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洪泽湖游记
盱眙洪泽湖游记
周末携家小,呼朋引伴去了淮安的盱眙和洪泽两县。访老友、游景点、泡温泉、尝美食,不亦乐乎,于炎炎暑日享一日悠闲。
盱眙名声在外,是苏北响当当的消费休闲去处。开车过了南京绕城公路,路边的高架广告牌上的龙虾广告就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了。龙虾这玩意不算稀罕,价格也体恤平民百姓,而且滋味足、吃相猛,因而有不计其数的拥虿,是夏季大排档上的当家花旦。比起螃蟹的清蒸原味,龙虾更能展现变幻无穷的烹调手艺,所以无怪乎无肠公子不敌双螯将军了。
车子短暂的穿过安徽境内,就来到了盱眙。等下了高速,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扁扁的有如带拉链的椭圆钱包式样的建筑,还没搞明白这是个什么玩意,就被道路两边各式各样的龙虾雕塑给震惊了。盱眙的城市建设不错,好到和其他地方的新城没多少区别,除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龙虾雕塑,无非是草坪绿地、人工湖、隔离绿岛、人行道。穿城而过,去到第一站,明祖陵。
我家领导姓朱,声称是大明朝的皇族后人,祖先的陵寝,自然要来瞻仰的。明祖陵里葬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父、高祖、曾祖的衣冠,跟扬州的梅花岭史公祠一样,只是个衣冠冢。估计当年朱家贫寒,根本顾不上给先人买墓建坟。太祖称帝坐了江山,大张旗鼓地封其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但也只能取衣冠来纪念祖先了。景区前面有一条长长的桥和甬道,两边一侧是坐着的历代的朱家皇帝,一侧是站立的徐达、戚继光等明朝的能臣武将。雕塑的水准一般般,看不出个个性锋芒来。明朝的历代皇帝大多身躯庞大,雕塑则统一给瘦了身。材质也一般,估计在祖陵前也不会多久。停车入内,发现不用买门票,身份证刷卡就行了。全国的旅游景点都应该来学习推广推广。除了摆地摊的,还有租赁自行车的,干脆先租车骑上一圈,沿着农村通组道路一样的水泥小路,绕着祖陵骑了一圈,周长也就两三公里。祖陵环水,而且水道密布,堤岸上树木繁茂,但估计是地势低洼的缘故,松树柏树长得低矮瘦弱,反倒是法国梧桐和水杉茂盛的很。相比较南京明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明祖陵规模要小得多,更少了高大的享殿、深邃的墓室。但残留的石狮、石马、翁仲、望柱石像却并不矮小,跟我印象里的孝陵卫的差不了多少。穿过已经荡然无存的享殿,来到地宫前。地宫的入口竟然是一口半圆形的水塘,九个砖砌的地宫入口一字排开,半露于水平面。未知生,焉知死,地下宫殿如何,我想象不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死后被封为皇帝的朱家先人,一定在为是老子生出了儿子、还是儿子生出了老子这个问题而苦恼。
此行的第二站是洪泽湖边的老子山镇。老子山得名,是因为老子李耳于此得道升仙,老子山出名,却是因为洪泽湖和地下温泉。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淮河连通长江和泄洪的重要水道。在水资源过度使用的今天,由于上游水量大减,洪泽湖更像是一个大水库,而且是水平面高于周边不少的悬湖。老子山位于洪泽湖的入湖口,却不是由泥沙冲击而成的土山,而是正儿八经的岩石山体,地质学上认为是大别山的余脉,正因为更红苗正,所以环绕整个洪泽湖,只有老子山出温泉,是真正的得天独厚,坐拥地上的大湖和地下的温泉。镇子不大,温泉度假酒店倒有不少。我们入住的是淮上明珠酒店,以道家文化和温泉养生以及洪泽湖鲜为主打特色。但其实,道教文化虚空难现,洪泽湖鲜也有湖上渔船等更好的去处选择,唯有温泉泡澡,的确够好,赞。除了按摩冲浪、中药养生,还有温水小鱼陪你泡澡把你身上的死皮污垢当美餐。几个不同的温泉池子泡下来,保管让人浑身舒坦,骨头都有点下油锅炸酥了的感觉。最开心的自然是孩子,买了游泳圈和滋水枪,让他们玩去。我儿子原本胆子小,洗澡都怕水的,但在温泉里,可能是温暖的水温让他舒服,起了劲的打水仗,浇了个彻头彻尾也不害怕了。估计多去几次温泉,也就能把游泳给学会了。
提到湖鲜,原料的重要性胜过调味手艺,所以再美也比不过上船上去吃。洪泽湖小鱼锅贴,汤浓肉软;红烧甲鱼,汁肥味厚;蒜泥龙虾,料重香远;炖煮黑鱼,色白汤鲜。虽然这些菜城里也吃的到,常见常吃,然而滋味确有区别,原料新鲜,原汤原水,原汁原味。如果嫌太过浓烈,也有不少清新可人的菜。清炒菱角,凉拌菱藤,百合莲子,香干嫩藕。无不唇齿留香、清新脱俗。或许是沾上老子山老子得道升仙的仙气了,感觉自己也不是个俗人了。当然,桌上的主角当仁不让的要数龙虾。虽然当地人介绍,眼下龙虾已过了最佳状态,比起五、六月份来,壳硬肉老,风光不再。但谁说吃龙虾是仅仅为了口腹之欲呢?要的就是聚会休闲的畅快劲儿。二两小酒、或者两瓶啤酒,微醺而大啖,龙虾嘛,有味即可。
到了大湖,少不了乘快艇游湖,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嘛。船老大时不时炫耀一下高超技术,在水面上表演个过弯漂移,让你体验一把速度与激情。我们遇上了个好天气,台风在东南沿海擦肩而过,这里水面上天高云淡,风平浪静,让游客的心胸也舒畅、宽广了起来。从沙洲芦苇荡中的小水道穿出,进入大湖主体,烟波浩渺,不见边际。艇又开进荷花荡里,快船变作莲舟,任你采莲蓬、摘荷花、戴荷叶,让荷塘的清香涤荡红尘的俗气。嫩出水来的莲蓬,剥去外壳,像新生儿的拇指肚,味甜微苦,里面的莲心还没有涩味,一颗莲子入口即化,唇齿清香。再随手扯一张荷叶,进行采摘,满载而归。比起水果的甜腻,莲藕清香远胜。和池塘死水里的莲藕不同,大湖里的莲藕据说都是天然野生,造化钟灵秀,天地自然的灵气更加钟情,味道更胜一筹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游湖之时,可以看到老子山的全貌,一处仙人洞隐身在山崖之下,据传便是当年老子修炼之处。微赤的山石据称是老子用炼丹炉炼灵丹妙药的遗迹。如今老子山仙人洞所在处已经不是道士的地盘了,反倒皈依了佛祖,建成了一座禅寺,名安淮寺。淮安,安淮,寺名恰好对应市名。上网考据了一番,原来这安淮寺也是屡兴屡衰,沉沉浮浮。始建于北宋,原名龟山寺,以铁佛闻名,又名铁佛寺,殿内大佛以及威镇山门的狮、象皆铁铸贴金,鎏光溢彩。元朝末年毁于战火,明嘉靖重建。康熙十九年(1608年),水漫泗洲城,龟山寺沉于水底。又过百年,龟山寺旧址无梁殿出水,水中打捞出铁佛4尊、铁罗汉20尊,移于山上,寺名改为“安淮寺”,取淮水安澜之意,正如寺联所云:“佛法无边入水百年还出水,钟声依旧临淮千里更安淮。”清代进士、体仁阁大学士,我们的扬州老乡阮元曾撰《移建安淮寺碑记》。1994年,安淮寺又复建迁于现址,由高僧茗山大师题写匾额。此寺不以禅修念佛出名,另有奇特之处。奇就奇在三教合一,除了老子仙人洞和佛祖金身,寺里还专门有个别院,供奉的是淮水大王,名大王殿。塑有大王金像,右手执剑,双目炯炯,正视远方湖面。两侧各有两尊威风凛凛战将。我又考据了一下,其原型为南宋遗民谢绪,结交义士举兵抗元,后因兵败投水不屈而亡。成为当时反元复宋的寄托。其后朱元璋与元将蛮子海牙激战当涂,战局不利,突然间风向转变,明军顺流获胜。朱元璋声称有神将谢绪相助,因谢绪排行老四,遂封为“金龙四大王”。大明一统后敕旨建庙于水畔。永乐间又下旨沿大运河及黄、淮、江各处遍建其庙以保护河漕。清代民间则将谢绪视作江湖水神,成为反清复明秘密结社所祀奉的民族英雄。回到现实之中,淮河和洪泽湖的涛声依旧,然而安淮寺的香火已不复往日的兴盛,除了一位看门的壮汉,我居然没有见到有僧人和居士的身影。通往仙人洞的小道积满落叶,看上去的确很久无人问津了。
盱眙城市的名片除了龙虾,还有大书特书的“山水之城”美名。这里的山就是指的“第一山”,是宋代文人学士们追捧的对象。第一山原称南山,北宋书法家米芾由汴入淮,初见此山,赋有“且是东南第一山”诗句,并书“第一山”三个行楷大字。山上有不少摩崖石刻,真、草、隶、篆俱全,风格多样。说起来,宋代的文人好像不太喜欢深入名山大川,反倒对不太高、不太远的城边小山情有独钟,欧阳修笔下的滁州琅琊山醉翁亭,苏轼笔下的徐州云龙山放鹤亭,苏辙笔下的武昌九曲亭,以及家乡扬州的蜀岗平山堂,文字描写堪称千古绝唱,但实际上这些山景都并不高大伟岸,只能说是秀丽可人的小清新线路。这座“第一山”虽海拔百余米,不高不大,却也曲径通幽,历史遗迹名胜随处可见。进门免费,首先来到的是供奉万世师表孔子的大成宝殿,殿前的香炉正中插着一根高过两米的高香,想必是学子祈求金榜题名的劳苦用心了。继续向上攀登,是一处清泉,第一山上自然有第一泉,泉池不深,泉水清冽,冰凉沁骨,盛夏之时,掬一捧泉水,顿时一个激灵,要不是池底散落着不少游客手贱投下的硬币,真想现场就亲口品尝一下这泉水是否滑爽甘甜。不远处的山墙,不知何处镶嵌着一块戒石铭碑,上题“圣旨: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泉水的泉字,在古汉语里本来也有金钱的含义,估计是让来此的官员,饮泉水而思勤廉的用意。再往上走,转几道弯,就来到第一山的石刻摩崖处。刻石苍劲有力,此时回眸眺望,可以看到脚下的淮河古道如绿丝带一样丝滑、安稳。第一山虽不高,然而位于淮河滩涂,对比之下难怪显得气势不凡。号称“第一”,也非浪得虚名。再向前,是宋代四大书法家的群像,苏黄米蔡四大家,为山命名的米芾自然突出一下,雕塑颇为传神。其他三人以刻石立地,追忆宋朝,果然是文人学者的好时代。山顶一隅偏安古寺,名龙山寺,香火一般,佛像还算生动,殿前也是凭栏远眺的绝佳去处。有寺就有庙,不远处还有一座瑞岩庵,原是女道士修行的,后世逐渐佛道合流,又被称作奶奶庙了。时候快到中午,气温飙升,山上虽然清凉,还得赶路回家,所以来不及逐一品味,草草下山来了。半路返回第一泉,不忘取了一瓶泉水,回去烹茶试试口味。
盱眙,两个字均从目,是张目直视的意思。的确,此处有山水名胜、美食传奇,虽然只是浮光掠影的游玩了半日,古城风光帝陵威仪、第一山水、温泉水滑、洪泽湖荡、鱼虾龟鳖、儒道佛堂,令人印象深刻。此之为志,留待重游。
2014/8/14
周末携家小,呼朋引伴去了淮安的盱眙和洪泽两县。访老友、游景点、泡温泉、尝美食,不亦乐乎,于炎炎暑日享一日悠闲。
盱眙名声在外,是苏北响当当的消费休闲去处。开车过了南京绕城公路,路边的高架广告牌上的龙虾广告就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了。龙虾这玩意不算稀罕,价格也体恤平民百姓,而且滋味足、吃相猛,因而有不计其数的拥虿,是夏季大排档上的当家花旦。比起螃蟹的清蒸原味,龙虾更能展现变幻无穷的烹调手艺,所以无怪乎无肠公子不敌双螯将军了。
车子短暂的穿过安徽境内,就来到了盱眙。等下了高速,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扁扁的有如带拉链的椭圆钱包式样的建筑,还没搞明白这是个什么玩意,就被道路两边各式各样的龙虾雕塑给震惊了。盱眙的城市建设不错,好到和其他地方的新城没多少区别,除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龙虾雕塑,无非是草坪绿地、人工湖、隔离绿岛、人行道。穿城而过,去到第一站,明祖陵。
![]() |
明祖陵 |
我家领导姓朱,声称是大明朝的皇族后人,祖先的陵寝,自然要来瞻仰的。明祖陵里葬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父、高祖、曾祖的衣冠,跟扬州的梅花岭史公祠一样,只是个衣冠冢。估计当年朱家贫寒,根本顾不上给先人买墓建坟。太祖称帝坐了江山,大张旗鼓地封其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但也只能取衣冠来纪念祖先了。景区前面有一条长长的桥和甬道,两边一侧是坐着的历代的朱家皇帝,一侧是站立的徐达、戚继光等明朝的能臣武将。雕塑的水准一般般,看不出个个性锋芒来。明朝的历代皇帝大多身躯庞大,雕塑则统一给瘦了身。材质也一般,估计在祖陵前也不会多久。停车入内,发现不用买门票,身份证刷卡就行了。全国的旅游景点都应该来学习推广推广。除了摆地摊的,还有租赁自行车的,干脆先租车骑上一圈,沿着农村通组道路一样的水泥小路,绕着祖陵骑了一圈,周长也就两三公里。祖陵环水,而且水道密布,堤岸上树木繁茂,但估计是地势低洼的缘故,松树柏树长得低矮瘦弱,反倒是法国梧桐和水杉茂盛的很。相比较南京明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明祖陵规模要小得多,更少了高大的享殿、深邃的墓室。但残留的石狮、石马、翁仲、望柱石像却并不矮小,跟我印象里的孝陵卫的差不了多少。穿过已经荡然无存的享殿,来到地宫前。地宫的入口竟然是一口半圆形的水塘,九个砖砌的地宫入口一字排开,半露于水平面。未知生,焉知死,地下宫殿如何,我想象不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死后被封为皇帝的朱家先人,一定在为是老子生出了儿子、还是儿子生出了老子这个问题而苦恼。
此行的第二站是洪泽湖边的老子山镇。老子山得名,是因为老子李耳于此得道升仙,老子山出名,却是因为洪泽湖和地下温泉。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淮河连通长江和泄洪的重要水道。在水资源过度使用的今天,由于上游水量大减,洪泽湖更像是一个大水库,而且是水平面高于周边不少的悬湖。老子山位于洪泽湖的入湖口,却不是由泥沙冲击而成的土山,而是正儿八经的岩石山体,地质学上认为是大别山的余脉,正因为更红苗正,所以环绕整个洪泽湖,只有老子山出温泉,是真正的得天独厚,坐拥地上的大湖和地下的温泉。镇子不大,温泉度假酒店倒有不少。我们入住的是淮上明珠酒店,以道家文化和温泉养生以及洪泽湖鲜为主打特色。但其实,道教文化虚空难现,洪泽湖鲜也有湖上渔船等更好的去处选择,唯有温泉泡澡,的确够好,赞。除了按摩冲浪、中药养生,还有温水小鱼陪你泡澡把你身上的死皮污垢当美餐。几个不同的温泉池子泡下来,保管让人浑身舒坦,骨头都有点下油锅炸酥了的感觉。最开心的自然是孩子,买了游泳圈和滋水枪,让他们玩去。我儿子原本胆子小,洗澡都怕水的,但在温泉里,可能是温暖的水温让他舒服,起了劲的打水仗,浇了个彻头彻尾也不害怕了。估计多去几次温泉,也就能把游泳给学会了。
![]() |
洪泽湖 |
提到湖鲜,原料的重要性胜过调味手艺,所以再美也比不过上船上去吃。洪泽湖小鱼锅贴,汤浓肉软;红烧甲鱼,汁肥味厚;蒜泥龙虾,料重香远;炖煮黑鱼,色白汤鲜。虽然这些菜城里也吃的到,常见常吃,然而滋味确有区别,原料新鲜,原汤原水,原汁原味。如果嫌太过浓烈,也有不少清新可人的菜。清炒菱角,凉拌菱藤,百合莲子,香干嫩藕。无不唇齿留香、清新脱俗。或许是沾上老子山老子得道升仙的仙气了,感觉自己也不是个俗人了。当然,桌上的主角当仁不让的要数龙虾。虽然当地人介绍,眼下龙虾已过了最佳状态,比起五、六月份来,壳硬肉老,风光不再。但谁说吃龙虾是仅仅为了口腹之欲呢?要的就是聚会休闲的畅快劲儿。二两小酒、或者两瓶啤酒,微醺而大啖,龙虾嘛,有味即可。
到了大湖,少不了乘快艇游湖,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嘛。船老大时不时炫耀一下高超技术,在水面上表演个过弯漂移,让你体验一把速度与激情。我们遇上了个好天气,台风在东南沿海擦肩而过,这里水面上天高云淡,风平浪静,让游客的心胸也舒畅、宽广了起来。从沙洲芦苇荡中的小水道穿出,进入大湖主体,烟波浩渺,不见边际。艇又开进荷花荡里,快船变作莲舟,任你采莲蓬、摘荷花、戴荷叶,让荷塘的清香涤荡红尘的俗气。嫩出水来的莲蓬,剥去外壳,像新生儿的拇指肚,味甜微苦,里面的莲心还没有涩味,一颗莲子入口即化,唇齿清香。再随手扯一张荷叶,进行采摘,满载而归。比起水果的甜腻,莲藕清香远胜。和池塘死水里的莲藕不同,大湖里的莲藕据说都是天然野生,造化钟灵秀,天地自然的灵气更加钟情,味道更胜一筹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游湖之时,可以看到老子山的全貌,一处仙人洞隐身在山崖之下,据传便是当年老子修炼之处。微赤的山石据称是老子用炼丹炉炼灵丹妙药的遗迹。如今老子山仙人洞所在处已经不是道士的地盘了,反倒皈依了佛祖,建成了一座禅寺,名安淮寺。淮安,安淮,寺名恰好对应市名。上网考据了一番,原来这安淮寺也是屡兴屡衰,沉沉浮浮。始建于北宋,原名龟山寺,以铁佛闻名,又名铁佛寺,殿内大佛以及威镇山门的狮、象皆铁铸贴金,鎏光溢彩。元朝末年毁于战火,明嘉靖重建。康熙十九年(1608年),水漫泗洲城,龟山寺沉于水底。又过百年,龟山寺旧址无梁殿出水,水中打捞出铁佛4尊、铁罗汉20尊,移于山上,寺名改为“安淮寺”,取淮水安澜之意,正如寺联所云:“佛法无边入水百年还出水,钟声依旧临淮千里更安淮。”清代进士、体仁阁大学士,我们的扬州老乡阮元曾撰《移建安淮寺碑记》。1994年,安淮寺又复建迁于现址,由高僧茗山大师题写匾额。此寺不以禅修念佛出名,另有奇特之处。奇就奇在三教合一,除了老子仙人洞和佛祖金身,寺里还专门有个别院,供奉的是淮水大王,名大王殿。塑有大王金像,右手执剑,双目炯炯,正视远方湖面。两侧各有两尊威风凛凛战将。我又考据了一下,其原型为南宋遗民谢绪,结交义士举兵抗元,后因兵败投水不屈而亡。成为当时反元复宋的寄托。其后朱元璋与元将蛮子海牙激战当涂,战局不利,突然间风向转变,明军顺流获胜。朱元璋声称有神将谢绪相助,因谢绪排行老四,遂封为“金龙四大王”。大明一统后敕旨建庙于水畔。永乐间又下旨沿大运河及黄、淮、江各处遍建其庙以保护河漕。清代民间则将谢绪视作江湖水神,成为反清复明秘密结社所祀奉的民族英雄。回到现实之中,淮河和洪泽湖的涛声依旧,然而安淮寺的香火已不复往日的兴盛,除了一位看门的壮汉,我居然没有见到有僧人和居士的身影。通往仙人洞的小道积满落叶,看上去的确很久无人问津了。
![]() |
仙人洞 |
![]() |
安淮寺 |
盱眙城市的名片除了龙虾,还有大书特书的“山水之城”美名。这里的山就是指的“第一山”,是宋代文人学士们追捧的对象。第一山原称南山,北宋书法家米芾由汴入淮,初见此山,赋有“且是东南第一山”诗句,并书“第一山”三个行楷大字。山上有不少摩崖石刻,真、草、隶、篆俱全,风格多样。说起来,宋代的文人好像不太喜欢深入名山大川,反倒对不太高、不太远的城边小山情有独钟,欧阳修笔下的滁州琅琊山醉翁亭,苏轼笔下的徐州云龙山放鹤亭,苏辙笔下的武昌九曲亭,以及家乡扬州的蜀岗平山堂,文字描写堪称千古绝唱,但实际上这些山景都并不高大伟岸,只能说是秀丽可人的小清新线路。这座“第一山”虽海拔百余米,不高不大,却也曲径通幽,历史遗迹名胜随处可见。进门免费,首先来到的是供奉万世师表孔子的大成宝殿,殿前的香炉正中插着一根高过两米的高香,想必是学子祈求金榜题名的劳苦用心了。继续向上攀登,是一处清泉,第一山上自然有第一泉,泉池不深,泉水清冽,冰凉沁骨,盛夏之时,掬一捧泉水,顿时一个激灵,要不是池底散落着不少游客手贱投下的硬币,真想现场就亲口品尝一下这泉水是否滑爽甘甜。不远处的山墙,不知何处镶嵌着一块戒石铭碑,上题“圣旨: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泉水的泉字,在古汉语里本来也有金钱的含义,估计是让来此的官员,饮泉水而思勤廉的用意。再往上走,转几道弯,就来到第一山的石刻摩崖处。刻石苍劲有力,此时回眸眺望,可以看到脚下的淮河古道如绿丝带一样丝滑、安稳。第一山虽不高,然而位于淮河滩涂,对比之下难怪显得气势不凡。号称“第一”,也非浪得虚名。再向前,是宋代四大书法家的群像,苏黄米蔡四大家,为山命名的米芾自然突出一下,雕塑颇为传神。其他三人以刻石立地,追忆宋朝,果然是文人学者的好时代。山顶一隅偏安古寺,名龙山寺,香火一般,佛像还算生动,殿前也是凭栏远眺的绝佳去处。有寺就有庙,不远处还有一座瑞岩庵,原是女道士修行的,后世逐渐佛道合流,又被称作奶奶庙了。时候快到中午,气温飙升,山上虽然清凉,还得赶路回家,所以来不及逐一品味,草草下山来了。半路返回第一泉,不忘取了一瓶泉水,回去烹茶试试口味。
![]() |
第一泉 |
![]() |
戒石铭 |
![]() |
第一山 |
![]() |
龙山寺 |
盱眙,两个字均从目,是张目直视的意思。的确,此处有山水名胜、美食传奇,虽然只是浮光掠影的游玩了半日,古城风光帝陵威仪、第一山水、温泉水滑、洪泽湖荡、鱼虾龟鳖、儒道佛堂,令人印象深刻。此之为志,留待重游。
201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