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一个人
查看话题 >荔枝
九叔死的那天,殡仪馆放了六十三响升天礼炮,九叔留下的整个家族都目光呆滞地看着声音的方向,九妹则一直蹲在地上捶着胸口大哭不止,快六十的人了现在哭得活脱脱的像个孩子,以至于在殡仪馆都显得太过悲痛。
九叔还在世的时候,就是最舍不得九妹。他这辈子爱过的,也只有九妹,因为爱的当地人尽皆知,别人都叫他九叔,九妹在她娘家排名老九,所以本名就是九妹,而九叔心甘情愿让别人用九妹的"九"字称呼他。九叔在世时,赢得天下人盛誉,虽是生在四十年代的人,直到九十年代初,九叔还是很在意自己的穿搭:夏天会穿白衬衫,天冷则套件羊毛背心,再加件西装外套,永远都是锃亮的皮鞋,经常被村里人说是资本主义,他也只是呵呵一乐,说要回家陪九妹吃饭喝汤去了。
九叔吃饭有个习惯很奇怪,无论有没有椅子,他总会蹲着吃,这么多年了,每次吃饭九妹看着他蹲着吃都会骂他劳碌命,他听多了一点也不觉的刺耳,没听到反而觉得奇怪。九叔蹲着吃饭是有理由的,原因是九叔从小家里就穷,家徒四壁总得干活,乃至没时间坐下来好好吃顿饭,但他有个让村里人提到就服的本事:管帐。借着这个优势,九叔二十多岁就当上村里的财务。深圳改革开放那几年,更是带着全村买地建厂,投资工业,让当时他们那条村成为深圳最富的村,没有之一。九叔凭借着自己的头脑和踏实精干,中年的时候已经家产颇丰,子女得益。说到他们村,人人都会夸九叔。
九妹是别人介绍给九叔的。九妹娘家虽不是大户,但比九叔好许多,九妹娘家看中九叔能干,责任感强,就一狠心让九妹跟他过日子了。九妹从小不读书爱玩,大字不识一个,娇气蛮横,但心地还是纯良,九叔一见倾心,决定拼尽全力也要让九妹过上好生活。九妹一张刀子嘴没少给九叔惹麻烦,但九叔的耐心和容忍,让她一直是不自知但又无虑的女人。九叔每天上班忙得昏天黑地,九妹在家做饭,她的饭菜在村里出了名的难吃,九叔从不嫌弃,有时难吃得九妹自己都难以下咽,九叔最多也只是拉着九妹的手说,走,最近不差钱,我们今天去茶楼撮一顿啊。
九妹每天除了买菜做饭看孩子,只是唠叨批判下别家人的饭菜怎么怎么难吃,自己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她自己从来就不去管,九叔下班回家还得教育儿女,一个个做思想工作。这样的日子慢悠悠过到了五十多岁,他们头发慢慢变白,他们的孩子们也各自婚嫁,夫妻俩人一直相互陪伴。九叔纵容着九妹,孙子孙女陆续出生后,九妹看孙子孙女之余,喜欢上打麻将,九叔依旧忙着上班,处理村里大小事务,下班后拿着零钱给孙子孙女买糖吃,九妹这么大岁数的老太太了,还是会嘟嘴闹不开心,说纵坏了孩子天天喊着让她买糖。九妹不清楚,在九叔心里她也是这么一个孩子。
九叔平日爱看书,还爱拉二胡,九妹一直说九叔尽闹些有的没的,心里却记挂着也想学一招两式让自己的那些小姐妹们羡慕嫉妒。九叔教九妹念诗读诗,九妹被一堆认不得的字搞的头昏脑胀,九叔让她选首喜欢的背,她什么也不知道,九叔叹口气无奈笑笑说:"那我就教你首<<看荔枝>>好了,你不是最爱吃荔枝吗?"九妹好吃荔枝,桂味,糯米糍,妃子笑,黑叶,九叔轮着给她买着吃,从年轻到晚年,从没停过。九妹看了那首邓肃写的<<看荔枝>>,足足八句呢!别的诗都是四句!就作罢了。
九叔终于病倒了。去医院看,医生和家属说,是糖尿病。儿女嘱咐九妹一定不能和九叔说,因为九叔那段时间精神一直很脆弱,总是担心自己活不久。小儿子人到三十几岁还是不懂事,老想一夜暴富,结果是败家产;九妹更是需要人时时陪伴,孙子孙女伶俐可爱,他根本放不下。其实九叔过于忧虑,只是糖尿病要不了他的命。九妹估摸着九叔不会怎么样,当晚一时嘴快立刻就告诉了九叔。九叔当晚就过去了,再也没能回来。走前意识弥留,喊的只是九妹的名字。九妹抓起九叔沟壑纵横的手,贴在脸上悔恨地哭。
九叔走后,陈家中落。小儿子败光将近一半的家产,剩余的房产也是大女儿苦苦保留,才不会太过难看。村里人感念九叔对村里尽心尽力的几十年,特意在九叔的房子底下栽了棵荔枝,几年后居然郁郁葱葱,南方佳木,春日一地的香甜碎屑,惹人赞叹。九妹刀子嘴还是没能收敛,依旧不招人喜欢,但再也没有人似九叔,接她的话,对她笑,容忍她一切的过分言辞。她太过孤独,给孙子孙女打电话,一个一个地骂,逼他们来陪她,但孙子孙女们都不喜欢她,她做的菜太难吃,她房子也不经常打扫,以前都是九叔打扫,她的脾气也不好。九妹就一心沉醉在麻将上。麻将台就搭在那棵纪念九叔的荔枝树下。
村里有个百岁老人,别人都说她有阴阳眼,能看见不再存活人间的东西。她经常对着跑来跑去的孩子们说不要到村里的牌坊下面,那里有不干净的东西。她有次偷偷和九叔小儿子的媳妇儿说,有次九妹午后阳光里在荔枝树下别人打麻将,她正好路过,看到九叔就坐在荔枝树下,还是那身衬衣西装,一脸温柔宽厚,双手环抱着,看着他心爱的九妹和人吵架。
那首<<看荔枝>>,九妹最终都能默出来了,她逼着自己最小的那个还在上小学的小孙女儿找语文老师注的音,花了好大的功夫总算记下来了。那首诗,她生涩读起来,总有种苍凉又温暖的感觉。
"荔枝有佳品,乃在府城东。我来方秀发,红云几万重。遥知香味色,已具碎花中。凭栏一念足,不食意自充。人世如梦耳,当体色即空。谓是为真实,便可侑千钟。谓是为非实,真饱亦何从。虚实两无有,楼高雨溕溕。"
九叔还在世的时候,就是最舍不得九妹。他这辈子爱过的,也只有九妹,因为爱的当地人尽皆知,别人都叫他九叔,九妹在她娘家排名老九,所以本名就是九妹,而九叔心甘情愿让别人用九妹的"九"字称呼他。九叔在世时,赢得天下人盛誉,虽是生在四十年代的人,直到九十年代初,九叔还是很在意自己的穿搭:夏天会穿白衬衫,天冷则套件羊毛背心,再加件西装外套,永远都是锃亮的皮鞋,经常被村里人说是资本主义,他也只是呵呵一乐,说要回家陪九妹吃饭喝汤去了。
九叔吃饭有个习惯很奇怪,无论有没有椅子,他总会蹲着吃,这么多年了,每次吃饭九妹看着他蹲着吃都会骂他劳碌命,他听多了一点也不觉的刺耳,没听到反而觉得奇怪。九叔蹲着吃饭是有理由的,原因是九叔从小家里就穷,家徒四壁总得干活,乃至没时间坐下来好好吃顿饭,但他有个让村里人提到就服的本事:管帐。借着这个优势,九叔二十多岁就当上村里的财务。深圳改革开放那几年,更是带着全村买地建厂,投资工业,让当时他们那条村成为深圳最富的村,没有之一。九叔凭借着自己的头脑和踏实精干,中年的时候已经家产颇丰,子女得益。说到他们村,人人都会夸九叔。
九妹是别人介绍给九叔的。九妹娘家虽不是大户,但比九叔好许多,九妹娘家看中九叔能干,责任感强,就一狠心让九妹跟他过日子了。九妹从小不读书爱玩,大字不识一个,娇气蛮横,但心地还是纯良,九叔一见倾心,决定拼尽全力也要让九妹过上好生活。九妹一张刀子嘴没少给九叔惹麻烦,但九叔的耐心和容忍,让她一直是不自知但又无虑的女人。九叔每天上班忙得昏天黑地,九妹在家做饭,她的饭菜在村里出了名的难吃,九叔从不嫌弃,有时难吃得九妹自己都难以下咽,九叔最多也只是拉着九妹的手说,走,最近不差钱,我们今天去茶楼撮一顿啊。
九妹每天除了买菜做饭看孩子,只是唠叨批判下别家人的饭菜怎么怎么难吃,自己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她自己从来就不去管,九叔下班回家还得教育儿女,一个个做思想工作。这样的日子慢悠悠过到了五十多岁,他们头发慢慢变白,他们的孩子们也各自婚嫁,夫妻俩人一直相互陪伴。九叔纵容着九妹,孙子孙女陆续出生后,九妹看孙子孙女之余,喜欢上打麻将,九叔依旧忙着上班,处理村里大小事务,下班后拿着零钱给孙子孙女买糖吃,九妹这么大岁数的老太太了,还是会嘟嘴闹不开心,说纵坏了孩子天天喊着让她买糖。九妹不清楚,在九叔心里她也是这么一个孩子。
九叔平日爱看书,还爱拉二胡,九妹一直说九叔尽闹些有的没的,心里却记挂着也想学一招两式让自己的那些小姐妹们羡慕嫉妒。九叔教九妹念诗读诗,九妹被一堆认不得的字搞的头昏脑胀,九叔让她选首喜欢的背,她什么也不知道,九叔叹口气无奈笑笑说:"那我就教你首<<看荔枝>>好了,你不是最爱吃荔枝吗?"九妹好吃荔枝,桂味,糯米糍,妃子笑,黑叶,九叔轮着给她买着吃,从年轻到晚年,从没停过。九妹看了那首邓肃写的<<看荔枝>>,足足八句呢!别的诗都是四句!就作罢了。
九叔终于病倒了。去医院看,医生和家属说,是糖尿病。儿女嘱咐九妹一定不能和九叔说,因为九叔那段时间精神一直很脆弱,总是担心自己活不久。小儿子人到三十几岁还是不懂事,老想一夜暴富,结果是败家产;九妹更是需要人时时陪伴,孙子孙女伶俐可爱,他根本放不下。其实九叔过于忧虑,只是糖尿病要不了他的命。九妹估摸着九叔不会怎么样,当晚一时嘴快立刻就告诉了九叔。九叔当晚就过去了,再也没能回来。走前意识弥留,喊的只是九妹的名字。九妹抓起九叔沟壑纵横的手,贴在脸上悔恨地哭。
九叔走后,陈家中落。小儿子败光将近一半的家产,剩余的房产也是大女儿苦苦保留,才不会太过难看。村里人感念九叔对村里尽心尽力的几十年,特意在九叔的房子底下栽了棵荔枝,几年后居然郁郁葱葱,南方佳木,春日一地的香甜碎屑,惹人赞叹。九妹刀子嘴还是没能收敛,依旧不招人喜欢,但再也没有人似九叔,接她的话,对她笑,容忍她一切的过分言辞。她太过孤独,给孙子孙女打电话,一个一个地骂,逼他们来陪她,但孙子孙女们都不喜欢她,她做的菜太难吃,她房子也不经常打扫,以前都是九叔打扫,她的脾气也不好。九妹就一心沉醉在麻将上。麻将台就搭在那棵纪念九叔的荔枝树下。
村里有个百岁老人,别人都说她有阴阳眼,能看见不再存活人间的东西。她经常对着跑来跑去的孩子们说不要到村里的牌坊下面,那里有不干净的东西。她有次偷偷和九叔小儿子的媳妇儿说,有次九妹午后阳光里在荔枝树下别人打麻将,她正好路过,看到九叔就坐在荔枝树下,还是那身衬衣西装,一脸温柔宽厚,双手环抱着,看着他心爱的九妹和人吵架。
那首<<看荔枝>>,九妹最终都能默出来了,她逼着自己最小的那个还在上小学的小孙女儿找语文老师注的音,花了好大的功夫总算记下来了。那首诗,她生涩读起来,总有种苍凉又温暖的感觉。
"荔枝有佳品,乃在府城东。我来方秀发,红云几万重。遥知香味色,已具碎花中。凭栏一念足,不食意自充。人世如梦耳,当体色即空。谓是为真实,便可侑千钟。谓是为非实,真饱亦何从。虚实两无有,楼高雨溕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