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24)《野狗》
#作业#《野狗》读后——
1、背景资料(根据维基百科):于七,山东人,于顺治年间,两度在胶东半岛锯齿牙山一带,聚众造反。清军大军围剿,残酷镇压,连坐被诛者无数。奇怪的是,偏偏造反首领于七,却逃避到劳山华严寺,后来还当了方丈,晚年据说还创立了螳螂拳。(《公孙九孃》也提到对于七的镇压。)
2、“于七之乱,杀人如麻”。杀人,应当是指清军的残酷镇压。本文的细节部分,应当是真实的,寄托了同为山东人的作者,无比的悲悯。而传说部分,则折射出此次镇压,给山东老百姓所造成的巨大的恐吓作用。
3、想必,没有一篇历史记载,能达到本文这样,对这一事件的纪实效果吧?
4、个人认为,本文的“眼”,是描写野狗时,“兽首人身”四个字。“人身”还容易理解,“兽首”意指什么呢?
5、“乡民李文龙,自山中窜归。值大兵宵进。”此人应是实有其人,正好在清兵趁夜合围的当口,逃离了于七的队伍。山应是指于七造反的根据地,锯齿牙山。大兵,指当时清兵调集九省兵力,围剿于七。
1、背景资料(根据维基百科):于七,山东人,于顺治年间,两度在胶东半岛锯齿牙山一带,聚众造反。清军大军围剿,残酷镇压,连坐被诛者无数。奇怪的是,偏偏造反首领于七,却逃避到劳山华严寺,后来还当了方丈,晚年据说还创立了螳螂拳。(《公孙九孃》也提到对于七的镇压。)
2、“于七之乱,杀人如麻”。杀人,应当是指清军的残酷镇压。本文的细节部分,应当是真实的,寄托了同为山东人的作者,无比的悲悯。而传说部分,则折射出此次镇压,给山东老百姓所造成的巨大的恐吓作用。
3、想必,没有一篇历史记载,能达到本文这样,对这一事件的纪实效果吧?
4、个人认为,本文的“眼”,是描写野狗时,“兽首人身”四个字。“人身”还容易理解,“兽首”意指什么呢?
5、“乡民李文龙,自山中窜归。值大兵宵进。”此人应是实有其人,正好在清兵趁夜合围的当口,逃离了于七的队伍。山应是指于七造反的根据地,锯齿牙山。大兵,指当时清兵调集九省兵力,围剿于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