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不要发脾气
周六,天气非常闷热。爸爸从饭店买了两个菜;奶奶还做了一个菜。
终于要开饭了,宝宝积极主动地坐到了餐椅上,一反这几天熬苦夏而不好好吃饭的状态。焦急地等待,等来的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全是凉菜,而且大都不好嚼;其中一个拌有黄瓜丝,以前还是比较受她的欢迎的,通常她可以就着它、和着肉松吃下一碗米饭。可是,更糟的事情还在后面。
宝宝有些不痛快,尤其不喜欢摆在她面前的那两盘菜,看起来倒了她的胃口。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里,便用勺子指着它们说:“我不吃这个!”我告诉她:不吃也没关系,妈妈没要求你吃这个,你可以吃黄瓜。可是,她仍然坚持抗议:“我不吃这个!”
所以,第一条定律:要准备宝宝喜欢吃的菜;即使没有,也不要把特别不受她待见的菜摆在她面前。
气氛有些尴尬了,爸爸的脸色和语气都严肃起来:“有什么吃什么!不吃就下来!”
宝宝觉得既委屈又害怕,倔强的脾气一上来,也对着干:“我要下来!”于是就只好把她弄下来了。
所以,第二条定律:居高临下的强势态度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小孩子也是吃软不吃硬的。
她在一旁晃晃悠悠,内心的不安和烦躁没有发泄出来,非要妈妈也不吃饭,陪着她玩。我不答应,她就爬到我身上来。趁势喂了一口黄瓜给她吃。她没有拒绝。于是我又把她放回了餐椅上,让她自己吃。
可是,她不同意,要妈妈继续喂她。我不答应;她也坚决不动勺子。于是气氛再度陷入尴尬。
所以,第三条定律:不要急于求成。她靠近我,而且没有拒绝我喂给她吃,这就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台阶下,我们也应该给她一个台阶,至少不要以为她那么快就恢复心平气和、可以严厉以待了。
爸爸终于忍无可忍地发火了,小吼了几句。宝宝再次下了餐椅,拉着妈妈去卧室。往常我不会迁就她这么干,一定是自己吃完以后再陪她,哪怕是快快地吃完也好。但这次我还是去安慰了她。因为我觉得这一次孩子并没有什么错。
我再次回到餐桌,边吃边对爸爸说:“这三盘菜确实都不适合她吃。你为什么不买一份她喜欢吃的菜?”“那里的凉菜都不适合她。”“那就买一份适合她的热菜。”“全是凉菜,没有热菜。”“既然没有为她准备适合她吃的,那她就没有什么可责怪的,对吗?”“可是她以前也吃黄瓜的。。。。”虽然爸爸还在争辩,但说到这里时,底气和怒气已经消失殆尽——即使她愿意吃黄瓜,但是,难道在一道凉菜里可以挑出来一些黄瓜丝给小朋友吃,大人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期待她吃得很高兴吗?“你希望把她培养成有什么吃什么,但是,一来她本身就是个比较敏感的孩子;二来,你买凉菜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买而不是有什么买什么?所以,她挑是正常的。”
爸爸平静下来,也许心里还有一些愧意,觉得刚才发脾气有些过分。
最后,爸爸妈妈一起带她出去吃了一份她喜欢的Subway金枪鱼三明治。
爸爸有些担心:以后她会不会故意不好好吃饭、等着出去吃三明治?
妈妈给爸爸宽心,不会的。一来,总的来说宝宝是很乖的孩子,不会无理取闹,只要肚子饿了、又有比较喜欢的饭菜等着她,她就会主动地把自己喂饱。二来,小孩子对于一种食物的喜爱,既是执著的又是短暂的,执著的是她可以连续好几顿都吃这个;而执著的结果就是很快会厌烦它。。。。而且三明治也算不上垃圾食品;再说营养是否全面也不是按顿来计算的,只要一个星期总体上吃的还算均衡,就不至于营养不良。。。。
这不,第二天,周日,宝宝吃的还不错,玉米、豆角、胡萝卜、米饭,样样都吃了,而且很香很满足的样子。
终于要开饭了,宝宝积极主动地坐到了餐椅上,一反这几天熬苦夏而不好好吃饭的状态。焦急地等待,等来的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全是凉菜,而且大都不好嚼;其中一个拌有黄瓜丝,以前还是比较受她的欢迎的,通常她可以就着它、和着肉松吃下一碗米饭。可是,更糟的事情还在后面。
宝宝有些不痛快,尤其不喜欢摆在她面前的那两盘菜,看起来倒了她的胃口。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里,便用勺子指着它们说:“我不吃这个!”我告诉她:不吃也没关系,妈妈没要求你吃这个,你可以吃黄瓜。可是,她仍然坚持抗议:“我不吃这个!”
所以,第一条定律:要准备宝宝喜欢吃的菜;即使没有,也不要把特别不受她待见的菜摆在她面前。
气氛有些尴尬了,爸爸的脸色和语气都严肃起来:“有什么吃什么!不吃就下来!”
宝宝觉得既委屈又害怕,倔强的脾气一上来,也对着干:“我要下来!”于是就只好把她弄下来了。
所以,第二条定律:居高临下的强势态度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小孩子也是吃软不吃硬的。
她在一旁晃晃悠悠,内心的不安和烦躁没有发泄出来,非要妈妈也不吃饭,陪着她玩。我不答应,她就爬到我身上来。趁势喂了一口黄瓜给她吃。她没有拒绝。于是我又把她放回了餐椅上,让她自己吃。
可是,她不同意,要妈妈继续喂她。我不答应;她也坚决不动勺子。于是气氛再度陷入尴尬。
所以,第三条定律:不要急于求成。她靠近我,而且没有拒绝我喂给她吃,这就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台阶下,我们也应该给她一个台阶,至少不要以为她那么快就恢复心平气和、可以严厉以待了。
爸爸终于忍无可忍地发火了,小吼了几句。宝宝再次下了餐椅,拉着妈妈去卧室。往常我不会迁就她这么干,一定是自己吃完以后再陪她,哪怕是快快地吃完也好。但这次我还是去安慰了她。因为我觉得这一次孩子并没有什么错。
我再次回到餐桌,边吃边对爸爸说:“这三盘菜确实都不适合她吃。你为什么不买一份她喜欢吃的菜?”“那里的凉菜都不适合她。”“那就买一份适合她的热菜。”“全是凉菜,没有热菜。”“既然没有为她准备适合她吃的,那她就没有什么可责怪的,对吗?”“可是她以前也吃黄瓜的。。。。”虽然爸爸还在争辩,但说到这里时,底气和怒气已经消失殆尽——即使她愿意吃黄瓜,但是,难道在一道凉菜里可以挑出来一些黄瓜丝给小朋友吃,大人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期待她吃得很高兴吗?“你希望把她培养成有什么吃什么,但是,一来她本身就是个比较敏感的孩子;二来,你买凉菜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买而不是有什么买什么?所以,她挑是正常的。”
爸爸平静下来,也许心里还有一些愧意,觉得刚才发脾气有些过分。
最后,爸爸妈妈一起带她出去吃了一份她喜欢的Subway金枪鱼三明治。
爸爸有些担心:以后她会不会故意不好好吃饭、等着出去吃三明治?
妈妈给爸爸宽心,不会的。一来,总的来说宝宝是很乖的孩子,不会无理取闹,只要肚子饿了、又有比较喜欢的饭菜等着她,她就会主动地把自己喂饱。二来,小孩子对于一种食物的喜爱,既是执著的又是短暂的,执著的是她可以连续好几顿都吃这个;而执著的结果就是很快会厌烦它。。。。而且三明治也算不上垃圾食品;再说营养是否全面也不是按顿来计算的,只要一个星期总体上吃的还算均衡,就不至于营养不良。。。。
这不,第二天,周日,宝宝吃的还不错,玉米、豆角、胡萝卜、米饭,样样都吃了,而且很香很满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