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哈哈,,大事件啦~~~~~~~~~~~~~~~
熊逸拖了N个月的书终于出罗。《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作为他的粉丝,我应该尽义务作一下宣传的啦~~~~:)
~~~~~~~~~~~~~~~~~~~~~~~~~~~~~~~~~`
《隐公元年》终于出版了,请过路的版主贴一下封面:
今天我去拿了样书,很漂亮的,因为字数很多(57万字,比《春秋大义》还多11万字),所以版式排得比较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12页,49元。
49元,每人只要少买一套房子,或者少买一辆车,就能买好多好多《隐公元年》。不过我也没钱赚。
书名改成了《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出版社是为了借助一下《春秋大义》,有个延续性。但这两本书的风格其实很不相同,而且,《春秋大义》遭遇了大批量的退货,恐怕只有坏势头可借了。原来的题目是比较准确的:《作为观念史的历史:对<春秋-隐公元年>的个案分析》
本书内容非常枯燥,想买的请务必三思,别怪我没提醒。篇幅很大,但没有什么故事,只有考据和分析推理,依然小心翼翼地辨析着一些政治哲学的敏感命题。只印了六千册,估计没几个人爱看,只是自己写着高兴,能和很少的一些同好分享而已。
封面宣传语说“一部见微知著的中国思想史”,有些夸张,其实只说到儒学思想史。从《春秋-隐公元年》的小小个案,梳理儒学脉络,从阐释史和接受史的角度全景式地展现儒学面貌:诸如学派辩难、时政应用、理论体系的构建与破坏、义理与史实的分歧与弥合、理论发展的社会背景,还有典章制度、时代风潮,等等等等。主要是两条线索:一是经典借以成型的先秦社会,二是由对经典的阐释与应用而形成的思想史脉络(毕竟真正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是不同时代对经典的不同阐释,而不是经典本身,所以静态地去读“十三经”或者“四书五经”对了解儒家思想是没有太大作用的)。这是一份解剖跳蚤式的工作,是对小跳蚤的一次大解剖。
我现在对这本书也不太满意了,但这毕竟是我迄今为止的书里水平最高、用力最勤的一本。Oufat写过一篇序,但遗憾的是没被用上,估计一来因为定版之后不方便再加东西,二来因为编辑一直在努力缩减篇幅。Oufat的文字大家可以看这里: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18648.shtml
另外有必要对一些年轻朋友要交代一下:我追求的是一种无用之学,纯粹为了满足好奇心,所以本文只是作一种解剖或推理工作而已。加之本人天性凉薄、冷血无情,所以对儒学既不弘扬,也不打倒;既没有脉脉温情,也没有深仇大恨;既不从中寻找对现实社会的助益,也不会借助对几条道德格言的感悟来给大家讲解做人的道理(我自己就是个很糟糕的家伙,真让我讲这些,首先我就说不服自己。当然,儒学的核心是政治理论,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
对那些想看不想买的朋友,还是老规矩,一来煮酒有全文(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18709.shtml),二来可以上公开信箱下载全文电子版:wsstdhx@126.com,密码:555555(别往这个信箱给我写信哦,这信箱是谁都能进的)
作为一剂越来越毒的票房毒药,我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有新作出现了。其实新的一篇我已经开头了,觉得水平比《隐公元年》还能精进一层,这让我有些兴奋,但是,至少在今年未必能继续下笔了呀。
熊逸拖了N个月的书终于出罗。《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作为他的粉丝,我应该尽义务作一下宣传的啦~~~~:)
~~~~~~~~~~~~~~~~~~~~~~~~~~~~~~~~~`
《隐公元年》终于出版了,请过路的版主贴一下封面:
今天我去拿了样书,很漂亮的,因为字数很多(57万字,比《春秋大义》还多11万字),所以版式排得比较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12页,49元。
49元,每人只要少买一套房子,或者少买一辆车,就能买好多好多《隐公元年》。不过我也没钱赚。
书名改成了《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出版社是为了借助一下《春秋大义》,有个延续性。但这两本书的风格其实很不相同,而且,《春秋大义》遭遇了大批量的退货,恐怕只有坏势头可借了。原来的题目是比较准确的:《作为观念史的历史:对<春秋-隐公元年>的个案分析》
本书内容非常枯燥,想买的请务必三思,别怪我没提醒。篇幅很大,但没有什么故事,只有考据和分析推理,依然小心翼翼地辨析着一些政治哲学的敏感命题。只印了六千册,估计没几个人爱看,只是自己写着高兴,能和很少的一些同好分享而已。
封面宣传语说“一部见微知著的中国思想史”,有些夸张,其实只说到儒学思想史。从《春秋-隐公元年》的小小个案,梳理儒学脉络,从阐释史和接受史的角度全景式地展现儒学面貌:诸如学派辩难、时政应用、理论体系的构建与破坏、义理与史实的分歧与弥合、理论发展的社会背景,还有典章制度、时代风潮,等等等等。主要是两条线索:一是经典借以成型的先秦社会,二是由对经典的阐释与应用而形成的思想史脉络(毕竟真正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是不同时代对经典的不同阐释,而不是经典本身,所以静态地去读“十三经”或者“四书五经”对了解儒家思想是没有太大作用的)。这是一份解剖跳蚤式的工作,是对小跳蚤的一次大解剖。
我现在对这本书也不太满意了,但这毕竟是我迄今为止的书里水平最高、用力最勤的一本。Oufat写过一篇序,但遗憾的是没被用上,估计一来因为定版之后不方便再加东西,二来因为编辑一直在努力缩减篇幅。Oufat的文字大家可以看这里: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18648.shtml
另外有必要对一些年轻朋友要交代一下:我追求的是一种无用之学,纯粹为了满足好奇心,所以本文只是作一种解剖或推理工作而已。加之本人天性凉薄、冷血无情,所以对儒学既不弘扬,也不打倒;既没有脉脉温情,也没有深仇大恨;既不从中寻找对现实社会的助益,也不会借助对几条道德格言的感悟来给大家讲解做人的道理(我自己就是个很糟糕的家伙,真让我讲这些,首先我就说不服自己。当然,儒学的核心是政治理论,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
对那些想看不想买的朋友,还是老规矩,一来煮酒有全文(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18709.shtml),二来可以上公开信箱下载全文电子版:wsstdhx@126.com,密码:555555(别往这个信箱给我写信哦,这信箱是谁都能进的)
作为一剂越来越毒的票房毒药,我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有新作出现了。其实新的一篇我已经开头了,觉得水平比《隐公元年》还能精进一层,这让我有些兴奋,但是,至少在今年未必能继续下笔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