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 |
很小的时候,老师逼着背诵《少年中国说》,那时候很拒绝。总觉得这个老先生这么无聊,反反复复的绕着说话,很累人。后来再大一些看到这篇文章,开始为其中的气质和精神感动,朗朗上口的背诵,越是熟悉,越是朗声阅读,就会发现一种喷薄欲出的情绪酝酿在胸口。直到去年,做春日诗歌阅读的时候,请到了行知学校的孩子们,看着他们稚嫩天真的双眼,用尽心力朗诵着这篇文章,当时泪水倏地就失去了控制。感动,原来这是一篇需要很多人,需要四万万同胞一起朗诵的励志文字。
果真好气魄。也许只有梁启超先生才写得出这样为文章了。
当北大社把这本叫做《梁启超与他的儿女们》的书递给我时,捧卷阅读三个小时,看的我眼圈发黑,但总是看完了。不认识梁启超,因为时差;但是此书让我们得以邂逅,快意。
这本书融汇了亲情,那一封封书信的关爱,足以证明;这本书贯穿着宽容,长辈父爱的理解和开明在其中流淌;这本书传播着自由和民主,即便是在如此传统的家庭里,自我的选择和成长,可以得到如此合宜的萌芽和茁壮。于是,我在电台的节目特别介绍了这本书,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是和全中国家庭阅读的书,不过时,不落伍,充满了睿智。因为他的基点,与我们的现代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是完全背离的---培养健全的人格。
之后的缘分,延展到了《悦读会》。当我在暴雨的北京苦苦哀求司机把我送到演播室时,庆幸算是到的早的;当作者本人,一个矍铄的,精神奕奕的老人出现在我眼前时,我知道,这将是一期好节目。吴荔明教授,梁启超先生的外孙女,她的母亲是梁思庄,梁先生最小的宝贝女儿。
看见吴老,我相信这本书的真实性;接触到吴老,我坚信这本书所传承的可贵。质朴的老人,没有做作之态;伴之而来的,是我国火箭专家梁思礼院士的女儿梁红老师,我叫了大姐,其实她和吴老是同辈,这声姐姐叫的,旁边一位男士急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学者杨念群,他是吴老的儿子,是梁启超先生的重外孙了。杨先生很儒雅,现场介绍时,尽管我说有些白发的介绍,让他颇有意见,年纪轻轻,被你“诋毁”白发苍苍,岂不冤枉我也。作为一个颇有建树的学者,念群兄睿智而敏言,思维很快,尤其长的清秀,很帅气,想来在人大也是属于女生们钟爱的学者老师了。
一生姐姐,叫的辈分乱了。所以在节目结束的时候,我特别叫了一声阿姨,弥补一下对念群兄的“伤害”。
节目录制现场是在笑声中沉浸的,本来觉得可能会是很沉闷的一期节目,做的大家很羡慕,很感动,。为什么呢?吴老讲述着自己创作本书的故事,那些梁氏一族值得讲述的事情,被她娓娓道来。老人很可爱,在节目录制后的饭局中,你会感到,这样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关心着社会大事,网络传闻,而且谈资丰富。端的令人钦佩。
梁启超先生善于教育,懂得教育,而趣味主义是他贯穿其中的理念,个人理解,就是寓教于乐。想想,对万事有了兴趣,我们才会有无尽的动力。而面对着我们传统家庭的复制型教育,打骂型教育,放任型教育等等,实在是羡慕生在梁家门里的孩子们。他们可以凭着兴趣选秀专业,可以凭着爱好学习知识,甚至某些时候,父亲还会提醒说:“你们要多培养一些业务爱好,不能一头扎在学问里”,这就是有张有弛的道理呀。开明,是一个词汇,很多家长都在尝试着用,但是不得其意,而梁先生的教育子女,实在是深的其中三昧呀。
比如,梁红姐姐说,她一度喜欢摄影,结果在初级阶段,把父亲从国外带回的相机拆成了零件。是否组装回去节目里没说,但是依着一般家庭,估计不是一次责骂就是一顿暴打。总归是个“家电”不是?而吴老说的家里每年举行的家庭晚会,则着实让我们羡慕不已。孙辈的小可爱们主持,老人们伴歌起舞,一家人其乐融融,多温暖的景象。虽不曾目睹,想想都让人感动。
梁启超先生的教育成果,在这本书里是充分体现了的。一门三院士的简称,足以让我们很多家庭的北大清华黯然失色。长子梁思成是众所周知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礼则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九个子女中出了三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他六个子女则各自在事业中独有建树。良好的教育,带给他们的成长是健康的,是人性化的。吴老在录制节目后告诉我,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梁家的后辈们,没有求官的,没有经商的,都在脚踏实地的做学问,实实在在的生活着,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家庭生活看似平常,却反映着一种生活理念。不同的家庭生活理念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生活样态。生活理念又和人的脾气秉性关系甚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性格决定生活。梁启超是性情中人,具备事业型和生活型的双重特征。他既不因事业而忽略家庭,也不因家庭而贻误事业;同时不以高高在上的家长的姿态自居,对妻子儿女平等相待,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尤其是他在家中脾气平和,用爱心主导情感,所以日常生活就和谐而充满了欢乐。梁启超在给孩子们的信中曾明确表示:“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特别难得的是,经过多年的生活磨练和积累,梁启超越来越感觉到家庭欢乐的珍贵。
无论是我们现场嘉宾蒲寅老师介绍的,梁实秋先生笔下,梁启超时而激愤,时而捶胸顿足,时而开怀大笑的讲课状态,还是他在家庭生活里老顽童的天真无邪,真情流露;还是人民大学张鸣教授的精彩点评和介绍,都让我们对这样一位长者,一位大师,一位父亲,有了更多的了解。
好书的意义是非凡的,他让我们顿悟,让我们明理;好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他负载的思想,实在是薄薄几张纸无法衡量的。梁启超先生宽容,睿智,真情,开明,的教育,做人做人,值得我们学习。而梁氏一辈的人才辈出,也是我们中国社会的大幸。
开卷有益,我们读了此书;录了此书,相信这一期的《悦读会》你一定会喜欢。祝福吴荔明老人健康长寿,祝福梁思礼院士健康长寿,也祝愿梁氏后人们,再接再厉,万事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