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沉默以后
一九五九年被《电影笔记》判断为“一个电影的分水岭”,一个显见的原因是,一九五九年的巴黎街头,戈达尔在拍《筋疲力尽》,同时,布列松在拍《扒手》。有一个景致极为动人,DOUBAN的介绍如是说,假如我们想象戈达尔的流氓与布列松的扒手在巴黎长街的尽头相遇,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况。
戈达尔一直是我心中的电影之王,在他不断追问人类苦难根源的狂燥不安的镜头之下,所有私人的美学的原则都被粉碎,昆汀的戏谑只不过是一个无原则社会的缩影。戈达尔的镜头可以拆穿所有存在的谎言,正如电影作者论的最伟大代表们所做的一样,塔可夫斯基的镜头与构图是我见过世界上最美的景致,如果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存在一种对称的关系,那么与《老无所依》对称的只能是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将梦与现实溶合的极致,然而最吸引我的并非天空流火的那种唯美,只是故事最后的一句说话:“这永远不会是人类经历的最后一次战争。”他说的是二战,塔可夫斯基的所有美学都建立在灾难性的毁灭之上,这是一条底线,之下便是深渊。
布列松的电影人物永远目无表情,他可以将同一场景拍上五十次,直到演员麻木了所有的表情。就像所有出色的观察者所说,布列松的主题只有两个,孤独的人与他身外不断压迫他的世界。布列松的镜头都很节制,所有毁灭性的事件他从来不加渲染,平淡地表露给我们,因为他知道个人的苦难无法传达,所以他选择沉默。
神之沉默,是伯格曼最好的三部电影,也是他最悲观时期的崇高主题,所有灾难都是降临在个人身上,也只能自己承受,神在人的苦难面前选择引退,旁人在你的苦难面前选择沉默,再没有哪种悲剧比沉默更恐怖,选择投靠他人,就是选择一次危险的赌博,“他人是地狱”,萨特曾经说过。
沉默同样是安东尼奥尼最好时期的主题,尽管后来他仿佛成了部分被工业化收编了的商标,但在最初期的那些电影中,红色的荒漠,夜之腐蚀,所有意像都是一场破碎的残梦,他似乎未曾运用过梦境,因为现实已经变成一场苦寒的恶梦。
然而所有这些最卓越的光影,始终敌不过戈达尔,《21世纪的起源》轻易将美学原则与神之沉默都打碎,他始终在追问,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个不公的社会,它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合理,仿佛永远不能被推倒重来。戈达尔是激进的,因为他怀抱有最美丽的梦想,当其他人选择将世界描述为还存在一丝希望时,他却说世界黑暗,并将永远如此,故此,他也必将承受不被接受不被人们理解的永恒之痛,而他,也不接受自己存在的这个世界。
戈达尔一直是我心中的电影之王,在他不断追问人类苦难根源的狂燥不安的镜头之下,所有私人的美学的原则都被粉碎,昆汀的戏谑只不过是一个无原则社会的缩影。戈达尔的镜头可以拆穿所有存在的谎言,正如电影作者论的最伟大代表们所做的一样,塔可夫斯基的镜头与构图是我见过世界上最美的景致,如果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存在一种对称的关系,那么与《老无所依》对称的只能是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将梦与现实溶合的极致,然而最吸引我的并非天空流火的那种唯美,只是故事最后的一句说话:“这永远不会是人类经历的最后一次战争。”他说的是二战,塔可夫斯基的所有美学都建立在灾难性的毁灭之上,这是一条底线,之下便是深渊。
布列松的电影人物永远目无表情,他可以将同一场景拍上五十次,直到演员麻木了所有的表情。就像所有出色的观察者所说,布列松的主题只有两个,孤独的人与他身外不断压迫他的世界。布列松的镜头都很节制,所有毁灭性的事件他从来不加渲染,平淡地表露给我们,因为他知道个人的苦难无法传达,所以他选择沉默。
神之沉默,是伯格曼最好的三部电影,也是他最悲观时期的崇高主题,所有灾难都是降临在个人身上,也只能自己承受,神在人的苦难面前选择引退,旁人在你的苦难面前选择沉默,再没有哪种悲剧比沉默更恐怖,选择投靠他人,就是选择一次危险的赌博,“他人是地狱”,萨特曾经说过。
沉默同样是安东尼奥尼最好时期的主题,尽管后来他仿佛成了部分被工业化收编了的商标,但在最初期的那些电影中,红色的荒漠,夜之腐蚀,所有意像都是一场破碎的残梦,他似乎未曾运用过梦境,因为现实已经变成一场苦寒的恶梦。
然而所有这些最卓越的光影,始终敌不过戈达尔,《21世纪的起源》轻易将美学原则与神之沉默都打碎,他始终在追问,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个不公的社会,它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合理,仿佛永远不能被推倒重来。戈达尔是激进的,因为他怀抱有最美丽的梦想,当其他人选择将世界描述为还存在一丝希望时,他却说世界黑暗,并将永远如此,故此,他也必将承受不被接受不被人们理解的永恒之痛,而他,也不接受自己存在的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