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感 |《送你一匹马》
学理工科的,整日接触到的知识里面很少看到"人"这个字。更不用说看到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了,而且很少看到“我”这么主观的人称用语。对于我这个学计算机的人来说,每天要和我面前的计算机呆上十多个小时,长此以往,我慢慢地会被它同化,所影响。会慢慢忽略“感情”这两个字。
然而,幸好我有绝好的解药可以吃。这解药把我从理性的科学世界拉回到感性的生活世界中。让我关注“我”的个人存在。
这解药就是书。
书有不同的种类。也分理性色彩和感性色彩。理性色彩多一点的书,如哲学、历史、政治等;感性色彩多一点的书,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人在不同的时候,想要看的书的种类也不一样。于我而言,心情不好的时候,理性色彩浓厚的书是看不下去的。就是想看主观感受多一点的书,以期找到一些共鸣。三毛的书就属于后者。三毛写的全是自己的主观感受。
《送你一匹马》写的是三毛自丈夫荷西死后,回台湾生活的故事,所以很多文章读起来会让人产生忧郁、莫名的哀伤的感觉。在书的《自序》里,三毛对自己的写作风格进行了说明:“坚持看守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欣赏以一支笔,只做生活的见证者。绝对不敢诠释人生,让故事多留余地,请读者再去创造,而且,一向不用难字。”“文字深刻,诠释人生,使用难字”,这些不是三毛不会,而是她不想这样罢了。她的文章读起来,感觉很随意,很个人,很自我。有时候,我想说:“三毛,你怎么这样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别人的感受,你怎么这样自私?你跟父母之间永远隔着什么东西,你总是很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光,不愿被人打扰。你找到一个地方,可以清净地看海,你不愿让其他人知道这个地方。当你想要带家人也去享受一下这种清净的时光,当家人去了之后,你自己却无法欣赏了,你很不高兴。你常年在国外生活,好不容易回趟家,却独自住在山上,不愿和父母住一起。你讲你的父亲,你的大伯,你的弟弟,你的母亲。看得出他们对你的爱。可是你对他们要求很苛刻。你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受伤者。你也时常会伤害自己,你常常会忘记或不想吃饭、睡觉。你常常‘消夜’,然后在孤灯下看书写作。不知道能不能用‘不宽容’三个字来形容你。你追寻个人的自由,却失去了宽容。”
写给你的这些话,想必有很多人给你写过,想必你自己要比任何一个人清楚。写给你的这些话里面也有我的影子。追寻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感受,却无意忽略、伤害了别人,也在生活中失去了一份宽容。觉得自己追寻的是正确的、崇高的,自己不愿随波逐流。不愿追寻庸俗的价值和物质。追寻个人认为正确的自由与价值,同时又要宽容别人的生活选择,这是多么难的事情。你没做到,我也没做到。
你说:“坚持自己该做的固然叫勇气,坚持自己不该做的,同样也是勇气。”正如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面,最后那个老人所讲的“我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但是我就是不走那条正确的路,因为它太难了。”纪伯伦也在《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里写到,“在难和易之间,我选择了易。”你选择的路是困难的,然而你是不怕这些的,因为你这一生以求不负我心。
2012年
然而,幸好我有绝好的解药可以吃。这解药把我从理性的科学世界拉回到感性的生活世界中。让我关注“我”的个人存在。
这解药就是书。
书有不同的种类。也分理性色彩和感性色彩。理性色彩多一点的书,如哲学、历史、政治等;感性色彩多一点的书,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人在不同的时候,想要看的书的种类也不一样。于我而言,心情不好的时候,理性色彩浓厚的书是看不下去的。就是想看主观感受多一点的书,以期找到一些共鸣。三毛的书就属于后者。三毛写的全是自己的主观感受。
《送你一匹马》写的是三毛自丈夫荷西死后,回台湾生活的故事,所以很多文章读起来会让人产生忧郁、莫名的哀伤的感觉。在书的《自序》里,三毛对自己的写作风格进行了说明:“坚持看守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欣赏以一支笔,只做生活的见证者。绝对不敢诠释人生,让故事多留余地,请读者再去创造,而且,一向不用难字。”“文字深刻,诠释人生,使用难字”,这些不是三毛不会,而是她不想这样罢了。她的文章读起来,感觉很随意,很个人,很自我。有时候,我想说:“三毛,你怎么这样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别人的感受,你怎么这样自私?你跟父母之间永远隔着什么东西,你总是很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光,不愿被人打扰。你找到一个地方,可以清净地看海,你不愿让其他人知道这个地方。当你想要带家人也去享受一下这种清净的时光,当家人去了之后,你自己却无法欣赏了,你很不高兴。你常年在国外生活,好不容易回趟家,却独自住在山上,不愿和父母住一起。你讲你的父亲,你的大伯,你的弟弟,你的母亲。看得出他们对你的爱。可是你对他们要求很苛刻。你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受伤者。你也时常会伤害自己,你常常会忘记或不想吃饭、睡觉。你常常‘消夜’,然后在孤灯下看书写作。不知道能不能用‘不宽容’三个字来形容你。你追寻个人的自由,却失去了宽容。”
写给你的这些话,想必有很多人给你写过,想必你自己要比任何一个人清楚。写给你的这些话里面也有我的影子。追寻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感受,却无意忽略、伤害了别人,也在生活中失去了一份宽容。觉得自己追寻的是正确的、崇高的,自己不愿随波逐流。不愿追寻庸俗的价值和物质。追寻个人认为正确的自由与价值,同时又要宽容别人的生活选择,这是多么难的事情。你没做到,我也没做到。
你说:“坚持自己该做的固然叫勇气,坚持自己不该做的,同样也是勇气。”正如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面,最后那个老人所讲的“我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但是我就是不走那条正确的路,因为它太难了。”纪伯伦也在《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里写到,“在难和易之间,我选择了易。”你选择的路是困难的,然而你是不怕这些的,因为你这一生以求不负我心。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