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之——做戏者说
章含之的名字和乔冠华联系在一起,是上个世纪大家都熟知的事情,而我知道章含之却是因为陈凯歌和洪晃,因为子一辈的炒作,所以翻起了父一辈的往事。本来以为乔冠华的世界只能被章含之所描述,前两天看到他女儿出书,讲这位外交官和他第一任夫人的故事,名字很鲜亮——《我的父亲母亲》,才让我对这位名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该书作者的语气很平静、叙述很实证。大概和她自幼接受的教育有关,她用慎重的语言风格介绍了乔冠华和他的第一任夫人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贡献,也让我记住了这样一个名字:龚澎。和那个时代所有的有能力的革命女性一样,既耀眼,又低调。
传记在新浪读书频道上没有连载完,出于好奇我又找到了章含之的类似自传的文字,与前者极为实证的文字相比,章含之运用了时空交错和意识流的写法,造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蒙太奇的手法,甚至有些梦幻,在这梦幻一样的文笔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毛主席和冠华,似乎是对她一生命运影响最大的人。
我读完后开始怀疑章含之本人的实际能力,虽然她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有作为一位外交人员的资质,从她自己处理问题的一些方式来看,与其说她有斡旋事态的能力,不如说这是一种表演人格更为恰当——而且在文革时代众生表演的岁月里,她可能只是一时的红星。我的理由有三,第一,她与章士钊的关系,章士钊是一位能给她生命历程镀上很多光环的人——虽然章士钊并不是她的有血缘关系的父亲,而且据她前夫洪君彦(即洪晃的生父)披露,章含之的母亲是上海滩一位交际花,这种真实和她渴望的身份相比,其落差会加剧她表演的心理。而且她在文字中多次提到的“毛主席”三个字,即给了人一种她政治立场的暗示,同时也算一面盾牌吧,在那个时代里,许多人需要躲在盾牌背后,才能更从容地更换面具。其二是他前夫洪君彦的文章,对他们这段二十多年的婚姻,更多流露出的是心酸:甚至含蓄谴责了前妻的人品,孰是孰非,外人无须过多关注别人家事,但从洪君彦自己的描述中,章的表演人格却是显露无遗。
第三就是她自己对和乔冠华婚姻关系的渲染,书中不惜笔墨描写了他们生活的很多细节,包括乔对这位比自己小二十二岁的妻子的依恋,他们之间的爱情,如果时间没有错误,乔与她婚姻的红线,是在他第一任夫人尚健在的时候就暗自潜伏的,这种说法恐怕对死者不公,难怪后来乔与他前妻的子女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糟糕。而且章后来又描写自己如何珍爱丈夫的骨灰,如何要死生契阔之类的话语,这样显然是有独占一个男人之嫌,所以我能理解为何乔的子女为何要在多年后出书,表明介绍自己的生母,免得乔这位名人的光环只是被他这位第二任妻子牢牢把持着。
章含之的光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用今天的观点讲,完全是“炒作效应”,或曰“名人效应”,最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女儿洪晃,一边鼓动父亲站出来同母亲一辩高下,另一方面也不时借“炒作”光环给自己增添些色彩,不过她是以炒作前夫出名,这点同她的母亲相比,孰高孰低,见者自明。
该书作者的语气很平静、叙述很实证。大概和她自幼接受的教育有关,她用慎重的语言风格介绍了乔冠华和他的第一任夫人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贡献,也让我记住了这样一个名字:龚澎。和那个时代所有的有能力的革命女性一样,既耀眼,又低调。
传记在新浪读书频道上没有连载完,出于好奇我又找到了章含之的类似自传的文字,与前者极为实证的文字相比,章含之运用了时空交错和意识流的写法,造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蒙太奇的手法,甚至有些梦幻,在这梦幻一样的文笔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毛主席和冠华,似乎是对她一生命运影响最大的人。
我读完后开始怀疑章含之本人的实际能力,虽然她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有作为一位外交人员的资质,从她自己处理问题的一些方式来看,与其说她有斡旋事态的能力,不如说这是一种表演人格更为恰当——而且在文革时代众生表演的岁月里,她可能只是一时的红星。我的理由有三,第一,她与章士钊的关系,章士钊是一位能给她生命历程镀上很多光环的人——虽然章士钊并不是她的有血缘关系的父亲,而且据她前夫洪君彦(即洪晃的生父)披露,章含之的母亲是上海滩一位交际花,这种真实和她渴望的身份相比,其落差会加剧她表演的心理。而且她在文字中多次提到的“毛主席”三个字,即给了人一种她政治立场的暗示,同时也算一面盾牌吧,在那个时代里,许多人需要躲在盾牌背后,才能更从容地更换面具。其二是他前夫洪君彦的文章,对他们这段二十多年的婚姻,更多流露出的是心酸:甚至含蓄谴责了前妻的人品,孰是孰非,外人无须过多关注别人家事,但从洪君彦自己的描述中,章的表演人格却是显露无遗。
第三就是她自己对和乔冠华婚姻关系的渲染,书中不惜笔墨描写了他们生活的很多细节,包括乔对这位比自己小二十二岁的妻子的依恋,他们之间的爱情,如果时间没有错误,乔与她婚姻的红线,是在他第一任夫人尚健在的时候就暗自潜伏的,这种说法恐怕对死者不公,难怪后来乔与他前妻的子女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糟糕。而且章后来又描写自己如何珍爱丈夫的骨灰,如何要死生契阔之类的话语,这样显然是有独占一个男人之嫌,所以我能理解为何乔的子女为何要在多年后出书,表明介绍自己的生母,免得乔这位名人的光环只是被他这位第二任妻子牢牢把持着。
章含之的光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用今天的观点讲,完全是“炒作效应”,或曰“名人效应”,最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女儿洪晃,一边鼓动父亲站出来同母亲一辩高下,另一方面也不时借“炒作”光环给自己增添些色彩,不过她是以炒作前夫出名,这点同她的母亲相比,孰高孰低,见者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