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优活
![]() |
卓嘎拉姆
优活馆馆主
文/季影末末
放慢浮躁的脚步,跟随思想流动,在这悠悠的时光里,砌一壶清茶,感受阳光的温暖,品味优活的生命。
优活馆馆主皈依藏传佛教,从小在藏地出生长大的她对藏区有着深厚的情感,所以有一个非常动人的藏名“卓嘎拉姆”,和拉姆的相识很偶然,那天她一袭长裙,娉娉婷婷,笑容安然,让我想起了安静的莲。这样的女子有着大自然的灵性和满心的慈悲善良。她说,生活就是修行,且自己一直在身体力行。
优活馆安静的驻在成都文殊院后面一条寂静的小街上,拉姆说选择在这里开店,有一半的原因是为这条街道的名字——西马道街。古道、西风、瘦马的诗情古意的让她心里一片悸动。那时她经常来回文殊院,信仰藏传佛文化的她一眼便相中这个地方,于是,这里便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优活馆。
![]() |
它主营台湾南投县一家有机茶园的茶,品名“天莳园”。在确定选择“天莳园”的茶品之前,拉姆自己先饮用了两年,确定了茶的品质后才在优活馆推出。天莳园的茶种植在南投县海拔1200米--1700米左右的山地,园主坚持有机种植,获得了台湾农业部门颁发的为数不多的“合欢山”有机优质农产品标志。天莳园茶品以乌龙茶和红茶为主,所有茶品均可用冷水甚至冰水泡制,其中有一款蜜香小叶红最为特别,这款红茶被誉为被迫有机的茶,得名“蜜香”二字,缘于此款茶品有着甜桃果香般的气息,若蜂蜜般的清爽香甜,入口圆润、滋味甘甜不涩。这种特殊的蜜香是因为当地有一种小绿叶蝉趁夜爬到新长出的嫩叶上慢慢允食,成就了这味甘如蜜的茶红。
如果认为优活馆仅仅是一间店,那就大错特错了。
走进馆里才发现馆内的陈设雅致而简约,处处充满禅意。门口的枯山石造型是寺院里一位特别喜欢打理花草山石的师父为优活馆设计并亲自打造的,师父常常从门前过,常常进来帮忙修整花草,顺便喝一盏茶。馆内陈列着各种材质的珠串,珠串由寺院内一位专门研究佛珠的师父设计,部分佛珠由师父亲自穿制,师父设计佛珠坚持“真、如法”,所谓“真”就是所用材质真材实料,无法辨别的材质坚决不用,不追逐流行;所谓如法,则是在佛珠穿制时遵循应有的仪轨,以虔诚之心一颗一颗的穿制,每一颗都念咒加持,务求如佛法如佛理。也因此,优活馆内的佛珠都简洁大方、雅致不失趣味。前来请佛珠的客人络绎不绝,大部分还要求量身定制。
![]() |
优活馆是拉姆灵性的外现。生于康定,长于跑马山的她自小就热爱自己的文化,虽然年少随父母离开了故乡到省城生活,但对故乡,对藏传文化一直有深厚的感情。后来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更是坚定了她的这种决心。于是在这样的情结里,优活馆便成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交流场所。它不仅仅经营茶叶,还有很多与佛文化相关的物件。我们看到优活馆内的一串佛珠,一盏茶、一炷香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播正念,坚持如理如法,坚持真!它的一切都在传播善念,传播佛教文化,传播藏传文化。
因为笃信佛教,拉姆常常组织志愿者进入藏区参与一些帮扶的慈善公益活动。同时,在汉地,她也积极推广藏传文化,特别是藏地的传统手工艺文化。2013年开始,优活文化策划了《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传统藏密文化艺术精品巡展,到目前为止巡展已举办3站,第4站将在南宁举办。巡展以青海地区精品手绘唐卡以及甘孜州德格县宗萨地区手工打制佛像为主。每站都坚持藏式传统手工艺讲座,举办藏茶会,推广传统藏族传统文化精品的同时也促进汉藏两地的文化交流。
![]() |
拉姆说,做这些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播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把她们正在进行的慈善项目“安羽”传播给更多人知晓。从2011年开始拉姆就和朋友一起每年都在甘孜州色达地区帮助牧区的贫困牧民,几年下来,她们发现简单的捐助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到牧民们,特别是牧区的女性。所以,2012年底,正式成立“安羽项目小组”,此慈善项目名字由著名的“甲雍喇嘛”所取,意思是:“安“字下面一个女子,代表对牧区女性的保护,”羽”字代表通过这个项目为牧区的女性插上飞翔的翅膀。希望找到方法,做可持续发展的慈善项目,真正帮助到那些贫困的牧区女性,帮助她们自力更生。如今,“安羽”小组成立已快一年,经过不断的摸索、实验、总结经验教训,终于,安羽找到了最适合牧区的方式,现在已经确立了合作的乡,确立了帮扶的形式,项目计划于2014年2月启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实施方案中,也希望更多的有善念的人们参与到“安羽”项目中来。
![]() |
和拉姆的聊天在冻顶乌龙的品饮中度过,拉姆说,饮茶要适时令,人生如茶,也应当如此。在有生之年做力所能及的事,生命芳香自来。不管是做茶会还是做文化,优活的理念从未改变:把品质生活和善念分享给有缘人。从拉姆到优活馆,我们看到一颗慈悲的灵魂,它用生命最本真的状态诉说着在尘世的故事。
时间在优活馆里是很容易被忘却的,来到这里很容易安静下来,品茶、聊天,不知不觉就天色渐晚。馆里一直播放着“甲雍喇嘛”的唱颂,在舒缓的佛乐声中,人很容易放松下来,再品到好茶,隐隐的嗅到好香,自然就忘却自我了。忽然间我不再询问拉姆关于优活和佛的问题,我相信来过此处的人即使不曾开口也能体验到生活中的禅意,因为优活的一盏茶、一炷香,一串珠都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