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你有一个不后悔的人生
我身边有两类人,这两类人目前都是高收入人群。 第一类人,销售达人。在二三线城市,月入至少上万。他们热爱金钱,又或者说,仅仅是出于生活需要。他们的一切都以利益为主导,追逐利益是他们唯一的目的。通过逐利,任何一个行业给他们做,他们都会以金钱为目的为自己谋利。在他们身上,我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你很爱钱,你才会变有钱。 第二类人,就是那些追求理想的人。他们在经历了一段段苦憋的迷茫徘徊期后,还是坚持自己的爱好不放弃。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物质要求。但在满足了一段时间的物欲之后,他们开始有了新的迷茫:出不了名,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这个阶段,物质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通过长期的技能磨练,他们已经成为了有价值的人。当然,这类人,多少也是有点精明的。他们和前一类人的区别在于,坚持自己的爱好,再加上那么一点精明,就实现了自己的物质需求。
这两类人,前者的日子过得也不错,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追逐利益,买了车子,甚至每平9000多的房子,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常常抱怨生活,抱怨人际关系。而后者则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烦恼。 前一类人为了生活追逐利益,你说他们错了吗?没错。后者为了追逐理想,经历的那一段段苦憋期,你说他们错了吗?没有错。你想要名牌包包,你就去争取;你想要漂亮姑娘,你就让自己有能力去支付。你想要追逐理想,你能忍受那一段段苦憋的徘徊期吗?追逐利益不可耻。唯一的重点只是在于,你知道自己是谁,你想要什么。 商业和艺术向来是对立的。马云是一个商人,他很鄙视艺术家。他曾在中央电视台一档商业节目里,如果没记错,应该是CCTV2,愤愤地说他最不喜欢的就是什么搞艺术的人。史玉柱是一个商人,一个营销狂人,他应该也是鄙视艺术的。他说:最佳广告,第二年就死掉了,最差的广告,10年后还活着。呵呵,不同的人立场不同,也不好批判什么。史玉柱之所以说这个话,是因为他是站在一个70年代的人的立场来看的。但我相信,之后的90,00后,随着他们审美观的提高,他们是不会为简单粗暴的脑白金买单的。看看现在大家对脑白金的评论就知道。别人我不知道,至少我是不会为简单粗暴的广告买单的。
然后想说,马云、史玉柱虽然鄙视艺术,但人家确实赚到钱了。这就是商业社会。 当然,我身边也有朋友尝试将艺术商业化。可以说,由于粉丝经济,确实赚到了一些钱,但没有去大公司上班赚得多,赚得轻松。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地域局限。况且,搞艺术的人自我固执的性格,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得到了极大的障碍。甚至由于身处小城市,对于人际交往的自我怀疑,使得他们抛弃了自己原本单纯的价值观,开始被周围的人所感染,开始纠结一些小事情。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开始变得狭隘。 总之,你想逐利,你就逐利。你想追求理想就追求理想。只愿你有一个不后悔的人生。