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神秘的画面空间
【导读】绘画的神奇之处在于平面中可产生“三维”或是“二维”的空间......
白杨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2013年视城江南·浙江省油画展、是青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邀请展、绘画的识度·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创作研究师生展、世纪之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展优秀奖
2014年四工相对论·绘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铜奖、“同心望美”浙江省十三美术作品展
另有大量作品参展并获得各种奖项
对于初学绘画者来说,绘画时,物与物之间往往彼此孤立,形不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空间”,而我们绘画时画的就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也是一个环境,是有光的,而且有节奏,是我们可以在其中生活的。要把自己摆到画面中,要意识到在光的作用下,即使没有画到画面中的物象,也对你所要画的物象有着直接而必然的联系,这一点不可忽视。
以色彩写生为例,其实在素描(包括速写)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当场写生时,在所画的物象中,就有来自周围的一切事物对她的影响,当然与此同时,我们要表现在画面中的物象也影响了周围的一切。
在光线的作用下,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色彩是没有的,只不过有时很细微,不经意时,则无法观察。表面光洁的物体,如釉色陶罐,光洁的金属物,玻璃制品等,所接收的周围事物的影响就会很明显,同时,这样的物体的反光作用于其他物体时,也会相对明显。这是“镜面反射”的原理;粗糙的物体之间,如陶土罐子,石膏体,木头等,所接受周围物象的影响就会很小。
另外,空气中有很多粉尘(粒粉尘都是立体的)和水,在光的作用下,会发生折射,漫反射等现象,这些粉尘和水等物质同时也妨碍了我们的视线的远望,因此,当远望时,会有近实远虚之感。与此同时,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色彩,就会影射到光线所能触及的一切,这样,空间中心的一切物象,在光与色错综复杂而又有规律的作用下,色调便产生了,色调就是产生在物象与物象之间,色彩的彼此联系和影响之中,这里所说的色调不仅是单一或是相近的几块颜色,而是这里包含了物象在光和空气中介子以及一切在光所能触及到的物象,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有强有弱,全靠光线、距离、空气中的介子的多少而定。
在室外较为广阔的视域中,可较为明显的发现之上所述的“视觉物理性”。不同天气和地貌(如天气中的晴天、雾天、阴天、雨天、多云天气等;地貌中,高原、盆地、平原、山谷、海面等)都会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空气中的介子越多,远望时,色调越偏灰,色与色之间的对比越弱,相反,空气流动较快时,介子较少,即使远处的色彩的对比也会较为强烈,且纯度偏高,物象的形状这时是更加分明的。
类似一般的视觉规律还有很多,皆是从现实生活中观察而来,万古不易。之上只是文字上一些浅见的梳理,还需同学们生活中长期用心观察方能领会。
(本文版权归杭州孪生画室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
白杨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2013年视城江南·浙江省油画展、是青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邀请展、绘画的识度·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创作研究师生展、世纪之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展优秀奖
2014年四工相对论·绘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铜奖、“同心望美”浙江省十三美术作品展
另有大量作品参展并获得各种奖项
对于初学绘画者来说,绘画时,物与物之间往往彼此孤立,形不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空间”,而我们绘画时画的就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也是一个环境,是有光的,而且有节奏,是我们可以在其中生活的。要把自己摆到画面中,要意识到在光的作用下,即使没有画到画面中的物象,也对你所要画的物象有着直接而必然的联系,这一点不可忽视。
![]() |
![]() |
以色彩写生为例,其实在素描(包括速写)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当场写生时,在所画的物象中,就有来自周围的一切事物对她的影响,当然与此同时,我们要表现在画面中的物象也影响了周围的一切。
![]() |
![]() |
在光线的作用下,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色彩是没有的,只不过有时很细微,不经意时,则无法观察。表面光洁的物体,如釉色陶罐,光洁的金属物,玻璃制品等,所接收的周围事物的影响就会很明显,同时,这样的物体的反光作用于其他物体时,也会相对明显。这是“镜面反射”的原理;粗糙的物体之间,如陶土罐子,石膏体,木头等,所接受周围物象的影响就会很小。
![]() |
![]() |
![]() |
另外,空气中有很多粉尘(粒粉尘都是立体的)和水,在光的作用下,会发生折射,漫反射等现象,这些粉尘和水等物质同时也妨碍了我们的视线的远望,因此,当远望时,会有近实远虚之感。与此同时,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色彩,就会影射到光线所能触及的一切,这样,空间中心的一切物象,在光与色错综复杂而又有规律的作用下,色调便产生了,色调就是产生在物象与物象之间,色彩的彼此联系和影响之中,这里所说的色调不仅是单一或是相近的几块颜色,而是这里包含了物象在光和空气中介子以及一切在光所能触及到的物象,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有强有弱,全靠光线、距离、空气中的介子的多少而定。
![]() |
![]() |
在室外较为广阔的视域中,可较为明显的发现之上所述的“视觉物理性”。不同天气和地貌(如天气中的晴天、雾天、阴天、雨天、多云天气等;地貌中,高原、盆地、平原、山谷、海面等)都会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空气中的介子越多,远望时,色调越偏灰,色与色之间的对比越弱,相反,空气流动较快时,介子较少,即使远处的色彩的对比也会较为强烈,且纯度偏高,物象的形状这时是更加分明的。
![]() |
类似一般的视觉规律还有很多,皆是从现实生活中观察而来,万古不易。之上只是文字上一些浅见的梳理,还需同学们生活中长期用心观察方能领会。
![]() |
(本文版权归杭州孪生画室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