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及其未来
1. 对于人类而言,工业革命及其产生的结果就是一场灾难。它们大大地增加了那些生活在“先进“国家的人的期望寿命,但它们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使人生抱负无法实现,使人们蒙受屈辱,导致普遍的心灵创伤(相对第三世界则是肉体痛苦)以及使自然界遭受到严重破坏。技术的持续发展会加剧这种情况的恶化。它必将使人类蒙受更大的屈辱以及给自然界造成更大的破坏,它极可能导致更剧烈的社会崩溃和心灵创伤,即使是在”先进“国家也可能产生肉体上的痛苦。 2. 工业--技术体制要么延续要么解体。如果它幸存下来,它最终也会达成一个低级别的心灵和肉体的痛苦,但是只有经历一段漫长痛苦的调节时期,只有以永久地使人类和其他活着的有机物成为工程产品和社会大机器中的齿轮为代价。此外,如果这个体制保存下来,这样的结局也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革新和修改这个体制的手段来阻止它剥夺人的尊严和自治权。 3. 如果这个体制崩溃,结局将是十分痛苦的。然而这个体制发展得愈是庞大,崩溃所带来的灾难就愈发不可收拾,如果它注定要崩溃,只能说晚垮不如早垮。 4. 因此我们要倡导一场对抗工业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抑或会抑或不会使用暴力:有可能是突如其来的也可能是长达数十年相对平缓的过程。我们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但我们可以用一种笼统的方式对那些讨厌工业体制的人们为了推翻那种形式的社会而革命所采取的手段作出一个概述。这不是政治上的革命。它的宗旨将是推翻当前社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而非政府。 5.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主要将注意力放在工业--技术体制中已形成的负面发展。另外一些进步我们只是简短提及或是全部忽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这些不重要。基于实效的缘由,我们必须把讨论限制在那些不为公众广泛重视的和那些新的方面。比方说,既然有了完善的环境和野外保护运动,我们会极少描述关于环境退化或是大自然的破坏,即便是那些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 6. 所有人几乎都会同意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度喧嚣的社会。我们这个社会疯狂的最普遍的一个表现是左倾主义。那么用心理学上左倾主义的讨论来充当现代社会问题的讨论的导言,一般而言是可行的。 7. 那什么是左倾呢?在20世纪的前半叶,左倾几乎与社会主义等同。今天这种倾向是不完整的以及无法清晰地判断何谓一个左翼份子.当我们在文章中谈论到左翼份子时,我们大多联想到社会主义者和集体主义者,“政治正确“这类,女权,同性恋和残疾人维权者,以及动物权益保护者这些。但并非每个与这些运动有关联的人都是左翼。我们试着在讨论中弄清楚左倾不是一场运动或者心理学上的一种意识形态,更确切地说是一个相关类型的集合。因此,在左倾心理特点谈论的期间,我们通过“左倾主义”这个词所传达的意义将会更加明晰。 8. 即便如此,我们对左倾的概念仍比我们所预期的遗留下不少含糊不清,但它看起来没有任何补救的办法。我们所能做的是用一种粗糙,近似的方式去指明两种我们所相信的心理倾向是现代左倾主义的主要驱动力。我们无法声称可以道出左倾主义的全部事实。同时,我们的讨论仅意在运用于现代左倾主义。那些超出我们谈论范围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用19和20世纪早期的左倾主义解决。 9. 我们称之为“自卑情绪”和“过度社会化”的这两种心理倾向构成了现代左倾的基础。自卑情绪是现代左倾主义特征的全部,而过度社会化只是这其中的某一部分;但这一部分极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