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客的记忆》之食堂1
食堂,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1) 我们厂的食堂
小时候住厂里,没少吃大食堂的饭,每天早上老爸端着钢筋锅,并两只大碗去食堂打饭,食堂距离我们家属楼很近,绕到楼背后,走过去大概两分钟,沿路有几颗杨柳树,一定要用锅盖,免得花絮飞进汤锅里,食堂周围是层层叠嶂的冬青树,大人走过去,也只能露出脑袋,小孩子钻到里面,就是迷宫,这里是我们的乐园,经常捉迷藏玩。我们必须在老爸回来之前起床洗漱完毕,好在排队人多,食堂只有两个窗口,一个打主食,一个打菜,早先还用过饭票,用了好多年,小时候很痛恨饭票这种东西,大人不在家,就给几张饭票让我们去食堂买饭吃,小孩子嘴馋,食堂的饭吃腻了,想换零食吃,也不能够,饭票不是钱,除了食堂的饭,什么也买不了,心里很懊恼。
食堂的饭,有一种奇特的味道,即使最家常的饭菜,也会有股食堂味儿,面条要煮一大锅,大漏勺做的跟把铁锹似得;炒菜要用大锅铲翻土一样的来回翻炒;大锅里做出来的,有一种混沌的敷衍,是粗糙的风格,比如打菜的师傅永远不会把两勺菜均匀的打到碗里,有时候还会沾到你的手上;土豆丝有细有粗;今天盐多啦明天醋少了……吃的人免不了心里嫌弃,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嫌弃,心情会放松和随意起来,哄自己说吃饱就好啦,只要没吃出半条虫子!隔段时间吃不到,还会抓肝挠肺的想念。
经常在窗口打饭,却对后厨房充满好奇,那不是谁都能进去的地方,只有厂长和书记能大摇大摆的从侧门进去,对儿时的我们来说,是个神秘又权威的地方,有一回趁着大人不在,我们成群结队,探险一样,悄悄潜伏到后厨房的附近,门是锁上的,窗户呢?还有门上面的小窗户呢?大家七手八脚,推开一扇侧窗,爬了进去,惊恐中很刺激,很兴奋也有点紧张,觉得什么都是好玩有趣的,原来蒸馒头的大铁笼垒起来那么高!柜子里放满各种瓶瓶罐罐,后厨房整体散发着奇怪的味道,很干净,却有一股若有似无烂菜叶的腐臭味。
“你们快来看这里——”有个小伙伴忽然喊道,掀开地上一块儿板,下面竟然有个无底洞,黑黑的,散发着一股奇怪的味道,洞口搭着一个梯子,显然可以下去,大家都伸着脑袋探望,就是没人敢下去,“下面是什么呢?”,“放人脑袋的吧!”,“胡说,不可能”,说不可能的却明显语气里冒着害怕,忽然外面大厅一阵脚步声,“糟啦,人来了——”大家一窝蜂的开始往窗口冲,又是七手八脚的往外挤,免不了有人磕了头,有人擦伤了胳膊,有人撞了脚。所幸在大厨叔叔开门进来的时候,大家都翻到了窗户外面,“你们这帮碎娃,哪儿不能耍,下次抓住打断你们小腿——”大厨叔叔气急败坏的在窗口喊,我们吓得风一样的乱跑,嘻嘻哈哈,惊险又刺激,刚才受的小伤都不算什么了,路边的荆棘叶子揪下来,揉出汁敷在伤口,一会儿就不疼了。后来才知道那是菜窖,里面果然放着脑袋,只不过是猪脑袋。
厂厨房有个厨师——峰叔叔,是个奇特的人,他很瘦,比老爸年轻,笑起来两边腮帮子却挂着层层叠叠的皱纹,小眼睛眯成一条缝,是个很和善的人,他极爱喝醋,吃饭要放半瓶醋,某天凉菜拌的很酸,不用问,肯定出自他手。进厨房做饭前,先要来一瓢醋下肚才能干活。他经常来我家串门,老妈会拌几个凉菜给他们下酒,峰叔叔一个人在厂里住,老婆在老家带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大家都说他好福气,他只是低着头微微一笑,他老婆很少来厂里,偶尔他家孩子会来玩几天,儿子疯疯癫癫的喜欢跟男孩子追打嬉戏。
他女儿小我几岁,眼睛明亮,有时候很开朗有时候忽然陷入沉默,个性有点怪,有一回带我们去她家玩,峰叔叔虽然一个人住,但是二楼的小房子收拾的很干净敞亮,我们在楼道里编花环,她忽然拿着家里的很漂亮的玻璃杯伸到栏杆外面,问我们:“你们说,我敢不敢把它扔下去?”大家都一愣,有人劝道:“你别扔了,小心你爸打你”,“打就打吧!”她淡淡的说,“摔碎了多可惜啊”,“碎就碎吧!”她一直盯着杯子看,忽然真的松了手,啪——玻璃四溅,碎在了地上,她还是淡淡的表情看着那些碎片……
没过多久,我从爸妈的聊天中得知,峰叔叔离了婚,儿女都归前妻。那时候离婚是个大新闻,大人们都讳莫如深。我虽然不理解,却隐隐的觉得是个可怕的事情。很久没露面的峰叔叔来家里串门,神情落寞,不停举杯,爸妈在一旁劝慰。“我昨天去那边看两个孩子,一进门儿子还管我叫了声爸,闺女看见我跟没看见一样,问她话也不理我,也不叫我爸……”说到这儿再也说不下去。
再后来,峰叔叔离开了厂子,听爸爸说去了外地做生意,不间断的给我们寄来各个地方的照片,暑假带了儿子去天安门,让人羡慕嫉妒,他像只风筝一样,不断飞在远方,给我寂寥闭塞的生活带来一点点期待和向往,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又过了几年,听说峰叔叔回来了,领了个漂亮媳妇,要在老家安顿下来。我们搬了家,他偶尔会来我们新家做客,每次来都带着我们最喜欢吃的零食——葡萄干,而且是一大包哦!他跟新媳妇生了个儿子,欢喜极了,可后来没几年听爸爸说他们又离婚了。我当时上高中,对这个叔叔的人生很愕然,他总是那么跳跃,完全没有技师的四平八稳,比如住我家隔壁的那个厨师伯伯,不苟言笑,也不严厉,经常安安静静的在家门口抽烟,我偷偷拿来他的木质烟盒子玩,他只是悄悄的跟我要回去,没找我爸妈告状。
也许人与人的生活轨迹本就不同,跳跃的人生有它的曲折坎坷,却收获丰富的人生;四平八稳的人生收获安宁平静,那么就不要嫌弃它的平淡琐碎。不一定非要按照同样的轨迹行走,最终,我们都是奔向幸福的目的地,绕条路或者从桥上过去,也没什么。世界因为不同,所以丰富。
厂里的效益越来越不好,工人越来越少,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对于幼年的我们哪会注意这些,只是发现去食堂吃饭的人越来越少,有段时间甚至都不开灶了,因为吃饭的人实在太少。这却方便了我们一帮小孩,大家有了新的乐园基地,食堂旁边就是两个小花园,里面种满各式各样的花,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冬,我们经常在里面玩过家家,分出地盘,这块儿是你家,那块儿是我家,为了让自己家看起来更像样子,食堂大堂的大地砖就被顺手牵羊了,悄悄的让大家搬了过来,先是一块儿、两块儿……等到小伙伴的“家”变得豪华,沙发茶几椅子桌子甚至床都配齐了,食堂的地砖已经给拆的七零八落,后来终于给厂长发现,他气急败坏的破口大骂,吓得大家一窝蜂的跑开,再也不敢去那里玩。
食堂还是那个寂寥的食堂,大堂的砖再也铺不回去,就连厂长后来也调走了,大家又放心的去那边玩过家家,收整各自被捣毁的“家”,用花瓣做盘菜,用泥土和面,做一桌菜,招待来串门的小伙伴,玩腻了过家家,就玩千年蛇妖白素贞,当时电视剧正火,里面的曲调台词,小白和小青甩来甩去的古典作风,被大家极力模仿,偷来老妈的长裙子绷头上扮小白,床单披身上就是古装,水袖甩来甩去呼呼起风,竹竿做把剑,玉米杆是剑鞘,还要有剑柄,红毛线做成的剑穗,连动水袖,行云流水般,自我感觉美极了,现在想来,cosplay这种东西我们早就玩过了。我们年纪稍大的几个总是仗势欺人,大家轮着扮小白,年纪小的扮妖精被我们打,最了不起可以扮小青,妹妹到现在都愤愤不平,因为总是让她们扮妖精!
时间过得快,眼看大家都长大,再也不能像儿时那么没型没样的疯闹,我后来转了学搬了家,离开了破败的食堂,离开了已经萧条的厂子,离开了那些年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我也只能从爸妈只言片语中了解曾经那些物与人的归宿,谁考上大学了;谁去那儿念书了;谁去打工了,回来后,就只会说半土不洋的普通话,再也不会说陕西话了;谁年纪小小就嫁人了,三年生了俩……而大食堂,再也没能翻身,就那么一直萧瑟下去了。我上高中后,就很少回到厂子,现在更不敢回去,那早就不是我记忆中的地方,真真的物是人非,徒增伤悲。
宁愿,它还是记忆中那般鲜活……
1) 我们厂的食堂
小时候住厂里,没少吃大食堂的饭,每天早上老爸端着钢筋锅,并两只大碗去食堂打饭,食堂距离我们家属楼很近,绕到楼背后,走过去大概两分钟,沿路有几颗杨柳树,一定要用锅盖,免得花絮飞进汤锅里,食堂周围是层层叠嶂的冬青树,大人走过去,也只能露出脑袋,小孩子钻到里面,就是迷宫,这里是我们的乐园,经常捉迷藏玩。我们必须在老爸回来之前起床洗漱完毕,好在排队人多,食堂只有两个窗口,一个打主食,一个打菜,早先还用过饭票,用了好多年,小时候很痛恨饭票这种东西,大人不在家,就给几张饭票让我们去食堂买饭吃,小孩子嘴馋,食堂的饭吃腻了,想换零食吃,也不能够,饭票不是钱,除了食堂的饭,什么也买不了,心里很懊恼。
食堂的饭,有一种奇特的味道,即使最家常的饭菜,也会有股食堂味儿,面条要煮一大锅,大漏勺做的跟把铁锹似得;炒菜要用大锅铲翻土一样的来回翻炒;大锅里做出来的,有一种混沌的敷衍,是粗糙的风格,比如打菜的师傅永远不会把两勺菜均匀的打到碗里,有时候还会沾到你的手上;土豆丝有细有粗;今天盐多啦明天醋少了……吃的人免不了心里嫌弃,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嫌弃,心情会放松和随意起来,哄自己说吃饱就好啦,只要没吃出半条虫子!隔段时间吃不到,还会抓肝挠肺的想念。
经常在窗口打饭,却对后厨房充满好奇,那不是谁都能进去的地方,只有厂长和书记能大摇大摆的从侧门进去,对儿时的我们来说,是个神秘又权威的地方,有一回趁着大人不在,我们成群结队,探险一样,悄悄潜伏到后厨房的附近,门是锁上的,窗户呢?还有门上面的小窗户呢?大家七手八脚,推开一扇侧窗,爬了进去,惊恐中很刺激,很兴奋也有点紧张,觉得什么都是好玩有趣的,原来蒸馒头的大铁笼垒起来那么高!柜子里放满各种瓶瓶罐罐,后厨房整体散发着奇怪的味道,很干净,却有一股若有似无烂菜叶的腐臭味。
“你们快来看这里——”有个小伙伴忽然喊道,掀开地上一块儿板,下面竟然有个无底洞,黑黑的,散发着一股奇怪的味道,洞口搭着一个梯子,显然可以下去,大家都伸着脑袋探望,就是没人敢下去,“下面是什么呢?”,“放人脑袋的吧!”,“胡说,不可能”,说不可能的却明显语气里冒着害怕,忽然外面大厅一阵脚步声,“糟啦,人来了——”大家一窝蜂的开始往窗口冲,又是七手八脚的往外挤,免不了有人磕了头,有人擦伤了胳膊,有人撞了脚。所幸在大厨叔叔开门进来的时候,大家都翻到了窗户外面,“你们这帮碎娃,哪儿不能耍,下次抓住打断你们小腿——”大厨叔叔气急败坏的在窗口喊,我们吓得风一样的乱跑,嘻嘻哈哈,惊险又刺激,刚才受的小伤都不算什么了,路边的荆棘叶子揪下来,揉出汁敷在伤口,一会儿就不疼了。后来才知道那是菜窖,里面果然放着脑袋,只不过是猪脑袋。
厂厨房有个厨师——峰叔叔,是个奇特的人,他很瘦,比老爸年轻,笑起来两边腮帮子却挂着层层叠叠的皱纹,小眼睛眯成一条缝,是个很和善的人,他极爱喝醋,吃饭要放半瓶醋,某天凉菜拌的很酸,不用问,肯定出自他手。进厨房做饭前,先要来一瓢醋下肚才能干活。他经常来我家串门,老妈会拌几个凉菜给他们下酒,峰叔叔一个人在厂里住,老婆在老家带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大家都说他好福气,他只是低着头微微一笑,他老婆很少来厂里,偶尔他家孩子会来玩几天,儿子疯疯癫癫的喜欢跟男孩子追打嬉戏。
他女儿小我几岁,眼睛明亮,有时候很开朗有时候忽然陷入沉默,个性有点怪,有一回带我们去她家玩,峰叔叔虽然一个人住,但是二楼的小房子收拾的很干净敞亮,我们在楼道里编花环,她忽然拿着家里的很漂亮的玻璃杯伸到栏杆外面,问我们:“你们说,我敢不敢把它扔下去?”大家都一愣,有人劝道:“你别扔了,小心你爸打你”,“打就打吧!”她淡淡的说,“摔碎了多可惜啊”,“碎就碎吧!”她一直盯着杯子看,忽然真的松了手,啪——玻璃四溅,碎在了地上,她还是淡淡的表情看着那些碎片……
没过多久,我从爸妈的聊天中得知,峰叔叔离了婚,儿女都归前妻。那时候离婚是个大新闻,大人们都讳莫如深。我虽然不理解,却隐隐的觉得是个可怕的事情。很久没露面的峰叔叔来家里串门,神情落寞,不停举杯,爸妈在一旁劝慰。“我昨天去那边看两个孩子,一进门儿子还管我叫了声爸,闺女看见我跟没看见一样,问她话也不理我,也不叫我爸……”说到这儿再也说不下去。
再后来,峰叔叔离开了厂子,听爸爸说去了外地做生意,不间断的给我们寄来各个地方的照片,暑假带了儿子去天安门,让人羡慕嫉妒,他像只风筝一样,不断飞在远方,给我寂寥闭塞的生活带来一点点期待和向往,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又过了几年,听说峰叔叔回来了,领了个漂亮媳妇,要在老家安顿下来。我们搬了家,他偶尔会来我们新家做客,每次来都带着我们最喜欢吃的零食——葡萄干,而且是一大包哦!他跟新媳妇生了个儿子,欢喜极了,可后来没几年听爸爸说他们又离婚了。我当时上高中,对这个叔叔的人生很愕然,他总是那么跳跃,完全没有技师的四平八稳,比如住我家隔壁的那个厨师伯伯,不苟言笑,也不严厉,经常安安静静的在家门口抽烟,我偷偷拿来他的木质烟盒子玩,他只是悄悄的跟我要回去,没找我爸妈告状。
也许人与人的生活轨迹本就不同,跳跃的人生有它的曲折坎坷,却收获丰富的人生;四平八稳的人生收获安宁平静,那么就不要嫌弃它的平淡琐碎。不一定非要按照同样的轨迹行走,最终,我们都是奔向幸福的目的地,绕条路或者从桥上过去,也没什么。世界因为不同,所以丰富。
厂里的效益越来越不好,工人越来越少,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对于幼年的我们哪会注意这些,只是发现去食堂吃饭的人越来越少,有段时间甚至都不开灶了,因为吃饭的人实在太少。这却方便了我们一帮小孩,大家有了新的乐园基地,食堂旁边就是两个小花园,里面种满各式各样的花,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冬,我们经常在里面玩过家家,分出地盘,这块儿是你家,那块儿是我家,为了让自己家看起来更像样子,食堂大堂的大地砖就被顺手牵羊了,悄悄的让大家搬了过来,先是一块儿、两块儿……等到小伙伴的“家”变得豪华,沙发茶几椅子桌子甚至床都配齐了,食堂的地砖已经给拆的七零八落,后来终于给厂长发现,他气急败坏的破口大骂,吓得大家一窝蜂的跑开,再也不敢去那里玩。
食堂还是那个寂寥的食堂,大堂的砖再也铺不回去,就连厂长后来也调走了,大家又放心的去那边玩过家家,收整各自被捣毁的“家”,用花瓣做盘菜,用泥土和面,做一桌菜,招待来串门的小伙伴,玩腻了过家家,就玩千年蛇妖白素贞,当时电视剧正火,里面的曲调台词,小白和小青甩来甩去的古典作风,被大家极力模仿,偷来老妈的长裙子绷头上扮小白,床单披身上就是古装,水袖甩来甩去呼呼起风,竹竿做把剑,玉米杆是剑鞘,还要有剑柄,红毛线做成的剑穗,连动水袖,行云流水般,自我感觉美极了,现在想来,cosplay这种东西我们早就玩过了。我们年纪稍大的几个总是仗势欺人,大家轮着扮小白,年纪小的扮妖精被我们打,最了不起可以扮小青,妹妹到现在都愤愤不平,因为总是让她们扮妖精!
时间过得快,眼看大家都长大,再也不能像儿时那么没型没样的疯闹,我后来转了学搬了家,离开了破败的食堂,离开了已经萧条的厂子,离开了那些年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我也只能从爸妈只言片语中了解曾经那些物与人的归宿,谁考上大学了;谁去那儿念书了;谁去打工了,回来后,就只会说半土不洋的普通话,再也不会说陕西话了;谁年纪小小就嫁人了,三年生了俩……而大食堂,再也没能翻身,就那么一直萧瑟下去了。我上高中后,就很少回到厂子,现在更不敢回去,那早就不是我记忆中的地方,真真的物是人非,徒增伤悲。
宁愿,它还是记忆中那般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