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都是意淫派
写了篇新文章,挂豆瓣上以作存档。
晚上突然心有所感,想起“闷骚”这个词。从字面上来解释,闷骚闷骚,自然就是“闷闷地骚”,骚得不露痕迹,骚得没有观众;外表看上去木木呆呆,其实内心狂野、一肚子坏水。不过我近来修为大进,悟性有点提高,我觉得所谓“闷骚”,底子里就是“意淫”,闷骚者,其实就是意淫派。
清朝时有个大才子,叫李渔,有点文化的人都听过他的名字。李渔写了一部奇书,叫《闲情偶寄》,专讲些花花绿绿好玩的、最值得浪费生命的东西。李渔是不是现代小资的祖师爷,我没考证过不敢说,但当年小资概念最流行的时候,他被认为是小资精神的登峰造极者,是小资中的极品、妖孽,倒是众口同声。可能这么说还小觑了李先生,至少李先生从学问上讲,实在应该算是“生活情调学”的大宗师级人物。比如要讲吃,今天所谓的美食家在他面前都不值一提;要讲色,他大概可比上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那个神奇老中校。声色犬马,吃喝嫖赌他不仅会玩,还能玩出艺术和情调的花样来。可是我要说的是,李渔虽然在自己的书中俨然一代情色宗师模样,所有关于美女的知识,从眼睛鼻子嘴脚趾头,到姿态表情衣饰行坐,都研究得细致入骨,但据说他家娘子却是姿色平平,有点黑,有点瘦,甚至面上有几点麻子,论眉清目秀的程度恐怕还不及当年的凤姐(眉清目秀四字是及格线)。他四处带着去走穴的美女戏班子(成员都是他家的仆妾之类),真符合他自己所立的美女标准的,似乎一个也没有。所以李渔先生,宣讲什么闲情爱生活爱美女之类,其实也是意淫派,跟“闷骚”有缘。
唐朝时候有个李白,是个中国人都对他仰慕得很,跟看今天影视圈里的那些大帅哥大明星似的。其实李白也是一位闷骚者、意淫派。李白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这个就是意淫,李白其实活得很抑郁,他有很强的反社会心理,但发泄不出来,所以他又说“拔剑四顾心茫然”。拔剑四顾就是有杀心,但以他的智商当然知道,杀个把狗眼看人低的小人(小角色)之流,或者不入流的豪爷恶仆,都不值(这些人也未必跟他有什么切身的深仇大恨)。不说杀人是不是要偿命,至少杀了人要逃亡,这种代价,在他高傲的心看来,肯定是觉得不值,亏。所以这种买卖他不会做,虽然利器在手、杀心四溢,但不知道该杀谁,于是“心茫然”。
李白做的所有侠客梦,都是他的意淫,是他内心的“骚”。因闷得太深,发泄出来就特别夸张,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之类。
早年曾在《青泥莲花录》或是《扬州画舫录》这类青楼志里读到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有些人,家里娶了个黄脸婆,每周或每月敦伦一次,再偶尔跟朋友出去喝个花酒,嫖两个小妞,便飘飘然“自以为风流”。——浑然不知道或者意识到了却不敢承认,自己其实就是个“小底层”的处境,要权没权,要钱没钱,甚至要脸蛋没脸蛋,想要美女(美丽的女人),只能看A片、泡黄色网站。一场意淫,春梦了无痕。
破折号后面的话当然是我加的,古人没这么刻薄,只会含蓄地说“何其可笑可鄙”!至于如何才能当得起“风流”二字,作者没说,我读此书时虽抱憾不已,也无可奈何。我理解:房子买不上,或者买在六环八环外,车子要摇号,上路了须限号,去个医院要排队,小孩上学要交赞助费,见个屁大的领导要哈腰赔笑,这样的人,无论看上去多么牛逼,也一定当不得“风流”二字。有人说,我在市中心有好几套房子呢,腰包里还有十来张满血的银行卡,可称“风流”了吧?我觉得,还不是。制于人,制于势的,都当不得“风流”二字。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所有人中,活得不如意的,十人中占八九人);世间人不得“风流”者,十有九点九。现实如此绝望,那么怎么办呢?何以自处?我不知道,从历史上的经验来看,这“九点九”中,又有九点九的人选择了现实派:既然无可奈何,那就苛且行乐(既然被强不可避免,那就索性享受快感),好东西吃点是点、大小便宜占点是点。大文人苏轼就曾说,“丑妻恶妾胜空房”,既然注定你不得“风流”,那么丑点的老婆、脾气坏点的情人,也是好的,总比大龄剩男剩女的“寂寞空虚冷”要强。
至于余下的那一小撮,或者入了空门,或者入了杀人放火造反的道,比如陈胜。
晚上突然心有所感,想起“闷骚”这个词。从字面上来解释,闷骚闷骚,自然就是“闷闷地骚”,骚得不露痕迹,骚得没有观众;外表看上去木木呆呆,其实内心狂野、一肚子坏水。不过我近来修为大进,悟性有点提高,我觉得所谓“闷骚”,底子里就是“意淫”,闷骚者,其实就是意淫派。
清朝时有个大才子,叫李渔,有点文化的人都听过他的名字。李渔写了一部奇书,叫《闲情偶寄》,专讲些花花绿绿好玩的、最值得浪费生命的东西。李渔是不是现代小资的祖师爷,我没考证过不敢说,但当年小资概念最流行的时候,他被认为是小资精神的登峰造极者,是小资中的极品、妖孽,倒是众口同声。可能这么说还小觑了李先生,至少李先生从学问上讲,实在应该算是“生活情调学”的大宗师级人物。比如要讲吃,今天所谓的美食家在他面前都不值一提;要讲色,他大概可比上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那个神奇老中校。声色犬马,吃喝嫖赌他不仅会玩,还能玩出艺术和情调的花样来。可是我要说的是,李渔虽然在自己的书中俨然一代情色宗师模样,所有关于美女的知识,从眼睛鼻子嘴脚趾头,到姿态表情衣饰行坐,都研究得细致入骨,但据说他家娘子却是姿色平平,有点黑,有点瘦,甚至面上有几点麻子,论眉清目秀的程度恐怕还不及当年的凤姐(眉清目秀四字是及格线)。他四处带着去走穴的美女戏班子(成员都是他家的仆妾之类),真符合他自己所立的美女标准的,似乎一个也没有。所以李渔先生,宣讲什么闲情爱生活爱美女之类,其实也是意淫派,跟“闷骚”有缘。
唐朝时候有个李白,是个中国人都对他仰慕得很,跟看今天影视圈里的那些大帅哥大明星似的。其实李白也是一位闷骚者、意淫派。李白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这个就是意淫,李白其实活得很抑郁,他有很强的反社会心理,但发泄不出来,所以他又说“拔剑四顾心茫然”。拔剑四顾就是有杀心,但以他的智商当然知道,杀个把狗眼看人低的小人(小角色)之流,或者不入流的豪爷恶仆,都不值(这些人也未必跟他有什么切身的深仇大恨)。不说杀人是不是要偿命,至少杀了人要逃亡,这种代价,在他高傲的心看来,肯定是觉得不值,亏。所以这种买卖他不会做,虽然利器在手、杀心四溢,但不知道该杀谁,于是“心茫然”。
李白做的所有侠客梦,都是他的意淫,是他内心的“骚”。因闷得太深,发泄出来就特别夸张,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之类。
早年曾在《青泥莲花录》或是《扬州画舫录》这类青楼志里读到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有些人,家里娶了个黄脸婆,每周或每月敦伦一次,再偶尔跟朋友出去喝个花酒,嫖两个小妞,便飘飘然“自以为风流”。——浑然不知道或者意识到了却不敢承认,自己其实就是个“小底层”的处境,要权没权,要钱没钱,甚至要脸蛋没脸蛋,想要美女(美丽的女人),只能看A片、泡黄色网站。一场意淫,春梦了无痕。
破折号后面的话当然是我加的,古人没这么刻薄,只会含蓄地说“何其可笑可鄙”!至于如何才能当得起“风流”二字,作者没说,我读此书时虽抱憾不已,也无可奈何。我理解:房子买不上,或者买在六环八环外,车子要摇号,上路了须限号,去个医院要排队,小孩上学要交赞助费,见个屁大的领导要哈腰赔笑,这样的人,无论看上去多么牛逼,也一定当不得“风流”二字。有人说,我在市中心有好几套房子呢,腰包里还有十来张满血的银行卡,可称“风流”了吧?我觉得,还不是。制于人,制于势的,都当不得“风流”二字。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所有人中,活得不如意的,十人中占八九人);世间人不得“风流”者,十有九点九。现实如此绝望,那么怎么办呢?何以自处?我不知道,从历史上的经验来看,这“九点九”中,又有九点九的人选择了现实派:既然无可奈何,那就苛且行乐(既然被强不可避免,那就索性享受快感),好东西吃点是点、大小便宜占点是点。大文人苏轼就曾说,“丑妻恶妾胜空房”,既然注定你不得“风流”,那么丑点的老婆、脾气坏点的情人,也是好的,总比大龄剩男剩女的“寂寞空虚冷”要强。
至于余下的那一小撮,或者入了空门,或者入了杀人放火造反的道,比如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