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饭、淘茶饭、咸泡饭…
![]() |
by @yimi |
现在五、六十岁的上海人,基本上是吃“泡饭”、“淘茶饭”长大的一代人。“泡饭”,是把冷饭用水煮开而成,也叫“饭泡粥”;“淘茶饭”是用开水倒入饭后直接吃的。那时候,上海人家里,大人急着上班,小孩急着上学,假如单位远一点,要转几部车,出门又早,哪有时间像现在这般笃悠悠的慢节奏。早起后忙着洗漱、收拾清理,也不像现在用煤气那么方便,煤饼炉子撬开后等火上来,根本就来不及熬粥,于是隔夜的冷饭用滚开的水一泡,不冷不热正好下口,放下饭碗就出门,或许刚刚好能赶到单位。(时间来得及、或胃有点小问题的,就吃“泡饭”)况且八十年代之前,上海人的口粮是籼米为主,每人每月才3、4斤粳米,全家才十几斤大米是舍不得用来烧饭吃的,用籼米又无法煮粥,于是“泡饭”、”淘茶饭”自然成了上海人早餐的主选品种之一。
吃泡饭的小菜,无论隔夜剩菜,还是各色酱菜,都一定要咸一点,鲜一点,于是咸鸭、咸带鱼、黄泥螺、酱瓜、乳腐、萝卜干炒毛豆子、油条蘸酱油....开水淘冷饭,或“饭泡粥”,对于上海人来说,既节约时间,又节约能源,比起粥来又耐饥。尤其是,当冷饭浇入晨间第一壶开水,泡醒不仅是饭粒,还有人们睡意朦朦的脑袋瓜。加之咸口小菜一冲,浑身神清气明起来,顿时添出几分气力。这几分气力,是要帮上班的路途中轧上拥挤的公交车,帮上学的做操念书熬到上午的第四节课。
如果过去的“泡饭”“淘茶饭”是上海人家极平常的早点,吃个清爽,吃个习惯,那么现在的上海人已经很少再吃”淘茶饭”或“泡饭”了。一则现在外卖的或自己做的早点实在丰富极了,二则新烧的大米粥对上海人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三则各种养生之道都认为“泡饭”、”淘茶饭”容易引发糖尿病。总之”淘茶饭”、“泡饭”成了上海人早饭的历史。
不过,现在又流行“菜泡饭”和“咸泡饭”,在有点档次的饭店酒家,都有一道“咸泡饭”的点心,许多食客也必然会点它。吃了不少油腻的菜肴后,这碗“咸泡饭”还真让人感觉清爽得很。菜泡饭和咸泡饭,都无需下饭的小菜,端小碗一只,只是吃个“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