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EBC珠峰大本营南坡
这个不是按以前的时间顺序写的,等游记都写完了再整理好了。
去这个地方玩大概是12年世界末日之后几天。
EBC(Everest Base Camp)珠峰大本营南坡,号称世界著名的徒步路线,在尼泊尔境内。这地方好像是老外那边说的人生必做10件事之一。主要是他们去西藏不方便,北坡大本营开车就过去了。
其实在尼泊尔大家常说的徒步路线有两个,称之为大环线和小环线,不过时至今日我也没闹清楚哪个叫大环线,哪个叫小环线。反正另一个著名的是叫ABC(Annapurna Base Camp)安娜普尔纳大本营,安娜海拔8090米,世界第十高峰。
EBC徒步起点是叫卢卡拉Lukla,是个小镇。抵达卢卡拉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做飞机直达,另一个是坐一天长途车,然后走五天。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做飞机进去,然后走出来。十二天后,在徒步结束的最后一天中午,我刚回到卢卡拉就跑到卖机票的地方“有没有一会的机票,我要回去”。
网上说这个是世界上最难徒步路线,恐怕就难在海拔上面,从海拔2000多走到5000多。其实只要不犯发高反,强度就跟你在家附近找个山头,上上下下每天持续7小时,重复俩礼拜一样。我之前就是为了这个事,每天跑五公里,然后踩几千下楼梯机。
卢卡拉的机场还是有点意思的,跑道有个两百米,一边是个悬崖,飞机起飞就是从悬崖上溜出去,看起来还是挺别致的,不过溜不好就会掉下去或者撞对面山上。好像以前是掉下去过一个。飞机里面有五排座子,每排四个人,只有一个腿宽的过道,不过人家业界良心,给配个漂亮空姐,简陋而不失气节。升空后,空姐端个小盘子在飞机里挤,供应糖和棉花球,棉花球是让你堵耳朵的,怕你被这种飞行式拖拉机弄得失聪。这都并不重要,就只看着窗外的喜马拉雅山脉,碧蓝下一串硬朗的白色,你也就忘掉这拖拉机在飞了。我就使劲的给人飞机擦窗户,恨不得让这个世界再清晰一点,离我再近一点。
第一天是正好碰上了三夫的团,就想跟他们一起混混,没请背夫和向导,自己走了一天实在扛不住,包里乱七八糟装了太多,累的够呛,肩膀也受不了。隔天就请了一个背夫兼向导,他的故事一会道来。
住宿的房间是个木板小屋子,一天二十块钱左右,除了没有风,温度跟外面差不多,而每一天随着海拔的升高都会比头天冷一些。当天这个旅店就住了我和一个法国老太太,饭厅中间有个炉子,吃过饭,老板会往炉子里添点牦牛粪,大伙就围着炉子烤火扯淡。老太太是第二次来这里徒步,上次去的珠峰大本营,这次是去卓奥友大本营,说是迷恋这里,特别喜欢。
随着火渐渐灭掉,大伙也就回去睡了,时间也就是七八点,我一般都出去走一圈,看看星星月亮拍拍照片的,就当自己跟自己玩了。再回屋子第一项任务就是喝点热水钻睡袋,捂被窝,写日记,每天日记总是写的特别的多,黛姑娘(后来碰到的广东姑娘)说她也是,我想主要是因为都闲的没事干了。捂被窝是这么个流程,先是穿着羽绒服,待暖和点,脱一件,再暖点,再脱一件,等暖和差不多了,脱得也差不多了,想尿尿,隧又穿起乱七八糟的衣服去走肾,回来再钻睡袋,捂被窝,重复之前的干的事,乐此不疲的。
隔天请了一个背夫,一天70块,是位夏尔巴大哥,能说两句简单英语,所以我俩交流也不多,他只是每看到一个雪山,就给我讲一下那个雪山的名字,这也是算是路上的一个乐趣了,最开始我还认真的在本子上画下雪山的形状,标注名字,可想而知,后来就乱套了,不过黛姑娘在辨识雪山这个事上还是挺厉害的,反正她也给我讲晕了。
夏尔巴人终年生活在珠峰南坡的山上,低海拔还能种种地,高海拔的只能卖体力,比如给上面的旅店背吃的喝的,背厚厚的门板,给每年来此的登山队背装备,给游客背包,技术好的做做登山协作,英语好的做做向导。据说最牛的一位能在24小时内从大本营登顶珠峰,无氧的。在徒步路上常能见到他们,便互相问好,说句Namaste(就是say hello),偶尔累了,卸下背负的重物,怔怔的充满敬畏的看着雪山。
由于好多吃的喝的都是背上去的,所以一路往上,物价越来越高,最后一暖壶热水(一升)二十块钱,一升矿泉水也二十,贵的要命,不过还可以接受的是住宿便宜,也二十块左右。其住宿是要住在向导指定的地方,旅店会给向导免费提供吃住,估计还有一点点回扣。其实算下来花不了多少钱,一天三顿加喝水睡觉,两百块够了。
从第二天开始我就没和三夫的团一起走,天天跟我那背夫一块也没什么可说的,俩老爷们休息的时候就抽着烟干瞪眼。他经常在没有岔路的时候走的特别快,因为我也丢不了,他就可以在前面多休息一会,我一个人就在山里傻走。我就琢磨得干点有意思的事情,后来在南池,也就是徒步路线里最大的一个镇子,我买了一块黄布,一跟笔,先是用中文在中间写了新年快乐,接着就在路上找各种人用各种语言写新年快乐,签名留念,慢慢个旗子上就写满了字,日语,韩语,法语,德语,还有一个南非大娘写的他们老家话,还有来自各大洲的朋友们的签名和涂鸦。现在我看着每一个签名都能回想起那个人的样子,那天的情景和一段小故事。
大概在第五天还是第六天的时候,我碰到了第一个来这边独自徒步的中国人,黛姑娘。那天抵达旅店时间比较早,进门就看见一个人躺在窗根下挺尸,惬意的晒太阳,我就过去找人说话,发现可以用中国话交流以后,我俩就开始丧心病狂的聊天,从下午聊到牛粪烧净,俩人不遗余力的说着,最后口干舌燥,并表示一辈子好像也没说过这么多话是的,而且觉得说话这事儿特别让人开心。
其实想来这事儿的重点并不在说话,是因为我英语不好,平时跟老外瞎侃也侃不出什么,表达不顺畅的感觉跟吃了黄土没水喝一样,噎的难受。跟黛姑娘那顿聊天,似是清润泉水把嗓子冲了个顺滑。隔天我俩也并没有一起上路,她起的早,我起的晚,就这种因为没起来而没能跟大家一起活动的事情在我的旅途中发生过无数次,但大伙都特别善解人意,她们居然习惯了,只是管我叫放鸽子大叔。其实大叔偶尔放鸽子,但经常讲故事。
再见到黛姑娘是在几天后,她从珠峰大本营下来往回走,我在前去大本营的路上迎面碰到的,跟黛姑娘上来就一个拥抱,倍感幸福,看来她还真是想念祖国亲人了。她说走这么多天都走傻了,想想前面的路就发愁。因为我俩既定路线不一样,她还要去卓奥友大本营去一圈,我是珠峰大本营然后原路返回。卓奥友大本营跟珠峰大本营在两条岔路上,她先要往回走一天,然后翻一个措拉垭口,再走一天到卓奥友大本营那边,再走好几天回程。我真觉得她挺厉害的,当地人说那个垭口特别危险,是个乱冰堆,风大,地形危险。我脑补了一下这个情景,黛姑娘是隐约在白色雪包上的一个灰色小影子,老天爷打开一袋五十斤大米,统统砸到她脸上,然后她又迈了一步,一步又一步,直到看不清。后来我们在加都一起吃火锅,一切安好。
抵达最后一个营地是第九天中午,当天下午要去一个山头看珠峰日落,叫Kala Pather,海拔5609米,这个山最后几百米就是乱石堆,乱石堆顶上镶着一个斜面的石头片,有45度左右,下面是空的,也就是悬崖,就是把手指并拢在眼前以手掌侧面45度比划一下就这样了,整个手是那个大石头了。我就整个人贴着那个石头在上面瞎爬,因为风太大,又滑。风大到我见到一个姑娘被侧面刮倒了,还真是头回见这景儿。我爬在石头上探头垂直往下看,很遥远的一个碎石坑,当时感觉那跟地狱一样,被刮下去就到了。那会肾上腺素爆发,挺嗨呢。
撤下顶峰就找了一个背风的大石头旁看珠峰日落,珠峰是夹在两个山中间,离观看的地方还特别的遥远,黑色的大石头尖挂着一点点白,还有一坨像抽出来的烟那样的云在顶峰旋绕。随着日渐下落,远方半个太阳和一大片雪峰顶在你视线偏下,感觉是在天上看山,而平时只是在山上看山。转到正前方,珠峰两旁的山峰都映不到霞光了,在两个黑色小山尖中的珠峰仍然散着昏红,这就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石头,当时就像小孩子一样,想着无用之事,想着什么时候走上去,看一看,看看脚下啥样,看看周围啥样。
次日上午终于抵达珠峰大本营,就是每年各国登山队扎营集结的地方,因为这里算是平坦的了。那日子不是登山季,没有帐篷没有人的,大本营就留了个标志,两块大石头中间拉了一堆五彩经幡,下面一块白布,写着Everest Base Camp。这趟徒步就算到头了,再往前也没路了,这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山根,三面都是大雪山,只有一面是来时候的路。我就提着我那签满了各种新年快乐的大旗子照相留念,随后撤退了。
本篇拿个黛姑娘讲的小段子结尾。在徒步路线上每次遇到人,大家都会打招呼,一般都是Namaste(尼语SAY HELLO),但那会正赶上年根,圣诞节和元旦都在路上了,圣诞节大家见面就喊Marry Chirstmas,元旦还得喊Happy New Year。这两句都比之前要说的长,一天几十遍的说也烦心,在某次她遇到一个老外刚伸手要打招呼,心机老外就抢先说:u2u2。
PS:我这照片照的是真够坑的
去这个地方玩大概是12年世界末日之后几天。
EBC(Everest Base Camp)珠峰大本营南坡,号称世界著名的徒步路线,在尼泊尔境内。这地方好像是老外那边说的人生必做10件事之一。主要是他们去西藏不方便,北坡大本营开车就过去了。
![]() |
其实在尼泊尔大家常说的徒步路线有两个,称之为大环线和小环线,不过时至今日我也没闹清楚哪个叫大环线,哪个叫小环线。反正另一个著名的是叫ABC(Annapurna Base Camp)安娜普尔纳大本营,安娜海拔8090米,世界第十高峰。
![]() |
EBC徒步起点是叫卢卡拉Lukla,是个小镇。抵达卢卡拉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做飞机直达,另一个是坐一天长途车,然后走五天。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做飞机进去,然后走出来。十二天后,在徒步结束的最后一天中午,我刚回到卢卡拉就跑到卖机票的地方“有没有一会的机票,我要回去”。
![]() |
网上说这个是世界上最难徒步路线,恐怕就难在海拔上面,从海拔2000多走到5000多。其实只要不犯发高反,强度就跟你在家附近找个山头,上上下下每天持续7小时,重复俩礼拜一样。我之前就是为了这个事,每天跑五公里,然后踩几千下楼梯机。
![]() |
卢卡拉的机场还是有点意思的,跑道有个两百米,一边是个悬崖,飞机起飞就是从悬崖上溜出去,看起来还是挺别致的,不过溜不好就会掉下去或者撞对面山上。好像以前是掉下去过一个。飞机里面有五排座子,每排四个人,只有一个腿宽的过道,不过人家业界良心,给配个漂亮空姐,简陋而不失气节。升空后,空姐端个小盘子在飞机里挤,供应糖和棉花球,棉花球是让你堵耳朵的,怕你被这种飞行式拖拉机弄得失聪。这都并不重要,就只看着窗外的喜马拉雅山脉,碧蓝下一串硬朗的白色,你也就忘掉这拖拉机在飞了。我就使劲的给人飞机擦窗户,恨不得让这个世界再清晰一点,离我再近一点。
![]() |
第一天是正好碰上了三夫的团,就想跟他们一起混混,没请背夫和向导,自己走了一天实在扛不住,包里乱七八糟装了太多,累的够呛,肩膀也受不了。隔天就请了一个背夫兼向导,他的故事一会道来。
![]() |
住宿的房间是个木板小屋子,一天二十块钱左右,除了没有风,温度跟外面差不多,而每一天随着海拔的升高都会比头天冷一些。当天这个旅店就住了我和一个法国老太太,饭厅中间有个炉子,吃过饭,老板会往炉子里添点牦牛粪,大伙就围着炉子烤火扯淡。老太太是第二次来这里徒步,上次去的珠峰大本营,这次是去卓奥友大本营,说是迷恋这里,特别喜欢。
![]() |
随着火渐渐灭掉,大伙也就回去睡了,时间也就是七八点,我一般都出去走一圈,看看星星月亮拍拍照片的,就当自己跟自己玩了。再回屋子第一项任务就是喝点热水钻睡袋,捂被窝,写日记,每天日记总是写的特别的多,黛姑娘(后来碰到的广东姑娘)说她也是,我想主要是因为都闲的没事干了。捂被窝是这么个流程,先是穿着羽绒服,待暖和点,脱一件,再暖点,再脱一件,等暖和差不多了,脱得也差不多了,想尿尿,隧又穿起乱七八糟的衣服去走肾,回来再钻睡袋,捂被窝,重复之前的干的事,乐此不疲的。
![]() |
隔天请了一个背夫,一天70块,是位夏尔巴大哥,能说两句简单英语,所以我俩交流也不多,他只是每看到一个雪山,就给我讲一下那个雪山的名字,这也是算是路上的一个乐趣了,最开始我还认真的在本子上画下雪山的形状,标注名字,可想而知,后来就乱套了,不过黛姑娘在辨识雪山这个事上还是挺厉害的,反正她也给我讲晕了。
![]() |
夏尔巴人终年生活在珠峰南坡的山上,低海拔还能种种地,高海拔的只能卖体力,比如给上面的旅店背吃的喝的,背厚厚的门板,给每年来此的登山队背装备,给游客背包,技术好的做做登山协作,英语好的做做向导。据说最牛的一位能在24小时内从大本营登顶珠峰,无氧的。在徒步路上常能见到他们,便互相问好,说句Namaste(就是say hello),偶尔累了,卸下背负的重物,怔怔的充满敬畏的看着雪山。
![]() |
由于好多吃的喝的都是背上去的,所以一路往上,物价越来越高,最后一暖壶热水(一升)二十块钱,一升矿泉水也二十,贵的要命,不过还可以接受的是住宿便宜,也二十块左右。其住宿是要住在向导指定的地方,旅店会给向导免费提供吃住,估计还有一点点回扣。其实算下来花不了多少钱,一天三顿加喝水睡觉,两百块够了。
![]() |
从第二天开始我就没和三夫的团一起走,天天跟我那背夫一块也没什么可说的,俩老爷们休息的时候就抽着烟干瞪眼。他经常在没有岔路的时候走的特别快,因为我也丢不了,他就可以在前面多休息一会,我一个人就在山里傻走。我就琢磨得干点有意思的事情,后来在南池,也就是徒步路线里最大的一个镇子,我买了一块黄布,一跟笔,先是用中文在中间写了新年快乐,接着就在路上找各种人用各种语言写新年快乐,签名留念,慢慢个旗子上就写满了字,日语,韩语,法语,德语,还有一个南非大娘写的他们老家话,还有来自各大洲的朋友们的签名和涂鸦。现在我看着每一个签名都能回想起那个人的样子,那天的情景和一段小故事。
![]() |
大概在第五天还是第六天的时候,我碰到了第一个来这边独自徒步的中国人,黛姑娘。那天抵达旅店时间比较早,进门就看见一个人躺在窗根下挺尸,惬意的晒太阳,我就过去找人说话,发现可以用中国话交流以后,我俩就开始丧心病狂的聊天,从下午聊到牛粪烧净,俩人不遗余力的说着,最后口干舌燥,并表示一辈子好像也没说过这么多话是的,而且觉得说话这事儿特别让人开心。
![]() |
其实想来这事儿的重点并不在说话,是因为我英语不好,平时跟老外瞎侃也侃不出什么,表达不顺畅的感觉跟吃了黄土没水喝一样,噎的难受。跟黛姑娘那顿聊天,似是清润泉水把嗓子冲了个顺滑。隔天我俩也并没有一起上路,她起的早,我起的晚,就这种因为没起来而没能跟大家一起活动的事情在我的旅途中发生过无数次,但大伙都特别善解人意,她们居然习惯了,只是管我叫放鸽子大叔。其实大叔偶尔放鸽子,但经常讲故事。
![]() |
再见到黛姑娘是在几天后,她从珠峰大本营下来往回走,我在前去大本营的路上迎面碰到的,跟黛姑娘上来就一个拥抱,倍感幸福,看来她还真是想念祖国亲人了。她说走这么多天都走傻了,想想前面的路就发愁。因为我俩既定路线不一样,她还要去卓奥友大本营去一圈,我是珠峰大本营然后原路返回。卓奥友大本营跟珠峰大本营在两条岔路上,她先要往回走一天,然后翻一个措拉垭口,再走一天到卓奥友大本营那边,再走好几天回程。我真觉得她挺厉害的,当地人说那个垭口特别危险,是个乱冰堆,风大,地形危险。我脑补了一下这个情景,黛姑娘是隐约在白色雪包上的一个灰色小影子,老天爷打开一袋五十斤大米,统统砸到她脸上,然后她又迈了一步,一步又一步,直到看不清。后来我们在加都一起吃火锅,一切安好。
![]() |
抵达最后一个营地是第九天中午,当天下午要去一个山头看珠峰日落,叫Kala Pather,海拔5609米,这个山最后几百米就是乱石堆,乱石堆顶上镶着一个斜面的石头片,有45度左右,下面是空的,也就是悬崖,就是把手指并拢在眼前以手掌侧面45度比划一下就这样了,整个手是那个大石头了。我就整个人贴着那个石头在上面瞎爬,因为风太大,又滑。风大到我见到一个姑娘被侧面刮倒了,还真是头回见这景儿。我爬在石头上探头垂直往下看,很遥远的一个碎石坑,当时感觉那跟地狱一样,被刮下去就到了。那会肾上腺素爆发,挺嗨呢。
![]() |
![]() |
撤下顶峰就找了一个背风的大石头旁看珠峰日落,珠峰是夹在两个山中间,离观看的地方还特别的遥远,黑色的大石头尖挂着一点点白,还有一坨像抽出来的烟那样的云在顶峰旋绕。随着日渐下落,远方半个太阳和一大片雪峰顶在你视线偏下,感觉是在天上看山,而平时只是在山上看山。转到正前方,珠峰两旁的山峰都映不到霞光了,在两个黑色小山尖中的珠峰仍然散着昏红,这就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石头,当时就像小孩子一样,想着无用之事,想着什么时候走上去,看一看,看看脚下啥样,看看周围啥样。
![]() |
次日上午终于抵达珠峰大本营,就是每年各国登山队扎营集结的地方,因为这里算是平坦的了。那日子不是登山季,没有帐篷没有人的,大本营就留了个标志,两块大石头中间拉了一堆五彩经幡,下面一块白布,写着Everest Base Camp。这趟徒步就算到头了,再往前也没路了,这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山根,三面都是大雪山,只有一面是来时候的路。我就提着我那签满了各种新年快乐的大旗子照相留念,随后撤退了。
![]() |
本篇拿个黛姑娘讲的小段子结尾。在徒步路线上每次遇到人,大家都会打招呼,一般都是Namaste(尼语SAY HELLO),但那会正赶上年根,圣诞节和元旦都在路上了,圣诞节大家见面就喊Marry Chirstmas,元旦还得喊Happy New Year。这两句都比之前要说的长,一天几十遍的说也烦心,在某次她遇到一个老外刚伸手要打招呼,心机老外就抢先说:u2u2。
![]() |
PS:我这照片照的是真够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