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运营这两年的收获
耳边响起的是陈奕迅的《好久不见》。在这样的一个夜,如此轻柔伤感的音乐弥漫在秋夜微凉的空气中,出现在头脑中的竟是一个冰冷阴暗的剪影。一个侧身而立的自己,一个孤单清冷的自己。原本听伤感音乐就会心潮澎湃,忍不住辗转的自己,如今已无划过心底的悸动,更无以往的自凄自怜。听过,知道,走过,懂得,埋藏,继续上路,很好地形容现在自己的状态。
想起白天,分别约了组内的两位同事谈话,做离职之前的告别。心与心的坦诚相待,他们跟我聊工作、聊生活、聊愿望,我们是同事,更像朋友一般在叙旧。四年的时间,是我毕业后走过不短的路途。这其中有憧憬、有荆棘、有挣扎、有释放、有放弃。我感谢所经历的一切,那些痛苦那些欢乐,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做运营的这两年,在琐碎中摸索也在琐碎中成长。在对过往的梳理中,我渐渐发现以往没有发现的一些成长与心态变化。算是一段工作的小结吧。
许是做了运营这样的一份工作,需要与产品、技术有很多的沟通,首先,对人对事方面有了更多的耐心,尤其是表达上更加注意方式方法,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邮件,更加注重细节与准确性。
第二点成长是思维方式上的。由于对接产品与技术最多,每个部门的出发点、关注点是不同的。“求同存异,以退为进”是策略也是目的。两年间,我学会了更多的从不同角度去想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出发点,需求,并尽量去平衡各方需求。
第三点是责任承担方面。许是做了小组leader这样一个小官,让我身上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学会了主动去扛起一些他人不愿碰触的事情,也学会了平衡协调团队之间的冲突,沟通问题。当从他们的口中听到,他们的担忧是我离职后团队的沟通、凝聚力问题时,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存在对他们有那么重要的意义。虽然他们各负一责独挡一面,但我也知道内部的沟通并不那么顺畅,需要有人在关键时刻承担责任,做下决定并协调团队关系。
第四点:更能够理解他人,也更宽容。今天谈话过程中再次发现,我带的三个组员性格迥异、各有专攻、个性极强。以往也偶尔发生过一些小插曲,有抱怨、有争论、有口角、有情绪。但似乎是太粗心大意了,或许天生对人事不是特别敏感,没有意识到这些境况的存在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觉得工作中有争论、冲突很正常,对事不对人,把问题解决事情就已经过去了。但如果出现问题,也能够立马找到问题原因,去承担一个协调者的角色。最常出现的状态是我像是一个人在演两个角色,分析每个人的角度、立场、出发点,解释为什么,问题的冲突点。然后很多事情在我看来就翻篇了。但我也知道,很多人不像我想事情这么简单。冲突的出现,让人不舒服,别人的驳斥反对也让自己浑身不自在。很多时候争论已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争论,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这种争论在我看来是无效的沟通。
第五点:放弃固执,放低自己。如今工作中,与同事的争论越来越少,不是因为自己都做对了,而是我放弃了固执,学会了“放低自己,以退为进,求同存异”。我知道每一个需求的提出都有提出的理由,拒绝也有拒绝的理由。不合理的地方就去改,该妥协的时候妥协,该坚持的时候就给出充分有力的证据。我相信,在工作中没有人会故意去为难别人,为难自己。工作中的碰壁在所难免,如果把每一次拒绝每一次驳回都当做是他人对自己的敌对的话,只会让沟通越来越难,工作越来越难。
第六点:倾听与情绪控制。今天听到的最大赞誉是性格方面的。同事列举某次我主持的小组讨论会,说我的倾听耐心程度让她钦佩不已。因为我一直在听一位同事在讲她的思路,而她听了几句就听不下去了。因为她觉得她并没有很强,且也没有把问题说明白。而我在听她的讲述中,对认可的地方及时修改了,而对一些不认同的地方很耐心地给她讲解原因。事实上,她不知道那是一次艰难的小组会,因为她刚刚介入工作,听不下去烦躁的情绪被我一览无余,而另一位同事心思已被睡神勾掉一半。作为小组leader,项目推动人其实心里很着急,最怕团队不配合,某些时候也很无助,他们不知道这些,因为情绪类的这些东西都被放置了工作之后。这是必须自己去承担与解决掉的东西。
第七点:尊重他人,不妄自菲薄也不去轻视他人。职场中,人常因工作能力而去判断一个人。强者因为能力强被人重视,弱者也因为无能而被轻视。人人喜欢强者,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但凡出现一些异己的建议,则被视为指手画脚。组内两位关系隔膜的同事都是互轻对方。一个觉得资历老,对方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一个觉得对方也不是那么强,态度还那么强势。这样敌对的情绪让他们基本没有沟通,或者一开始就关闭了沟通的通道。事实上,他们共事也不久,在一次沟通会上有了争论之后就变成了这样,让我始料不及。
而与此相反的一个事例,是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技术部门的同事,在公司被誉为”科学家“,肩负着公司重点研发项目,由于工作关系我们有了交集。整个项目的合作过程中非常愉快。记忆非常深的都是他每次穿过长长的两个办公区来到我的工位前询问我对项目的运营意见需求。对我这样的一个技术小白,完全不懂技术,而且是刚刚接手项目前期的工作,基本还处于一片空白状态,但他特别耐心地给我讲解完整个业务逻辑,把艰涩的技术术语用我能听懂的话讲出来。他是我见过的最会沟通的技术人员,既懂技术又懂运营,在做业务逻辑处理时就考虑过后期运营的一些问题。在探讨问题时,虽然整个业务思路事实上是由他们主导,但非常谦恭有礼。同样有效的沟通来自商务拓展部的某位经理,因为业务问题来我工位询问一些问题,同样谦恭有礼。他们职位都要远远高于我,但工作无关职位高低,身份高低。这也让我懂得,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轻视他人。越是身处高位,有能力的人,越是懂得谦虚,放低自己,去配合他人更好地完成团队工作,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得到个人的成功,更让人尊敬。
事实上,工作中每个人的能力都大不相同,都有所擅长有所欠缺。行事方式上也千差万别,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学会适当包容接纳他人缺点,对人对己都是一种职场智慧。
想起白天,分别约了组内的两位同事谈话,做离职之前的告别。心与心的坦诚相待,他们跟我聊工作、聊生活、聊愿望,我们是同事,更像朋友一般在叙旧。四年的时间,是我毕业后走过不短的路途。这其中有憧憬、有荆棘、有挣扎、有释放、有放弃。我感谢所经历的一切,那些痛苦那些欢乐,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做运营的这两年,在琐碎中摸索也在琐碎中成长。在对过往的梳理中,我渐渐发现以往没有发现的一些成长与心态变化。算是一段工作的小结吧。
许是做了运营这样的一份工作,需要与产品、技术有很多的沟通,首先,对人对事方面有了更多的耐心,尤其是表达上更加注意方式方法,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邮件,更加注重细节与准确性。
第二点成长是思维方式上的。由于对接产品与技术最多,每个部门的出发点、关注点是不同的。“求同存异,以退为进”是策略也是目的。两年间,我学会了更多的从不同角度去想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出发点,需求,并尽量去平衡各方需求。
第三点是责任承担方面。许是做了小组leader这样一个小官,让我身上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学会了主动去扛起一些他人不愿碰触的事情,也学会了平衡协调团队之间的冲突,沟通问题。当从他们的口中听到,他们的担忧是我离职后团队的沟通、凝聚力问题时,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存在对他们有那么重要的意义。虽然他们各负一责独挡一面,但我也知道内部的沟通并不那么顺畅,需要有人在关键时刻承担责任,做下决定并协调团队关系。
第四点:更能够理解他人,也更宽容。今天谈话过程中再次发现,我带的三个组员性格迥异、各有专攻、个性极强。以往也偶尔发生过一些小插曲,有抱怨、有争论、有口角、有情绪。但似乎是太粗心大意了,或许天生对人事不是特别敏感,没有意识到这些境况的存在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觉得工作中有争论、冲突很正常,对事不对人,把问题解决事情就已经过去了。但如果出现问题,也能够立马找到问题原因,去承担一个协调者的角色。最常出现的状态是我像是一个人在演两个角色,分析每个人的角度、立场、出发点,解释为什么,问题的冲突点。然后很多事情在我看来就翻篇了。但我也知道,很多人不像我想事情这么简单。冲突的出现,让人不舒服,别人的驳斥反对也让自己浑身不自在。很多时候争论已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争论,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这种争论在我看来是无效的沟通。
第五点:放弃固执,放低自己。如今工作中,与同事的争论越来越少,不是因为自己都做对了,而是我放弃了固执,学会了“放低自己,以退为进,求同存异”。我知道每一个需求的提出都有提出的理由,拒绝也有拒绝的理由。不合理的地方就去改,该妥协的时候妥协,该坚持的时候就给出充分有力的证据。我相信,在工作中没有人会故意去为难别人,为难自己。工作中的碰壁在所难免,如果把每一次拒绝每一次驳回都当做是他人对自己的敌对的话,只会让沟通越来越难,工作越来越难。
第六点:倾听与情绪控制。今天听到的最大赞誉是性格方面的。同事列举某次我主持的小组讨论会,说我的倾听耐心程度让她钦佩不已。因为我一直在听一位同事在讲她的思路,而她听了几句就听不下去了。因为她觉得她并没有很强,且也没有把问题说明白。而我在听她的讲述中,对认可的地方及时修改了,而对一些不认同的地方很耐心地给她讲解原因。事实上,她不知道那是一次艰难的小组会,因为她刚刚介入工作,听不下去烦躁的情绪被我一览无余,而另一位同事心思已被睡神勾掉一半。作为小组leader,项目推动人其实心里很着急,最怕团队不配合,某些时候也很无助,他们不知道这些,因为情绪类的这些东西都被放置了工作之后。这是必须自己去承担与解决掉的东西。
第七点:尊重他人,不妄自菲薄也不去轻视他人。职场中,人常因工作能力而去判断一个人。强者因为能力强被人重视,弱者也因为无能而被轻视。人人喜欢强者,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但凡出现一些异己的建议,则被视为指手画脚。组内两位关系隔膜的同事都是互轻对方。一个觉得资历老,对方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一个觉得对方也不是那么强,态度还那么强势。这样敌对的情绪让他们基本没有沟通,或者一开始就关闭了沟通的通道。事实上,他们共事也不久,在一次沟通会上有了争论之后就变成了这样,让我始料不及。
而与此相反的一个事例,是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技术部门的同事,在公司被誉为”科学家“,肩负着公司重点研发项目,由于工作关系我们有了交集。整个项目的合作过程中非常愉快。记忆非常深的都是他每次穿过长长的两个办公区来到我的工位前询问我对项目的运营意见需求。对我这样的一个技术小白,完全不懂技术,而且是刚刚接手项目前期的工作,基本还处于一片空白状态,但他特别耐心地给我讲解完整个业务逻辑,把艰涩的技术术语用我能听懂的话讲出来。他是我见过的最会沟通的技术人员,既懂技术又懂运营,在做业务逻辑处理时就考虑过后期运营的一些问题。在探讨问题时,虽然整个业务思路事实上是由他们主导,但非常谦恭有礼。同样有效的沟通来自商务拓展部的某位经理,因为业务问题来我工位询问一些问题,同样谦恭有礼。他们职位都要远远高于我,但工作无关职位高低,身份高低。这也让我懂得,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轻视他人。越是身处高位,有能力的人,越是懂得谦虚,放低自己,去配合他人更好地完成团队工作,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得到个人的成功,更让人尊敬。
事实上,工作中每个人的能力都大不相同,都有所擅长有所欠缺。行事方式上也千差万别,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学会适当包容接纳他人缺点,对人对己都是一种职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