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的7月3日夜
我九岁失明后,
最渴望得到的是一台有短波功能的收音机,
它对于我意味着重返人间的道路;
飘在北京,
我最向往拥有一台具备语音提示功能的能自由阅读和写作的电脑,
这样才能更个人更隐私的与世界交谈。
现在,我用电脑写下这些文字:
我想发起一个帮助贫困盲童的计划,
寻找那些经济窘困的盲童,
为他们购买读书机、乐器、mp3,
我无法承诺为某个盲童带来一生的幸福,
这个计划只是一声遥远的召唤,
就像你不能送一个迷路的盲人回家,
但可以找一根干净光滑的盲杖,
交到他手中,路边的树、垃圾箱、
风吹的方向、狗叫声、晚炊的香气,
会引导他一路找回家门。
欢迎提供您身边的贫困盲童的信息
我们的邮箱是
mangtong1015@126.com
——周云蓬
周云蓬的7月3日夜
09年,民谣歌手周云蓬发起了一个帮助贫困盲童的计划。目的是为那些家境贫困的失明孩子,购买他们需要的乐器、mp3播放器、读书机。
通过他的邀请,众多民谣歌手一起无偿录制了一个民谣专辑,名字为《红色推土机》。
7月3日夜,《红色推土机》民谣专场在广州开启。
5:00
7月3日下午,周云蓬坐在喜窝酒吧靠窗的沙发上,脚边放着他的盲杖。这儿是广州水荫路115号,南方的阳光从落地窗照进来,酒吧里静悄悄的。“美好药店”的贝司手叶鹏罡也在,还有“五条人”乐队中的胡茂涛。过了一会儿,戴着圆眼镜的张玮玮走了进来,
他们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小娟身体不大好,没来,钟志刚也还没到。
晚上9点的《红色推土机》民谣专场改成10点半了,周云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诧异地“啊”了一声,然后上台去调音。吉他的音总有点儿不对劲,接着他沮丧地发现,一只9伏的变压器找不着了。
“用电池吧。”他说。叶鹏罡递给他一块电池,“我舔舔啊”,周云蓬说,然后就舔了一下:“有一点儿电。”
这时候他想起来,那个变压器可能丢在青岛。他在那儿给一个盲眼的小姑娘买了一台电子琴,自己玩了一会儿,就把变压器丢在那儿了。
那个小姑娘叫张娇娇,11岁,在青岛盲校读书。上个月周云蓬也在青岛,但是他没有去看她。
“我去看,也没什么可看的,都是听别人描述。他们(志愿者)去看,回来跟我说说就行。”周云蓬说。后来他在日志里写道:“青岛盲校11岁女生张娇娇住在山东平度县,家里困难,我们为他交纳了500元伙食费,给他买了一台电子琴,网友后勤(秦)子曰为他买了一台收音机;青岛盲校猪(朱)隽雨 12岁,家住青岛即墨县,姐妹俩都是盲童,并且智利(力)也有障碍,妈妈有精神疾病,全家只能靠爸爸种地,维持生活,我们给他交纳了500伙食费,后勤(秦)一台收音机,还买了一个会说话的布娃娃,希望别吓着他们.感谢学院书店和网友后勤(秦)子曰,还有青岛电视台的张玲李航,提供线索,送东西.”这是他用那台带语音功能的电脑写的,有很多错别字。
5点半,变压器的麻烦终于解决了,周云蓬把麦克拉近一点,开始试音:“duo,de,qi,di,ci,好,有效果了。”
“野孩子”的风琴手郭龙推门进来,拎着一袋外卖饭盒。他饿坏了,坐下来开始吃一碗面条。
周云蓬从台上下来,跟他们商量上台的顺序。
张玮玮说:“老周,你最后一个演。”
周云蓬又是诧异地“啊” 了一声:“我最后一个?”
郭龙板着脸凑过来:“你的配乐有鼓啊!联合国海牙乐队法,有鼓的最后一个。”
6:30
调音完毕,这帮人去附近的饭店吃饭。琴就扔在酒吧的沙发上。
周云蓬很愿意趁这个时候休息一下。7月2号晚上的飞机,之后就一直忙着调音,演出完了又要赶着去深圳。《红色推土机》在那里还有一个专场演出。这让他觉得有点疲惫。
从去年10月开始,周云蓬就在为《红色推土机》忙活。
2008年秋天,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找到周云蓬,说可以提供一笔一万块的经费,请他来做一个项目。
“你自己想,随便什么项目都成。”贾西津跟这个9岁失明的民谣歌手说。周云蓬想了想:“就做一个贫困盲童帮助计划吧。”
他给这个项目取名叫“音乐照亮生活”。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出版一个民谣专辑,专辑销售的全部收入将作为此计划的启动资金,购买mp3、乐器之类的物品,直接送到盲童手上。
他很快找到了两个盲童,一个6岁,在黑龙江,一个14岁,在哈尔滨,两人都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当年10月15日的国际盲人节,周云蓬在北京“江湖”酒吧演出,用收入给那个14岁的孩子买了MP3。它是专为盲人设计,能够阅读文本格式的电子书,操作系统也是语音提示。那个6岁的孩子,想要一件过冬的羽绒服。10月19日,在网友的帮助下,这些东西都快递出去了。周云蓬还把发票的照片放到网上。
与此同时,周云蓬开始给圈子里的朋友打电话、发短信和邮件,邀请他们加入专辑录制。这个计划受到了一致的支持。“江湖”酒吧演出的第二天,联系到的名单已经包括小河、王娟、小娟、白水、吴吞、钟立风、张玮玮、李志、刘东明、钟志刚和欢庆。
后来,苏阳、陆晨、叶尔波利、张佺、五条人等陆续加入进来,“新民谣”阵营最杰出的歌手几乎被一网打尽。
这些工作的进展都被周云蓬放在网上。
现在,这张专辑就静静地摆在喜窝酒吧门口,等待出售。
酒吧里只剩下两个人玩飞镖,服务生开始收拾场地。
天快黑了,演出还有4个小时。
8:30
天黑了。酒吧里沿着窗开了一溜红灯。
背着包的年轻人,牵着爱人的手或者孤身一人,在门外徘徊一阵,终于犹犹豫豫地进来了。
酒吧中间收拾出一片空地,只剩下两边的沙发的长椅。两个服务生扛来一摞一摞的塑料凳,摆了一半又忙着收起来。
年轻的服务生一次走到酒吧里的每个人面前,低声告诉他们,去门口买票。
原本60元的门票,因为小娟缺席,改成40块钱。门口喧闹了一阵,终于排起了长队。
周云蓬他们还没有来。
有人问服务生,摆门口的《红色推土机》多少钱一张?酒吧老板想了想:“60一张。”然后又说:“等周云蓬来再说吧。”
这摞CD是周云蓬从北京背过来的。3000张专辑,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他自己手上只剩下一两百张。
负责设计的魏籽说:“在独立音乐制品范围内,它绝对创下了最热销的记录。”
今年3月份,他开始为《红色推土机》做美术设计。魏籽在专辑内页中做了一个小房子,有五彩的屋顶,一打开就能看见。他觉得,这座小房子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童年记忆,“它们的安放之处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小房子。”
封面灰板上刻出一只眼睛的图案,与“音乐照亮生活”的主题呼应。
在此之前,专辑的录音工作已经完成了。陆晨在上海录的,与人乐队在杭州录的。拉萨有个叫噶玛德庆的12岁盲女孩儿,唱了一首藏语民歌《金山之上》,也是通过拉萨的志愿者,在当地找了免费的录音棚。各地录完了,汇集到北京,小河做后期处理。
最忙的一天是2008年11月13号,在陶然亭,曹操的录音棚。小娟、王娟、吕淑贤、张玮玮和郭龙,从下午开始,一直到晚上1点多才收场。周云蓬记得那一天小娟一直在笑,问她为什么笑,她说今天天晴了,而且走在街上,银杏树叶全都变黄了,非常美;郭龙来的时候骑了一个跨斗摩托,带着张玮玮和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乐器。
10:30
晚上10点多的时候,酒吧已经人满为患。拥挤在空场中的人们席地而坐,上台的是胡茂涛。“五条人”只来了他一个。
他唱的是海丰方言的民歌,之后是钟志刚。周云蓬坐在后台喝酒。
十点半,周云蓬在朋友的搀扶下上场了,他和钟志刚一起唱《月亮粑粑》。钟志刚抱着吉他,周云蓬穿着黑T恤,脚上一双墨绿色Crocs鞋,依然是长发,黑墨镜,端坐在台左边。台下一片安静,闪光灯啪啦啪啦。
小刚拨弦,周云蓬起头:“月光流在江水里……”
“哎,错了,寒星点点眨眼睛。”钟志刚认真地打断他。台下快活地大笑。
继续。
观众鼓掌,叫好。
接下来,他开始唱《失业者》。中间一段念白:“餐厅服务员,每月包吃包住300块钱;仓库保管员,每月包吃包住500块钱……”,然后他加了一句:“政府公务员,每月随便吃随便住,不知道多少钱。”
台下大笑。周云蓬的脸上也露出恶作剧式的的坏笑。
这样的场景,在4月的北京的专辑首发式上也出现过。在那两天,《红色推土机》卖出了250多张,这让老周非常高兴。在《红色推土机》推向岭南之后,他计划的下一站是青岛。
“我现在的努力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更多人关注盲童。”老周说。
在《盲人影院》和《黄金粥》之后,他又唱起改编版的《买房子》:“等到有一天,一平米房子涨到了四万万,你们都住在太空里,只有我住在地球上——整个儿地球都是我的。”
哄堂大笑加鼓掌。
他唱了《汶川汶川》,一首新歌:“人说,今年的汶川,满山的樱桃都熟了,却没有人来收割……勤劳的土地,请你不要再五谷丰登,因为土地上已经没有了他们。”
唱完《血染的风采》——这是第七首了,周云蓬准备下去,人群开始骚动:“老周,再来一个!”“唱《中国孩子》!”
于是他又坐下来,说,好久没唱《中国孩子》了。人们欢呼起来。
00:50
唱完,周云蓬从后门出去,张玮玮负责压轴,郭龙扛着一架手风琴给他伴奏。
周云蓬就坐在门口,听朋友聊天,说香港的唱片业,说民谣界的事儿。他不怎么说话,低着头,盲杖拄在手里,像是在倾听。薄薄的云层飘在天上,把城市的灯光反射回来,在他身边投下斑驳的树影。
“我得等这儿收场,给歌手们算账、收拾,还有卖唱片的事儿。”周云蓬说。
偶尔有人路过,眼尖的认出周云蓬,就挤过来,找他合影或者签名。
“老周,CD全卖完啦!”酒吧老板跟周云蓬打招呼,透着兴奋劲儿,“最佳民谣艺人,嘿!”
可是很快就发现,事情出了差错。
周云蓬背过来的30张专辑还放在酒吧吧台里面,卖掉的是另一批,快递过来的15张。
正这会儿,演出结束了,人流涌出来。张玮玮和郭龙也出来了。
“就现在卖吧。”有人出主意,接着就吆喝起来:“还有30张《红色推土机》,每张都签名!”
一帮年轻人围过来,张玮玮和郭龙他们赶紧维持秩序。
不知道谁递过来一支签字笔,周云蓬摸索着,歪歪扭扭在专辑封面上签下一个“云”字。
按照惯例,这些销售收入和将来的支出,都会被他一笔笔公布在网上。
人潮散尽。周云蓬和朋友算清了演出的收入,拄着盲杖慢慢走出去。
夜深了,马路空空荡荡,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最渴望得到的是一台有短波功能的收音机,
它对于我意味着重返人间的道路;
飘在北京,
我最向往拥有一台具备语音提示功能的能自由阅读和写作的电脑,
这样才能更个人更隐私的与世界交谈。
现在,我用电脑写下这些文字:
我想发起一个帮助贫困盲童的计划,
寻找那些经济窘困的盲童,
为他们购买读书机、乐器、mp3,
我无法承诺为某个盲童带来一生的幸福,
这个计划只是一声遥远的召唤,
就像你不能送一个迷路的盲人回家,
但可以找一根干净光滑的盲杖,
交到他手中,路边的树、垃圾箱、
风吹的方向、狗叫声、晚炊的香气,
会引导他一路找回家门。
欢迎提供您身边的贫困盲童的信息
我们的邮箱是
mangtong1015@126.com
——周云蓬
周云蓬的7月3日夜
09年,民谣歌手周云蓬发起了一个帮助贫困盲童的计划。目的是为那些家境贫困的失明孩子,购买他们需要的乐器、mp3播放器、读书机。
通过他的邀请,众多民谣歌手一起无偿录制了一个民谣专辑,名字为《红色推土机》。
7月3日夜,《红色推土机》民谣专场在广州开启。
5:00
7月3日下午,周云蓬坐在喜窝酒吧靠窗的沙发上,脚边放着他的盲杖。这儿是广州水荫路115号,南方的阳光从落地窗照进来,酒吧里静悄悄的。“美好药店”的贝司手叶鹏罡也在,还有“五条人”乐队中的胡茂涛。过了一会儿,戴着圆眼镜的张玮玮走了进来,
他们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小娟身体不大好,没来,钟志刚也还没到。
晚上9点的《红色推土机》民谣专场改成10点半了,周云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诧异地“啊”了一声,然后上台去调音。吉他的音总有点儿不对劲,接着他沮丧地发现,一只9伏的变压器找不着了。
“用电池吧。”他说。叶鹏罡递给他一块电池,“我舔舔啊”,周云蓬说,然后就舔了一下:“有一点儿电。”
这时候他想起来,那个变压器可能丢在青岛。他在那儿给一个盲眼的小姑娘买了一台电子琴,自己玩了一会儿,就把变压器丢在那儿了。
那个小姑娘叫张娇娇,11岁,在青岛盲校读书。上个月周云蓬也在青岛,但是他没有去看她。
“我去看,也没什么可看的,都是听别人描述。他们(志愿者)去看,回来跟我说说就行。”周云蓬说。后来他在日志里写道:“青岛盲校11岁女生张娇娇住在山东平度县,家里困难,我们为他交纳了500元伙食费,给他买了一台电子琴,网友后勤(秦)子曰为他买了一台收音机;青岛盲校猪(朱)隽雨 12岁,家住青岛即墨县,姐妹俩都是盲童,并且智利(力)也有障碍,妈妈有精神疾病,全家只能靠爸爸种地,维持生活,我们给他交纳了500伙食费,后勤(秦)一台收音机,还买了一个会说话的布娃娃,希望别吓着他们.感谢学院书店和网友后勤(秦)子曰,还有青岛电视台的张玲李航,提供线索,送东西.”这是他用那台带语音功能的电脑写的,有很多错别字。
5点半,变压器的麻烦终于解决了,周云蓬把麦克拉近一点,开始试音:“duo,de,qi,di,ci,好,有效果了。”
“野孩子”的风琴手郭龙推门进来,拎着一袋外卖饭盒。他饿坏了,坐下来开始吃一碗面条。
周云蓬从台上下来,跟他们商量上台的顺序。
张玮玮说:“老周,你最后一个演。”
周云蓬又是诧异地“啊” 了一声:“我最后一个?”
郭龙板着脸凑过来:“你的配乐有鼓啊!联合国海牙乐队法,有鼓的最后一个。”
6:30
调音完毕,这帮人去附近的饭店吃饭。琴就扔在酒吧的沙发上。
周云蓬很愿意趁这个时候休息一下。7月2号晚上的飞机,之后就一直忙着调音,演出完了又要赶着去深圳。《红色推土机》在那里还有一个专场演出。这让他觉得有点疲惫。
从去年10月开始,周云蓬就在为《红色推土机》忙活。
2008年秋天,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找到周云蓬,说可以提供一笔一万块的经费,请他来做一个项目。
“你自己想,随便什么项目都成。”贾西津跟这个9岁失明的民谣歌手说。周云蓬想了想:“就做一个贫困盲童帮助计划吧。”
他给这个项目取名叫“音乐照亮生活”。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出版一个民谣专辑,专辑销售的全部收入将作为此计划的启动资金,购买mp3、乐器之类的物品,直接送到盲童手上。
他很快找到了两个盲童,一个6岁,在黑龙江,一个14岁,在哈尔滨,两人都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当年10月15日的国际盲人节,周云蓬在北京“江湖”酒吧演出,用收入给那个14岁的孩子买了MP3。它是专为盲人设计,能够阅读文本格式的电子书,操作系统也是语音提示。那个6岁的孩子,想要一件过冬的羽绒服。10月19日,在网友的帮助下,这些东西都快递出去了。周云蓬还把发票的照片放到网上。
与此同时,周云蓬开始给圈子里的朋友打电话、发短信和邮件,邀请他们加入专辑录制。这个计划受到了一致的支持。“江湖”酒吧演出的第二天,联系到的名单已经包括小河、王娟、小娟、白水、吴吞、钟立风、张玮玮、李志、刘东明、钟志刚和欢庆。
后来,苏阳、陆晨、叶尔波利、张佺、五条人等陆续加入进来,“新民谣”阵营最杰出的歌手几乎被一网打尽。
这些工作的进展都被周云蓬放在网上。
现在,这张专辑就静静地摆在喜窝酒吧门口,等待出售。
酒吧里只剩下两个人玩飞镖,服务生开始收拾场地。
天快黑了,演出还有4个小时。
8:30
天黑了。酒吧里沿着窗开了一溜红灯。
背着包的年轻人,牵着爱人的手或者孤身一人,在门外徘徊一阵,终于犹犹豫豫地进来了。
酒吧中间收拾出一片空地,只剩下两边的沙发的长椅。两个服务生扛来一摞一摞的塑料凳,摆了一半又忙着收起来。
年轻的服务生一次走到酒吧里的每个人面前,低声告诉他们,去门口买票。
原本60元的门票,因为小娟缺席,改成40块钱。门口喧闹了一阵,终于排起了长队。
周云蓬他们还没有来。
有人问服务生,摆门口的《红色推土机》多少钱一张?酒吧老板想了想:“60一张。”然后又说:“等周云蓬来再说吧。”
这摞CD是周云蓬从北京背过来的。3000张专辑,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他自己手上只剩下一两百张。
负责设计的魏籽说:“在独立音乐制品范围内,它绝对创下了最热销的记录。”
今年3月份,他开始为《红色推土机》做美术设计。魏籽在专辑内页中做了一个小房子,有五彩的屋顶,一打开就能看见。他觉得,这座小房子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童年记忆,“它们的安放之处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小房子。”
封面灰板上刻出一只眼睛的图案,与“音乐照亮生活”的主题呼应。
在此之前,专辑的录音工作已经完成了。陆晨在上海录的,与人乐队在杭州录的。拉萨有个叫噶玛德庆的12岁盲女孩儿,唱了一首藏语民歌《金山之上》,也是通过拉萨的志愿者,在当地找了免费的录音棚。各地录完了,汇集到北京,小河做后期处理。
最忙的一天是2008年11月13号,在陶然亭,曹操的录音棚。小娟、王娟、吕淑贤、张玮玮和郭龙,从下午开始,一直到晚上1点多才收场。周云蓬记得那一天小娟一直在笑,问她为什么笑,她说今天天晴了,而且走在街上,银杏树叶全都变黄了,非常美;郭龙来的时候骑了一个跨斗摩托,带着张玮玮和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乐器。
10:30
晚上10点多的时候,酒吧已经人满为患。拥挤在空场中的人们席地而坐,上台的是胡茂涛。“五条人”只来了他一个。
他唱的是海丰方言的民歌,之后是钟志刚。周云蓬坐在后台喝酒。
十点半,周云蓬在朋友的搀扶下上场了,他和钟志刚一起唱《月亮粑粑》。钟志刚抱着吉他,周云蓬穿着黑T恤,脚上一双墨绿色Crocs鞋,依然是长发,黑墨镜,端坐在台左边。台下一片安静,闪光灯啪啦啪啦。
小刚拨弦,周云蓬起头:“月光流在江水里……”
“哎,错了,寒星点点眨眼睛。”钟志刚认真地打断他。台下快活地大笑。
继续。
观众鼓掌,叫好。
接下来,他开始唱《失业者》。中间一段念白:“餐厅服务员,每月包吃包住300块钱;仓库保管员,每月包吃包住500块钱……”,然后他加了一句:“政府公务员,每月随便吃随便住,不知道多少钱。”
台下大笑。周云蓬的脸上也露出恶作剧式的的坏笑。
这样的场景,在4月的北京的专辑首发式上也出现过。在那两天,《红色推土机》卖出了250多张,这让老周非常高兴。在《红色推土机》推向岭南之后,他计划的下一站是青岛。
“我现在的努力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更多人关注盲童。”老周说。
在《盲人影院》和《黄金粥》之后,他又唱起改编版的《买房子》:“等到有一天,一平米房子涨到了四万万,你们都住在太空里,只有我住在地球上——整个儿地球都是我的。”
哄堂大笑加鼓掌。
他唱了《汶川汶川》,一首新歌:“人说,今年的汶川,满山的樱桃都熟了,却没有人来收割……勤劳的土地,请你不要再五谷丰登,因为土地上已经没有了他们。”
唱完《血染的风采》——这是第七首了,周云蓬准备下去,人群开始骚动:“老周,再来一个!”“唱《中国孩子》!”
于是他又坐下来,说,好久没唱《中国孩子》了。人们欢呼起来。
00:50
唱完,周云蓬从后门出去,张玮玮负责压轴,郭龙扛着一架手风琴给他伴奏。
周云蓬就坐在门口,听朋友聊天,说香港的唱片业,说民谣界的事儿。他不怎么说话,低着头,盲杖拄在手里,像是在倾听。薄薄的云层飘在天上,把城市的灯光反射回来,在他身边投下斑驳的树影。
“我得等这儿收场,给歌手们算账、收拾,还有卖唱片的事儿。”周云蓬说。
偶尔有人路过,眼尖的认出周云蓬,就挤过来,找他合影或者签名。
“老周,CD全卖完啦!”酒吧老板跟周云蓬打招呼,透着兴奋劲儿,“最佳民谣艺人,嘿!”
可是很快就发现,事情出了差错。
周云蓬背过来的30张专辑还放在酒吧吧台里面,卖掉的是另一批,快递过来的15张。
正这会儿,演出结束了,人流涌出来。张玮玮和郭龙也出来了。
“就现在卖吧。”有人出主意,接着就吆喝起来:“还有30张《红色推土机》,每张都签名!”
一帮年轻人围过来,张玮玮和郭龙他们赶紧维持秩序。
不知道谁递过来一支签字笔,周云蓬摸索着,歪歪扭扭在专辑封面上签下一个“云”字。
按照惯例,这些销售收入和将来的支出,都会被他一笔笔公布在网上。
人潮散尽。周云蓬和朋友算清了演出的收入,拄着盲杖慢慢走出去。
夜深了,马路空空荡荡,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