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旅行
查看话题 >Lost in Translation (2014.8.8-8.20的岛国行)
自己是个穷孩子,所以想到哪里去玩机票的费用会考虑很多。感谢天感谢地,感谢万能的我党,春秋航空让我去一次发达国家的愿望终于实现。(虽然行李限制蛮变态的,但来回2100的价格去趟岛国,还是很美好的)
对岛国其实没什么感情,回来后大家都问我感想,我可以说出一大堆暴走的经历,但是问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个国家,态度还是很暧昧的。
我会很喜欢在清迈蹦跶,会很中意在香港穿梭,虽然遭遇了飞车党,但让我每天都能吃碗pho,呆在胡志明我觉得也不错。想想自己去过的地方,好玩占了很大的比例。可惜的是,岛国并不是一个好玩的地方。我在最平凡的季节去了岛国,看不到樱花也看不到红叶,但看到了岛国最真实的一面。在13天的旅途后,我对岛国的民族个性彻底膜拜上了天。如果你有机会,你一定要坐下坐有残疾人的公车,挤下高峰期的Tokyo Metro,排一下岛国的队,上一下岛国的公共厕所,如果觉得富的不得了的话更可以丢一下钱包……我没想到的是岛国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能不断更新着我的世界观。有个问题一直都在我脑中围绕:到底是怎样的教育才能塑造成岛国的高素质模式。但是到底活在内地,我还是不要多想比较好。
其实很多电影的原名都具有颇深的禅味,不信你可以去看看墨镜王的电影英文名称。几年前看Lost in Translation,还是一个对暧昧对艳遇感到很神奇的小女孩,几年后真的站在Translation的中心,却早就发现什么才子佳人,到头来还不是要靠几句厉害的对白,你想,有人在船头对你喊:You Jump,I Jump。 他就可以骗你一世了。依旧还是会Lost,可是不论曾经有多爱一个人,终有一日我都会开始厌弃了。
小清新归小清新,真的站在Shibuya的站台,你还是会惊慌的。Lost in Translation!彻底的!妥妥的!相信我,什么都可以不带,Wi-Fi必带!在这个把Vicky发成Micky的国度,没有Wi-Fi你真的会狠慌张!
其实此行最期待的是京都,应该不止是我吧,所有看过舒国治的文艺青年们都会对京都很憧憬的。但是可惜,我在京都彻底的趴趴走,到底也没爱上京都。一天的听经诵佛参禅会觉得很有意思,可是每天这样对于我就开始无聊了。我可是宁可每天蹦极滑翔的热血少年呢,所以,京都是个有代沟的城市吧。我想如果我40岁去京都,才能更加接近飘逸的赏玩与清寂的品味。
不过万幸,岛国的生态太好,我还是拍出了很多的好照片。吸引你们来玩,我想我也对岛国负责过一次了。
还有哦,岛国的食物太健康,我在岛国半个月妥妥的瘦了7斤呢。所以,要想瘦,少吃肉。
好了,就说那么多吧。未完待续~~
=========================我是分割线=========================
Lost in Translation之京都篇
好像开始写京都的时候应该变得很禅意才对,所有的回忆需要萦绕着佛经的诵谒。可是不好意思,我对京都最深刻的回忆其实是路上遇到的德国小哥(我这是有多缺爱)。其实独身旅游久了就是这样,能有另一个人的倾诉,能跟另一个人吃饭,好像比眼前的景色更重要。想想还是蛮开心的,身为电影控,居然可以在京都迷失了一下,最后那离别的拥抱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我对京都的憧憬来自于所有的文艺青年抑或文学青年都耳熟能详的《门外汉的京都》。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已经犯了旅行的大忌:对即将启程的旅途的无限憧憬。这个是很致命的一击,到底所有的风景都需要自己的一厢情愿。面对枯山水,我可以说那是怀此颇有年,不敢问来人的唐人心境,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堆起伏不平的石头啊。这样讲好像又有点悲观,不过旅行前看看他人的旅志还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台湾同胞的旅行随笔。
感谢红本本在旅行的道路上发挥的不可替代的拦路石的功能,我每次旅途都会本着赚回来的心情安排的特别满。没办法,谁让咱们出个国这么麻烦呢。这很可能也造就了内地旅行日志的一种习惯,字里行间的心浮气躁。好像旅行已经成了一种炫耀的标志,市面上诸多的《某某几年》《去哪里啊XXX》……在我看来并不是真诚的旅志,相反,我总能感觉到它们嘲笑的目光。记录自己的脚印完全是自由的,但好像并不应该是这种论调。所以我特别喜欢看对岸同胞的旅行随笔,在台湾呆过半个月,深深感觉台湾同胞是很接近唐人风韵的,简淡中带有一种雅韵,清简中又有小小的叛逆。很喜欢阿城、舒国治、谢哲青……的确,来来回回去一个地方十次二十次跟一次匆匆的瞥见实在是两极的差别。《门外汉的京都》被公认为写京都书里最有见地的一本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到底多少人真正懂得欣赏京都的竹篱茅舍呢?舒国治的文字总带有一种愁伤,这种愁伤很亲切,却最难将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很幸运,我去京都的时候大半天气都是阴雨绵绵。中国的古韵流淌在京都的街角转向,但其实京都还是很日本,它散发着一种衰败的美感。可惜,在我这个年纪体会不到。我没有办法驻足在石径小路,太多的路我想快快走完。京都很电影,无奈我至始至终都只能是观众。
我想我老来会很喜欢京都的吧,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只有竹园篱外,红色的衣角一闪。
最后突然想到在元兴寺看到的一首:谁识伽蓝昔日隆,门屏久废混街中。远近先望元兴寺,五重飞塔耸晴空。 真的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我是分割线=========================
Lost in Translation之东京篇
老实说,我觉得东京实在是个不好玩的地方。跟所有的大都市一样,你可以无尽的穿搜在原始丛林般的大厦中,但永远触摸不到这座城市的灵魂。奇怪的是,我对香港完全没有这种看法,情节这个东西,实在太能作祟。如果我小时候抱得的是岛国的录影带,可能结果大不一样吧。
让我想不到的是,东京人拯救了这个boring的大都市。我不知道他们的待人模式离开了岛国之后还能不能正常运行,但在东京,尽情enjoy吧。
我很喜欢东京人,很多人都会对他们的高素质表示不可思议(相信我,关西的小伙伴就没有东京的小伙伴那么自律)。在我看来,东京人的高度自律,对他人的高度容忍,源于他们与生俱来的自信。哪怕是盲目自信,这也是非常好的正能量。我很喜欢看东京来来往往的潮男靓女,打扮怪异?管他呢,开心就好。每个人脸上都流露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看着他们穿梭在街头,我真的相信这座城市会越来越美好。
尽管东京生活压力很大,物价很高,但是你依旧可以感到这座城市的活力,或许跟他们愿意接受改变有很大的关联。对比中国人,历史的沉积实在压伏在我们身上太多,我们实在承受不起太大的改变。虽然说历史规律是最大的推动力,没有了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张元璋。但我相信,在这些元璋们再还能有下一顿饭的时候,是万万不会起义的。丑陋的中国人也好,劣根性的中国人也罢,我们没有被外族侵略掉信心,但也着实被国人的内斗丧失了继续斗争的动力了。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心字头上一把刀,万事不要强出头。瑟缩角落,安于现状是五千年来惯有的明哲保身方式。一个几千年的民族特性,又能怎么改变呢?有时候我就会很羡慕那些历史很轻的国家和民族,日本的历史也很长,但神奇的是他们的历史非常“轻”,似乎挥一挥衣袖,就可以跟过去的云彩说拜拜。
我的工作环境是在医院,其实很自愧的是,我的服务态度真心没有多好。我永远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对待病人,我不知道是自己的哪个机制出了问题,哪怕之前再笑容灿烂,一上岗位立马开始愁云惨淡。所以咯,看到东京的服务态度着实让自己陷入深思。细想了想,应该是双方都有问题吧,面对咄咄逼人的病人,我实在没有更好的态度对待他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容易,但是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很羡慕东京人对彼此的谦让,看到他们在夜晚的车站互相90度鞠躬告别也深有感触。原来自己还是生活在人斗人的环境里,真的是与人斗其乐无穷。无奈朝天叹一句,认命。
这样说好像又有点崇洋媚外,但我相信你真的面对东京便利店的店员,洗手间里的陌生人,高峰期的车厢中悄无声息的人群,涩谷来来往往的潮人的时候,你也会有跟我一样的想法,哪怕一丝都好。
最后,还是以小清新来结束这所有的所有吧。
In a land of lost,with neither east or west, has neither day or night, which is neither cold or warm,I learned the feeling of exile.
未完待续
=========================我是分割线=========================
有怪兽!有怪兽! ——其实是大阪啦
拖了这么久,终于开始写大阪了。要说大阪有什么不同的话呢,大!阪!真!的!很!适!合!打!怪!
如果你喜欢,你可以现在点开浮夸听一下。因为大阪完全当得起这两个字。道顿堀满街浮夸的立面墙,螃蟹啦、河豚啦、寿司啦、男人啦、女人啦……反正你想到的什么都可以上墙,有站的笔直的,也有要倒为倒的,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如果蜘蛛侠在大阪飞估计要满身淤青了。
玩大阪很简单,买他们的一日券就可以了。一日券这种东西不知道谁发明的,真的是小农心里最好的启发按钮。我是爱死这一日券,也着实有点恼它。为了玩回本,我在36、7度的大阪容易么。
我蛮感谢大阪人民的良苦用心的,一个城市的趣味性或者说有聊程度需要靠城市自身的特色,也需要靠软性的营销。大阪人民深谙其道,纵使我觉得很无聊的博物馆,一日券里诱人的描述,加上小农心里的发作,也会特意去看一看(吹吹空调都好的么)。在大阪的一天半我是实在累死,赶这个地方奔那个景点,回想起来特别的景色好像真没有记住什么,但那种亲身的跑酷让我再打游戏的时候开始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了。
我很看重一个城市带给我的体验,不需要城市的风景有多好,让我觉得好玩就够了。那些好玩的记忆足够可以让我在无聊的宁波自娱自乐。走在宁波的马路上,经常一恍还以为在成都芳草街的路口,转个弯就可以看到卖蛋烘糕的阿姨;经过鼓楼,一直都会YY城墙后有清迈徐小凤的猪脚饭。此刻和彼时,这里和那里。遗憾的是,再也回不去了。
《寻找金钟旭》是我很喜欢的电影。里面有大量我之前讲述过的那种桥段。旅游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好难。但在此刻,我能感受到那时的温度和气味,那里的人物和车流,对于我,enough。正如影片中林秀晶被飞奔而过的摩托车惊醒的那个瞬间,欣慰的笑容。
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有点一腔情愿。旅游并不难,只要想去,你的一只脚就已经在那片土地上了。我希望我能在20多岁最美丽的年华多看看这个世界,希望你们也可以。
珍重!
想看更多图的话,戳这个啦: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37359098/
![]() |
对岛国其实没什么感情,回来后大家都问我感想,我可以说出一大堆暴走的经历,但是问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个国家,态度还是很暧昧的。
![]() |
我会很喜欢在清迈蹦跶,会很中意在香港穿梭,虽然遭遇了飞车党,但让我每天都能吃碗pho,呆在胡志明我觉得也不错。想想自己去过的地方,好玩占了很大的比例。可惜的是,岛国并不是一个好玩的地方。我在最平凡的季节去了岛国,看不到樱花也看不到红叶,但看到了岛国最真实的一面。在13天的旅途后,我对岛国的民族个性彻底膜拜上了天。如果你有机会,你一定要坐下坐有残疾人的公车,挤下高峰期的Tokyo Metro,排一下岛国的队,上一下岛国的公共厕所,如果觉得富的不得了的话更可以丢一下钱包……我没想到的是岛国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能不断更新着我的世界观。有个问题一直都在我脑中围绕:到底是怎样的教育才能塑造成岛国的高素质模式。但是到底活在内地,我还是不要多想比较好。
![]() |
其实很多电影的原名都具有颇深的禅味,不信你可以去看看墨镜王的电影英文名称。几年前看Lost in Translation,还是一个对暧昧对艳遇感到很神奇的小女孩,几年后真的站在Translation的中心,却早就发现什么才子佳人,到头来还不是要靠几句厉害的对白,你想,有人在船头对你喊:You Jump,I Jump。 他就可以骗你一世了。依旧还是会Lost,可是不论曾经有多爱一个人,终有一日我都会开始厌弃了。
![]() |
小清新归小清新,真的站在Shibuya的站台,你还是会惊慌的。Lost in Translation!彻底的!妥妥的!相信我,什么都可以不带,Wi-Fi必带!在这个把Vicky发成Micky的国度,没有Wi-Fi你真的会狠慌张!
其实此行最期待的是京都,应该不止是我吧,所有看过舒国治的文艺青年们都会对京都很憧憬的。但是可惜,我在京都彻底的趴趴走,到底也没爱上京都。一天的听经诵佛参禅会觉得很有意思,可是每天这样对于我就开始无聊了。我可是宁可每天蹦极滑翔的热血少年呢,所以,京都是个有代沟的城市吧。我想如果我40岁去京都,才能更加接近飘逸的赏玩与清寂的品味。
不过万幸,岛国的生态太好,我还是拍出了很多的好照片。吸引你们来玩,我想我也对岛国负责过一次了。
还有哦,岛国的食物太健康,我在岛国半个月妥妥的瘦了7斤呢。所以,要想瘦,少吃肉。
好了,就说那么多吧。未完待续~~
=========================我是分割线=========================
Lost in Translation之京都篇
![]() |
好像开始写京都的时候应该变得很禅意才对,所有的回忆需要萦绕着佛经的诵谒。可是不好意思,我对京都最深刻的回忆其实是路上遇到的德国小哥(我这是有多缺爱)。其实独身旅游久了就是这样,能有另一个人的倾诉,能跟另一个人吃饭,好像比眼前的景色更重要。想想还是蛮开心的,身为电影控,居然可以在京都迷失了一下,最后那离别的拥抱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我对京都的憧憬来自于所有的文艺青年抑或文学青年都耳熟能详的《门外汉的京都》。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已经犯了旅行的大忌:对即将启程的旅途的无限憧憬。这个是很致命的一击,到底所有的风景都需要自己的一厢情愿。面对枯山水,我可以说那是怀此颇有年,不敢问来人的唐人心境,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堆起伏不平的石头啊。这样讲好像又有点悲观,不过旅行前看看他人的旅志还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台湾同胞的旅行随笔。
感谢红本本在旅行的道路上发挥的不可替代的拦路石的功能,我每次旅途都会本着赚回来的心情安排的特别满。没办法,谁让咱们出个国这么麻烦呢。这很可能也造就了内地旅行日志的一种习惯,字里行间的心浮气躁。好像旅行已经成了一种炫耀的标志,市面上诸多的《某某几年》《去哪里啊XXX》……在我看来并不是真诚的旅志,相反,我总能感觉到它们嘲笑的目光。记录自己的脚印完全是自由的,但好像并不应该是这种论调。所以我特别喜欢看对岸同胞的旅行随笔,在台湾呆过半个月,深深感觉台湾同胞是很接近唐人风韵的,简淡中带有一种雅韵,清简中又有小小的叛逆。很喜欢阿城、舒国治、谢哲青……的确,来来回回去一个地方十次二十次跟一次匆匆的瞥见实在是两极的差别。《门外汉的京都》被公认为写京都书里最有见地的一本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到底多少人真正懂得欣赏京都的竹篱茅舍呢?舒国治的文字总带有一种愁伤,这种愁伤很亲切,却最难将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很幸运,我去京都的时候大半天气都是阴雨绵绵。中国的古韵流淌在京都的街角转向,但其实京都还是很日本,它散发着一种衰败的美感。可惜,在我这个年纪体会不到。我没有办法驻足在石径小路,太多的路我想快快走完。京都很电影,无奈我至始至终都只能是观众。
我想我老来会很喜欢京都的吧,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只有竹园篱外,红色的衣角一闪。
最后突然想到在元兴寺看到的一首:谁识伽蓝昔日隆,门屏久废混街中。远近先望元兴寺,五重飞塔耸晴空。 真的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 |
=========================我是分割线=========================
Lost in Translation之东京篇
老实说,我觉得东京实在是个不好玩的地方。跟所有的大都市一样,你可以无尽的穿搜在原始丛林般的大厦中,但永远触摸不到这座城市的灵魂。奇怪的是,我对香港完全没有这种看法,情节这个东西,实在太能作祟。如果我小时候抱得的是岛国的录影带,可能结果大不一样吧。
让我想不到的是,东京人拯救了这个boring的大都市。我不知道他们的待人模式离开了岛国之后还能不能正常运行,但在东京,尽情enjoy吧。
我很喜欢东京人,很多人都会对他们的高素质表示不可思议(相信我,关西的小伙伴就没有东京的小伙伴那么自律)。在我看来,东京人的高度自律,对他人的高度容忍,源于他们与生俱来的自信。哪怕是盲目自信,这也是非常好的正能量。我很喜欢看东京来来往往的潮男靓女,打扮怪异?管他呢,开心就好。每个人脸上都流露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看着他们穿梭在街头,我真的相信这座城市会越来越美好。
尽管东京生活压力很大,物价很高,但是你依旧可以感到这座城市的活力,或许跟他们愿意接受改变有很大的关联。对比中国人,历史的沉积实在压伏在我们身上太多,我们实在承受不起太大的改变。虽然说历史规律是最大的推动力,没有了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张元璋。但我相信,在这些元璋们再还能有下一顿饭的时候,是万万不会起义的。丑陋的中国人也好,劣根性的中国人也罢,我们没有被外族侵略掉信心,但也着实被国人的内斗丧失了继续斗争的动力了。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心字头上一把刀,万事不要强出头。瑟缩角落,安于现状是五千年来惯有的明哲保身方式。一个几千年的民族特性,又能怎么改变呢?有时候我就会很羡慕那些历史很轻的国家和民族,日本的历史也很长,但神奇的是他们的历史非常“轻”,似乎挥一挥衣袖,就可以跟过去的云彩说拜拜。
我的工作环境是在医院,其实很自愧的是,我的服务态度真心没有多好。我永远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对待病人,我不知道是自己的哪个机制出了问题,哪怕之前再笑容灿烂,一上岗位立马开始愁云惨淡。所以咯,看到东京的服务态度着实让自己陷入深思。细想了想,应该是双方都有问题吧,面对咄咄逼人的病人,我实在没有更好的态度对待他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容易,但是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很羡慕东京人对彼此的谦让,看到他们在夜晚的车站互相90度鞠躬告别也深有感触。原来自己还是生活在人斗人的环境里,真的是与人斗其乐无穷。无奈朝天叹一句,认命。
这样说好像又有点崇洋媚外,但我相信你真的面对东京便利店的店员,洗手间里的陌生人,高峰期的车厢中悄无声息的人群,涩谷来来往往的潮人的时候,你也会有跟我一样的想法,哪怕一丝都好。
最后,还是以小清新来结束这所有的所有吧。
In a land of lost,with neither east or west, has neither day or night, which is neither cold or warm,I learned the feeling of exile.
未完待续
=========================我是分割线=========================
有怪兽!有怪兽! ——其实是大阪啦
拖了这么久,终于开始写大阪了。要说大阪有什么不同的话呢,大!阪!真!的!很!适!合!打!怪!
如果你喜欢,你可以现在点开浮夸听一下。因为大阪完全当得起这两个字。道顿堀满街浮夸的立面墙,螃蟹啦、河豚啦、寿司啦、男人啦、女人啦……反正你想到的什么都可以上墙,有站的笔直的,也有要倒为倒的,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如果蜘蛛侠在大阪飞估计要满身淤青了。
玩大阪很简单,买他们的一日券就可以了。一日券这种东西不知道谁发明的,真的是小农心里最好的启发按钮。我是爱死这一日券,也着实有点恼它。为了玩回本,我在36、7度的大阪容易么。
我蛮感谢大阪人民的良苦用心的,一个城市的趣味性或者说有聊程度需要靠城市自身的特色,也需要靠软性的营销。大阪人民深谙其道,纵使我觉得很无聊的博物馆,一日券里诱人的描述,加上小农心里的发作,也会特意去看一看(吹吹空调都好的么)。在大阪的一天半我是实在累死,赶这个地方奔那个景点,回想起来特别的景色好像真没有记住什么,但那种亲身的跑酷让我再打游戏的时候开始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了。
我很看重一个城市带给我的体验,不需要城市的风景有多好,让我觉得好玩就够了。那些好玩的记忆足够可以让我在无聊的宁波自娱自乐。走在宁波的马路上,经常一恍还以为在成都芳草街的路口,转个弯就可以看到卖蛋烘糕的阿姨;经过鼓楼,一直都会YY城墙后有清迈徐小凤的猪脚饭。此刻和彼时,这里和那里。遗憾的是,再也回不去了。
《寻找金钟旭》是我很喜欢的电影。里面有大量我之前讲述过的那种桥段。旅游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好难。但在此刻,我能感受到那时的温度和气味,那里的人物和车流,对于我,enough。正如影片中林秀晶被飞奔而过的摩托车惊醒的那个瞬间,欣慰的笑容。
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有点一腔情愿。旅游并不难,只要想去,你的一只脚就已经在那片土地上了。我希望我能在20多岁最美丽的年华多看看这个世界,希望你们也可以。
珍重!
想看更多图的话,戳这个啦: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3735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