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鸟
每次看到父母与孩子互动、亲昵的场景,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
去坐地铁的路上,卖冷饮小摊的妇人怜爱地摸着女儿的头,闻了闻,“真香”。路上骑电动车的妈妈载着两个孩子,一前一后,一男一女,一同用英文数数、接龙。所有母女间的对话都是温馨的,无关装扮,无关环境。
每年这时候是留守的孩子和父母相聚的日子。而我,过去也是这波大军的一员。
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村里边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壮年都外出务工,很少有中年人在家干农活养家糊口,毕竟粮食那么廉价,自给自足之外,生活费用以及子女教育费用的开销无法依靠农业收入所得。我们那儿没什么支柱产业,以前还算是做得有点规模的菌类如今也萧条了。
孩子们和祖辈一起生活,老态龙钟的爷爷奶奶基本上都会做饭、洗衣服、管理一点小菜园,稍有体力的还能重点田地。我的小伙伴们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非常自由,不做作业、晚上出去玩也都没人训斥。有时候爷爷奶奶假装生气地大声说两句,我们也是左耳进右耳出,我们自恃爷爷奶奶宠爱孙儿,大多随着性子来。
每到过年,父母回到家和孩子团聚,村庄一派繁荣,积攒了一年的生气一时间爆发了,街上出现很多年轻的面孔,经常听到这样的招呼声:“回来啦?什么时候到家的?准备什么时候走?”各家各户炊烟袅袅,热闹极了。小孩最喜欢过年,不仅有吃不完的美食,爸爸妈妈也回来了还能撒撒娇。父母是大候鸟,过年的时候飞回家乡。
而一到暑假,小候鸟则成群结队地飞往父母务工所在地,我们那个地方的人大多都涌向省会城市F市。7月份左右票务最紧张。我念小学的时候,乡里只有一辆大巴车开往F市,需要四五个小时。认识司机的能先拿到票,不认识的又住在村子里面的只能老老实实地排队买票。我们经常买不到票,售票员让我们坐在大巴车过道上的小板凳上,再给我们发几个袋子,因为沿路是崎岖山路,加之大巴车中难闻的味道,一些人自然要吐了。我就是其中一员,所以暑假的时候既期待去F市,又因晕车而害怕去。
到了F市,孩子们有两个月的假期可以好好享受,他们一般都呆在家里面,和兄弟姐们玩耍。我们一般自小都会做饭,懂事一些的会在父母回家之前做好饭。兄弟姐们之间的争吵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争吵令独生子女们心生嫉妒。这样的记忆,逐渐远去。
别离的时候,小候鸟们没有过多的悲伤与眷恋,孩子们都知道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只有两个月。等春节,再见。
去坐地铁的路上,卖冷饮小摊的妇人怜爱地摸着女儿的头,闻了闻,“真香”。路上骑电动车的妈妈载着两个孩子,一前一后,一男一女,一同用英文数数、接龙。所有母女间的对话都是温馨的,无关装扮,无关环境。
每年这时候是留守的孩子和父母相聚的日子。而我,过去也是这波大军的一员。
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村里边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壮年都外出务工,很少有中年人在家干农活养家糊口,毕竟粮食那么廉价,自给自足之外,生活费用以及子女教育费用的开销无法依靠农业收入所得。我们那儿没什么支柱产业,以前还算是做得有点规模的菌类如今也萧条了。
孩子们和祖辈一起生活,老态龙钟的爷爷奶奶基本上都会做饭、洗衣服、管理一点小菜园,稍有体力的还能重点田地。我的小伙伴们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非常自由,不做作业、晚上出去玩也都没人训斥。有时候爷爷奶奶假装生气地大声说两句,我们也是左耳进右耳出,我们自恃爷爷奶奶宠爱孙儿,大多随着性子来。
每到过年,父母回到家和孩子团聚,村庄一派繁荣,积攒了一年的生气一时间爆发了,街上出现很多年轻的面孔,经常听到这样的招呼声:“回来啦?什么时候到家的?准备什么时候走?”各家各户炊烟袅袅,热闹极了。小孩最喜欢过年,不仅有吃不完的美食,爸爸妈妈也回来了还能撒撒娇。父母是大候鸟,过年的时候飞回家乡。
而一到暑假,小候鸟则成群结队地飞往父母务工所在地,我们那个地方的人大多都涌向省会城市F市。7月份左右票务最紧张。我念小学的时候,乡里只有一辆大巴车开往F市,需要四五个小时。认识司机的能先拿到票,不认识的又住在村子里面的只能老老实实地排队买票。我们经常买不到票,售票员让我们坐在大巴车过道上的小板凳上,再给我们发几个袋子,因为沿路是崎岖山路,加之大巴车中难闻的味道,一些人自然要吐了。我就是其中一员,所以暑假的时候既期待去F市,又因晕车而害怕去。
到了F市,孩子们有两个月的假期可以好好享受,他们一般都呆在家里面,和兄弟姐们玩耍。我们一般自小都会做饭,懂事一些的会在父母回家之前做好饭。兄弟姐们之间的争吵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争吵令独生子女们心生嫉妒。这样的记忆,逐渐远去。
别离的时候,小候鸟们没有过多的悲伤与眷恋,孩子们都知道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只有两个月。等春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