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的故事
大学四年,我几乎每天早上都在校门外的湖南粉店吃面,偶尔午饭也在那儿,甚至晚饭。
粉店的老板留着寸头,面白微须,每天主要负责准备材料以及采购等,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也不爱笑;老板娘个子不高,生着一对似丹凤又不是丹凤的眼睛,不大却很明亮,略有些胖,和很多湖南人一样,颧骨比较突出,负责煮面、打码、收钱。
我们这些终日混迹于此的学生们,自然对老板娘比较熟悉。而性格开朗热情的老板娘也喜欢和充满活力的年轻学生们打交道。一来二去,这家小小的湖南粉店,便顺理成章地,几乎成了学生们远离故乡后的第二个家。
和老板娘关系最好的,是一个和我同级的艺术系学生,女孩儿。我每次去小店吃面,她几乎都在店里和老板娘聊天儿,两人似乎是同乡,说着一口一样的,我完全听不懂的湖南方言。
好几次中午时,我还见到困倦的女孩儿在老板娘家的小床上午睡,女孩儿总是侧身躺着,长长的马尾随意地散在老板娘家旧旧的枕头上,放松地闭着眼睛,就像小时候睡在妈妈身边一样安心。
在休息日的吃面高峰时间,女孩儿还会走进工作区域,去给忙不过来的老板娘打下手,撒葱花儿、递筷子、加鸡蛋,甚至收钱、找钱。每次见到这样的情景,坐在旁边慢慢啜着面条儿的我,都感觉自己看到的,是一对充满默契的母女。
另外几个和老板娘特别亲的,是三个租住到校外的男生。他们三个和老板娘关系特别好,是因为和老板娘有着相同的爱好——搓麻将。每次我在店里遇到他们三个进来,四个人的对话几乎都是约麻将局。
这个三男一女,三青一中的麻将小分队,中午搓,下午搓,晚上搓,好多次甚至还通宵搓。遇到了他们通宵搓麻将的时候,第二天店里往往就见不到老板娘,只剩憨憨的老板一个人板着脸忙前忙后,而老板娘,大概是在家里睡得正香。老板娘年纪也不小了,不怎么爱说话的老板却能那么多次放纵妻子像个孩子一样去疯狂玩耍。自己虽不情愿,但也任由妻子安心休息,默默独自承担了第二天的全部工作。
我常常为这种情境所感动,却也有些想不明白。直到观察多了以后,发现两人平日一起出现时,交流虽并不多,但偶尔碰巧对上眼时,老板娘的眉目间,总也是充满了爱与感激的。大概对于不善言语的老板来说,妻子知道他做的一切,并心存感激,这就够了吧。
大学时的我尚未浮肿,是学校国旗班的主旗手。大二那年的某一次周一升旗仪式上,一个外语学院的姑娘被国旗和正步吸引。经过各方打听,要到了我的企鹅号儿。在偷偷看了我企鹅空间里那些充满少年情怀的散文诗歌之后,这份好感变得越来越真切。
之后,大概是受了身边好友们的怂恿,姑娘勇敢地通过网络和我聊了起来。再之后,两个糊里糊涂的大二学生就糊里糊涂地成了彼此的初恋。
在这趟青涩的旅程开始后没多久,我和姑娘一起去湖南粉店吃面。我俩都和老板娘熟识,老板娘见到我俩,先是俏皮地瞟了瞟我,像是妈妈在端详初次见面的准女婿,然后又转头笑着瞄一瞄坐在我对面的姑娘,跟电影里初见媳妇儿的婆婆一模一样。
等我俩都开始脸红之后,老板娘才开始和平时一样麻利地煮面。面端上来以后,我拿起筷子,正要吃,忽然发现老板娘正睁眼瞪着自己,这才想起来是忘了什么事儿,忙问姑娘:“要不要加个香肠儿或者鸡蛋?”没等姑娘开口,老板娘早就端了鸡蛋和香肠走上前来放到桌上:“加!当然要加!反正男孩子给钱,不加白不加!来,一样一个!”说完冲着姑娘眨眨眼,转身回去继续忙碌。
这碗面,我和姑娘吃得都有些窘迫,但也让我俩隐约感受到了一种类似回家的温馨。那天,我紧紧牵着姑娘的手,一起绕着校园逛了很久,经过了不知多少次映着月光的湖,和随风飘舞的柳。
而每次在图书馆附近遇到同学和熟人,俩人都很有默契地赶快放开手并停止说话,等人过去之后,才又怯生生地走到一起。对于和我同年纪的学生们,在公共场合接吻,周末去小宾馆开房什么的,都已经完全算不上难为情的事情。我和姑娘这种连在人前牵手都害羞的奇葩,大概是实在不多见了。
到现在,我已经快想不起姑娘的样子,却对当年在湖南粉店里,老板娘打量我俩时的表情,和她为我俩端上的鸡蛋、香肠儿记忆犹新。
前年五一长假,大学同学在武汉聚会,一帮人相约回学校看看,大家几乎异口同声,都说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有老板娘在的湖南粉店。一个做了驾校校长的同学开着他们学校的训练车,载着已经有些少年老成的我们回到见证了我们四年青春的学校。
在湖南粉店里,我们像回家了一样随意坐下,叫了各自喜欢的面,然后就各自沉默下来。小小的店面,临着街边,却仿佛在当时跳出了时空一样,变得和繁华毫无关系。我们只听见老板娘挥舞着滤勺,甩出的水哗啦啦打在水池里的声音,只听见老板娘夹面的筷子和碗沿碰撞的声音,只听见汤勺在肉汤里搅动的声音。
待到各自吃饱了,终于有人忍不住问老板娘:“你还记得我们吗?我们以前在这里上学,每天都来吃面的。”老板娘还是和平日一样热情开朗地笑着,“怎么会不记得!你们这才毕业几年啊!当然记得!”
听到这样的回答,大家像是忽然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热闹起来,争相和老板娘叙旧。叙着叙着,耳边的声音又慢慢丰富起来,店里渐渐变回了记忆里人来人往的样子。
我们走时,老板娘依然在忙碌,大家都很尽兴,互相继续聊着天。我却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老板娘没有看向我们的方向,但分明是在夹面间隙,偷偷地抹了一把眼泪。
粉店的老板留着寸头,面白微须,每天主要负责准备材料以及采购等,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也不爱笑;老板娘个子不高,生着一对似丹凤又不是丹凤的眼睛,不大却很明亮,略有些胖,和很多湖南人一样,颧骨比较突出,负责煮面、打码、收钱。
我们这些终日混迹于此的学生们,自然对老板娘比较熟悉。而性格开朗热情的老板娘也喜欢和充满活力的年轻学生们打交道。一来二去,这家小小的湖南粉店,便顺理成章地,几乎成了学生们远离故乡后的第二个家。
和老板娘关系最好的,是一个和我同级的艺术系学生,女孩儿。我每次去小店吃面,她几乎都在店里和老板娘聊天儿,两人似乎是同乡,说着一口一样的,我完全听不懂的湖南方言。
好几次中午时,我还见到困倦的女孩儿在老板娘家的小床上午睡,女孩儿总是侧身躺着,长长的马尾随意地散在老板娘家旧旧的枕头上,放松地闭着眼睛,就像小时候睡在妈妈身边一样安心。
在休息日的吃面高峰时间,女孩儿还会走进工作区域,去给忙不过来的老板娘打下手,撒葱花儿、递筷子、加鸡蛋,甚至收钱、找钱。每次见到这样的情景,坐在旁边慢慢啜着面条儿的我,都感觉自己看到的,是一对充满默契的母女。
另外几个和老板娘特别亲的,是三个租住到校外的男生。他们三个和老板娘关系特别好,是因为和老板娘有着相同的爱好——搓麻将。每次我在店里遇到他们三个进来,四个人的对话几乎都是约麻将局。
这个三男一女,三青一中的麻将小分队,中午搓,下午搓,晚上搓,好多次甚至还通宵搓。遇到了他们通宵搓麻将的时候,第二天店里往往就见不到老板娘,只剩憨憨的老板一个人板着脸忙前忙后,而老板娘,大概是在家里睡得正香。老板娘年纪也不小了,不怎么爱说话的老板却能那么多次放纵妻子像个孩子一样去疯狂玩耍。自己虽不情愿,但也任由妻子安心休息,默默独自承担了第二天的全部工作。
我常常为这种情境所感动,却也有些想不明白。直到观察多了以后,发现两人平日一起出现时,交流虽并不多,但偶尔碰巧对上眼时,老板娘的眉目间,总也是充满了爱与感激的。大概对于不善言语的老板来说,妻子知道他做的一切,并心存感激,这就够了吧。
大学时的我尚未浮肿,是学校国旗班的主旗手。大二那年的某一次周一升旗仪式上,一个外语学院的姑娘被国旗和正步吸引。经过各方打听,要到了我的企鹅号儿。在偷偷看了我企鹅空间里那些充满少年情怀的散文诗歌之后,这份好感变得越来越真切。
之后,大概是受了身边好友们的怂恿,姑娘勇敢地通过网络和我聊了起来。再之后,两个糊里糊涂的大二学生就糊里糊涂地成了彼此的初恋。
在这趟青涩的旅程开始后没多久,我和姑娘一起去湖南粉店吃面。我俩都和老板娘熟识,老板娘见到我俩,先是俏皮地瞟了瞟我,像是妈妈在端详初次见面的准女婿,然后又转头笑着瞄一瞄坐在我对面的姑娘,跟电影里初见媳妇儿的婆婆一模一样。
等我俩都开始脸红之后,老板娘才开始和平时一样麻利地煮面。面端上来以后,我拿起筷子,正要吃,忽然发现老板娘正睁眼瞪着自己,这才想起来是忘了什么事儿,忙问姑娘:“要不要加个香肠儿或者鸡蛋?”没等姑娘开口,老板娘早就端了鸡蛋和香肠走上前来放到桌上:“加!当然要加!反正男孩子给钱,不加白不加!来,一样一个!”说完冲着姑娘眨眨眼,转身回去继续忙碌。
这碗面,我和姑娘吃得都有些窘迫,但也让我俩隐约感受到了一种类似回家的温馨。那天,我紧紧牵着姑娘的手,一起绕着校园逛了很久,经过了不知多少次映着月光的湖,和随风飘舞的柳。
而每次在图书馆附近遇到同学和熟人,俩人都很有默契地赶快放开手并停止说话,等人过去之后,才又怯生生地走到一起。对于和我同年纪的学生们,在公共场合接吻,周末去小宾馆开房什么的,都已经完全算不上难为情的事情。我和姑娘这种连在人前牵手都害羞的奇葩,大概是实在不多见了。
到现在,我已经快想不起姑娘的样子,却对当年在湖南粉店里,老板娘打量我俩时的表情,和她为我俩端上的鸡蛋、香肠儿记忆犹新。
前年五一长假,大学同学在武汉聚会,一帮人相约回学校看看,大家几乎异口同声,都说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有老板娘在的湖南粉店。一个做了驾校校长的同学开着他们学校的训练车,载着已经有些少年老成的我们回到见证了我们四年青春的学校。
在湖南粉店里,我们像回家了一样随意坐下,叫了各自喜欢的面,然后就各自沉默下来。小小的店面,临着街边,却仿佛在当时跳出了时空一样,变得和繁华毫无关系。我们只听见老板娘挥舞着滤勺,甩出的水哗啦啦打在水池里的声音,只听见老板娘夹面的筷子和碗沿碰撞的声音,只听见汤勺在肉汤里搅动的声音。
待到各自吃饱了,终于有人忍不住问老板娘:“你还记得我们吗?我们以前在这里上学,每天都来吃面的。”老板娘还是和平日一样热情开朗地笑着,“怎么会不记得!你们这才毕业几年啊!当然记得!”
听到这样的回答,大家像是忽然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热闹起来,争相和老板娘叙旧。叙着叙着,耳边的声音又慢慢丰富起来,店里渐渐变回了记忆里人来人往的样子。
我们走时,老板娘依然在忙碌,大家都很尽兴,互相继续聊着天。我却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老板娘没有看向我们的方向,但分明是在夹面间隙,偷偷地抹了一把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