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亭缘之十一:西子为邻亭
![]() |
自诗:“十年云游别舜城,起伏悲喜妄纵横。尝爱岭南荔枝宴,亦享塞北驼蹄羹。壮至凌绝啸沧海,愁断长谷泣冰峰。风情流霞辉万古,缘隐江南归陋篷。”
老和山往南延伸是一组起伏的山脊,每一个顶点都有是一座山的名字。紧接着老和山的是秦亭山,然后是将军山。大概就在最近不久,将军山的山顶新筑了一个六角攒尖的石亭,造型毫无古意,延着亭子的轮廓连缘铺有晚上会发光的灯带;但它却也刻着匾额与楹联,并且有一个极为诗意的名字,这就是西子为邻亭。
这样一个现代化外观的新亭却赋予如此雅致的名称,让我感觉略有不相称之感。将军山山顶视野开阔,倚亭远眺,四面八方均一览无余。尤其是西湖,更是尽收眼底。广义言之,将军山也当属于西湖大景区边界之内,而此亭名“邻”似乎有些不妥。当然这样深究终无意义,其名其韵,已经由此四字全然概括了。
灵峰、青芝坞及其北侧一线山、谷,总使我觉得是一个悠然归隐的绝佳去处,此亭多少有一些这样的意味。但凡隐士或者非隐士心中之“隐欲”,无论“于野于市于朝”,大抵都可分为以下两种:一为无任何诉求,专注于自我内心而无其它欲望。二为以隐为名,亦或因为某种客观原因的限制而无其他选择,虽有隐之行为却似乎仍有些许诉求或者愿望。少者,或为求其“隐”之声名,或为立言而泽及世人;多者,为待时机厚积薄发,亦或观察时务评头品足。此二类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却常常在任何时代都能够遇见。若以此为据,试想以“西子为邻”之隐状,属于哪一类?大概是第二类吧,因为虽居于远山之中,却亦自矜以西子为邻,以哂。
蕴秀亭会让我想到吴山有美亭,西子为邻亭则不免让我想到吴山另一座亭,亦以四字名,即为“如此江山亭”。西子为邻以内省,如此江山则外放,婉约谦退与奔放豪迈,亦为呼应。只是极为遗憾,如此江山亭久已不存,至今仍然没有复建,仅有一本元末明初诸士所题《如此江山亭诗卷》存世以一窥其风貌。诗人张昱对如此江山亭的描述为:“东望则越王会稽之栖也,南瞻则宋内之寝园也,东北则伍员之祠,北则庆忌之墓。”蔚为壮观。这也是一段奇缘,在西湖群山首尾呼应的位置,一座久富盛名的古亭已经消失,却诞生了一座不为人知的新亭。这令人遐想,因为如今杭州城宇之辽阔远非当年可比,老和山周围一带也渐渐失去其原始样貌,不久之后可能再也无法与“隐逸”二字联系。若如是,不知此间会否成为第二个吴山?大概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代人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