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郎腿,你的烟 --我的1999-2008
回忆当年颓废的一些事一些人。别看,或许说的就是你。
翘二郎腿是我改也改不掉的习惯。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赖上了这个习惯。以前只知道翘二郎腿这个行为是大人在我眼中悠闲或者有地位身份的象征。不管是是上流还是市井。男人喜欢翘二郎腿,喜欢坐下来的时候把腿搭到另一条腿的膝盖大腿上侧,两小腿呈九十度,方方正正。女人也喜欢翘二郎腿,但是没有男人东西那么外放,只是把腿搭到另一条腿的外侧,多了份规矩。于是小孩也喜欢翘二郎腿,因为在小孩眼里,大人世界的行为就是自己成长的风向标。
小时候,我妈是不让我搭二郎腿的。在大人眼里“一看就不正经”,坐没坐样。可是那个时候在小学是特别流行的行为。我们班好多男生都喜欢在书桌下偷偷的把腿搭起来,抖擞着腿,流里流气的。世纪之初,年轻人最流行的大抵就是古惑仔,风云,杰伦诸多颓废形象和元素了。所以小孩子除了在房间,课本,铅笔盒等地方贴满贴贴纸之外,就是自以为地在行为形象上模仿起来。都说小孩子想象力丰富,估计很多“史实”的考证在于我们小的时候模仿过某些东西,那时候总是希望通过模仿而把自己想象成我们看到的影视或者生活中大人的样子,别说你没有,我就有把头发盘起来,再插上一把扇子,对镜子泯然一笑,我都觉得自己就是《小李飞刀》的林诗音了。
男生或翘个二郎腿,或留个颓废的长刘海遮住迷离的眼神,走起路都带劲,经过教室走道或许会那么几个脑残女带着崇拜浮夸的表情配合当时脑残程度爆表的气氛,于是他觉得自己就是个浑身充满了戾气的古惑仔。虽然那个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古惑仔背负着沉重的责任感。而女生也大多喜欢趁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偷穿高跟鞋在房间走来走去,听着高跟鞋哒哒哒敲打地板的声音,挪着鞋子走到镜子前,尽管稚嫩的脸和长半截的鞋子有极大的不相称,但是登上高跟鞋的惊喜像是自己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妙龄,就是穿着属于自己高跟鞋的那种兴奋感。虽然那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女人味。哦,对了,我还偷过衣柜了里我妈大衣里的五块巨款,买了瓶子指甲油,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在书桌下偷偷地刷上,没错,就是在无聊的数学课上!而男生女生则流行“写情书”。当然这情书和徐志摩时期的痴情缠绵不同的是,那时候的小破孩还没到那个痴男怨女的年纪,就纯属台湾偶像剧看多了,想要摩拳一试的伪情圣而已。所以小学中学的时候就有特别多的男男女女开始投诉到自以为轰轰烈烈的早恋中,最终大多不是毁了学途,就是散了初恋。
很多习惯都是有意无意养成的,我们不想成为异类,却也想成为异类。因为成为异类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换句温暖的话来说,其实那时候只是孩子,只是希望得到得到更多的关注,去弥补自身缺少的被关心。
孩子的“童真”很重要,那是需要大人保护的东西。
我的身边很多留守儿童,童年至青年成长时期,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缺少关心。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以啼哭抗议,大人抱抱亲亲才能咧开小嘴,露出粉嘟嘟没齿的牙龈。哪个孩子不是天生有着软绵绵的内心,渴望被关注,被疼爱。但是从童年到少年时期,这个成长阶段缺少父母关爱,软绵绵的内心慢慢变得坚硬。随即到了所谓的“青春期”“叛逆期”,或许老师会头疼,现在孩子真是越来越叛逆,越来越早熟了。可是回想起我那些年我身边的少年,叛逆虽未错,但并不是早熟。其实他们并不是早熟,而是假装自己很成熟,像个大人一样。这样才能伪装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关注的锋利却易碎的玻璃心。是的,十二三岁的少年,开始长身体,终于可以蓄胡子,拥有第一把剃须刀剃胡子的心情应该和一个少女拥有只属于自己第一包卫生巾的感觉是一样的,有点害羞,却也有点成熟的兴奋感。那时候的我们意识到,自己终于向“大人”迈出第一步,终于可以独立,可以不用依赖大人的关注,我们终于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去抗议,去赢取关注。而怎样引起关注呢,或许要像一个有“魅力”的大人才可以吧。
比如翘二郎腿这个习惯,大家都在翘,我也蠢蠢欲动,开始翘起二郎腿,别说,还挺舒服的,导致我现在已知道翘二郎腿的危害,却忍不住不翘,不翘都觉得腿脚酸地厉害。再比如古惑仔,叼着烟,呼着漫天氤氲的烟雾。整天游手好闲,颓废犹豫气质迷人,大家都觉得“很潮”,自己哪能落伍,于是又一只只小鲜肉壮大了古惑仔队伍,老师管都管不完,哨子都吹破了,还是管不住一个个爬墙外出,上网,泡妞,吃宵夜或者吹吹外面凉风的少年。那是才能体会那种“谁碍着谁了,无所谓需要谁疼爱,自己过得潇洒最重要”。
女孩也开始在发根电起绒绒的“玉米须”爆炸头(当年要不是家教太严,估计我都能加入“潮流一族”,并用大头贴留下抹不掉的黑历史,哈哈)还有写得千篇一律,照抄各大天王金曲歌词漫天飞的情书,然后折成各种好看的形状另附上大头贴送到姑娘手里。这些都是我们读书时期,点点滴滴的回忆片段,和必不可少的怀旧道具。
时间在不停得更迭,回不去的过去,有点后悔没好好看,没好好过,就变成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再提的“青涩过去”。现在不经意的一个习惯,发现想改却没那么容易了,因为源于年少时刻意的模仿,到后来我们真成了大人,却也慢慢成了改不掉的动作。比如我的二郎腿,你的烟,还有矫情的絮絮叨叨.......
当年的那些少年,少女你们现在都还好吗?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可以去抨击现在父母对于孩子关心的缺失还是鄙夷当年的“问题少年”。只是回忆起过去,回忆一些改不掉的习惯,以及习惯背后的那些人和事吧。孩子的成长记忆或许还有一部分是父母漠视的眼神,或是被叫到老师办公室时,看到成绩单时看你那生气的表情,还有你面对他无所谓的表情吧......
过去,看上去很美。但当时过起来却有点痛苦,所以渴望长大。
现在过起来有点痛苦,所以渴望回到过去, 因为看上去很美。
翘二郎腿是我改也改不掉的习惯。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赖上了这个习惯。以前只知道翘二郎腿这个行为是大人在我眼中悠闲或者有地位身份的象征。不管是是上流还是市井。男人喜欢翘二郎腿,喜欢坐下来的时候把腿搭到另一条腿的膝盖大腿上侧,两小腿呈九十度,方方正正。女人也喜欢翘二郎腿,但是没有男人东西那么外放,只是把腿搭到另一条腿的外侧,多了份规矩。于是小孩也喜欢翘二郎腿,因为在小孩眼里,大人世界的行为就是自己成长的风向标。
小时候,我妈是不让我搭二郎腿的。在大人眼里“一看就不正经”,坐没坐样。可是那个时候在小学是特别流行的行为。我们班好多男生都喜欢在书桌下偷偷的把腿搭起来,抖擞着腿,流里流气的。世纪之初,年轻人最流行的大抵就是古惑仔,风云,杰伦诸多颓废形象和元素了。所以小孩子除了在房间,课本,铅笔盒等地方贴满贴贴纸之外,就是自以为地在行为形象上模仿起来。都说小孩子想象力丰富,估计很多“史实”的考证在于我们小的时候模仿过某些东西,那时候总是希望通过模仿而把自己想象成我们看到的影视或者生活中大人的样子,别说你没有,我就有把头发盘起来,再插上一把扇子,对镜子泯然一笑,我都觉得自己就是《小李飞刀》的林诗音了。
男生或翘个二郎腿,或留个颓废的长刘海遮住迷离的眼神,走起路都带劲,经过教室走道或许会那么几个脑残女带着崇拜浮夸的表情配合当时脑残程度爆表的气氛,于是他觉得自己就是个浑身充满了戾气的古惑仔。虽然那个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古惑仔背负着沉重的责任感。而女生也大多喜欢趁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偷穿高跟鞋在房间走来走去,听着高跟鞋哒哒哒敲打地板的声音,挪着鞋子走到镜子前,尽管稚嫩的脸和长半截的鞋子有极大的不相称,但是登上高跟鞋的惊喜像是自己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妙龄,就是穿着属于自己高跟鞋的那种兴奋感。虽然那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女人味。哦,对了,我还偷过衣柜了里我妈大衣里的五块巨款,买了瓶子指甲油,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在书桌下偷偷地刷上,没错,就是在无聊的数学课上!而男生女生则流行“写情书”。当然这情书和徐志摩时期的痴情缠绵不同的是,那时候的小破孩还没到那个痴男怨女的年纪,就纯属台湾偶像剧看多了,想要摩拳一试的伪情圣而已。所以小学中学的时候就有特别多的男男女女开始投诉到自以为轰轰烈烈的早恋中,最终大多不是毁了学途,就是散了初恋。
很多习惯都是有意无意养成的,我们不想成为异类,却也想成为异类。因为成为异类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换句温暖的话来说,其实那时候只是孩子,只是希望得到得到更多的关注,去弥补自身缺少的被关心。
孩子的“童真”很重要,那是需要大人保护的东西。
我的身边很多留守儿童,童年至青年成长时期,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缺少关心。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以啼哭抗议,大人抱抱亲亲才能咧开小嘴,露出粉嘟嘟没齿的牙龈。哪个孩子不是天生有着软绵绵的内心,渴望被关注,被疼爱。但是从童年到少年时期,这个成长阶段缺少父母关爱,软绵绵的内心慢慢变得坚硬。随即到了所谓的“青春期”“叛逆期”,或许老师会头疼,现在孩子真是越来越叛逆,越来越早熟了。可是回想起我那些年我身边的少年,叛逆虽未错,但并不是早熟。其实他们并不是早熟,而是假装自己很成熟,像个大人一样。这样才能伪装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关注的锋利却易碎的玻璃心。是的,十二三岁的少年,开始长身体,终于可以蓄胡子,拥有第一把剃须刀剃胡子的心情应该和一个少女拥有只属于自己第一包卫生巾的感觉是一样的,有点害羞,却也有点成熟的兴奋感。那时候的我们意识到,自己终于向“大人”迈出第一步,终于可以独立,可以不用依赖大人的关注,我们终于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去抗议,去赢取关注。而怎样引起关注呢,或许要像一个有“魅力”的大人才可以吧。
比如翘二郎腿这个习惯,大家都在翘,我也蠢蠢欲动,开始翘起二郎腿,别说,还挺舒服的,导致我现在已知道翘二郎腿的危害,却忍不住不翘,不翘都觉得腿脚酸地厉害。再比如古惑仔,叼着烟,呼着漫天氤氲的烟雾。整天游手好闲,颓废犹豫气质迷人,大家都觉得“很潮”,自己哪能落伍,于是又一只只小鲜肉壮大了古惑仔队伍,老师管都管不完,哨子都吹破了,还是管不住一个个爬墙外出,上网,泡妞,吃宵夜或者吹吹外面凉风的少年。那是才能体会那种“谁碍着谁了,无所谓需要谁疼爱,自己过得潇洒最重要”。
女孩也开始在发根电起绒绒的“玉米须”爆炸头(当年要不是家教太严,估计我都能加入“潮流一族”,并用大头贴留下抹不掉的黑历史,哈哈)还有写得千篇一律,照抄各大天王金曲歌词漫天飞的情书,然后折成各种好看的形状另附上大头贴送到姑娘手里。这些都是我们读书时期,点点滴滴的回忆片段,和必不可少的怀旧道具。
时间在不停得更迭,回不去的过去,有点后悔没好好看,没好好过,就变成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再提的“青涩过去”。现在不经意的一个习惯,发现想改却没那么容易了,因为源于年少时刻意的模仿,到后来我们真成了大人,却也慢慢成了改不掉的动作。比如我的二郎腿,你的烟,还有矫情的絮絮叨叨.......
当年的那些少年,少女你们现在都还好吗?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可以去抨击现在父母对于孩子关心的缺失还是鄙夷当年的“问题少年”。只是回忆起过去,回忆一些改不掉的习惯,以及习惯背后的那些人和事吧。孩子的成长记忆或许还有一部分是父母漠视的眼神,或是被叫到老师办公室时,看到成绩单时看你那生气的表情,还有你面对他无所谓的表情吧......
过去,看上去很美。但当时过起来却有点痛苦,所以渴望长大。
现在过起来有点痛苦,所以渴望回到过去, 因为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