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
刚拜读了大师的书,真是相见恨晚,意外地挺生动有趣的,同时还解开了我许多迷思。
大师提到了一个对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效率。效率不是以工作时间多少来评判,而是看所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最直接的判断是能不能给公司带来效益。
有一个例子,前公司的同事Y,人是不错,任劳任怨,经常超负荷加班,堪称公司劳模。他似乎也没想过要改善,最多加班时抱怨下方案、公司机制、甲方乃至社会。。。可他还是被公认为优秀员工,因为大部分人都默认“勤奋”是评判一个好员工的标准,而忽律了效率。
试问,你工作20小时有人家8小时的效率高吗?怎么评判效率高低?大师说了,低效就是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浪费在不能为公司带来效益的事情上,也就等于是在损害公司利益。
从明里来说,Y加个班,公司就要支付加班费,餐费,打车费……还要承担水电费,器材损耗费等等。而从隐性的一面看,你做不完的事自然要找人分担,新项目更是安排不下来,这时候就要招人。招个小朋友别人还要抽时间教,而老手则又是一笔大开销。
对于Y来说其实在做事之前应该分清轻重缓急,比如最重要的事是按时交图,推进项目进程,然后是承接更多项目,直接和提高公司利益挂钩。而Y做的最多的是--纠结细节做法。不是说细节不重要,而是要看在什么样的状况下,高大上的设计公司也许能争取更多出图时间,安排更多人手,项目更多,因此公司收益也不会卡在一两个项目上。大师有句话十分经典:“他们怕因小失大,造成错误,殊不知即使有了错误,也能很快弥补……人总有一种倾向,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认为许多事非躬亲不可。” 所以,说句残酷的话,你纠结的这些细节根本不值得付出加班的代价,也许对最终效果都没有P影响。
当然运营一个公司不是那么简单,诚如Y总是抱怨的,可能问题不是出在他一个人身上,也许是管理者都没有意识到效率问题,而效率真的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书中提到,对于体力劳动更容易计算效率,因为实际干了多少,干得怎么样,直接看成果就行,而脑力劳动就很难,有时候思考、交流就会花去大部分时间。
但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区别在于,前者能积极有效地改善状况,后者除了抱怨还是保持原状。说回Y,如果他是一个有管理能力的人,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是公司决策层面的事,就应该和领导交流看法,同时你的交流还要有效,而不只是提出一堆抱怨,又不提供解决办法。如果是自身能力……那似乎就是你领导的问题了。不过设计公司又和生产制造公司不同,有时候会强调“情感”这种东西,所以也许是需要一个激励人心的范本吧。虽然我从来没被激励到……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例子,读来也感同身受,真心觉得从业者都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