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梦记
昨日夜间,上吐下泻头重千斤,妈拿来牛角梳给我刮痧,刮完已是十点多,精疲力竭的我就这样趴在床上睡着了。
突然听到孩童的嬉笑声,我顺着那声音来源处走去,突然就走到一敞亮处,阳光下,一群小孩子在池塘边玩耍。看着我走过来,那群小孩却是停止了玩耍,怯生生地望着我,带着羞意。其中一个小男孩走了出来,像个小大人一般和我打招呼,我看那小男孩,乌黑的小圆头,一脸稚气,带着些许好奇和调皮,虎头虎脑,甚是可爱,看起来不太害羞,也不是太怕我,于是我也半弯下身,与他打招呼。那男孩看了我一会,转身叫道:“走,去我家吃西瓜!”那群小孩顿时又欢呼雀跃起来,小男孩走到我身边,抬头说“您也去呀”。
到了小孩子家,却是没有大人在家的。那小男孩如同真正的主人一般,给各位客人分着西瓜。等吃完了瓜,孩子们就散了,那小男孩像模像样地拿着本书坐在竹床上看起来,我一瞧:《上下五千年》,插画版的,我转到竹床另一边在看那内容,右边那幅插画画的是“扪虱而谈”,那小男孩突然抬头对我说“这个王什么长大了肯定是个大英雄!你看这年轻人一点都不怕这个大将军!”是呀,这位年轻人长大了可是“身盖诸葛第一人啊”。“那你想不想长大了当大英雄啊?”“恩,我很佩服这个人!”我让那小男孩带我到另一个村口,一路上这小男孩碰到谁都要叫上一声,甚是乖巧。
等和他告了别,我继续往北行进,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水田,点缀其中的池塘湖泊,甚是宁静安详。直到走到一个岔路口,才遇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一米七的个头,一头短发,眼里带着一丝桀骜,一点不屑,只是嘴角边刚探出头的胡须,和时不时露出的稚气未脱的神态都告知我,这是个正处青春叛逆的少年男孩。他跟我说一条路往北打个弯还是在平原里绕,没意思,往西北会到一个全是山的地方,他还没见过山的样子,想去看看。于是,我和这少年结伴往西北方向走去。
往西北去,河水渐小,湖泊也消失了,不见了水稻田,却可眺望那风吹之下成熟的麦浪逐至天际,慢慢的会有丘陵凸起在地面上,地势渐渐抬升,天气也似乎渐渐恶劣起来,时不时会碰到一阵冰雹,一股疾风,但也谈不上多险恶。一路聊天,才知这少年并不像表面那般桀骜,反倒甚是豪气,可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他并不喜欢萧峰郭靖之流,却最喜杨过,按他的说法,金庸人物都没什么趣味,个个都正气凛然,太多负担,倒是杨过才是真正地不屑别人的眼光,连自己的师傅都敢喜欢的了。我想想,喜欢杨过倒也是符合现在年纪的他,有着与全天下为敌的勇气。
等到走到一个山垭口,我们才发现,之前的丘陵却是高大山脉的余脉,这儿有两条路,一条往大山深处去,直入天际,还有一条是转向正北,听人说那里有一个满是戈壁的盆地,还会有些许的绿洲城市零星散落其间,那里有传说中的沙城,辽阔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神圣的雪山,那少年刚刚实现了自己看看大山的愿望,满是期待转道向北,去追寻“大漠孤烟直”的世界。
我,却是选择向西入山。爬到半山腰,突起大雨,风势强劲,迷蒙中看稍远处一人躲入道边一小亭,我也快步上走进亭子,这才发现这男子甚是强壮,长而硬的头发,一直拖到颈部,满脸的络腮胡子又黑又密,一身黑色的装扮,背个黑包,望着天边,见我进来,只是侧过半个脸,轻轻扫了我一眼,眼中的那股凌厉穿过镜子剜在我身上,很是冷漠。我朝他点点头,走到另一边倚栏远眺。两人立于亭中默默无语,雨势稍小,我两几乎是同时迈出亭子起步,我问道你要入山?他点点头,也不答话,继续往上走,我也不愿意落到了后面,紧紧地跟着他。
为了缓和这尴尬的气氛,我时不时和他聊几句,他还是爱理不理的搭几句。过了好久,他停下来,转身从背包里拿出件蓝色的户外衣递过来,我一阵疑惑,他不耐烦的解释山上会冷,穿上就是了。我看看他的全身墨色装扮,试着开玩笑,问道怎么不是一件黑色的户外呀,他眼里闪烁了下,抬头朝着西南方向望去,答道“大山深处有个岩城,那个城市全建在山上,很美。”“我没听过,结伴一起去?”他没答话,算是同意。至此,两人在山里赶路,渐渐熟络,这汉子虽是长相粗野,倒还不是大恶之人,有时甚至会露出些许豪气仰天长笑,只是那笑容相比于之前的少年却是有所掩饰。只是他熟读《三国》,却最喜曹操,不免受其一些影响。知与他不能太过深入,只能停留在纸面敷衍。
山里的天气多变,时不时会遇到些许危险,不过好在他似乎对此山路颇为熟悉,而我之前也有登山,体力尚够,多日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岩城——这座建在山上的城市,站在城市外围的高处望去,这城市极其具有立体感,在我们的侧身脚下,是唯一一条进城的道路,如同一条龙身的缓坡远远地伸至城中,呈现出一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景象。“你知道吗,这儿的人称这条路为龙脊坡,进去的人都不想出来了,谁愿意踩着龙的背进去了还想再踩着出来呢?”他看着这座城,长叹道,面色也变得柔和起来,眼里也似乎多了一些温柔,他怔怔的看了会儿,扭头对我说假若你不进城,东南有一条出山的路可以到河城,那也是个大城,水陆交汇之所,甚是方便,去哪儿都可以。再向我道了保重,便大步流星向龙脊坡奔去。我心中也道一声珍重,便往东南方向行去。
行至半路上,突遇山体滑坡,山崖上的大石块一个个砸下来,我躲着往前冲,却还是被一个大石块压在了我身上,瞬间整个人难以呼吸,身体逐渐麻木而失去知觉……
哇呀一声,我从梦中挣扎着醒过来,全身惊出一身冷汗,趴着睡导致整个人呼吸都不顺畅,肩肘也麻木了我看看时间,已是半夜一点多,吁了一口气,翻了个身却是又沉沉睡去。
这时,本感觉甚是燥热的我却逐渐感觉到一股凉意,原来我站在了一个葡萄架下,只见一个小男孩和一个老爷爷坐在那下象棋,那男孩却是我之前见的那个,他摆好了自己的棋子,然后对着对面的老爷爷叫道“爹爹,你得让我车马炮呀”,边说边站在板凳上伸手去拿老爷子的右侧的让子,那老爷子只是哈哈大笑,说道“那是不是我先走呀?”小男孩一扬头,自信满满地道“可以的,来吧”“好嘞,开始啦”老爷子拿起剩下的那个炮往中间卒字后面一摆,“当头炮”“呀,我马来罩”。
不一会儿,两人就在棋盘上你来我往的走起子儿来,那老爷子是陪着小男孩玩儿,只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并不杀伤,只求保存实力,拖长下棋时间,小男孩倒也是谨慎,一步一步有板有眼走着,两人玩的不亦乐乎,我也沉浸在这可爱的下法中。
可渐渐的,棋盘上战局氛围发生了变化,那男孩子的攻击逐渐多起来,又是吃卒又是下车,很是有一番投鞭断流的气势,老爷子这边阵势依旧保持的很牢固,只是外围的一些虾兵蟹将受到了损失,并不碍大局。我有点惊讶,这小男孩怎的变得如此急躁,贸然发起了攻势。
我抬头看那小男孩,却发现坐在那的却是那十几岁的少年,他紧缩眉头,抿着嘴唇,阳光下可以看到嘴唇上略带卷曲的绒须,他两眼紧盯棋盘,两只手撑在自己的膝盖上,整个身子紧绷成一个弓字形,如同一个盯上猎物的猎豹,浑身散发出一股攻击性。我心中泛起一阵熟悉的感觉,这念头在心中却是若隐若现,只是抓不住,我摇摇头,又低头去看战局。那少年的棋招只是看起来声势浩大,并未得到实质效果。
就这样,两人在老爷子的防守阵地上,不伤根本的你攻我防。数十招之后,战局又变。那少年的招数渐渐稳重,攻击不再如之前那么具有爆发性,可是每一招却是有了源源不断的后招,恍若之间有种环环相扣的感觉,而且每一步棋都凌厉异常,极其具有杀伤性,恍若时间似乎是看到金戈铁马的情形,架双重炮,连环马,长短车……眼看老爷子本方阵地险象环生,尽然隐隐有了不支之象。我心中诧异,抬头看那少年,却发现又变成是那披长发满脸络腮胡子的男子,身沉肉大的他坐在那,一种压迫感铺面而来,他的眼里没有之前那少年显而易见的狂热和攻击性,只是在下子的时候你可以依稀感觉到他冷漠的表情下隐藏的倔强和野心,就如同有一颗小火苗扑腾扑腾的在那儿跳动一番。我看着男子,惊了惊,那种熟悉感越来越强烈,却仍是有许多杂线交织在心头,烦闷不已,我深呼吸口气,平复了下情绪,低头去看那棋局,已经是到了关键之战了。
老爷子下棋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有时候要思考个几分钟才能落子,那胡须男子却是乘势狂攻,似乎是要宜将剩勇追穷寇,下子的速度并没有慢下来,招招果断,攻势一波接一波,似乎是胜券在握。可我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但具体是什么却把握不住。就这样,在两人厮杀速度虽然降了下来,但整个气氛却是更显紧张与沉重,我紧紧地盯着棋局,冥思苦想,怎样才能挽救颓势,可是却有着强烈的无力感。
果然,老爷子在支撑了很久之后,终于下了一步大失水准的棋,我长叹一声,想到老爷子还是年纪大了,支撑不了持久战啊,面对这种机会,那胡须男子怎会放过?我扭头看那胡须男子,他看着老爷子下的这步棋,脸上先是闪过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接着却是有着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一种欣喜与狂热在他的眼角一闪而过,他拿起己方的一个子重重地拍在了老爷子的本方,那种胜券在握的感觉可能是令人着迷的吧。突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难道不安全?不会的不会的,老爷子的棋已是死局了,断然救不活的。
可是,接下来的几步却并没有如同我们想像的那样发生,老爷子在看似危险的局面下,用残阵拖住了对方大量本方攻过来的棋子后,虎口拔牙,偷袭敌阵得手,逆转取胜。老爷子几手之间反转局势,让我目瞪口呆,我看看那胡须男子也是呆坐在那,一脸不敢相信,一脸不甘心,双手紧紧握成一个拳头,可以看到手指间用力所积聚的红潮,他只是坐在那里默不作声,整个气氛确实异常压抑。老爷子叹了口气,拾起膝间的拐杖慢慢用力撑着站起来,看着这棋局,缓缓说道“太想胜却是会导致大败的啊,要想胜,先立于不败,太急了,太急了,”老爷子慢慢转身,像是对着我这个方向呢喃到:“我家孙子是一生拜服王景略的呀!”这句话却是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我心头,两耳间有金石相撞之声。那还在低头研究棋局的胡须男子听到老爷子这句话,整个身子却是微微震动了下,只是他低着头,看不见他什么表情。
这时,一阵凉风吹来,抚到我脸上,我慢慢睁开眼,看窗外,却已是清晨。
———————————————————————————————————————
日若有所思,夜即有所梦!不识梦中悲欢事,却道俗世生为谁?
长而臭的梦境记载,胜在真实!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不在于讲道理,而在于提醒大家一个科学的事实:“趴着睡果然是会做梦的”!
梦于甲午年辛未月壬寅日夜,记于癸卯日
这是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记录下来是为了在这人生的低谷给自己念想。我知道您即使是在天堂,也会指引我走出迷途!
突然听到孩童的嬉笑声,我顺着那声音来源处走去,突然就走到一敞亮处,阳光下,一群小孩子在池塘边玩耍。看着我走过来,那群小孩却是停止了玩耍,怯生生地望着我,带着羞意。其中一个小男孩走了出来,像个小大人一般和我打招呼,我看那小男孩,乌黑的小圆头,一脸稚气,带着些许好奇和调皮,虎头虎脑,甚是可爱,看起来不太害羞,也不是太怕我,于是我也半弯下身,与他打招呼。那男孩看了我一会,转身叫道:“走,去我家吃西瓜!”那群小孩顿时又欢呼雀跃起来,小男孩走到我身边,抬头说“您也去呀”。
到了小孩子家,却是没有大人在家的。那小男孩如同真正的主人一般,给各位客人分着西瓜。等吃完了瓜,孩子们就散了,那小男孩像模像样地拿着本书坐在竹床上看起来,我一瞧:《上下五千年》,插画版的,我转到竹床另一边在看那内容,右边那幅插画画的是“扪虱而谈”,那小男孩突然抬头对我说“这个王什么长大了肯定是个大英雄!你看这年轻人一点都不怕这个大将军!”是呀,这位年轻人长大了可是“身盖诸葛第一人啊”。“那你想不想长大了当大英雄啊?”“恩,我很佩服这个人!”我让那小男孩带我到另一个村口,一路上这小男孩碰到谁都要叫上一声,甚是乖巧。
等和他告了别,我继续往北行进,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水田,点缀其中的池塘湖泊,甚是宁静安详。直到走到一个岔路口,才遇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一米七的个头,一头短发,眼里带着一丝桀骜,一点不屑,只是嘴角边刚探出头的胡须,和时不时露出的稚气未脱的神态都告知我,这是个正处青春叛逆的少年男孩。他跟我说一条路往北打个弯还是在平原里绕,没意思,往西北会到一个全是山的地方,他还没见过山的样子,想去看看。于是,我和这少年结伴往西北方向走去。
往西北去,河水渐小,湖泊也消失了,不见了水稻田,却可眺望那风吹之下成熟的麦浪逐至天际,慢慢的会有丘陵凸起在地面上,地势渐渐抬升,天气也似乎渐渐恶劣起来,时不时会碰到一阵冰雹,一股疾风,但也谈不上多险恶。一路聊天,才知这少年并不像表面那般桀骜,反倒甚是豪气,可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他并不喜欢萧峰郭靖之流,却最喜杨过,按他的说法,金庸人物都没什么趣味,个个都正气凛然,太多负担,倒是杨过才是真正地不屑别人的眼光,连自己的师傅都敢喜欢的了。我想想,喜欢杨过倒也是符合现在年纪的他,有着与全天下为敌的勇气。
等到走到一个山垭口,我们才发现,之前的丘陵却是高大山脉的余脉,这儿有两条路,一条往大山深处去,直入天际,还有一条是转向正北,听人说那里有一个满是戈壁的盆地,还会有些许的绿洲城市零星散落其间,那里有传说中的沙城,辽阔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神圣的雪山,那少年刚刚实现了自己看看大山的愿望,满是期待转道向北,去追寻“大漠孤烟直”的世界。
我,却是选择向西入山。爬到半山腰,突起大雨,风势强劲,迷蒙中看稍远处一人躲入道边一小亭,我也快步上走进亭子,这才发现这男子甚是强壮,长而硬的头发,一直拖到颈部,满脸的络腮胡子又黑又密,一身黑色的装扮,背个黑包,望着天边,见我进来,只是侧过半个脸,轻轻扫了我一眼,眼中的那股凌厉穿过镜子剜在我身上,很是冷漠。我朝他点点头,走到另一边倚栏远眺。两人立于亭中默默无语,雨势稍小,我两几乎是同时迈出亭子起步,我问道你要入山?他点点头,也不答话,继续往上走,我也不愿意落到了后面,紧紧地跟着他。
为了缓和这尴尬的气氛,我时不时和他聊几句,他还是爱理不理的搭几句。过了好久,他停下来,转身从背包里拿出件蓝色的户外衣递过来,我一阵疑惑,他不耐烦的解释山上会冷,穿上就是了。我看看他的全身墨色装扮,试着开玩笑,问道怎么不是一件黑色的户外呀,他眼里闪烁了下,抬头朝着西南方向望去,答道“大山深处有个岩城,那个城市全建在山上,很美。”“我没听过,结伴一起去?”他没答话,算是同意。至此,两人在山里赶路,渐渐熟络,这汉子虽是长相粗野,倒还不是大恶之人,有时甚至会露出些许豪气仰天长笑,只是那笑容相比于之前的少年却是有所掩饰。只是他熟读《三国》,却最喜曹操,不免受其一些影响。知与他不能太过深入,只能停留在纸面敷衍。
山里的天气多变,时不时会遇到些许危险,不过好在他似乎对此山路颇为熟悉,而我之前也有登山,体力尚够,多日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岩城——这座建在山上的城市,站在城市外围的高处望去,这城市极其具有立体感,在我们的侧身脚下,是唯一一条进城的道路,如同一条龙身的缓坡远远地伸至城中,呈现出一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景象。“你知道吗,这儿的人称这条路为龙脊坡,进去的人都不想出来了,谁愿意踩着龙的背进去了还想再踩着出来呢?”他看着这座城,长叹道,面色也变得柔和起来,眼里也似乎多了一些温柔,他怔怔的看了会儿,扭头对我说假若你不进城,东南有一条出山的路可以到河城,那也是个大城,水陆交汇之所,甚是方便,去哪儿都可以。再向我道了保重,便大步流星向龙脊坡奔去。我心中也道一声珍重,便往东南方向行去。
行至半路上,突遇山体滑坡,山崖上的大石块一个个砸下来,我躲着往前冲,却还是被一个大石块压在了我身上,瞬间整个人难以呼吸,身体逐渐麻木而失去知觉……
哇呀一声,我从梦中挣扎着醒过来,全身惊出一身冷汗,趴着睡导致整个人呼吸都不顺畅,肩肘也麻木了我看看时间,已是半夜一点多,吁了一口气,翻了个身却是又沉沉睡去。
这时,本感觉甚是燥热的我却逐渐感觉到一股凉意,原来我站在了一个葡萄架下,只见一个小男孩和一个老爷爷坐在那下象棋,那男孩却是我之前见的那个,他摆好了自己的棋子,然后对着对面的老爷爷叫道“爹爹,你得让我车马炮呀”,边说边站在板凳上伸手去拿老爷子的右侧的让子,那老爷子只是哈哈大笑,说道“那是不是我先走呀?”小男孩一扬头,自信满满地道“可以的,来吧”“好嘞,开始啦”老爷子拿起剩下的那个炮往中间卒字后面一摆,“当头炮”“呀,我马来罩”。
不一会儿,两人就在棋盘上你来我往的走起子儿来,那老爷子是陪着小男孩玩儿,只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并不杀伤,只求保存实力,拖长下棋时间,小男孩倒也是谨慎,一步一步有板有眼走着,两人玩的不亦乐乎,我也沉浸在这可爱的下法中。
可渐渐的,棋盘上战局氛围发生了变化,那男孩子的攻击逐渐多起来,又是吃卒又是下车,很是有一番投鞭断流的气势,老爷子这边阵势依旧保持的很牢固,只是外围的一些虾兵蟹将受到了损失,并不碍大局。我有点惊讶,这小男孩怎的变得如此急躁,贸然发起了攻势。
我抬头看那小男孩,却发现坐在那的却是那十几岁的少年,他紧缩眉头,抿着嘴唇,阳光下可以看到嘴唇上略带卷曲的绒须,他两眼紧盯棋盘,两只手撑在自己的膝盖上,整个身子紧绷成一个弓字形,如同一个盯上猎物的猎豹,浑身散发出一股攻击性。我心中泛起一阵熟悉的感觉,这念头在心中却是若隐若现,只是抓不住,我摇摇头,又低头去看战局。那少年的棋招只是看起来声势浩大,并未得到实质效果。
就这样,两人在老爷子的防守阵地上,不伤根本的你攻我防。数十招之后,战局又变。那少年的招数渐渐稳重,攻击不再如之前那么具有爆发性,可是每一招却是有了源源不断的后招,恍若之间有种环环相扣的感觉,而且每一步棋都凌厉异常,极其具有杀伤性,恍若时间似乎是看到金戈铁马的情形,架双重炮,连环马,长短车……眼看老爷子本方阵地险象环生,尽然隐隐有了不支之象。我心中诧异,抬头看那少年,却发现又变成是那披长发满脸络腮胡子的男子,身沉肉大的他坐在那,一种压迫感铺面而来,他的眼里没有之前那少年显而易见的狂热和攻击性,只是在下子的时候你可以依稀感觉到他冷漠的表情下隐藏的倔强和野心,就如同有一颗小火苗扑腾扑腾的在那儿跳动一番。我看着男子,惊了惊,那种熟悉感越来越强烈,却仍是有许多杂线交织在心头,烦闷不已,我深呼吸口气,平复了下情绪,低头去看那棋局,已经是到了关键之战了。
老爷子下棋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有时候要思考个几分钟才能落子,那胡须男子却是乘势狂攻,似乎是要宜将剩勇追穷寇,下子的速度并没有慢下来,招招果断,攻势一波接一波,似乎是胜券在握。可我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但具体是什么却把握不住。就这样,在两人厮杀速度虽然降了下来,但整个气氛却是更显紧张与沉重,我紧紧地盯着棋局,冥思苦想,怎样才能挽救颓势,可是却有着强烈的无力感。
果然,老爷子在支撑了很久之后,终于下了一步大失水准的棋,我长叹一声,想到老爷子还是年纪大了,支撑不了持久战啊,面对这种机会,那胡须男子怎会放过?我扭头看那胡须男子,他看着老爷子下的这步棋,脸上先是闪过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接着却是有着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一种欣喜与狂热在他的眼角一闪而过,他拿起己方的一个子重重地拍在了老爷子的本方,那种胜券在握的感觉可能是令人着迷的吧。突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难道不安全?不会的不会的,老爷子的棋已是死局了,断然救不活的。
可是,接下来的几步却并没有如同我们想像的那样发生,老爷子在看似危险的局面下,用残阵拖住了对方大量本方攻过来的棋子后,虎口拔牙,偷袭敌阵得手,逆转取胜。老爷子几手之间反转局势,让我目瞪口呆,我看看那胡须男子也是呆坐在那,一脸不敢相信,一脸不甘心,双手紧紧握成一个拳头,可以看到手指间用力所积聚的红潮,他只是坐在那里默不作声,整个气氛确实异常压抑。老爷子叹了口气,拾起膝间的拐杖慢慢用力撑着站起来,看着这棋局,缓缓说道“太想胜却是会导致大败的啊,要想胜,先立于不败,太急了,太急了,”老爷子慢慢转身,像是对着我这个方向呢喃到:“我家孙子是一生拜服王景略的呀!”这句话却是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我心头,两耳间有金石相撞之声。那还在低头研究棋局的胡须男子听到老爷子这句话,整个身子却是微微震动了下,只是他低着头,看不见他什么表情。
这时,一阵凉风吹来,抚到我脸上,我慢慢睁开眼,看窗外,却已是清晨。
———————————————————————————————————————
日若有所思,夜即有所梦!不识梦中悲欢事,却道俗世生为谁?
长而臭的梦境记载,胜在真实!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不在于讲道理,而在于提醒大家一个科学的事实:“趴着睡果然是会做梦的”!
梦于甲午年辛未月壬寅日夜,记于癸卯日
这是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记录下来是为了在这人生的低谷给自己念想。我知道您即使是在天堂,也会指引我走出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