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者:简论学术西化/本土化问题
中国和西方的关系一直是困扰着中国学者的一个问题。在这种紧张的局面下,中国学者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要搞本土理论,认为根本就不值得了解西方学术,没有必要搞对话;第二种是唯西方学界马首是瞻,恨不得变成洋鬼子。其实这两种极端都有点一厢情愿,因为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本土理论(我们对于任何一种理论的思考无不是在和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学术环境的互动中生成),与此同时,即使视西方人为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也不可能变成他人。
以上也是人类学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即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人类学已有的理论表明,完全变成他人和完全保持自我同样都是神话。
Steven Harrell 在论及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时,曾经将中国电影和中国人类学作比较,他提到中国的电影人能够声称他们拍的是电影,而不仅仅是中国电影。中国学者也应该有这个自信说自己做的是学术,而不是沦为上述两种极端中的任何一种。
吴宇森、李安等等华人导演之所以能够在东西方都取得成功,与他们在其电影作品中巧妙的处理东西方的紧张关系有关。这应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以上也是人类学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即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人类学已有的理论表明,完全变成他人和完全保持自我同样都是神话。
Steven Harrell 在论及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时,曾经将中国电影和中国人类学作比较,他提到中国的电影人能够声称他们拍的是电影,而不仅仅是中国电影。中国学者也应该有这个自信说自己做的是学术,而不是沦为上述两种极端中的任何一种。
吴宇森、李安等等华人导演之所以能够在东西方都取得成功,与他们在其电影作品中巧妙的处理东西方的紧张关系有关。这应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