脏了,落了很多灰,门的夹角有一只完整的雪白的鸡腿骨头,看起来好像曾经是某只狗钟爱的食物。两边有很多小间商铺,有卖韩服的,有卖凉拌泡菜和烤鸡的,有卖传统小吃韩果,来来往往都是亚洲人面孔。旁边个子很小巧,两片薄唇上涂好橙红色唇膏的小姑娘叫她旁边姐姐“Oni, Oni”。我跟阿星说我好想吃炸酱面,我看电视剧上男男女女都痛快吃,大口吃,弄得一嘴黑。她说不行,因为已经约好她家那位(那位叫刘琦)晚上我们三个人一起下馆子。我看着勤快热心的老板娘端出了石锅拌饭,端出了砂锅,哀嚎着我好想吃,但是被拉进了甜品店。她看着三种蛋糕选来选去难以抉择,说着“刘琦修牙不能吃,柠檬会不会太甜了,草莓看起来……”,把眼睛几乎贴到明亮的冷冻橱柜里。最后选定一只草莓味的,她还细心地买了两排蜡烛,凑成“happy birthday”字样。我托着盘子选了一只奶酪油酥面包给自己当点心吃,给阿星买了一只咖啡味奶油夹心酥饼和放在杯子里的青柠色的马卡龙。我说我想吃韩果但是又担心会吃的太饱,晚饭就吃不动。她说那就不要吃糯米的,给我买了一只两块钱的泡菜馒头给我明天当早饭。
回去的路就一点也不惊悚了。小心开高速,别下错口。每次到别人的车要把我从车道里挤出去的时候,就摇下车窗很诚恳地给后面那辆车一个赞许的手势。下班高峰,即使别人再急,也会踩刹车,放我一马。
“那你六点半实验做好啊?我和她开车去学校找你吧。待会儿我们再逛一下宾大,等你实验做完。”阿星和刘琦在打电话约了时间。之后我们就去逛了学校。
阿星跟我抱怨了这个80万的硕士项目是如何的坑爹。学费把教育学院养的肥肥的,现在所有电脑都换成了薄屏的苹果。我们去了拍摄《费城故事》的图书馆,去了沃顿商学院。阿星给我拍了一张照片,行政楼的淡绿色的砖泛出暗色的冷光,一切色调是暗色,除了远处阴霾的天空。我看起来好像都不在照片之中。阿星很懊丧。我拿着那张照片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这幢楼拍出了鬼屋的效果,好像一只沉睡的庞然大物在吞吐呼吸,还有衰微的生命力,而我就是飘荡其中的鬼魅。
晚餐很好。辣味十足的川菜。不甜不腻的蛋糕。一对幸福的情人,一个在路上第一次能吃上一顿好饭的旁观者。费城故事,只能先草草结尾了。
费城开车容易得罪人,交通也拥挤。在街边想找一个停车位很难,一般停车时间限时两小时。阿星说他们基本上都买交通代币坐公交车在费城来去。这边公交线路很发达。如果到周末要出城买菜就租车来回。我找不到停车位,来各条单行道来四处窜。看到一家饭店前有人刚开走想倒车入库时,一个从后面驶过来的黑人哥哥打左转灯把车头开了一半进去。我咬牙切齿跟阿星说:“跟我耍流氓呢。才不管他,接着倒!”两辆车都抱着要去与对方同归于尽的假象迅速靠近。他那辆又破又旧的凯美瑞毫无畏惧地“突突”地吐出烟圈。我摇摇头,服了。
只能沿着坡度很陡峭的单行道开上停车楼去,一看六美元半小时,不能退只能取票。我把车停稳,想起来明天要开车去纽约的计划是多么不切实际。付完布鲁克林大桥的过桥费,车能开进得去,在曼哈顿也有地方可以住,但是车往哪个地方停收费如何一无所知。阿星说只能打完旅馆电话再做打算。她很记得帮我省钱,看手表开始计时,催促我快走去独立厅,以便要积累一番日后吹嘘的资本。
在这个对于我很陌生的城市里,阿星和我并肩走着。我们几乎是毫无感情地路过市政厅,路过假日饭店,路过费城艺术博物馆。我还没学会怎样欣赏这么漂亮的建筑和形形色色的人群,不知道他们对于我来说存在着怎样的意义。我看到手里拿着破烂纸牌的流浪汉。后脚跟都踩平了的运动鞋被胡乱扔在邮筒旁边。他光脚坐在地上一言不发。瓦楞纸上用大写英文字母写着“我很饥饿”。这样的人不只有一个两个,基本走过一街区就能看到一个。同时,来这座城市观光旅游的人们,肤色各异,表情各异,都只是迅速从他们身边离开。
我们到了国家独立历史公园。
没想到独立厅就是这样,这个就是在这个用来充当背景的建筑里,《独立宣言》被通过,美国宪法被起草。我身处其中,完全没有真实感。我站在独立厅前面对“拍立得”的阿星的镜头露出“僵尸笑”,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手足无措,假装欢喜。这红砖白漆建筑是古朴的,优美的,在大陆会议上发生的激烈的思辨让人激动。来到这里,对我来说究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其实要找一个地方让你觉得内心深处感受到震颤,非常不容易。这次大部分旅行的时间都花费在没什么意思的地方,以后跟别人谈起,能够很虚荣地说”哎呀,那个地方,我也去过”。其实旅途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什么都不是”的状态,可能是为了被感动而做准备吧。
阿星问我要不要去看“自由之钟”。听说钟上刻了一句圣经里的话:"Proclaim LIBERTY throughout all the land unto all the inhabitants thereof." 翻译过来就是,自此宣告自由将遍布这所有的土地,将为居于其上的人民所享有。现在好多人没有被套上行动上的枷锁,但是心却被困住了,钟只是象征,自由不能靠别人提供,自由只能通过自己拼命争取,就像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废奴主义者在自由之钟之前的呐喊一样。我再看一眼被人群围绕,笼罩在玻璃内的钟,说:“算了,我们结束观光,用我能够支配的自由时间去买蛋糕吧。”
我们付了24块钱的停车费,慢吞吞开车离开市区。这边高速公路错综复杂,直到车快到出口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要接着再开1英里。再打左转灯也没用,一辆巨大的SUV从车后呼啸而过,无情地把我挤下高速。我们只能沿特拉华河河岸开,前后几乎没有几辆车。阳光散乱地漏过车道两旁的树叶斑驳地遍布草坪,金色的光圈和绿色完美融合。车道在眼前平稳地伸展出去,蜿蜒曲折。河对岸有零星几幢度假别墅和一个码头。几叶洁白的帆船在银色的,悦动的水面上几乎静止不动。一切看上去隐僻而安静。阿星说她从未来过这个角落。我们就这样一直开下去,都没有意识到GPS上车子已经失联,直到周围一辆车都没有了,路变得越阴森荒僻。我直接在路的中间掉头,试图重新导航,还是没有收到一格信号。
后边的车跟得很紧,我只能开着车在一条又一条陌生的街道打转,没办法重新导航。阿星开始用Google地图,然后车开上一个看起来像老城区的地方,上下坡起伏不定,每个10米就是一个红色的停车记号,街上没有几个人。多年前装修好的房子看起来还是不错,但是原本白色漆成的凸出的窗台由于被一股一股的雨水侵蚀,留下有金属气味的锈迹。有些萧瑟和破败感。路面也粗糙,有被重型卡车压过而蹦出来的碎石。前面是一个极其陡峭的坡,车子如果不加速就只能勉强挂住。在我之前是一辆速度极慢的起重机。地上的双黄线显示不能够超速,这样的坡度对向要来车就很危险。我已经跟了它两个街区了。天空也变得阴沉,我有些紧张,把车窗紧闭。阿星在详细给我念指令什么时候该左拐,还要直行多少米才到下一个路口。我说费城简直诡异,GPS都失灵。下次出门还是带一只智能手机比较安全。她说你手机是太老了。过了20多分钟才看到韩国城。拐弯路口的时候,又拐到对向车道去了,我当时没有注意到,身后那辆皮卡长按喇叭。原以为又是来找茬的,不大自在,后来那辆车没有补上车位空缺,好像在等我转回来。我才发现自己的错误。赶紧倒退回路口,把左手伸出车窗,给那位戴着墨镜看起来像是一个修路工人的大叔竖大拇指,说谢谢。人家很潇洒地大声喊:You got it.
“我要去巴黎贝甜买一只蛋糕。你也可以逛逛这个韩国城。这条走廊走到底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超市。楼上有餐厅,还有配眼镜的地方。” 阿星进去的时候说。我注意到绿色的地毯已经很脏了,落了很多灰,门的夹角有一只完整的雪白的鸡腿骨头,看起来好像曾经是某只狗钟爱的食物。两边有很多小间商铺,有卖韩服的,有卖凉拌泡菜和烤鸡的,有卖传统小吃韩果,来来往往都是亚洲人面孔。旁边个子很小巧,两片薄唇上涂好橙红色唇膏的小姑娘叫她旁边姐姐“Oni, Oni”。我跟阿星说我好想吃炸酱面,我看电视剧上男男女女都痛快吃,大口吃,弄得一嘴黑。她说不行,因为已经约好她家那位(那位叫刘琦)晚上我们三个人一起下馆子。我看着勤快热心的老板娘端出了石锅拌饭,端出了砂锅,哀嚎着我好想吃,但是被拉进了甜品店。她看着三种蛋糕选来选去难以抉择,说着“刘琦修牙不能吃,柠檬会不会太甜了,草莓看起来……”,把眼睛几乎贴到明亮的冷冻橱柜里。最后选定一只草莓味的,她还细心地买了两排蜡烛,凑成“happy birthday”字样。我托着盘子选了一只奶酪油酥面包给自己当点心吃,给阿星买了一只咖啡味奶油夹心酥饼和放在杯子里的青柠色的马卡龙。我说我想吃韩果但是又担心会吃的太饱,晚饭就吃不动。她说那就不要吃糯米的,给我买了一只两块钱的泡菜馒头给我明天当早饭。
回去的路就一点也不惊悚了。小心开高速,别下错口。每次到别人的车要把我从车道里挤出去的时候,就摇下车窗很诚恳地给后面那辆车一个赞许的手势。下班高峰,即使别人再急,也会踩刹车,放我一马。
“那你六点半实验做好啊?我和她开车去学校找你吧。待会儿我们再逛一下宾大,等你实验做完。”阿星和刘琦在打电话约了时间。之后我们就去逛了学校。
阿星跟我抱怨了这个80万的硕士项目是如何的坑爹。学费把教育学院养的肥肥的,现在所有电脑都换成了薄屏的苹果。我们去了拍摄《费城故事》的图书馆,去了沃顿商学院。阿星给我拍了一张照片,行政楼的淡绿色的砖泛出暗色的冷光,一切色调是暗色,除了远处阴霾的天空。我看起来好像都不在照片之中。阿星很懊丧。我拿着那张照片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这幢楼拍出了鬼屋的效果,好像一只沉睡的庞然大物在吞吐呼吸,还有衰微的生命力,而我就是飘荡其中的鬼魅。
晚餐很好。辣味十足的川菜。不甜不腻的蛋糕。一对幸福的情人,一个在路上第一次能吃上一顿好饭的旁观者。费城故事,只能先草草结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