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面馆的【形式逻辑】
引子
在研究牛肉面馆之前,我想先讨论下我定义的形式逻辑是什么。
一般市面上谈的形式逻辑,是形式美感的逻辑。比如贾倍思的写的《型和现代主义》这类书。教你怎么打断,怎么旋转,怎么非对称等等等。但是你要是仔细阅读,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真正“逻辑”的可言,绝大部分时候是在罗列“现象”,还没有办法给出一个“逻辑”的答案。这当然不能怪贾老师们水平不够,而是现在人类的智慧还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对付形式美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在有限的若干原则内进行穷举和罗列。即便如此,我们在面对无数符合这些基本原则的形式面前还是无法判断哪个最好。
当一个问题可以有n个让人们都接受的解时,我们可以从日常经验判断,这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难的问题至少有一个条件:解的唯一性。
所以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Frampton,Evans这种理论大师少有去涉及教你怎么搞形式美的话题。因为这种答案不是最难的,至少相对他们那些问题而言。不然的话,他们的文章何须长篇大论旁征博引?这无非是想告诉世人,我给你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唯一性。不是哪个阿猫阿狗都可以搞出来的。
所以我们这里谈的形式逻辑,一般不会单纯涉及形式美的问题。
另外,我发现使用逻辑一词过于吓人和自我束缚。其实只要我们放弃分析形式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美,那么其余的理由都可以被统筹到我们探讨的范畴下面。这些形式生产的原因,可以是政治原因,可以经济原因,可以是虚荣心的原因等等等,总之,我们希望揭示出这么一点:形式选择背后的社会性的原因而不是个人偶然性的原因。因为个人偶然性无法被“理性”的讨论。社会层面上借助合理的“归纳”和“统计概率”,讨论可以被相对理性的检测。
有同学说,你这个目标和大师evans写的那些怎么区分?其实这不矛盾。牛顿三大定律你学习了记住了难道物理题目都会做了?依旧一堆细小的解题技巧等着我们去学习。我的目标,就是发掘一些这种不上台面的小伎俩。
设计师最需要的少看字,多看形式。对形式的敏感,是设计师的天赋。从哪几个角度关心形式背后的原因,是设计师风格的体现。
关心形式,分析形式,从简单的原则出发,必有收获。
牛肉面馆的形式逻辑
这是一家小城“历史悠久”的拉面店。每天早晨客人不说熙熙攘攘至少看上去还行。
小店的主营是牛肉拉面,辅营的是你想得到各种肉都可以出现的x肉拉面。
对于这个面馆的兴趣,是从下面这个镜头开始的。
画面上穿灰色衬衣的男人在给我的面做热身。
根据过去的教训,在这种小店打算吃的稍微心态平和一点话就不要选一个朝向厨房或者能观看制作全过程的视角。今天心情有点自虐,突然打算盯着看完全过程。
厨房和制作台的逻辑
老板在拉面的过程中手臂是需要扩张到最大的,但是这种动作似乎和他右手边的白墙有所冲突。墙拿掉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自己显然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每次拉面的时候身子会像左边旋转个角度,这样就利用了那个墙中间那个洞的空间,节约了手臂需要的空间。
虽这么说,但是多少觉得这个墙的存在还是碍事了。
继续看。老板拉完面,并没有像我们平时下面轻轻的放进锅里,而是非常潇洒的从胸部高度甩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驱使面条直接入锅。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神奇的眼睛甚至都不看锅。
原来墙后面是个厨房。恩,看来那个碍事的白墙也不是吃干饭的,多少能挡点油气到客人用餐的地方吧。
老板接着进了厨房,在窗口附近给我捞面加水。这个窗口,正好起到一个视角控制的作用。老板的熟练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
就在我打算面条即将完毕准备上床的时候,老板突然躲在那个白墙后面,忙忙碌碌一阵这折腾!他莫非是在下药?原来小白墙还起到了在这个流程中遮挡视线激发观者好奇心的作用!
若干秒,我熟悉的美味牛肉面又出现在我眼前了。
粗粗的过一遍这个拉面的程序和空间的配合,发现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若是进一步的加以改造设计,这个形式逻辑可以变的更为紧凑和性感。
比如,在第一步,拉面的过程需要旋转,说明洞口开的位置和身体一般站立的位置没有配合好。这个好办,洞口尺寸调整下即可。
第二步,最最戏剧化也最有观赏性的一步---抛面条的过程,经过反复观看,证明我那碗面是神来之笔。大部分时候,他并不能抛的那么潇洒,一来不是那么准,而来抛的太帅说不定会把滚烫的开始飞溅到自己身上。
怎么办?设计师可以出个什么点子保留这个精彩的瞬间?
其实也简单。窗台那里设计一个弧形的不锈钢做的飞板就可以了。
这样,稍微远一点近一点,都能保证最后落到锅里,而且还能起到减速的作用,开水不会外溅。最关键的是,弧形的飞板起到一个形式夸张的作用,把戏剧性的瞬间固定了下来!
在第三步捞面那个地方,我们也给你在原本只有粗洞口的情况下作包边,加厚洞口的轮廓线,强调视觉的焦点。
第四步也还有改进的余地,没有必要完全遮挡,适当采用女人网眼丝袜之类的弹力材质会更加的暧昧更让人有偷窥欲。
经过一番形式原因的归纳总结,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形式强调,这个流程已经被很建筑化了的表达出来了。
厨房制作台和店面幕墙的形式关系
面馆的逻辑结束了吗?没有。
显然,按照现在这个流程的妙处来看,那个弧线的板是应该重点被展示的。若是还是按照照片中位置,显然不是最佳的观察角度。最好的位置,应该是在原位置上向左转90度,使得飞板的长轴平行于店铺的外墙面。这样,精彩的部分路人们就能看到被吸引过去了!
厨房制作台和店门幕墙的远近关系
最佳的角度调整好了,下面就要来思考下厨房摆放在店铺内哪个位置比较好了。照片上的是摆放在靠内的,济南泉城广场那个商业街的一个包子店是摆在外的,两个生意都很火爆,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差异性呢?
先分析下摆在内部的。靠内摆法是典型的功能主义做法,强调分区明确。分区明确还有个推论,就是分区之间联系少。这么抽象的话具体到这家牛肉面馆的好处就是,厨房的一些你不爱看的不想看不能给你看的东西我就不让你看到。
牛肉面和做包子不一样,包子馅和好了谁也看不看那肉原本是啥摸样。但是这家牛肉店的牛肉都是那种白切的。骨头面里面的骨头也是完整的不修饰的骨头,厨房外置虽然可以增加点人气但是冒着被顾客发现卫生问题的风险已经考虑到加大卫生清洁的难度,厨房后置还是有好处的。
另外厨房后置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靠外的座位就坐率比靠内的就坐率更高。尤其是在咱们这个小县城普通不会开空调的情况下。
看上去,好像这厨房实在是没道理不靠内放了。为啥泉城广场那家唯一的厨房部分靠外的店人气最火爆呢?
4点的差异可以解释下这个问题。
1.人家是包子铺。包子铺很大一部分生意来自外卖,你部分厨房外置,当然大大提高了贩卖的几率了。牛肉面这种带汤水的外卖生意几乎没有。
2.两者竞争的环境截然不同。对于牛肉面馆来说,长长的沿河路几乎就这一家面馆,而且开业时间已经很长,用不着摆噱头去招徕顾客了。但是对于观光客众多那条商业街老板们来说,做的往往就是一次性生意,而游客的心态是猎奇为主。所以即便损失一点的好的营业面积,也还是值得了。
3.顾客座位的朝向不同。所谓顾客座位的朝向就是说他们是面朝马路坐还是背朝马路坐。在小城市,大家都习惯背朝马路,因为避免早晨吃饭无谓的寒暄浪费了打乱了吃饭的时间。但是对于游客来说,更愿意面朝马路做。熙熙攘攘的的外国人中国人还有各种可能的事件都是下酒的好材料。那么,面朝马路,有趣的异地食品制作过程自然也要满足店内顾客的需要,那么厨房部分朝外也是个必然选择了。
4.另外,厨房外置必然导致入口不是那么通畅。对于游客区的小店来说,莫名其妙就可以靠此增加一些视觉上的人气哦。
牛肉店和城市的关系
为什么沿河路就这一家人气还可以的早餐店?是因为这家牛肉店很牛逼打败了其他的早餐店还是因为这条街原本就不适合早餐店的生存牛肉店只是误打误撞活到今天?
我的答案是,牛肉店天生的不足让他的客流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吸取,但是小范围的正确的区位选择让他至今不倒。
从下面这张简易的区位图我们可以看到,牛肉店在靠南沿江路上,而早晨人流巨大的上班族都是要往南,向南边的市政府进发。这几乎就把潜在的客流拿走一半了。
更加要命的是,公交线路是不经过牛肉店所在的沿江路的,也就是说,几乎不会有人为了吃一碗面来绕路甚至冒着做不到公交的危险。
而最火爆早点店,就是我画出阴影线那个几个方块。正好在去南边的主路两旁,正好有公交车经过。
不过,我们的可怜的牛肉店并没有死。回到沿江路的地块,牛肉店原则上可以有三个大的不同地点可以选择。
1. 靠西边的五角星+问号地块
2. 中间小学的附近
3. 东边也就是现在的地角
小学的出现对于沿江路的商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安慰。在几乎所有人流都往北走的时候每天有一股固定的人流往南,这是商机谁都不会忽视。
问题是牛肉店和小学生的需求实在是过于不靠谱了,小学生需要的是零食和画报,而且这几种商品每天能经营的时间长,7点半到6点都可以。牛肉店只能有早晨和晚上不多的黄金时间。学校附近的租金是绝对不便宜的,花了昂贵的租金却无法全天候挤压营业时间,牛肉店是活不下去的。
再看西头的地角,发现也不行,因为虽然我的手绘图好像西头和更西的街区不远,但是实际上中间是有个大桥的上下坡道。几乎隔离的差不多了。另外,西头往南的路是向上的才5米的斜坡,而且中间还有个中医院,几乎无法提供恰当的客流。牛肉店在此处也是必死。熟悉这里的同学可能要说,医院对早餐的影响不是很大啊。在我标示的中医院上方两个星号的地方,那个地方也有早餐店,生意很好,怎么解释?两者到中医院的距离一样。要我说,距离是一样,高差却不一样。生意好的牛肉店在医院的更高的地方,按照视觉重力,脏东西都往下走了。。。
因为,这家牛肉店合适的生存环境大概也就是东头了。确实,东头往南是宽阔的大道,两边开了不少店铺,这些店员可以给牛肉店带来稳定的客流,而且牛肉店往东的街区也有2个政府机关,虽说硕果很多,但是毕竟还有吧。
所以,这家牛肉店因为在城市中区域位置的劣势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潜力,但是在差的地方找到一个存在服务半径的生活区域,终于还是不好不坏的走到了今天。
从上面的要素可以看到,对于早点店,口感的好坏之要不是特别极端,决定火爆程度真是味道之外的事情了。
在研究牛肉面馆之前,我想先讨论下我定义的形式逻辑是什么。
一般市面上谈的形式逻辑,是形式美感的逻辑。比如贾倍思的写的《型和现代主义》这类书。教你怎么打断,怎么旋转,怎么非对称等等等。但是你要是仔细阅读,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真正“逻辑”的可言,绝大部分时候是在罗列“现象”,还没有办法给出一个“逻辑”的答案。这当然不能怪贾老师们水平不够,而是现在人类的智慧还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对付形式美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在有限的若干原则内进行穷举和罗列。即便如此,我们在面对无数符合这些基本原则的形式面前还是无法判断哪个最好。
当一个问题可以有n个让人们都接受的解时,我们可以从日常经验判断,这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难的问题至少有一个条件:解的唯一性。
所以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Frampton,Evans这种理论大师少有去涉及教你怎么搞形式美的话题。因为这种答案不是最难的,至少相对他们那些问题而言。不然的话,他们的文章何须长篇大论旁征博引?这无非是想告诉世人,我给你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唯一性。不是哪个阿猫阿狗都可以搞出来的。
所以我们这里谈的形式逻辑,一般不会单纯涉及形式美的问题。
另外,我发现使用逻辑一词过于吓人和自我束缚。其实只要我们放弃分析形式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美,那么其余的理由都可以被统筹到我们探讨的范畴下面。这些形式生产的原因,可以是政治原因,可以经济原因,可以是虚荣心的原因等等等,总之,我们希望揭示出这么一点:形式选择背后的社会性的原因而不是个人偶然性的原因。因为个人偶然性无法被“理性”的讨论。社会层面上借助合理的“归纳”和“统计概率”,讨论可以被相对理性的检测。
有同学说,你这个目标和大师evans写的那些怎么区分?其实这不矛盾。牛顿三大定律你学习了记住了难道物理题目都会做了?依旧一堆细小的解题技巧等着我们去学习。我的目标,就是发掘一些这种不上台面的小伎俩。
设计师最需要的少看字,多看形式。对形式的敏感,是设计师的天赋。从哪几个角度关心形式背后的原因,是设计师风格的体现。
关心形式,分析形式,从简单的原则出发,必有收获。
牛肉面馆的形式逻辑
这是一家小城“历史悠久”的拉面店。每天早晨客人不说熙熙攘攘至少看上去还行。
小店的主营是牛肉拉面,辅营的是你想得到各种肉都可以出现的x肉拉面。
对于这个面馆的兴趣,是从下面这个镜头开始的。
![]() |
画面上穿灰色衬衣的男人在给我的面做热身。
根据过去的教训,在这种小店打算吃的稍微心态平和一点话就不要选一个朝向厨房或者能观看制作全过程的视角。今天心情有点自虐,突然打算盯着看完全过程。
厨房和制作台的逻辑
老板在拉面的过程中手臂是需要扩张到最大的,但是这种动作似乎和他右手边的白墙有所冲突。墙拿掉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自己显然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每次拉面的时候身子会像左边旋转个角度,这样就利用了那个墙中间那个洞的空间,节约了手臂需要的空间。
![]() |
虽这么说,但是多少觉得这个墙的存在还是碍事了。
继续看。老板拉完面,并没有像我们平时下面轻轻的放进锅里,而是非常潇洒的从胸部高度甩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驱使面条直接入锅。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神奇的眼睛甚至都不看锅。
![]() |
原来墙后面是个厨房。恩,看来那个碍事的白墙也不是吃干饭的,多少能挡点油气到客人用餐的地方吧。
老板接着进了厨房,在窗口附近给我捞面加水。这个窗口,正好起到一个视角控制的作用。老板的熟练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
![]() |
就在我打算面条即将完毕准备上床的时候,老板突然躲在那个白墙后面,忙忙碌碌一阵这折腾!他莫非是在下药?原来小白墙还起到了在这个流程中遮挡视线激发观者好奇心的作用!
![]() |
若干秒,我熟悉的美味牛肉面又出现在我眼前了。
粗粗的过一遍这个拉面的程序和空间的配合,发现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若是进一步的加以改造设计,这个形式逻辑可以变的更为紧凑和性感。
比如,在第一步,拉面的过程需要旋转,说明洞口开的位置和身体一般站立的位置没有配合好。这个好办,洞口尺寸调整下即可。
第二步,最最戏剧化也最有观赏性的一步---抛面条的过程,经过反复观看,证明我那碗面是神来之笔。大部分时候,他并不能抛的那么潇洒,一来不是那么准,而来抛的太帅说不定会把滚烫的开始飞溅到自己身上。
怎么办?设计师可以出个什么点子保留这个精彩的瞬间?
其实也简单。窗台那里设计一个弧形的不锈钢做的飞板就可以了。
这样,稍微远一点近一点,都能保证最后落到锅里,而且还能起到减速的作用,开水不会外溅。最关键的是,弧形的飞板起到一个形式夸张的作用,把戏剧性的瞬间固定了下来!
![]() |
在第三步捞面那个地方,我们也给你在原本只有粗洞口的情况下作包边,加厚洞口的轮廓线,强调视觉的焦点。
第四步也还有改进的余地,没有必要完全遮挡,适当采用女人网眼丝袜之类的弹力材质会更加的暧昧更让人有偷窥欲。
经过一番形式原因的归纳总结,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形式强调,这个流程已经被很建筑化了的表达出来了。
厨房制作台和店面幕墙的形式关系
面馆的逻辑结束了吗?没有。
显然,按照现在这个流程的妙处来看,那个弧线的板是应该重点被展示的。若是还是按照照片中位置,显然不是最佳的观察角度。最好的位置,应该是在原位置上向左转90度,使得飞板的长轴平行于店铺的外墙面。这样,精彩的部分路人们就能看到被吸引过去了!
![]() |
厨房制作台和店门幕墙的远近关系
最佳的角度调整好了,下面就要来思考下厨房摆放在店铺内哪个位置比较好了。照片上的是摆放在靠内的,济南泉城广场那个商业街的一个包子店是摆在外的,两个生意都很火爆,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差异性呢?
先分析下摆在内部的。靠内摆法是典型的功能主义做法,强调分区明确。分区明确还有个推论,就是分区之间联系少。这么抽象的话具体到这家牛肉面馆的好处就是,厨房的一些你不爱看的不想看不能给你看的东西我就不让你看到。
牛肉面和做包子不一样,包子馅和好了谁也看不看那肉原本是啥摸样。但是这家牛肉店的牛肉都是那种白切的。骨头面里面的骨头也是完整的不修饰的骨头,厨房外置虽然可以增加点人气但是冒着被顾客发现卫生问题的风险已经考虑到加大卫生清洁的难度,厨房后置还是有好处的。
另外厨房后置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靠外的座位就坐率比靠内的就坐率更高。尤其是在咱们这个小县城普通不会开空调的情况下。
看上去,好像这厨房实在是没道理不靠内放了。为啥泉城广场那家唯一的厨房部分靠外的店人气最火爆呢?
4点的差异可以解释下这个问题。
1.人家是包子铺。包子铺很大一部分生意来自外卖,你部分厨房外置,当然大大提高了贩卖的几率了。牛肉面这种带汤水的外卖生意几乎没有。
2.两者竞争的环境截然不同。对于牛肉面馆来说,长长的沿河路几乎就这一家面馆,而且开业时间已经很长,用不着摆噱头去招徕顾客了。但是对于观光客众多那条商业街老板们来说,做的往往就是一次性生意,而游客的心态是猎奇为主。所以即便损失一点的好的营业面积,也还是值得了。
3.顾客座位的朝向不同。所谓顾客座位的朝向就是说他们是面朝马路坐还是背朝马路坐。在小城市,大家都习惯背朝马路,因为避免早晨吃饭无谓的寒暄浪费了打乱了吃饭的时间。但是对于游客来说,更愿意面朝马路做。熙熙攘攘的的外国人中国人还有各种可能的事件都是下酒的好材料。那么,面朝马路,有趣的异地食品制作过程自然也要满足店内顾客的需要,那么厨房部分朝外也是个必然选择了。
4.另外,厨房外置必然导致入口不是那么通畅。对于游客区的小店来说,莫名其妙就可以靠此增加一些视觉上的人气哦。
牛肉店和城市的关系
为什么沿河路就这一家人气还可以的早餐店?是因为这家牛肉店很牛逼打败了其他的早餐店还是因为这条街原本就不适合早餐店的生存牛肉店只是误打误撞活到今天?
我的答案是,牛肉店天生的不足让他的客流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吸取,但是小范围的正确的区位选择让他至今不倒。
从下面这张简易的区位图我们可以看到,牛肉店在靠南沿江路上,而早晨人流巨大的上班族都是要往南,向南边的市政府进发。这几乎就把潜在的客流拿走一半了。
![]() |
更加要命的是,公交线路是不经过牛肉店所在的沿江路的,也就是说,几乎不会有人为了吃一碗面来绕路甚至冒着做不到公交的危险。
而最火爆早点店,就是我画出阴影线那个几个方块。正好在去南边的主路两旁,正好有公交车经过。
不过,我们的可怜的牛肉店并没有死。回到沿江路的地块,牛肉店原则上可以有三个大的不同地点可以选择。
1. 靠西边的五角星+问号地块
2. 中间小学的附近
3. 东边也就是现在的地角
小学的出现对于沿江路的商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安慰。在几乎所有人流都往北走的时候每天有一股固定的人流往南,这是商机谁都不会忽视。
问题是牛肉店和小学生的需求实在是过于不靠谱了,小学生需要的是零食和画报,而且这几种商品每天能经营的时间长,7点半到6点都可以。牛肉店只能有早晨和晚上不多的黄金时间。学校附近的租金是绝对不便宜的,花了昂贵的租金却无法全天候挤压营业时间,牛肉店是活不下去的。
再看西头的地角,发现也不行,因为虽然我的手绘图好像西头和更西的街区不远,但是实际上中间是有个大桥的上下坡道。几乎隔离的差不多了。另外,西头往南的路是向上的才5米的斜坡,而且中间还有个中医院,几乎无法提供恰当的客流。牛肉店在此处也是必死。熟悉这里的同学可能要说,医院对早餐的影响不是很大啊。在我标示的中医院上方两个星号的地方,那个地方也有早餐店,生意很好,怎么解释?两者到中医院的距离一样。要我说,距离是一样,高差却不一样。生意好的牛肉店在医院的更高的地方,按照视觉重力,脏东西都往下走了。。。
因为,这家牛肉店合适的生存环境大概也就是东头了。确实,东头往南是宽阔的大道,两边开了不少店铺,这些店员可以给牛肉店带来稳定的客流,而且牛肉店往东的街区也有2个政府机关,虽说硕果很多,但是毕竟还有吧。
所以,这家牛肉店因为在城市中区域位置的劣势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潜力,但是在差的地方找到一个存在服务半径的生活区域,终于还是不好不坏的走到了今天。
从上面的要素可以看到,对于早点店,口感的好坏之要不是特别极端,决定火爆程度真是味道之外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