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竞品调研
PS 我勒个去,最近百度空间IT类的文章老是被删除,以后就拿豆瓣做根据地吧!
之前发过关于竞品监控总结的框架图,【这里是电梯】。主要说了去哪儿要情报,以及监控的哪些点。
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如何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竞品调研。
一、为什么调研也要“以用户为中心”呢?
大家一定听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为什么调研也要“以用户为中心”呢?
其实,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性和人性衍生出的需求为本。
通常的竞品调研,你只关注对手动态,却忽视更为本质的用户需求。这只会让你的产品定位跟着别人的屁股走,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独特道路。况且,市场变化万千,对手的每一步也未必都正确,照着对手的错误抄,只会越抄越错。
所以,调研本质上,应该以用户为主,竞争对手为辅助。只有更接近你所要触及的用户,更容易看出你的竞争对手的差错,从而制定合适的战略,出奇制胜。
二、调研框架和方法
1)根据是否是企业员工,将用户分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对内外部用户进行分类
比如一个搜索引擎公司,可能内部用户按照职能会大致分为:销售,客服,市场,产品,技术;外部客户会分为普通网民,品牌广告主,中小型企业广告主,站长。
2)列出外部用户的主要特征和核心/衍生需求。
比如使用这个搜索引擎的普通网民特征为70-90后等等;核心需求是根据关键词找到自己想要的文字、图片、声音信息。
品牌广告主的特征是大众闻名,多为跨国公司等等;核心需求是增加品牌Logo和新产品的曝光度。
中小型企业广告主的特征是数量多无品牌对广告费用敏感;核心需求是尽可能找到客户,并转化成高价订单。etc
3)列出该公司的产品,因为产品是沟通内外部用户的桥梁,列出这些产品的状态
(量化成用户数以及趋势,户均消费以及趋势,市占率等等),并对这些产品满足外部用户核心需求进行评价——是否满足了外部用户的所有需求?需求的满足程度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产品的定位(主打功能),看出竞品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然后扬长避短,发展自己产品。
4)接下来,就要了解竞品内部的用户情况了。
我们将内部员工也成为“用户”,因为他们其实也是在利用产品完成自己的需求——工作的需求,以及延续企业生命的需求。所以,这里着重要研究的,是企业的分工情况,以及合作模式,是根据产品的项目组模式?还是根据专业职能划分的职能组模式?(项目组模式比较利于产品的快速上线和迭代,而职能组模式比较适合各工种专业路线的长期发展。如果是项目组模式,就不要跟他们比快;如果是职能组模式,就不要跟他们硬斗产品或者硬斗技术。)
另外,竞品各个工种的比例是怎样的?目前在人才市场上,该企业需要大力扩张什么职位?这些可以看出企业的研发实力,以及下一步的发力点在那儿。
最后,还可以看看对方的薪资结构和激励方法,不过这个一般是有人事权的老板关注的,毕竟可能要从中挖人嘛,(*^__^*) 嘻嘻……
当然,以用户为中心的调研,还是不能逃过一些竞品最基本的信息—— 你不但要了解鸡下的蛋以及下蛋的鸡,还要了解鸡是从哪儿来的?(比如成立年份,注册基金,总部地区,股权结构,组织架构及变迁,创始人和VC的背景,今年的财务状况等等)不过常年当竞争对手,这些信息应该了如与心了吧!
微信公众号:惜知猫(xizhicat)
![]() |
之前发过关于竞品监控总结的框架图,【这里是电梯】。主要说了去哪儿要情报,以及监控的哪些点。
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如何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竞品调研。
一、为什么调研也要“以用户为中心”呢?
大家一定听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为什么调研也要“以用户为中心”呢?
其实,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性和人性衍生出的需求为本。
通常的竞品调研,你只关注对手动态,却忽视更为本质的用户需求。这只会让你的产品定位跟着别人的屁股走,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独特道路。况且,市场变化万千,对手的每一步也未必都正确,照着对手的错误抄,只会越抄越错。
所以,调研本质上,应该以用户为主,竞争对手为辅助。只有更接近你所要触及的用户,更容易看出你的竞争对手的差错,从而制定合适的战略,出奇制胜。
二、调研框架和方法
1)根据是否是企业员工,将用户分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对内外部用户进行分类
比如一个搜索引擎公司,可能内部用户按照职能会大致分为:销售,客服,市场,产品,技术;外部客户会分为普通网民,品牌广告主,中小型企业广告主,站长。
2)列出外部用户的主要特征和核心/衍生需求。
比如使用这个搜索引擎的普通网民特征为70-90后等等;核心需求是根据关键词找到自己想要的文字、图片、声音信息。
品牌广告主的特征是大众闻名,多为跨国公司等等;核心需求是增加品牌Logo和新产品的曝光度。
中小型企业广告主的特征是数量多无品牌对广告费用敏感;核心需求是尽可能找到客户,并转化成高价订单。etc
3)列出该公司的产品,因为产品是沟通内外部用户的桥梁,列出这些产品的状态
(量化成用户数以及趋势,户均消费以及趋势,市占率等等),并对这些产品满足外部用户核心需求进行评价——是否满足了外部用户的所有需求?需求的满足程度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产品的定位(主打功能),看出竞品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然后扬长避短,发展自己产品。
4)接下来,就要了解竞品内部的用户情况了。
我们将内部员工也成为“用户”,因为他们其实也是在利用产品完成自己的需求——工作的需求,以及延续企业生命的需求。所以,这里着重要研究的,是企业的分工情况,以及合作模式,是根据产品的项目组模式?还是根据专业职能划分的职能组模式?(项目组模式比较利于产品的快速上线和迭代,而职能组模式比较适合各工种专业路线的长期发展。如果是项目组模式,就不要跟他们比快;如果是职能组模式,就不要跟他们硬斗产品或者硬斗技术。)
另外,竞品各个工种的比例是怎样的?目前在人才市场上,该企业需要大力扩张什么职位?这些可以看出企业的研发实力,以及下一步的发力点在那儿。
最后,还可以看看对方的薪资结构和激励方法,不过这个一般是有人事权的老板关注的,毕竟可能要从中挖人嘛,(*^__^*) 嘻嘻……
当然,以用户为中心的调研,还是不能逃过一些竞品最基本的信息—— 你不但要了解鸡下的蛋以及下蛋的鸡,还要了解鸡是从哪儿来的?(比如成立年份,注册基金,总部地区,股权结构,组织架构及变迁,创始人和VC的背景,今年的财务状况等等)不过常年当竞争对手,这些信息应该了如与心了吧!
微信公众号:惜知猫(xizhica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