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无期,终不能幸免
韩寒是我喜欢的作家,他的书我基本上都看过。但是你若问我最喜欢他哪一本书,我只能告诉你我最喜欢他的长相和态度,不过没关系,按照伟大作家代表作诞生的一般规律,韩寒还有时间,值得我们等待。于是,后会无期上映时,我积极奔赴了电影院,观影时,笑声不断,电影的一些细节和经典台词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刚开始我还有点莫名其妙,按照我心中的预期定位,这不应该是一部文艺片吗?后来这些都不重要啦,我加入了大家,而且笑得更响。
电影结束了,笑声也不再响起,回到家中,却有一些其它的感觉涌上心头,这部电影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它的内在是悲凉的,如同一颗胶囊,如果你稍有迟疑,它会告诉你真实的自己。故事的开始,三个主人公情况就让人乐观不起来,二十多岁的大好青年,如果生活在教科书里,应该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实际情况呢,两个失业青年,其中一个智商状态还不太稳定,剩下的最后一个是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这样的人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是处于低层的,会被大家毫不犹豫地定义为“loser",但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电影就在这样摇摇欲坠的背景中展开啦。我们来看路上发生的事,在路上总是最精彩的,但本部电影主人公的在路上却几乎让人落泪,他们的在路上是一个谎言接着一个谎言,一次欺骗接着一次欺骗,无论是朋友、艳遇的对象、爱人还是他们伸出援手的陌生人,唯一美好的邂逅还发生在他们差点撞死的那只狗身上。周沫试探了马浩汉的心意,明确了自己的定位,骗他说:“幸亏我十岁的时候就及时不喜欢你了。”和江河老师有很多互动的苏米后面被证实也是一个骗子,身后还跟着一个诈骗集团,她骗走了江河老师的心。女神刘莺莺则告诉了马浩汉她参与了他人生最大的骗局,这一段我个人觉得有点狗血。如果我是主人公,我就不再相信任何人啦,但显然他们比我善良,但结果也只是多了一次被骗的经历,损失惨重。阿吕这个诗意的骗子,他享受完被骗对象对他的崇敬之意后悄悄地走了。会有人说,没关系啦,这些都是经历啊,它会让人成长。我觉得,有些事情和成长没有关系,只会让你受到伤害。被骗一次和被骗十次带来的成长不会有很明显的区别,后者却会让你不再相信任何人。电影接近尾声,主人公们一路抛下了故乡、朋友、爱人,甚至好兄弟大打出手,永不再见。向前奔跑的过程中,过往的一切一路抛洒,流离失所,多么悲怆的真实啊,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是一样的,我们都活在当下,憧憬未来,偶然的一回头,怅然若有所失。电影的最后,江河老师功成名就成了著名作家,这样的励志桥段对整部电影悲凉的基调也没有起到很大作用,因为成功后的他似乎并不太开心,他重回了故乡东极岛,甚至找回了苏米,想要寻回自己奔跑途中丢失的一切。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很多对话都是这样开头的,我小的时候,我年轻的时候,但这一切是无法阻挡的,与其在遗憾中感慨不如抓紧你现有的,慢慢地向前走。
写到这似乎是过分悲观论调了,其实这部电影还是有不少槽点的。一个就是贾樟柯导演的友情客串,韩导是怎么想到的,让温文尔雅的贾导客串诈骗集团的老大,贾导慢悠悠从车上下来,面白无须,慈眉目善,太好玩了,连最后给出的建议都是实用和中肯的,真让人叫绝。还有一个就是电影的很多情节都取自韩导那本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都是开车上路,都有旅馆艳遇发生,还都提到青蛙煮水理论。
电影结束了,笑声也不再响起,回到家中,却有一些其它的感觉涌上心头,这部电影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它的内在是悲凉的,如同一颗胶囊,如果你稍有迟疑,它会告诉你真实的自己。故事的开始,三个主人公情况就让人乐观不起来,二十多岁的大好青年,如果生活在教科书里,应该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实际情况呢,两个失业青年,其中一个智商状态还不太稳定,剩下的最后一个是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这样的人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是处于低层的,会被大家毫不犹豫地定义为“loser",但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电影就在这样摇摇欲坠的背景中展开啦。我们来看路上发生的事,在路上总是最精彩的,但本部电影主人公的在路上却几乎让人落泪,他们的在路上是一个谎言接着一个谎言,一次欺骗接着一次欺骗,无论是朋友、艳遇的对象、爱人还是他们伸出援手的陌生人,唯一美好的邂逅还发生在他们差点撞死的那只狗身上。周沫试探了马浩汉的心意,明确了自己的定位,骗他说:“幸亏我十岁的时候就及时不喜欢你了。”和江河老师有很多互动的苏米后面被证实也是一个骗子,身后还跟着一个诈骗集团,她骗走了江河老师的心。女神刘莺莺则告诉了马浩汉她参与了他人生最大的骗局,这一段我个人觉得有点狗血。如果我是主人公,我就不再相信任何人啦,但显然他们比我善良,但结果也只是多了一次被骗的经历,损失惨重。阿吕这个诗意的骗子,他享受完被骗对象对他的崇敬之意后悄悄地走了。会有人说,没关系啦,这些都是经历啊,它会让人成长。我觉得,有些事情和成长没有关系,只会让你受到伤害。被骗一次和被骗十次带来的成长不会有很明显的区别,后者却会让你不再相信任何人。电影接近尾声,主人公们一路抛下了故乡、朋友、爱人,甚至好兄弟大打出手,永不再见。向前奔跑的过程中,过往的一切一路抛洒,流离失所,多么悲怆的真实啊,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是一样的,我们都活在当下,憧憬未来,偶然的一回头,怅然若有所失。电影的最后,江河老师功成名就成了著名作家,这样的励志桥段对整部电影悲凉的基调也没有起到很大作用,因为成功后的他似乎并不太开心,他重回了故乡东极岛,甚至找回了苏米,想要寻回自己奔跑途中丢失的一切。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很多对话都是这样开头的,我小的时候,我年轻的时候,但这一切是无法阻挡的,与其在遗憾中感慨不如抓紧你现有的,慢慢地向前走。
写到这似乎是过分悲观论调了,其实这部电影还是有不少槽点的。一个就是贾樟柯导演的友情客串,韩导是怎么想到的,让温文尔雅的贾导客串诈骗集团的老大,贾导慢悠悠从车上下来,面白无须,慈眉目善,太好玩了,连最后给出的建议都是实用和中肯的,真让人叫绝。还有一个就是电影的很多情节都取自韩导那本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都是开车上路,都有旅馆艳遇发生,还都提到青蛙煮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