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井伏鳟二的《净手钵》
那个净手钵是我在这宅子里成家的第二年,花了五元七十钱买下的。到现在我还记得它的价格。我也还记得,昭和二年十月末搬家到这里,整一年后,也就是十月的最后一天买了这个净手钵。这已经是二十八年前的事情了,自那以后它就一直放在这儿,可这净手钵却并未如我所愿地生出青苔来,很是没有意思。石头这种东西经过二三十年是不会风化的。随着岁月流逝我也渐渐明白,单凭一朝一夕酝酿不出那种古色苍然。
在那时,荻洼的车站附近有三家石料铺。靠近车站南口的那一家是专门经营石灯笼、墓碑、地藏菩萨石像等一些石头工艺品。在堆放石料的旁边,高高的毛坯石上立着二宫金次郎的石像。曾有一阵子,毛坯石的旁边堆放了很多建筑用的小石子。石子堆里也混杂着一些很适合用来压咸菜的平平的青石。妻子出去买东西时看到了那些青石,就和我说想要一块做压咸菜的石头,于是我陪妻子一同前去询问。在雕刻室的外面,人过中年的石料铺老板正在用刷子沾着茶色染料给新雕好的花岗岩净手钵上色。
“老板,那青色的小石头能卖给我吗?只买一个,卖么?”
妻子话落,石头铺老板说:“昨天就有对儿夫妻过来,和你问的一模一样。他们也想买一块小石头,都是刚成家的小两口吧?要拿去做压咸菜的石头?”
妻子连忙否认新婚,石头铺老板愉快地笑了:“哎呀算啦,不承认我也知道你们是新婚。要不是刚结婚,怎么会到现在家里还没有个压咸菜的石头?”
“我家一直是用铁块当压石的。在旧货铺子买的。五寸见方的秤砣形状的一个铁块。”
“开什么玩笑!就算这附近找不出一块石头,也不能拿铁块压咸菜啊。还有把铁块当压石卖的,这旧货铺子可真够可以的。得啦,你们就选块称心的石头吧。”
然后妻子就选了块平平的青石,石头铺老板表示,作为给新婚小两口的贺礼就送给我们一个。
“那就顺便把这个净手钵卖给我们吧。很好看啊,这就是石制净手钵吧?多少钱呢?”
听到妻子这样问,石头铺老板一边用刷子搅和着大海碗里的茶色染料一边说:“这个啊,是骗外行人的玩意儿。一般人问的话,我得要六块钱。感觉和你们挺投缘,就给五块七得啦。”说完这话,就把净手钵剩下没涂色的部分匆匆涂完了。
说是净手钵,其实就是放在院子里的那种很普通的蹲踞。顺应着本就圆润的石胚雕刻而成,再涂上些染料使其看起来古香古色。石头铺老板虽然嘴上说是骗外行人的玩意儿,但看上去对其作品甚为自得。他把净手钵全部涂完后又涂了一遍。前后左右地欣赏了一下成品,再来一遍。这净手钵的颜色看上去仿佛一直被埋在土里似的。
我问:“这颜色,被雨浇了也不会掉么?”
“不会的。别说下雨了,你用炊帚刷它都不会掉色。这用的是一种叫锰酸钾的强效着色剂。”石头铺老板答道。
那天我出门的时候就想着要买一个净手钵,钱都准备好了带着呢。哪怕是个便宜货也不打紧,准备摆在从房间里可以看到的地方。本想尽量买个普通造型的就好,但这个净手钵实在太便宜了,虽说是个石制净手钵也便忍了。
妻子包了一个青石在包袱皮里便回去了。净手钵就拜托给了干粗活的,和盆旁边的一块石头一起给送到了家里,就放在正门前很引人注意的位置。如此一来我从房间望出去,正对面就是这净手钵,想不看都不行啊。妻子对这个净手钵甚为满意,认为以五元七十钱的低价买来的这个净手钵给我房间的正面凭添几分风雅之趣。
看着这个用染料染出来的净手钵,我却觉得不怎么顺眼。倒也不是越不容易得到的我才会越发珍惜。不过,那个冬天我就那么把它搁在那里了。
到了春天,我给老家的哥哥写了封信,要他给我寄些梅树上的青苔和石头上的杉苔。我把苔藓和水一起放在蒜臼里捣碎了涂在净手钵上。每隔两天我就要这样重复个三四回,碰到下雨的日子我还要给净手钵撑把雨伞。因为有伞柄碍事儿,雨伞没法好好地为洗手盆遮风避雨,我那时真是讨厌死伞柄了。有太阳的日子,我还要给它淋撒些淘米水。那阵子我什么活也不做,照顾这个净手钵也不觉得烦,每天望眼欲穿地关注着到底有没有生出青苔来。
结果呢,没有青苔。在粗糙的石头的凹陷处,只有一片一片的鱼鳞似的淘米水的痕迹。不论我怎么着急,青苔不是说长就能长出来的。也许这也不单单是青苔水土不服造成的吧?
事已至此,妻子也开始觉得,难怪这个染了色的净手钵这么便宜。
“让哥哥再给寄些苔藓过来吧。然后用浆糊粘上去怎么样?我去写信。”妻子一本正经地说。妻子的意思是,把苔藓捣碎了用淘米水贴上去和干脆把整块的苔藓用浆糊粘上去还不是一回事么。
“别胡闹了!够了够了”,我大声地说,“自然生出的青苔和粘上去的青苔能一样吗?!没看我正着急着呢,别拿这个跟我开玩笑。”
“可是,你自己还不是把樱桃绑在树上?那会儿可得意的很!那和粘苔藓不是一样的么?”
我一下子无言以对了。刚搬到这里不久,我就在花市上买了一株樱树,种在墙角。树干有手腕那么粗,七尺多高。春天来了,虽然开了白色的樱花却没有结果。于是在梅雨季节,我就去新宿的水果店买来了樱桃,用线将樱桃绑在樱树的树枝上。樱桃的把儿都很长,三四个果子凑在一起。因此把樱桃绑在树上倒也不费事。我就绑了很多樱桃在枝头,营造出硕果累累的效果。从墙外看,真是樱桃大丰收的景象啊!我听到路过的人议论纷纷:“啊呀,看那家的樱桃。这是叫拿破仑的品种吧。”这可是行人自己的错误判断,我也没什么可得意的。不过,清晨早早起床,将凉凉的樱桃揪下来吃掉,那感觉当真是妙不可言。我被清晨樱桃之味陶醉了,怎么吃也吃不厌。妻子这时候提起那档子事让我十分恼火。当然,我还是制止了她从乡下要苔藓。
我在净手钵的旁边种了一株杜鹃,还种了一株南天竹,这样石头净手钵就可以一直背阴了。不过即使这样也没能提升这净手钵的档次。后来,我干脆懒得搭理它了,任孑孓滋生其中,任落叶堆积于上。这个净手钵从此常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某一天,具体的时间我忘记了,但确是在战后的某一天,那天有个叫菅原的记者来访,一只白头翁也不期而至,在净手钵中戏水。在看到那个情景的瞬间,我怦然心动。
“快看!看那边,那个净手钵里!”
白头翁正在撒欢儿沐浴,不一会跳到净手钵的边上抖抖水,然后又扎进水中,最后它抖抖身子便飞走了。看着这一切,我心跳不已,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心跳的感觉了。
自从白头翁来访后,我便格外注意保持净手钵内水的清洁。持续了不到一个月,我又懈怠了。不过最近,也许真是因为历经了三十年的岁月磨砺,这石头开始渗出些幽幽古意。
就在上个月,我出门旅行,请了一位从新泻乡下来的老乡帮我看门护院,他还在净手钵旁帮我种了一棵木通。这位老乡不仅打扫了净手钵换了水,还在我妻子不注意的时候用炊帚将净手钵的边缘都刷洗了一遍。也多亏了他的辛勤劳动,石头铺老板那句“用炊帚刷它都不会掉色”的谎话露馅了,好不容易积淀下来的沧黑的石皮被无情地刷掉了。要是告诉别人这就是白头翁曾沐浴过的那个净手钵,或许会让人哑然失笑。
“剥落成这个样子。再等三十年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吧,”妻子说。我们老倆是等不到那一天了。尽管如此,如果让我去什么地方再找个中意的净手钵,还真是件让人挠头的事情呢。不知不觉间,净手钵已经搞得我心烦意乱。
前几天,邻居的一位姑娘在学校跟教茶道的师傅讲了我们家的净手钵是怎样惨遭炊帚的刷洗而古色尽失的。据说,那位老师傅听了竟然潸然泪下。他们都还不知道用强力着色剂给净手钵上色这回事呢。如果讲给那位老师傅听,不知道他会是个什么表情呢:)
在那时,荻洼的车站附近有三家石料铺。靠近车站南口的那一家是专门经营石灯笼、墓碑、地藏菩萨石像等一些石头工艺品。在堆放石料的旁边,高高的毛坯石上立着二宫金次郎的石像。曾有一阵子,毛坯石的旁边堆放了很多建筑用的小石子。石子堆里也混杂着一些很适合用来压咸菜的平平的青石。妻子出去买东西时看到了那些青石,就和我说想要一块做压咸菜的石头,于是我陪妻子一同前去询问。在雕刻室的外面,人过中年的石料铺老板正在用刷子沾着茶色染料给新雕好的花岗岩净手钵上色。
“老板,那青色的小石头能卖给我吗?只买一个,卖么?”
妻子话落,石头铺老板说:“昨天就有对儿夫妻过来,和你问的一模一样。他们也想买一块小石头,都是刚成家的小两口吧?要拿去做压咸菜的石头?”
妻子连忙否认新婚,石头铺老板愉快地笑了:“哎呀算啦,不承认我也知道你们是新婚。要不是刚结婚,怎么会到现在家里还没有个压咸菜的石头?”
“我家一直是用铁块当压石的。在旧货铺子买的。五寸见方的秤砣形状的一个铁块。”
“开什么玩笑!就算这附近找不出一块石头,也不能拿铁块压咸菜啊。还有把铁块当压石卖的,这旧货铺子可真够可以的。得啦,你们就选块称心的石头吧。”
然后妻子就选了块平平的青石,石头铺老板表示,作为给新婚小两口的贺礼就送给我们一个。
“那就顺便把这个净手钵卖给我们吧。很好看啊,这就是石制净手钵吧?多少钱呢?”
听到妻子这样问,石头铺老板一边用刷子搅和着大海碗里的茶色染料一边说:“这个啊,是骗外行人的玩意儿。一般人问的话,我得要六块钱。感觉和你们挺投缘,就给五块七得啦。”说完这话,就把净手钵剩下没涂色的部分匆匆涂完了。
说是净手钵,其实就是放在院子里的那种很普通的蹲踞。顺应着本就圆润的石胚雕刻而成,再涂上些染料使其看起来古香古色。石头铺老板虽然嘴上说是骗外行人的玩意儿,但看上去对其作品甚为自得。他把净手钵全部涂完后又涂了一遍。前后左右地欣赏了一下成品,再来一遍。这净手钵的颜色看上去仿佛一直被埋在土里似的。
我问:“这颜色,被雨浇了也不会掉么?”
“不会的。别说下雨了,你用炊帚刷它都不会掉色。这用的是一种叫锰酸钾的强效着色剂。”石头铺老板答道。
那天我出门的时候就想着要买一个净手钵,钱都准备好了带着呢。哪怕是个便宜货也不打紧,准备摆在从房间里可以看到的地方。本想尽量买个普通造型的就好,但这个净手钵实在太便宜了,虽说是个石制净手钵也便忍了。
妻子包了一个青石在包袱皮里便回去了。净手钵就拜托给了干粗活的,和盆旁边的一块石头一起给送到了家里,就放在正门前很引人注意的位置。如此一来我从房间望出去,正对面就是这净手钵,想不看都不行啊。妻子对这个净手钵甚为满意,认为以五元七十钱的低价买来的这个净手钵给我房间的正面凭添几分风雅之趣。
看着这个用染料染出来的净手钵,我却觉得不怎么顺眼。倒也不是越不容易得到的我才会越发珍惜。不过,那个冬天我就那么把它搁在那里了。
到了春天,我给老家的哥哥写了封信,要他给我寄些梅树上的青苔和石头上的杉苔。我把苔藓和水一起放在蒜臼里捣碎了涂在净手钵上。每隔两天我就要这样重复个三四回,碰到下雨的日子我还要给净手钵撑把雨伞。因为有伞柄碍事儿,雨伞没法好好地为洗手盆遮风避雨,我那时真是讨厌死伞柄了。有太阳的日子,我还要给它淋撒些淘米水。那阵子我什么活也不做,照顾这个净手钵也不觉得烦,每天望眼欲穿地关注着到底有没有生出青苔来。
结果呢,没有青苔。在粗糙的石头的凹陷处,只有一片一片的鱼鳞似的淘米水的痕迹。不论我怎么着急,青苔不是说长就能长出来的。也许这也不单单是青苔水土不服造成的吧?
事已至此,妻子也开始觉得,难怪这个染了色的净手钵这么便宜。
“让哥哥再给寄些苔藓过来吧。然后用浆糊粘上去怎么样?我去写信。”妻子一本正经地说。妻子的意思是,把苔藓捣碎了用淘米水贴上去和干脆把整块的苔藓用浆糊粘上去还不是一回事么。
“别胡闹了!够了够了”,我大声地说,“自然生出的青苔和粘上去的青苔能一样吗?!没看我正着急着呢,别拿这个跟我开玩笑。”
“可是,你自己还不是把樱桃绑在树上?那会儿可得意的很!那和粘苔藓不是一样的么?”
我一下子无言以对了。刚搬到这里不久,我就在花市上买了一株樱树,种在墙角。树干有手腕那么粗,七尺多高。春天来了,虽然开了白色的樱花却没有结果。于是在梅雨季节,我就去新宿的水果店买来了樱桃,用线将樱桃绑在樱树的树枝上。樱桃的把儿都很长,三四个果子凑在一起。因此把樱桃绑在树上倒也不费事。我就绑了很多樱桃在枝头,营造出硕果累累的效果。从墙外看,真是樱桃大丰收的景象啊!我听到路过的人议论纷纷:“啊呀,看那家的樱桃。这是叫拿破仑的品种吧。”这可是行人自己的错误判断,我也没什么可得意的。不过,清晨早早起床,将凉凉的樱桃揪下来吃掉,那感觉当真是妙不可言。我被清晨樱桃之味陶醉了,怎么吃也吃不厌。妻子这时候提起那档子事让我十分恼火。当然,我还是制止了她从乡下要苔藓。
我在净手钵的旁边种了一株杜鹃,还种了一株南天竹,这样石头净手钵就可以一直背阴了。不过即使这样也没能提升这净手钵的档次。后来,我干脆懒得搭理它了,任孑孓滋生其中,任落叶堆积于上。这个净手钵从此常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某一天,具体的时间我忘记了,但确是在战后的某一天,那天有个叫菅原的记者来访,一只白头翁也不期而至,在净手钵中戏水。在看到那个情景的瞬间,我怦然心动。
“快看!看那边,那个净手钵里!”
白头翁正在撒欢儿沐浴,不一会跳到净手钵的边上抖抖水,然后又扎进水中,最后它抖抖身子便飞走了。看着这一切,我心跳不已,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心跳的感觉了。
自从白头翁来访后,我便格外注意保持净手钵内水的清洁。持续了不到一个月,我又懈怠了。不过最近,也许真是因为历经了三十年的岁月磨砺,这石头开始渗出些幽幽古意。
就在上个月,我出门旅行,请了一位从新泻乡下来的老乡帮我看门护院,他还在净手钵旁帮我种了一棵木通。这位老乡不仅打扫了净手钵换了水,还在我妻子不注意的时候用炊帚将净手钵的边缘都刷洗了一遍。也多亏了他的辛勤劳动,石头铺老板那句“用炊帚刷它都不会掉色”的谎话露馅了,好不容易积淀下来的沧黑的石皮被无情地刷掉了。要是告诉别人这就是白头翁曾沐浴过的那个净手钵,或许会让人哑然失笑。
“剥落成这个样子。再等三十年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吧,”妻子说。我们老倆是等不到那一天了。尽管如此,如果让我去什么地方再找个中意的净手钵,还真是件让人挠头的事情呢。不知不觉间,净手钵已经搞得我心烦意乱。
前几天,邻居的一位姑娘在学校跟教茶道的师傅讲了我们家的净手钵是怎样惨遭炊帚的刷洗而古色尽失的。据说,那位老师傅听了竟然潸然泪下。他们都还不知道用强力着色剂给净手钵上色这回事呢。如果讲给那位老师傅听,不知道他会是个什么表情呢:)
![]() |
2009年摄于镰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