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了怎么办
又充当了一次居委会大妈的角色,扶额,我看起来很擅长处理婚恋问题么,头疼,我自己也常常是焦头烂额的好吗!趁着还没忘掉,系统地记录整个上午的对话心得,主题是——夫妇吵架了怎么办?
①放弃离婚的念头
你可以说,“NND,独生子就是TMD不懂照顾人啊”,那你去找个有两个姐姐或者一个弟弟的试试?你可以说,“我老婆太刚烈了!”,那你去换一个没脾气没主见的一定就好了?自嘲地笑笑,见的人越多,对这两个问题就越持保留意见。不是有一句话叫做“不能接受最坏的我,就不配拥有最好我”么,正在怨恨着老婆的时候,你不妨倒过来说,“不能接受最坏的她,就不配拥有最好的她”,她有缺陷,也必然有好处。
有个姑娘形容我“阅人无数”,先交代一下这位姑娘最后嫁给了她的初恋,所以我必须对这个“阅人无数”进行一下辩解,啊,其实我除了结婚对象之外很悲催地都没有什么深刻的情感经历呢!这个“阅人无数”给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分手”除了能给你一个新男友,一堆新问题之外,无益于解决任何问题。
分手并不一劳永逸。不分手也可能豁然开朗,琴瑟和鸣。我见过不少理想妻子——柔和、不粘人、漂亮、会持家,和理想丈夫——帅气、多金、家世好、厚道,结果离婚了。可是我也见过很多吵着吵着我以为这婚姻已经行将就木,结果人家偏偏能够起死回生的。
很奇怪。
所以我想,问题顶顶关键的地方不在于“对方是独生子”,“我老婆太刚烈了”,也不在于要不要另起炉灶重新来过,而在于能不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爱,以及学着更好地爱对方。
②正确地认识“异性”这种生物
因为聊天对象是个男人。所以我们总会发生下述对话。
“哇靠,她说这话完全没有道理嘛!”
“其实我觉得我能理解诶。”
“你能想象她竟然会说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举动吗,你能想象她在家的时候是这种人嘛!”
“哈哈哈,我告诉你,你能想象其实我在家也会……”
“她完全没有逻辑!简直疯了!”
“那个,女人都会这样啊……”
学术界有各种论述男女不同的书籍,比如《进化心理学》,地摊上也有一些《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畅销书,其实大可不必费这周折,就像我们似的,找一个异性聊一聊家常,就能由衷地感慨:啊,原来并不是我们家那口子奇葩啊,他/她的不可理喻指数也就平均水平嘛。
③真正地了解另一半
“人都不完美”是一句谁都会说的话。可是对于像我这样一种完全不活泛的人来说,能不能接受不完美,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可以用写论文的劲头来剖析家庭关系中的人物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逻辑严密,论据充足。 so what?这样就可以站在学术的制高点拿最佳妻子奖了么?
舔嘴唇。在错失这一奖项若干次之后,我不甘心地在论文中加了一章——“历史原因”。他从小见到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呢?他在怎样的家庭,以怎样的心情长大的呢?
然后,在本章小结中,就能明白,因为我们从不同的原生家庭中长大,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样子,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反馈。有时候,你诧异于对方怎么这么急躁,其实他不是急躁,而是不安全感严重;你怪罪对方怎么这么散漫,其实他不是行动力弱,而是害怕面对;你抱怨对方过于暴躁,其实他不是愤怒,而是无助,不知道还能怎么办;你为难于他的不知足,其实不是他贪婪,他不过撒撒娇而已。
真正地了解对方,他的表达方式背后的意义,也许,和你想的不一样哦。
④放下自己
我发现我们在听别人的故事的时候,有时候往往能四两拨千斤,用一句俏皮话解决冲突,可轮到自己头上就“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了。
抓头,可能还是自我意识太强了吧,在面对埋怨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有一个内在的小人跳出来,双臂交叉,怒目直视,来充当我方辩护律师的角色,你提出你的观点,我就抛出我的反例。
正是这一自我防卫的本能,阻碍了我们去倾听对方的诉求,安抚对方的情绪,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喂喂,我们是在沟通,不是在打辩论赛,对方是你的“合伙人”,不是你的对方辩友,你再怎么妙语连珠,驳斥得对方哑口无言,也赢不到本场最佳。
⑤忍耐
我段数低,我不成熟,我做不到放下自己的情绪,做不到腆着脸哄你开心。那至少做到——咳咳,文章写到这里,脸红,我脚的有点自勉的意思哇——那至少做到不恼羞成怒,暴跳如雷,火上浇油。
不要说,我擦,我做不到!
前两天,刚发动汽车,右脚脚背上就有了瘙痒感,一摸,从脚背到脚踝方寸之间,被若干关在车里饿了一个多礼拜饿疯了的蚊子咬了4口,奇痒难忍。一路高架,连停个红灯让我腾出脚来抓两下的机会都没有,我就一路忍回了家。
有一次,戴着毛线手套,打开水的时候热水倒在了手套上,一阵剧痛,我得忍着放下热水瓶,放下水杯,再脱下手套,连同一层皮。
这都忍得,忍着不发脾气有什么难的。
⑥交代底线和需求
觉得这特别重要。比如,“不能侮辱长辈”,“不能离家出走",“朋友面前给足面子”,“有事说出来别憋着憋着憋到爆发”……
如果你觉得重要的事,对方觉得不重要,那就多强调几次。我想,如果他在乎你,一定会听进去的,笑脸~
⑦接受对方的情绪
“擦,他才听不进去呢!”
停停停!
首先,难道你指望一个吵架中的人在被你数落之后,能像个小学生面对老师一样,说,你说的对,我错了,我以后不了。况且小学生这时候估计也是嘟着嘴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好吧,即便是老师这个时候也就放他回座位了好吧。
对方是一个人,你有情绪的时候,他也有情绪,你拉着一副脸,他也会不开心,你扯着嗓门冲他吼,他也会生气,你喋喋不休,他也会很烦。
所以,千万不要有“我擦,你挑出了事端,怎么居然看起来比我还委屈啊!”,“你惹我不高兴了,怎么你竟然有资格也在那头生闷气!”。
接受对方的情绪,以及他在这种不良情绪下的消极反应。很多事,没必要当下就有一个决断和说法的。
⑧不要次次都吵架好不好
其次,你们三天两头吵架,大前天你怪他为了朋友忽略你,前天说他办事情没办好,昨天嫌弃人家穿衣服没品位,你要求这么多,这么龟毛,这么机车,你爸妈造吗?你好意思说这些都是底线吗?
每次都吵架,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啥事儿都用吵架来解决问题。
每次都吵架,就疲了,无所谓了,不重视了,顶多说一句,挪,又来了,更年期提前了吧。
所以,没有原则性问题的事儿,天空飘过五个字。
有原则性问题的事儿,咱们也可以换换方式,比如文艺型的留字条啦;比如傲娇型的老娘今天心情不好,不理你,哼;比如作女型的一哭二闹啦;比如拜金型刷爆你的卡啦。换换方式,有利于刺激大脑皮层加深刺激,也有利于增加生活情趣。恩。
ps:好多好多人,部分脾气很差,常常扯着嗓门教训人的同志也跟我说,特别特别不喜欢吵架。可见这是一种既无效又不讨喜的方式。还是改了好。
⑨就这样翻篇吧
我发现好些做研究出身的人,都有一种锐意进取的科研精神。往往事情都解决了,还要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双方各打板子,这次你的原因占52%,我占48%,你打52大板,我打48大板。
碗都洗完了,还在数今晚你吃了3个盘子,我吃了2个碗,你的盘子比我的碗大,所以应该你洗的!去你的,这个星期我洗了4天,你才洗了3天啊!
宝宝都睡着了,俩大人还在争,宝宝哭是因为你喂奶喂晚了5分钟,你不能快点解扣子嘛!滚,宝宝哭还是你那么大声说话吓着他啦!
我擦,你们有意思么。
就这么翻篇吧,祝你们幸福!
①放弃离婚的念头
你可以说,“NND,独生子就是TMD不懂照顾人啊”,那你去找个有两个姐姐或者一个弟弟的试试?你可以说,“我老婆太刚烈了!”,那你去换一个没脾气没主见的一定就好了?自嘲地笑笑,见的人越多,对这两个问题就越持保留意见。不是有一句话叫做“不能接受最坏的我,就不配拥有最好我”么,正在怨恨着老婆的时候,你不妨倒过来说,“不能接受最坏的她,就不配拥有最好的她”,她有缺陷,也必然有好处。
有个姑娘形容我“阅人无数”,先交代一下这位姑娘最后嫁给了她的初恋,所以我必须对这个“阅人无数”进行一下辩解,啊,其实我除了结婚对象之外很悲催地都没有什么深刻的情感经历呢!这个“阅人无数”给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分手”除了能给你一个新男友,一堆新问题之外,无益于解决任何问题。
分手并不一劳永逸。不分手也可能豁然开朗,琴瑟和鸣。我见过不少理想妻子——柔和、不粘人、漂亮、会持家,和理想丈夫——帅气、多金、家世好、厚道,结果离婚了。可是我也见过很多吵着吵着我以为这婚姻已经行将就木,结果人家偏偏能够起死回生的。
很奇怪。
所以我想,问题顶顶关键的地方不在于“对方是独生子”,“我老婆太刚烈了”,也不在于要不要另起炉灶重新来过,而在于能不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爱,以及学着更好地爱对方。
②正确地认识“异性”这种生物
因为聊天对象是个男人。所以我们总会发生下述对话。
“哇靠,她说这话完全没有道理嘛!”
“其实我觉得我能理解诶。”
“你能想象她竟然会说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举动吗,你能想象她在家的时候是这种人嘛!”
“哈哈哈,我告诉你,你能想象其实我在家也会……”
“她完全没有逻辑!简直疯了!”
“那个,女人都会这样啊……”
学术界有各种论述男女不同的书籍,比如《进化心理学》,地摊上也有一些《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畅销书,其实大可不必费这周折,就像我们似的,找一个异性聊一聊家常,就能由衷地感慨:啊,原来并不是我们家那口子奇葩啊,他/她的不可理喻指数也就平均水平嘛。
③真正地了解另一半
“人都不完美”是一句谁都会说的话。可是对于像我这样一种完全不活泛的人来说,能不能接受不完美,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可以用写论文的劲头来剖析家庭关系中的人物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逻辑严密,论据充足。 so what?这样就可以站在学术的制高点拿最佳妻子奖了么?
舔嘴唇。在错失这一奖项若干次之后,我不甘心地在论文中加了一章——“历史原因”。他从小见到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呢?他在怎样的家庭,以怎样的心情长大的呢?
然后,在本章小结中,就能明白,因为我们从不同的原生家庭中长大,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样子,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反馈。有时候,你诧异于对方怎么这么急躁,其实他不是急躁,而是不安全感严重;你怪罪对方怎么这么散漫,其实他不是行动力弱,而是害怕面对;你抱怨对方过于暴躁,其实他不是愤怒,而是无助,不知道还能怎么办;你为难于他的不知足,其实不是他贪婪,他不过撒撒娇而已。
真正地了解对方,他的表达方式背后的意义,也许,和你想的不一样哦。
④放下自己
我发现我们在听别人的故事的时候,有时候往往能四两拨千斤,用一句俏皮话解决冲突,可轮到自己头上就“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了。
抓头,可能还是自我意识太强了吧,在面对埋怨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有一个内在的小人跳出来,双臂交叉,怒目直视,来充当我方辩护律师的角色,你提出你的观点,我就抛出我的反例。
正是这一自我防卫的本能,阻碍了我们去倾听对方的诉求,安抚对方的情绪,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喂喂,我们是在沟通,不是在打辩论赛,对方是你的“合伙人”,不是你的对方辩友,你再怎么妙语连珠,驳斥得对方哑口无言,也赢不到本场最佳。
⑤忍耐
我段数低,我不成熟,我做不到放下自己的情绪,做不到腆着脸哄你开心。那至少做到——咳咳,文章写到这里,脸红,我脚的有点自勉的意思哇——那至少做到不恼羞成怒,暴跳如雷,火上浇油。
不要说,我擦,我做不到!
前两天,刚发动汽车,右脚脚背上就有了瘙痒感,一摸,从脚背到脚踝方寸之间,被若干关在车里饿了一个多礼拜饿疯了的蚊子咬了4口,奇痒难忍。一路高架,连停个红灯让我腾出脚来抓两下的机会都没有,我就一路忍回了家。
有一次,戴着毛线手套,打开水的时候热水倒在了手套上,一阵剧痛,我得忍着放下热水瓶,放下水杯,再脱下手套,连同一层皮。
这都忍得,忍着不发脾气有什么难的。
⑥交代底线和需求
觉得这特别重要。比如,“不能侮辱长辈”,“不能离家出走",“朋友面前给足面子”,“有事说出来别憋着憋着憋到爆发”……
如果你觉得重要的事,对方觉得不重要,那就多强调几次。我想,如果他在乎你,一定会听进去的,笑脸~
⑦接受对方的情绪
“擦,他才听不进去呢!”
停停停!
首先,难道你指望一个吵架中的人在被你数落之后,能像个小学生面对老师一样,说,你说的对,我错了,我以后不了。况且小学生这时候估计也是嘟着嘴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好吧,即便是老师这个时候也就放他回座位了好吧。
对方是一个人,你有情绪的时候,他也有情绪,你拉着一副脸,他也会不开心,你扯着嗓门冲他吼,他也会生气,你喋喋不休,他也会很烦。
所以,千万不要有“我擦,你挑出了事端,怎么居然看起来比我还委屈啊!”,“你惹我不高兴了,怎么你竟然有资格也在那头生闷气!”。
接受对方的情绪,以及他在这种不良情绪下的消极反应。很多事,没必要当下就有一个决断和说法的。
⑧不要次次都吵架好不好
其次,你们三天两头吵架,大前天你怪他为了朋友忽略你,前天说他办事情没办好,昨天嫌弃人家穿衣服没品位,你要求这么多,这么龟毛,这么机车,你爸妈造吗?你好意思说这些都是底线吗?
每次都吵架,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啥事儿都用吵架来解决问题。
每次都吵架,就疲了,无所谓了,不重视了,顶多说一句,挪,又来了,更年期提前了吧。
所以,没有原则性问题的事儿,天空飘过五个字。
有原则性问题的事儿,咱们也可以换换方式,比如文艺型的留字条啦;比如傲娇型的老娘今天心情不好,不理你,哼;比如作女型的一哭二闹啦;比如拜金型刷爆你的卡啦。换换方式,有利于刺激大脑皮层加深刺激,也有利于增加生活情趣。恩。
ps:好多好多人,部分脾气很差,常常扯着嗓门教训人的同志也跟我说,特别特别不喜欢吵架。可见这是一种既无效又不讨喜的方式。还是改了好。
⑨就这样翻篇吧
我发现好些做研究出身的人,都有一种锐意进取的科研精神。往往事情都解决了,还要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双方各打板子,这次你的原因占52%,我占48%,你打52大板,我打48大板。
碗都洗完了,还在数今晚你吃了3个盘子,我吃了2个碗,你的盘子比我的碗大,所以应该你洗的!去你的,这个星期我洗了4天,你才洗了3天啊!
宝宝都睡着了,俩大人还在争,宝宝哭是因为你喂奶喂晚了5分钟,你不能快点解扣子嘛!滚,宝宝哭还是你那么大声说话吓着他啦!
我擦,你们有意思么。
就这么翻篇吧,祝你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