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书单1
7月又已过半,慢慢又买了些书。
1《一代报人王芸生》 王芝琛 2004 长江文艺出版社
在火车上看这本书,读到王芸生在天津茶叶店当学徒时,火车正好停靠天津杨柳青。
2《我的父亲胡风》 2001 春风文艺出版社
以上两书都是月初在山东出差时买的,得自宾馆附近一家新华书店,当时时间充裕,于是动了买书之念。巧的是,二者都是子女写父辈的书。
3《严怪愚文集》 严怪愚 1999 岳麓书社
难得找到的书了。被遗忘的报人。叹息之。
4《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 周德伟 2004 社会科学出版社
老先生的书不好找,也不好读。
文白相间,字里行间都是圣贤传道的情怀,陆陆续续读了几天,还没有读完。
5《中国文化的展望》 殷海光 2002 上海三联
昨天才收到这书,看目录即知删得厉害,无奈,聊胜于无,读了再说。
6《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一、二、三卷)季羡林 2006 哈尔滨出版社
7《病榻杂记》季羡林 2007 新世界出版社
前者厚厚三大本,第一卷含《清华园日记》、《留德十年》,第二卷含《牛棚杂忆》以及《学海泛槎:季羡林自述》的一部分,第三卷是回忆师友和故乡的文章,包括《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等(今天的《冰点周刊》全文刊载了这篇文章)。
这套书原有五卷,后两卷大概是老头子后几十年的一些东西,没有兴趣,就只买了前三卷。
因为要急着写稿,所以看得很快,但是优劣是一目了然的,(本来是要买以上一些书的单行本,无奈网上本本断货,真怪事也),愚以为,不研究季羡林学问,而只想大略了解季的为学为人,一本《留德十年》是最好的选择,负笈海外的生活,真挚感人,也十分励志,《牛棚杂忆》虽然赞誉颇多,我却觉得并不见佳。
倒是那本《清华园日记》,可能知道的人不多,是季大学时代的日记,老先生年轻时喜欢爆粗口,对于巴金之类的人也有些不敬之词,翻来别有一番味道。
而那本《病榻杂记》,大概就是最后的一些文章,确实有些昏话在里头,只能抱以同情之理解了。
大概如此,老先生走好。
漫漫夏日,希望自己能多读几本好书,乱世浮生,苟延残喘。
1《一代报人王芸生》 王芝琛 2004 长江文艺出版社
在火车上看这本书,读到王芸生在天津茶叶店当学徒时,火车正好停靠天津杨柳青。
2《我的父亲胡风》 2001 春风文艺出版社
以上两书都是月初在山东出差时买的,得自宾馆附近一家新华书店,当时时间充裕,于是动了买书之念。巧的是,二者都是子女写父辈的书。
3《严怪愚文集》 严怪愚 1999 岳麓书社
难得找到的书了。被遗忘的报人。叹息之。
4《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 周德伟 2004 社会科学出版社
老先生的书不好找,也不好读。
文白相间,字里行间都是圣贤传道的情怀,陆陆续续读了几天,还没有读完。
5《中国文化的展望》 殷海光 2002 上海三联
昨天才收到这书,看目录即知删得厉害,无奈,聊胜于无,读了再说。
6《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一、二、三卷)季羡林 2006 哈尔滨出版社
7《病榻杂记》季羡林 2007 新世界出版社
前者厚厚三大本,第一卷含《清华园日记》、《留德十年》,第二卷含《牛棚杂忆》以及《学海泛槎:季羡林自述》的一部分,第三卷是回忆师友和故乡的文章,包括《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等(今天的《冰点周刊》全文刊载了这篇文章)。
这套书原有五卷,后两卷大概是老头子后几十年的一些东西,没有兴趣,就只买了前三卷。
因为要急着写稿,所以看得很快,但是优劣是一目了然的,(本来是要买以上一些书的单行本,无奈网上本本断货,真怪事也),愚以为,不研究季羡林学问,而只想大略了解季的为学为人,一本《留德十年》是最好的选择,负笈海外的生活,真挚感人,也十分励志,《牛棚杂忆》虽然赞誉颇多,我却觉得并不见佳。
倒是那本《清华园日记》,可能知道的人不多,是季大学时代的日记,老先生年轻时喜欢爆粗口,对于巴金之类的人也有些不敬之词,翻来别有一番味道。
而那本《病榻杂记》,大概就是最后的一些文章,确实有些昏话在里头,只能抱以同情之理解了。
大概如此,老先生走好。
漫漫夏日,希望自己能多读几本好书,乱世浮生,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