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篇日记
豆瓣账号是2010年申的,那时候我还在上高中,还在空间转发“男人必须做的XX件事”,同时“校内”瞧瞧地在我们学生群体中广泛地使用了起来。这个豆瓣,大二之前基本没有用过。我不知道以前豆瓣是什么样的,但是我觉得现在豆瓣实在是没意思。炮组整天约约约,一开小组就是你爆我我爆你,你骂我我骂你。要么就是一群自拍的男孩女孩,目的各不相同。在目的性比较强的小组,比如:Espresso、巴萨、手工DIY里找优质内容基本也是大海捞针。去年在豆瓣里加了个群,一下子认识了好几个朋友,一聊都是宣武区的,还有像我这样过去是北京宣武区的。那时候开始看小组,组里的直播很感兴趣,甭管真的假的,能让人跟着思考就有用。
我倒是很怀念以前的“校内”(人人网),11 12年的时候吧,人人网关注的是用户本身。一张图,一篇日志大家会仔细读仔细看。曾经的朋友们,你们是那么花枝招展,那么不可一世,那么憨态可掬。我还记得前年开始学会拍照片,那是北京最后一个秋天,我看着后海的蓝天白云迷得不想拍照片。后来人人网突然就没落了,跟她断了联系,也是那会儿突然就感觉到北京的冬天是很难熬的。
我本人在现实中的社交并不理想,但是好的关系我会尽力去维持。我觉得社交网站唯一的用途就是处理好这些关系,大家上班读研依然可以很好地使用。
我倒是很怀念以前的“校内”(人人网),11 12年的时候吧,人人网关注的是用户本身。一张图,一篇日志大家会仔细读仔细看。曾经的朋友们,你们是那么花枝招展,那么不可一世,那么憨态可掬。我还记得前年开始学会拍照片,那是北京最后一个秋天,我看着后海的蓝天白云迷得不想拍照片。后来人人网突然就没落了,跟她断了联系,也是那会儿突然就感觉到北京的冬天是很难熬的。
我本人在现实中的社交并不理想,但是好的关系我会尽力去维持。我觉得社交网站唯一的用途就是处理好这些关系,大家上班读研依然可以很好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