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考之路
查看话题 >我的基层公务员笔记
前言 --------------------------------------------------------------------------------------------------------------- 还有一个月就是一年一度的省考了,很多人跑来向我“取经”,看着他们热切而期盼的眼神,我除了感慨万分,却连个完整的句子都说不出来。能说什么呢,说我工作了大半年就厌倦了?还是劝他们在考之前还是仔细想想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待在体制内? 就算说了又有谁会信呢,谁不知道公务员社会地位高,稳定又轻松啊。想想一年前的自己,每天待在出租屋内坚持复习十二三个小时,像打了鸡血似的,为的还不都是这些?可是怎么说呢,这东西和婚姻一样,也是个围城,里面有人想出去,外面有人想进来。我是个特别害怕一成不变的人,也特别害怕一眼就能看穿的人生。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有勇气、有资本的走出去,做想做的事情,过想过的生活。这也是我发帖的原因,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 2012年我大学即将毕业,当时的第一选择是找工作,因为我觉得与其在大学里在呆两年还不如早出去赚几年工作经验,到时候找准了工作方向可以再去进修,这样比起害怕找不到工作而去盲目考研要有效率的多。可是由于寝室里其他三位姑娘都选择了考研,她们整天起早贪黑的泡图书馆,那时各大公司的招聘还没有开始,我除了上课,就是在网上看看招聘信息之类的,相比之下我好像很闲的样子,于是在她们的唆使下我也开始准备考研。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我是个意志很不坚定的人。其实,我觉得一个人一无所有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也是我致命的一个缺点。想想后来的一系列事情都是由这个决定引起的,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由于我报的是本校的会计研究生,这在本科的时候还算是我的强项,所以当时的重心一直放在了英语和高数上,因为很有信心考上,所以等到校园招聘季来临时,自己也没怎么关注,一直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每天泡图书馆,感觉很是惬意。期间还喜欢上了复习总是见到的一个男生,已经大四的老女生又“青涩”了一把。那时也有同学选择考公务员,对此,我就两个字“呵呵”。因为从小就喜欢看新概念、看萌芽,看王小波,看韩寒的书,潜意识里就对体制机关之类的敬而远之。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考公务员,真是世事难料啊,这也提醒我们,永远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否则到最后你可能毫无选择。 研究生考试那天,高数考完之后,旁边的女同学突然毫无预警的大哭起来,我却感觉非常轻松,心想这次应该是十拿九稳了,可是在在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上,卷子一发下来我就傻眼了,题目全是之前被我归类为不会考的范围之列,我知道我完了。 果然高数考了将近一百四的我,专业课却没过百,面试的时候,导师对我只说了一句话“大意失荆州”,至此持续了大半年的考研以失败告终。这时已经是大四下学期了,企业的校园招聘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很多同学都去实习了,只有我不知道该干什么。我不敢面对同学,也不想回家见父母。考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居然失败了,这对我真是莫大的讽刺。所以,在知道结果的第三天,我就跑去厦门在一个叫曾厝垵的小村落当义工去了,说是义工其实就是换宿者。在那里,我认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眼界开阔了许多。知道人生不止考研一条路,也明白了我所遇到的挫折其实并不算什么。在厦门的一个多月,每天都很开心,没事就去厦大去鼓浪屿转转,晚上在一个叫柒月的小客栈里玩狼人游戏,夜深了就去深夜食堂吃东西聊天,现在想想这一切斗像梦境一般,美好却无法永存。虽然很不想回来,但是我也知道有些事终究是要面对。回到学校后,匆匆交了论文,便开始找工作。同学们都很友善,临近毕业,大家都很不舍,并没有对我表现出任何嘲笑之意,一切都是我想多了,所谓庸人自扰之即是如此。 找工作的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毕竟还是找到了,在一家私企做财务会计。这里想说一件事,就是在面试的时候,人事经理特地问了我的阴历生日,说是每个新近员工都要请人給算一下生辰八字,如果是和大老板相冲,条件再好也不会被录取。当时听了之后,心里很不屑,所以对这家企业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地方,只不过形势所迫,想骑驴找马罢了。工作后我现在北京的总公司实习了两个月,然后就被分到了南京的项目部,因为是新开工的项目所以平时工作量不是很大,我便开始着手找下一份工作。当时我的大学室友阿毛毕业后没有去工作而是选择在家一心一意的准备公务员考试,和她聊天时她让我陪她一起考,两个人也能交流一下,加之家里也想让我考回去,所以在12年10月份左右,我便开始了我的公务员备考之路。但那时还是没怎么当回事。看书的事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那一年的国考中行测加上申论总分才九十多分,惨不忍睹。可我并不在意,我在心里说下一次的省考我一定能考上,国考只是练笔而已。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大部分的时间我还是花在找工作上,去面试了几次,结果都不是太满意。几次想辞职,都没鼓起勇气。那些日子,心里很是抑郁,每天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每次一想,都是恐慌和害怕。那时全靠电影和电视剧来消磨时光,记得当时看了《被遗弃的松子的一生》,感觉自己就是松子。 年底回家的时候,爸妈对我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一直在鼓励我,心里感觉特别愧疚。所以年假一结束,我就开始全身心的准备省考了,我决定不管考不考上,只要省考一结束我就辞职。因为有同学在上海,我决定如果没考上就去上海找工作。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保证自己每天看书至少十二个小时,比考研还刻苦。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当年的考试中我以市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至今说出来,很多人还不相信。这样的的结果就是,我没有去上海,而是打包回了家,从此开始了我的公务员之路。 PS:听我们寝室其他人说,阿毛又报了这次的省考。毕业一年半了,她都没有出去找过工作。其实我觉得,这样在家备考,其实压力比边工作边考试要大得多。而且在家时间长,惰性也会越来越大。阿毛的理想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朝九晚五,坐坐办公室,打打字,将来相夫教子。我很喜欢阿毛慵懒的性子,却不大赞同她现在这种做法。希望她这次能如愿。 我在备考时之所以像打了鸡血一般,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听说同班的玉帝同学在备考两年后终于考上了人大的法学硕士。在大四下学期,玉帝当时和阿毛都准备考人大,那时玉帝每天早出晚归的泡图书馆看书;阿毛则是屁股晒太阳了才起床,有时还禁不住小说的诱惑,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但第一年的结果却是在法硕联考时,阿毛比玉帝还高了二十多分。当然阿毛也没考上。我们都觉得玉帝再考一年也是徒劳,没想到玉帝却做到了。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有祝福也有嫉妒。所以自己也想拼一次,当有人说你不行时,就偏要证明自己行。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都不应该低估自己的潜力,当然前提是你要肯努力。就像阿毛,聪明但是很懒;而玉帝正相反,不聪明却很勤奋. --------------------------- 2013年7月,我辞掉工作,回到了家乡——一个苏北小城。当时的天气已经不能仅仅用一个“热”字来形容。因为迟迟没有接到入职通知,哪儿都不敢去,和朋友定的阳朔之旅也被无限期推迟了。那段时间的心情就像大中午火辣辣的太阳一样烧得我焦躁而不安,心情很不好。爸妈说我太着急,不应该给自己太大压力。我不否认,在前面那扇未知的大门即将打开的时候,我的心情除了期待更多地是不安。会是什么样的风景呢?我会遇到什么人又将发生什么事呢?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呢?我不敢想却又不得不去想。 这样的心情一直陪伴我来到八月中旬,终于接到了区社保局的电话,让我第二天九点去区里报到。心一下就放了下来,该来的终于要来了。本来以为只是要办个入职手续就可以了,没想到还有个小型茶话会。结果慢悠悠而来的我在入职第一天就迟到了。当我推门进去的时候,有个领导模样的中年男子正在讲话,下面坐了一圈的人,都是本区新入职的公务员。看了一圈,每一个认识的。就在我匆忙找座位的时候,离我最近的一位男生把他的位子让给了我,我感激的说了声“谢谢”便匆忙坐下。讲话的那位领导介绍了一些本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大意不过是你们选择报考本区而能被录取,非常幸运。你们的未来很美好,前途很光明。虽然当时脑子一片混沌,他说的那些话大部分都没认真听,但他的一句却记得很牢,他说“虽然你们的工资只能算中等,但以我们这的物价来说,一个月的工资能买得起一平方米的房,就已经很不错了”。多实在的想法啊,这也是家里一直在给我灌输的思想,他们曾说宁愿在家里月薪三四千有车有房,也不要在外面月薪过万的蜗居吃泡面。可是谁能说的清孰好孰坏呢,小城的安逸和大城市的漂泊,都不过是个人选择罢了。只是有时候,选择安逸比选择漂泊更需要勇气。 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我便去了自己所报考的乡镇报到。当我在接待室等待的时候,发现里面还有两个男生,一个略瘦,一个微胖。我们就这样相邻着坐下,大眼瞪小眼的互相打量着彼此,却没有任何交流。大约十点钟左右,有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自称为黎主任让我们去党委二楼组织委员的办公室去一下。组织委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保养的很好,就是有点不苟言笑。她给我们介绍了一下本镇的情况,又说了一下让我们好好干之类的话。我才知道另外两位男生是本镇新分配过来的大学生村官。正说着,又进来两个人,一个男生一个女生。我突然发现那个男生就是之前给我让座的人,就朝他笑了笑,他也回了我一个。另外一个女生也是村官。上午基本上就没有别的什么事了,由于大家都是新人,我们五个便迅速熟络起来,我还知道给我让座的男生叫韩晗,说来也巧,我喜欢的作家也叫韩寒,让人觉得很有缘分。另外三个大学生村官分别叫:陈文,杨树和陈蕾。由于他们都是新毕业的大学生,而我已经工作了一年,在心理上的感觉比他们都成熟许多,尤其是韩晗居然还是91年的小弟弟,顿时就让我有一种年轻真好,青春无敌的挫败感。当我问韩晗名字的时候,他莫名其妙的瞪了我一眼,说我贵人多忘事,并委婉的对我的智商表示了怀疑。可我确实不知道他的名字,再三追问才知道原来面试时他就坐在我前面,那时他就已经自我介绍过了。我知道都是自己前面坐着一位男生,可我确实不确定是不是他。 “姐姐啊,你脑子没问题吧,这么一大帅哥坐你面前你居然会不记得,白瞎了你的一双小眼睛?”韩晗一脸的难以置信。 我看着他的表情只觉得好笑,可我确实不记得。那时因为对于面试很不自信,所以在候考室的时候就一直在朗读面试材料,压根就不记得周围坐着些什么人。 看到我摇头,韩晗这小子更来劲了:“你知不知道当时你一直在读啊读的,弄得我也跟着特紧张。” 我笑了笑,只得道歉:“因为旁边有个女生一直在抄抄写写,我看了烦,所以索性便读了起来。辅导班的老师说过面试前一定要练练嘴,不然到考场上口会生的。” “唉,真不知道你在紧张什么。人家考140分就能进面,你考了170,我要是你早就偷着笑了。”韩晗叹了口气,不解的问。 我还是笑笑,说什么呢,那时的我只知道不能出任何差错,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不敢有任何闪失。面试对于我这种天生没自信的人来说,远比笔试要困难。只有多练多说才能给我不怯场的底气和信心,即使成功就在眼前,我却不敢松懈半分,因为我没资本,也没资格输。
2013年7月,我辞掉工作,回到了家乡——一个苏北小城。当时的天气已经不能仅仅用一个“热”字来形容。因为迟迟没有接到入职通知,哪儿都不敢去,和朋友定的阳朔之旅也被无限期推迟了。那段时间的心情就像大中午火辣辣的太阳一样烧得我焦躁而不安,心情很不好。爸妈说我太着急,不应该给自己太大压力。我不否认,在前面那扇未知的大门即将打开的时候,我的心情除了期待更多地是不安。会是什么样的风景呢?我会遇到什么人又将发生什么事呢?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呢?我不敢想却又不得不去想。 这样的心情一直陪伴我来到八月中旬,终于接到了区社保局的电话,让我第二天九点去区里报到。心一下就放了下来,该来的终于要来了。本来以为只是要办个入职手续就可以了,没想到还有个小型茶话会。结果慢悠悠而来的我在入职第一天就迟到了。当我推门进去的时候,有个领导模样的中年男子正在讲话,下面坐了一圈的人,都是本区新入职的公务员。看了一圈,每一个认识的。就在我匆忙找座位的时候,离我最近的一位男生把他的位子让给了我,我感激的说了声“谢谢”便匆忙坐下。讲话的那位领导介绍了一些本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大意不过是你们选择报考本区而能被录取,非常幸运。你们的未来很美好,前途很光明。虽然当时脑子一片混沌,他说的那些话大部分都没认真听,但他的一句却记得很牢,他说“虽然你们的工资只能算中等,但以我们这的物价来说,一个月的工资能买得起一平方米的房,就已经很不错了”。多实在的想法啊,这也是家里一直在给我灌输的思想,他们曾说宁愿在家里月薪三四千有车有房,也不要在外面月薪过万的蜗居吃泡面。可是谁能说的清孰好孰坏呢,小城的安逸和大城市的漂泊,都不过是个人选择罢了。只是有时候,选择安逸比选择漂泊更需要勇气。 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我便去了自己所报考的乡镇报到。当我在接待室等待的时候,发现里面还有两个男生,一个略瘦,一个微胖。我们就这样相邻着坐下,大眼瞪小眼的互相打量着彼此,却没有任何交流。大约十点钟左右,有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自称为黎主任让我们去党委二楼组织委员的办公室去一下。组织委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保养的很好,就是有点不苟言笑。她给我们介绍了一下本镇的情况,又说了一下让我们好好干之类的话。我才知道另外两位男生是本镇新分配过来的大学生村官。正说着,又进来两个人,一个男生一个女生。我突然发现那个男生就是之前给我让座的人,就朝他笑了笑,他也回了我一个。另外一个女生也是村官。上午基本上就没有别的什么事了,由于大家都是新人,我们五个便迅速熟络起来,我还知道给我让座的男生叫韩晗,说来也巧,我喜欢的作家也叫韩寒,让人觉得很有缘分。另外三个大学生村官分别叫:陈文,杨树和陈蕾。由于他们都是新毕业的大学生,而我已经工作了一年,在心理上的感觉比他们都成熟许多,尤其是韩晗居然还是91年的小弟弟,顿时就让我有一种年轻真好,青春无敌的挫败感。当我问韩晗名字的时候,他莫名其妙的瞪了我一眼,说我贵人多忘事,并委婉的对我的智商表示了怀疑。可我确实不知道他的名字,再三追问才知道原来面试时他就坐在我前面,那时他就已经自我介绍过了。我知道都是自己前面坐着一位男生,可我确实不确定是不是他。 “姐姐啊,你脑子没问题吧,这么一大帅哥坐你面前你居然会不记得,白瞎了你的一双小眼睛?”韩晗一脸的难以置信。 我看着他的表情只觉得好笑,可我确实不记得。那时因为对于面试很不自信,所以在候考室的时候就一直在朗读面试材料,压根就不记得周围坐着些什么人。 看到我摇头,韩晗这小子更来劲了:“你知不知道当时你一直在读啊读的,弄得我也跟着特紧张。” 我笑了笑,只得道歉:“因为旁边有个女生一直在抄抄写写,我看了烦,所以索性便读了起来。辅导班的老师说过面试前一定要练练嘴,不然到考场上口会生的。” “唉,真不知道你在紧张什么。人家考140分就能进面,你考了170,我要是你早就偷着笑了。”韩晗叹了口气,不解的问。 我还是笑笑,说什么呢,那时的我只知道不能出任何差错,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不敢有任何闪失。面试对于我这种天生没自信的人来说,远比笔试要困难。只有多练多说才能给我不怯场的底气和信心,即使成功就在眼前,我却不敢松懈半分,因为我没资本,也没资格输。
我们政府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半在礼堂开早会点名,我们报到的那一天正好是周二,所以在周三点名时我们两个公务员三个村官又每人上台做了一次自我介绍。其他人都说的都差不多,不过是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经历,外加一句多多指教之类的词,三五分钟就搞定了。只有杨树说的特别多,他以“二十四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为开头,以“希望各位领导多包涵多体谅,共同进步”为结尾,将他目前所经历的所有人生大事都大概说了一通。我当时心想:他怎么这么能说呀。只是我不喜欢他说话时给我的感觉,很圆滑。后来了解到他的这种性格完全是环境所致:他爸是地区某银行一小领导,家里亲戚什么的也都是在政府机关工作,他从小生活在机关大院,耳濡目染,性格自然就圆滑起来。
早会结束后,我跟着统计助理来到了统计办公室,从此成为了统计办的一员。韩晗则被分到了党政办公室,负责团委的工作。其他三人都到村里去报到了。 所谓的统计办,其实就助理李姐一个人。她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看起来已经不太年轻。说起话来倒是很客气,让我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她。听她说,她在统计这个职位上已经干了快二十年了。心里就突然担心起来,会不会李姐就是我的未来,看到她仿佛就看到了我那一眼就看透的未来。
闲聊时听李姐说,她在九几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就被分到了镇上做统计。那时大学生还是珍稀动物,被分到镇上的寥寥无几,做统计的压根就没有。她想自己怎么这么倒霉,心里很不服气,每天都在纠结,后来还得了场不大不小的病。病愈后她想大不了先呆两年,以后找机会调走就是了。可是后来她就结了婚,生了孩子,一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再也不去想调不调走的问题了。听她这么说后,心里真是感慨万千。
我也是打算先在基层两年,以后再继续往上考,或者就考研。我不想也不可能在镇上一辈子。可是以后我也会结婚生子,保不准就走上了李姐的这条路。我会么?记得刚得知自己被录取时,我在空间里写了一句话:这只是个开始。我想我不是李姐,现在也不是九十年代,自己怎么想就去怎么做罢了,只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不担心走错路。
因为统计平时也没什么事情,所以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去党政办呆着。一来整个机关我只认识韩晗,另外党政办也是年轻人最多的地方。去年的公务员和村官大部分都在党政办帮忙。党政办可以算得上是整个政府的中枢机构,镇长书记的讲话稿和一些重要的文件都是这里出的,各种信息也是从这里被传递出去的,还有会议的安排记录等其他各种各样的事情也都需要党政办出面协调处理。可以说各级党政办是都最锻炼人的地方,在这里干好了,以后再到其他部门也都会游刃有余,因此党政办也是人最容易提拔也是提拔最快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其他人见到党政办的人都要客客气气的原因。
相比之下,统计办显得寒碜了许多,冷冷清清的在测楼,旁边就是职工的宿舍,显得非常不被重视,人家一听说你是干统计的,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其实在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并没有部门的概念,可是来到这里才发现,同样是政府机构,各部门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像审计,纪检,组织这样的都是好部门,有实权,锻炼人还升得快。相反统计就属于没有实权的附属部门,干的好了没人看到,干得不好出了差错责任还得你自己担着。
渐渐地心里开始不平衡起来,不明白为什么偏偏自己被分到了统计,而韩晗却留在了党政办,还负责团委这么又轻松又好的活。我有点想不通,自己不是考了C类全市第一名么,为什么却不被重用呢?后来我知道了,因为韩晗的爸爸是区党委办公室主任,镇上的人想巴结都
还来不及呢,而我呢,父母不过是最普通不过的平民百姓罢了。我终于明白了有些事情你再怎么努力斗敌不过“关系”二字,呵呵,突然就觉得这条路选错了。我的公务员生涯尚未真正开始,我却开始后悔了。
那段时间的心情和持续不断的高温一样,燥热难耐。我就像一个怨妇一样,经常向父母倒苦水,还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可他们一点都没生我的气,还告诉我刚开始,要慢慢来。其实这些道理我怎么会不懂呢,可是现实和心理预期之间的差距就是会让我愤懑难平。亲戚朋友都知道我考了公务员,每当他们问我在哪个部门的时候,我都不说是在统计,只说就在政府机关做杂活。
这样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感觉整个人都要废掉了。我觉得再这样下去我会承受不了的。我妈常说做人要放宽心,我怎么觉得我是在走一条死胡同呢?我问自己当初为什么考公务员呢,真的就是为了一份人人称羡的安稳工作么?当然不完全是这样,本来自己在外面的工作也不差,何苦自己给自己戴上这沉重的枷锁呢。我之所以会考公务员,是因为我喜欢那种为了一个目标全力以赴的生活,也是因为我喜欢当别人都说你考不上都说你不行的时候为自己争的一口气。为什么现在我的目标达到了却开始不平衡了呢?仔细想来,被分到党政办或者统计办,对我来说有什么不同呢,反正我又不打算在这呆一辈子,也不打算升官发财,斤斤计较给谁看呢。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凡事都有两面,关键是你怎么看。其实被分到不被重视的部门也好,没那么多闲杂事,没事的时候还可以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虽然有可能被边缘化,但等我可以继续参加公务员考试或是选调考试的时候就可以拿出大量的时间看书复习了。再一想,虽然我学的不是统计,但好歹都是经济一类的,你怎么知道上面不是按专业给你分的活了。
想通了以后,心里舒坦多了。有事的时候干活,没事的时候就在办公室背背英语单词之类的,时间过去的倒也快。由于我们这个区从08年到11年都没有招考公务员,所以镇上除了一些年纪大点的公务员之外,年轻人很少。12年招了两个女生,其中一个以前在镇上做过两年的村官,叫张田,现在被借调到区里去了。另一个和我一样都是12年的大学毕业生,叫王欢。听说区里本来也想把王欢借走的,但镇上不放。我是来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还有借调这回事的。被借调的人虽然编制还在镇上,但都是在区一级机关上班,接触的人相对来说层次会更高一些,有机会的话一段时间之后还有可能会把编制也一并转过去。上一批的公务员大部分都被借调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